生吞活剝
洪武帝的身體到底如何,沒有誰能比胡善圍更清楚,八成是油枯燈盡,迴光返照而已,就像當年馬皇后一樣。可如果皇上駕崩,我該何去何從?
胡善圍在宮廷里地位斐然,不準東宮呂側妃的手伸向宮廷,呂側妃對她是恨之入骨,將來必定除之而後快呢……
正當胡善圍覺得前路迷茫時,東宮皇太孫妃馬氏找上了她。胡善圍因此看到了希望,呂側妃再厲害,未來的皇后畢竟是馬氏。所以兩人的立場雖然不盡相同,但求同存異,馬氏和胡善圍暗中結盟,一起牽制呂側妃。
就當諸位藩王準備離京時,洪武帝再次病倒,而這一次,他倒下后就沒能從病榻上起來。
皇上病危,皇太孫朱允炆監國,藩王們每天在病榻前盡孝道。
洪武三十一年,小荷露出尖尖角的初夏,入夜,皇宮燈火通明,洪武帝已經昏睡三天三夜了,胡善圍用一根鵝毛試探著洪武帝的鼻息,鵝毛微微翕動。
洪武帝緩緩睜開眼睛,胡善圍大喜,」皇上醒了!「
寢宮裡,龍子龍孫們一百來人,烏壓壓圍著龍床跪著,洪武帝示意胡善圍扶他起來,深深的看了看這些子孫後代,問道:」怎麼不見大郎、二郎和三郎?「
眾人皆是一愣:皇上難道病糊塗了嗎?太子朱標病死、二皇子秦王朱樉自盡殉情、三皇子晉王朱棡逼宮自盡。
沒等胡善圍解釋提醒,洪武帝揉揉太陽穴,」哦,記起來了,他們三個先走一步,下去陪著朕的皇後去了。四郎啊,如今你是朕的長子了,你們都退下,朕有話和四郎說。「
眾人皆是一驚,尤其是皇太孫朱允炆,皇爺爺即將撒手人寰,臨終前卻要四皇叔單獨留下,難道……
洪武帝陰沉著臉,」怎麼朕的話不管用了?「
胡善圍忙站起來說道:」請諸位先隨我去偏殿,聽候召見。「
烏壓壓一群人無聲無息的離開寢殿,均不發一言。
朱棣跪拜,」父皇,您要保重身體。「
」你過來,坐在朕身邊。「洪武帝抬了抬手,」朕眼花了,隔遠了看不清楚。「
朱棣坐在了龍榻上,自打成年,父子之間就從未有過如此親近的時候。
洪武帝打量著兒子,」你家老二朱高煦第一次進宮來見朕的時候,朕還以為是你呢,朕叫他四郎,他沒應,說』皇上,您叫錯了,我是二郎『。「
朱棣說道:」熊孩子不懂事,不會說話,被兒臣慣壞了,父皇見諒。「
洪武帝搖搖頭,」我們老朱家的二郎,就應該有這種魄力。朱高煦和你少年時幾乎一模一樣,一身銳氣,朝氣蓬勃,往那一站,就像一桿旗幟似的,讓人挪不開眼睛,一眼望過去,千萬人裡頭就能認出來。「
「四郎啊。「洪武帝拍了拍朱棣的肩膀,」朕二十幾個兒子,你就是那根旗杆,是朕最引以為傲的兒子。「
長到四十多歲,朱棣才第一次聽到父親的誇獎!
一時間,朱棣甚至覺得那句」你就是那根旗杆,是朕最引以為傲的兒子「只是幻覺。
父與子,每個兒子都希望得到父親的欣賞和認可。朱棣也不例外,哪怕和父親矛盾重重,這一句姍姍來遲的讚揚對他而言也是彌足珍貴的。
朱棣肩膀一顫,一股熱流似乎即將奪眶而出,好在他人到中年,涵養十足,忍了忍,將眼淚逼退,父親還活著呢,此時此刻不是流淚的時候。
洪武帝又饒有興緻的說起來孫子朱高煦,」朕問你家二郎,說在北平學了些什麼本事?煦兒說,我讀書不如大哥,不過我的兵法和武功比大哥要強。朕心想啊,這不正好和四郎你一樣嘛,朕就命宮裡幾個侍衛和煦兒比武。煦兒大獲全勝,朕問他有何感想,你猜他說什麼?「
知子莫若父,朱棣難為情的說道:」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這是二兒子的口頭禪了,燕王府的人都知道。
洪武帝呵呵笑道:」對,就是這句話,簡直和你少年時一模一樣。朕那個時候還沒登基,天下大亂,朕忙著南征北戰,無暇管你們這些兒子們,你從小就喜歡舞刀弄劍,跟著朕在軍營里長大,學得一招半式,就顯擺著找人比武,贏了也就罷了,一旦輸了,就回去苦練,回想著如何破解對方的招式,第二天一定要贏回來。」
朱棣微微吃驚,「父皇知道兒臣少年時軍營的日子?」
洪武帝點點頭,「雖然朕沒有時間教導你,陪著你們長大,但是朕一直派人跟著你,記錄你們每天都在做些什麼,朕得空便看著他們寫的書信,因此對你們的性子了如指掌。你如今也是六個孩子的父親了,應該理解朕當年身為人父的無奈。」
」身在戰場,心裡其實一直牽挂著孩子們,想知道他們的喜怒哀樂,可因總是在外打仗,和他們相處的時間太少,孩子們敬你愛你,但無法真正和你溝通交流,你又怕慣著他們,會慣出壞毛病來,所以一直以嚴父的面目對待他們,對不對?「
洪武帝一席話,簡直說道朱棣心坎上去了,他如同找到了知己,連連點頭,」父皇說的極是,女兒們也就罷了,本來女孩子就要多嬌慣些,要星星要月亮都給她們,我們老朱家的女兒是天之驕女,再多的寵愛也無所謂的。可是兒子們不同,兒子要自強自立,因為將來他們要承擔保家衛國的重
任,所以縱使不捨得,也要狠下心來嚴格要求他們。「
洪武帝說道:「是啊,他們摔到了、練兵時受傷了,你其實十分心疼的,很想像他們的母親那樣,抱一抱,親一親,安慰一下,可是話到嘴邊,或者手都伸過去了,卻又忍住縮了回去,冷下臉來教訓他們自己爬起來,或者大罵他們笨蛋,如果在戰場上,他們的每一次失誤就是找死。」
朱棣被父親的話深深觸動,」是的,兒臣明白父親的意思,身為人父,有諸多的不得已,很多冷言冷語其實是想保護他們,希望他們將來有本事自立,當得起他們肩上的責任。」
洪武帝長嘆一聲,「其實你也好,煦兒也罷,你們父子兩個爭強好勝的性子都是隨了朕,身為大明皇族的男丁,我們沒有選擇安逸的餘地,只能勇往直前。」
朱棣點頭說道:」是的,兒臣要守護燕地的門戶,沒有退路,所以必須一往直前。「
洪武帝拍了拍朱棣結實的胸膛,「其實你少年時爭強好勝也並非為了自己,你生母碩妃早逝,五郎橚兒懵懂無知,你想保護弟弟,想要朕看見你的能力,所以一直拚命表現自己,當一個好兒子、好哥哥、好王爺。」
「父親——」朱棣激動的看著洪武帝,第一次忘記了應該稱呼父皇。
洪武帝感嘆道:「沒想到吧,其實朕一直都知道你的想法,你在朕心中,一直佔據著一席之地。」
或許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洪武帝破天荒的一番推心置腹,說的朱棣心軟了,誠然,父親做過許多人神共憤的錯事,甚至在十六年前徐妙儀生產才三日就趕著燕王府去北方就藩。
可是現在朱棣看著白髮蒼蒼的老父親,想想父親也曾經在他年少時,偷偷的,用嚴父的方式關注著、關心著自己,就像現在他關心朱高熾和朱高煦兩個兒子一樣,將心比心,朱棣突然覺得,他可以原諒父親以前的所作所為了。
以兒子的身份。
無論如何,父親最終同意了他和徐妙儀的婚事,也在他和徐妙儀擅自出藩地到鳳陽,犯了形同謀反的重罪后,默認了紀綱息事寧人,平息事端的做法,使得東宮不敢再出什麼幺蛾子了。
朱棣覺得,無論父皇以前做了些什麼,父親內心裡其實還是愛他這個兒子的。
「父親。」朱棣握住了洪武帝的手。
洪武帝努力回握了一下,雖說沒有什麼力氣了,但是這輕輕的回握,卻足以擊碎朱棣心裡積累了二十幾年的防備。
知子莫如父,洪武帝笑了,說道:「朕知道東宮對你有成見,你對東宮也有不平。不過沒關係,朕想到一個萬全之策,你們各自退讓一步,叔侄二人重歸於好,方能穩固我大明江山。胡善圍,叫他們都進來,連同幾位太子太傅,還有六部的官員,朕要立下詔書。」
胡善圍帶著烏壓壓一群人進來跪拜。洪武帝朝著朱允炆招了招手,「允炆,你過來。」
朱允炆走過去,跪在了朱棣身邊。洪武帝將叔侄兩人的手疊在一起,「朕要去陪皇后了,大明江山要給交給你們這些後輩守護。允炆,你是皇太孫,朕走後,由你繼承皇位,國家無小事,你要勤政愛民,不得懈怠。」
朱允炆心中大喜,原來皇爺爺私下見四皇叔,並非要改變儲君之位啊,心雖如此想著,面上卻悲傷難忍,「皇爺爺,孫兒定不負所望。」
洪武帝說道:「允炆,你四皇叔,還有其他二十幾位皇叔都是守護大明江山的基石,他們為你鎮守四方,勞苦功高,只是朝中有奸人挑撥,離間天下骨肉,導致你和皇叔們有些誤會。」
「我們都是一家人,朱家人的事情,輪不到外人指指點點,朕要你發誓,無論外人如何挑撥,都要對皇叔們堅信不疑,絕對不會做出有損皇叔利益和尊嚴之事。」
朱允炆立刻舉手發誓,「孫兒發誓,以後對皇叔們堅信不疑,絕對不會受人挑撥,做出骨肉相殘之事,若有違誓,必退位讓賢,斷子絕孫,死無葬身之地!」
皇位,子嗣,甚至死亡都肯拿出來發毒誓。洪武帝覺得朱允炆的誓言發自內心,絕對不會違誓。
洪武帝滿意的點點頭,「朕相信允炆的承諾。你們這些皇叔們也要發個誓,四郎,你年紀最長,就帶著弟弟們一起發誓吧。」
和父親已經冰釋前嫌,何況朱允炆已經發過了毒誓,朱棣聞言,立刻舉手說道:「兒臣遵命,兒臣發誓,和弟弟們並肩守護大明九邊,永遠效忠皇上。」
「守護大明,效忠皇上!」周王,代王等藩王紛紛跟在燕王後面發誓。
洪武帝說道:「好,很好,我們朱家人團結一心,大明江山才能安穩。如今你們相隔千里,縱使有血脈相連,下一代人的情分未免生分了,四郎啊,把你的熾兒、煦兒,還有大女兒永安郡主就留在京城吧。兩個兒子在京城讀書習武,永安郡主自有允炆做主賜婚發嫁,定不會委屈了她。」
「父皇!」朱棣難以置信的看著洪武帝,他剛剛卸下了所有的防備,然後觸不及防的被父親一腳踢進了大坑!
然後,活埋。
不等皇叔提出異議,朱允炆趕緊說道:「皇爺爺放心,孫兒將來會破格封永安郡主為公主,以公主的規格挑選駙馬,賜給嫁妝,永享富貴。」
此時的徐妙儀並沒有聽朱允炆在說些什麼,聽到洪武帝要扣下她三個孩子在京城為人質時,她已經瀕臨崩潰了,正當她要奮起駁斥時,一旁的弟媳婦周王妃馮氏捂住了她的嘴巴,兩個親妹妹代王妃和安王妃也一左一右的跪在旁邊死死的壓著她的肩膀,不准她妄動。
馮氏的手被徐妙儀生生咬出了血,劇痛難忍,卻依然不肯放手,馮氏在妙儀耳邊低聲說道:「皇上快死了,你絕對不能衝動的和他爭執!否則你會立刻以不孝的理由被休棄!失去燕王妃的位份!豈不是正中了皇上的激將計?你必須要先忍住!哪怕忍的吐血也要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