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東山再起【上】
一
在攻克了大渡崗后,104師自身也受到了重大創傷,現在部隊在大渡崗進行休整,養精蓄銳準備下一步作戰。在104師的師部里,王彪和幾個軍官正在商量部隊休整的事。
「他奶奶的,怎麼部隊傷亡這麼大,王彪拿著劉參謀最新統計的傷亡報告后大吃一驚,他忍不住的罵娘。
劉參謀接過話說:你想想看,在襲擊機場和叢林的遭遇戰幾乎傷亡了六分之一,101旅在大渡崗戰鬥中就報銷了一個營,加上在衝鋒路上倒下的戰士,也差不多傷亡了三分之一,但是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的建制還保存完整。」
「常言說」殲敵一千,自損八百,這話真的不假。我們進入西雙版納以來,僅僅三個月的時間,人員傷亡近半數。如果真的把小鬼子趕出雲南的話,只怕我們整個師都要換一茬人了,師長王彪感慨道。
「哎」劉參謀你學識淵博,你說小鬼子不呆在他東洋老家,為什麼要侵略我們中國啊!一旁的103旅旅長張道銀問道。」
劉參謀微微一笑,豪放的說道:日本侵華戰爭的基本錯誤便是「企圖征服中國」,本身便是一個不可補救的錯誤。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侵華一直是它的基本國策。此種國策的奠定,可能有兩種因素:(一)是受西方帝國主義的影響。日本目擊西方列強由於侵略弱小民族而致富強,所以它要踵起效尤。(二)是日本對中國的錯覺。況且本人一向把中國看成一個無可救藥的古老國家,他們認為中國傳統是重文輕武,是教育落後,統治者用愚民政策,以愚黔首,以致長期貧弱,不可與西化了的日本抗衡;再者,中國被國內的少數民族征服已不止一次,往者有蒙古,近者有滿洲。滿、蒙二族尚且統治中國,況日本乎?!殊不知日本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時至二十世紀中葉,全球所有被壓迫民族獨立圖存的風氣已如火如荼。西方帝國主義且已日益式微,繼起的日本焉能後來居上?所以日本開明之士說,日本侵略中國,無異吞下一顆定時炸彈。再者,日本認為中國是古老文化,不堪一擊,殊不知日本的文化正是從中國傳去的,最近才受西風東漸的影響而從事維新。中國也正以同樣方式接受西方文化,民族意識逐日提高。不過中國幅員廣大,人口眾多,改革起來沒有日本那樣迅速有效罷了。惡可視為無反抗能力,而必定被人征服?
那日本政府是怎麼想的?不會只是一味的侵略吧,103旅旅長張道銀猜測到。
侵華戰事既已發動,而日本人又沒有氣魄來大舉稱兵。等到中國民憤達到最**,以致盧溝橋「事變」無法收場,大規模用兵勢在不免之時,日本又不願傾全國之師來犯。只是在華北、華東用少數兵力與中國作戰,到兵力不敷時,才逐次增兵,深入作戰。這種「逐次增兵法」便犯了兵家大忌。中國地廣人密,日軍一個師團、一個師團地開入中國,正如把醬油滴入水中,直至把一瓶醬油滴完,為水吸收於無形而後已。日本人便是這樣一滴滴地,滴進了六、七十個師團在中國大陸,但是還是泥腿深陷,坐以待斃。所以日本既處心積慮要征服中國,就應乘歐洲多事之秋,一舉把中國吞下。日本平時國防軍有二十個師團,稍一動員便可遞增至四、五十個師團。如果盧溝橋戰事發動前夕,日本便動員全國,首批派遣三十個師團同時分途進犯。用閃電戰方式,主力由平漢、津浦兩路南下,另以一路出西北,實行戰略上大迂迴,佔領蘭州,一舉切斷中、蘇的交通,並與沿隴海鐵路西進的部隊相呼應,夾攻陝西,佔領西安,得隴望蜀,威脅成都。同時利用海道運輸的便利,向長江、珠江兩流域西進攻擊,與其南下的主力軍相呼應,使西南各省軍隊不能調至長江流域作戰,則佔領淞滬、南京、武漢、長沙等戰略要地,即無異探囊取物。然後右路越秦嶺占成都;中路上宜昌,穿三峽,入夔門,占重慶,左路經廣西,向都勻,入貴陽。一舉而佔領中國各重要都市,將我方野戰軍主力摧毀,將零星游擊隊趕入山區,支解我們整體抵抗的局面,陷全國於癱瘓狀態,並非難事。到那時,我政府只有俯首聽命。等到大勢已去,縱使我們的極端主戰派也只好鉗口結舌。則以蔣、汪為首的反戰派和三日亡國論者自將振振有詞,率全國人民屈服於暴力之下了。然後,一俟德、意向外侵略,歐戰發展到頂點時,日本即可挾中國的人力物力,向亞洲防衛力量薄弱的地區,進行狂風擄掠性的戰爭,則南進北進,均可遊刃有餘。如此,二次大戰結束的面貌,恐將完全兩樣了。
日本的基本政略既已鑄成大錯,而其小規模局部戰略運用錯誤亦復如出一轍。盧溝橋事變后彼方乘我政府的不備,不宣而戰,瞬息即擊破我華北的駐軍。如果乘勝跟蹤窮追,使我政府無喘息的餘暇,佔領東西交通動脈的隴海路,進迫武漢、南京,截斷長江運輸,則京、滬不攻自破。日軍有此天與的良機而不取,竟將其主力軍投入四面崇山峻岭的山西,以致曠日持久,作繭自縛。雖用盡九牛二虎之力,前鋒勉強一度進至黃河北岸,然而南望風陵渡,面對洶洶巨浪,何能飛渡?其後雖把主力軍抽出,南下圍攻徐州,西進攻佔開封,企圖席捲豫、皖產糧區域,卻又被黃河決堤泛濫所阻。逼不得已,乃轉循長江西侵。因兩岸地形複雜,進展甚緩。到佔領武漢,已成強弩之末,形成僵持的局面。中國歷史上元、清兩代入關,系由北方南下,以居高臨下之勢,自可事半而功倍。日本恃有海軍的支援,違背傳統戰略有利條件,改由海道溯江西上作仰攻。兵力又不敷分配,其失敗固可預卜。
王彪接著說道:而我方部隊亦有若干優點足以一述。第一,我們是以哀兵作戰,為著保家衛國,與入侵強寇火拚。所以抗戰初期,士氣的悲壯實亘古所未有。語云「一個拚命,萬人難當」,何況我們全國奮起,和敵人拚命?再者,在本土之內與深入的外族作戰,實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同仇敵愾,到處得到人民幫助,隨處可以補給,敵人的情形,適得其反。故我軍裝備雖差,但是在交通不便的鄉村,反可利用游擊戰來困擾敵人,不象敵人的機械化配備,一離開交通線便運用不靈。我軍還有一最大優點便是吃苦耐勞,在任何惡劣條件下,都可繼續作戰。但是我方除上述少數優點之外,其缺點亦復不少。例如官兵未受嚴格訓練,軍紀廢弛,戰鬥力薄弱。因軍隊傷亡奇重,中央兵役司到處派員抓兵,闔閭騷然。新兵未經訓練,即倉卒開赴前線應戰,無異驅羊以喂虎口。糧餉待遇既微,致士兵恆苦營養不良,骨瘦如柴。醫生、藥品均極缺乏,受傷患病官兵境遇之慘,有不忍言者。所以中日戰前,日人視中**隊如無物,亦不為無因。
劉參謀和王彪的話讓大家無話可說,是啊,國力不行,僅靠人多,用血肉之軀和鬼子硬拼,能不吃虧嗎?小日本之所以侵略中國,不就是看到中國國力太差嗎?」
二
算了,算了,我們還是說些高興的話吧,哎,師座,你不是上司的紅人嗎?跟上司說說給我們補充點人員,你看怎麼樣?張道銀笑著對王彪說道。
「去你的,什麼紅人,我不幹。別什麼事都往我身上推,這是你的去問劉參謀「這時他們都大笑起來。
哎,對了,上面說明天有一位美**人要來,大家要有所準備,明天早上和我一起去看看,在場的從人聽到有美**官要來,大家都七嘴八舌議論起來。
第二天一早,東天剛露出一抹談談的微明,青白色的曙光和蒙蒙的晨霧籠罩著大渡崗上空,一輛吉普車打破了早晨的祥和,王彪和幾位軍官等待著一位神秘的人物的出現,不一會兒,吉普車在他們面前停了下來,走出一位美**官,他,就是當時的美國駐華武官、日後盟軍中國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史迪威上校。上年底,當他繞過膠東半島來到武漢肘,一切都使他那飽受西方熏陶的大腦混池不堪。他覺得自己眼中這個神秘古國和中日之間的這場戰爭,就象他第一眼看到的武漢一樣撲朔迷離。混亂的碼頭、街區,擠滿成千上萬象熱鍋上螞蟻一般的人。大小官吏、投機商人、難民擠在一隊隊即將赴死的軍人和宣傳救國的熱血人士之中。在這裡,他既能看到一種不屈民族團有的獻身精神和充沛精力,也能看到一幕幕令人沮喪的懶散和冷漠。雖然他斷斷續續在中國已呆了20多年了,但他還是認為,要真正了解中國,解開其中錯綜複雜的網結,比學中國話甚至更困難。但聰明、固執的史迪威不會裹足不前。他充分利用了自己在中國20餘年的經歷,操一口流利的漢語,從武漢城到前線戰場,從戰略大後方到日本佔領區,他到處走,到處看,到處問。政府官吏、新聞記者、中日雙方將領都是他重點盯住的目標,而普普通通的中國百姓、士兵、學生也是他談話的對象。他觀察著、思索著、探尋著這場戰爭的方方面面,預測著中國遙遠的未來。自然,他也在琢磨中國人所做的這種犧牲,對他的祖國美利堅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他饒有興緻地打量著面前這個使日本人大吃苦頭的中國將軍。在他眼裡,這個瘦小精悍的中國司令官並不象他聽說的那樣魁偉神勇。高聳的顴骨,使他看上去與中國任何一位北方將領並無多大區別。只是瘦削的臉上那一對靈活轉動的大眼珠子,透出智慧和活力。他看上去象30上下的人,言談舉止的沉穩中分明有股年輕人的朝氣。最讓他難以忘記的,是對方微黑的面孔上浮出的堅毅、鎮定和自信。「他與武漢那些毛皮軍大衣裹著的國民黨新貴是不同類型的人。」史迪威暗付,對王彪頗有好感。
「史迪威上校,歡迎你的到來,怎麼想起到這來了,王彪盯著史迪威問道。面前這位年輕的美**人同樣象個謎一樣吸引著他。粗糙的桔皮一樣的老臉,皺皺巴巴的。一對眼睛都藍得出奇。他有些不理解,這個軍人怎麼竟只是個上校,而且還卷進了東方充滿硝煙的戰火中。外界盛傳這位美國武官脾氣乖戾、暴躁,可眼前這張剛毅中透著慈祥的面孔,使他無論如何也與外界的傳言對不上號。
史迪威開了口:「將軍,你的勝利使我深表欽佩。在短短的兩天之內能拿下防禦這麼嚴密的小鎮,我非常感到欽佩。你們的部隊和我們的部隊不一樣,你們並不如我們,無論是裝備上還是單兵素質上,完全是兩種概念。你們是怎麼打下來的?
王彪對談話能從兩人相同的職業上展開,顯然很有興趣。這麼些年來,中國雖然不乏戰爭。昂首闊步的將軍們似乎個個登峰造極,厭倦了這個話題,卻對政治著了迷。可一上戰場與日本玩起真的,這些「政治家」們又都失去了談論政治時的自負。「畸形的中**人」。他很想對那些傢伙吼幾聲,可這聲音在腹腔里滾來滾去,總沖不出來。今天,一個來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上校卻單刀直人地勾起了他的話題。
「上校,你的坦率令我欣賞。可是你知道我們的對手嗎?了解我們的部隊嗎?進攻在一般意義上說是可能的,也是必須的。可在中國戰場上,它的地位也許就得與防禦調過來。」
「不,絕對的劣勢是不存在的。日本人裝備上比你們強,可他們寬廣的戰線而引起的兵力分散,戰場上的山川水地,削弱了他們機械化裝備的優勢。而你們數量上占較大的優勢,又有最優秀的士兵,所以我認為,在中國戰場上,中**隊是不該放棄進攻的。關鍵是中國指揮官的素質,效率不高。」史迪威一著急,便暴露出尖刻、固執的本性來。
好了,好了,劉參謀看到王彪和史迪威快要打起來了,連忙阻止這場無休止的爭論。
晚上,大家為史迪威舉行了一個冷餐會,在會上大家盡情發言,「王兄,這回你們104師可露臉了,22集團軍在昆明戰鬥的很艱苦,經過一個月的反攻,雙方進入焦作狀態,「哪裡哪裡,我也很高興能認識將軍,久聞你的大名,以後還得多多照顧啊?那是當然,史迪威爽快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