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產能轉移

274.產能轉移

東北和山東的戰場上打的如火如荼,本來在前線指揮的李默涵卻忙裡偷閒,悄悄去了安徽馬鞍山,在那裡,一隻主要由美國工程師組成的專家評估團正在那裡等著給李默涵彙報評估結果。

這個專家團的專家主要來自美國鋼鐵公司,是美國最大的鋼鐵壟斷跨國公司,成立於1901年,由卡內基鋼鐵公司和聯合鋼鐵公司等十幾家企業合併而成,曾控制美國鋼產量的65%,總部設在匹茲堡,而在1919年的今天,美國鋼年產量超過4000萬噸,其中近3000萬噸是由美國鋼鐵公司生產。

美國鋼鐵公司的前身是成立於1864年的卡內基鋼鐵公司,卡內基鋼鐵公司是從19世紀中葉美國實行關稅壁壘之後才強盛起來的,在1913年才將這種對美國鋼鐵工業的關稅保護完全取消,在此之前,大部分美國鋼鐵工業靠關稅壁壘在同英國的自由貿易的競爭中取得盈利,卡內基鋼鐵公司通過白手起家建立成一個生產鋼鐵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而獲得優勢,且數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鋼鐵廠的地位。

該公司在國內擁有數十家子公司,還擁有30多條散裝貨船負責運輸,在國外的子公司和聯營公司設在加拿大、英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法國、日本、印度、奈及利亞、巴西等國,該公司生產的範圍很廣,包括鐵礦砂、煤、白雲石和其他有色金屬的開採,各種鋼管、鋼板、鋼軌的製造,化工產品,石油鑽探和採油設備,在坦克車身、重炮等武器製造方面佔有重要地位,還參與建築、造船等業務。

李默涵把這批專家重金請來中國,除了評估和規劃馬鞍山鋼鐵廠之外,正在進行的還有漢冶萍評估計劃,這漢冶萍公司的漢陽鋼鐵廠,目前年產鋼近7萬噸,佔全國鋼產量90%以上,但實際上已經負債纍纍,積欠日本貸款達2000萬銀元,目前已受日本控制,李默涵有的是錢,一方面強行收回漢冶萍,一方面又砸下一筆錢還清了漢冶萍的欠款,讓日本人無話可說,然後請來美國鋼鐵公司的工程師評估準備擴廠生產,沒想到美國工程師評估之後送來報告建議他直接廢棄拆除漢陽鋼鐵廠,重新選址從頭建設。

這漢陽鋼鐵廠是湖廣總督張之洞建設,當時湖北大冶發現鐵礦,有人建議將鋼鐵廠建在大冶,張之洞說:「大冶太遠,如果將工廠建在漢陽,我還能看到工廠的煙囪,」於是廠址選定在龜山下的水田中,而在那裡,地勢低洼且潮濕,建廠時,要先從墊高地基做起,共計填土九萬餘方,耗銀三十餘萬兩,漢陽鋼鐵廠的全部建廠經費為300萬兩,填土已經佔去1/10,雖然張之洞的手頭闊綽,對於用錢不太計較,但這筆賬還是要算到工廠的生產成本里,與此同時,他委託駐英公使薛福成訂購鍊鋼機器,英國梯特賽鋼鐵廠的廠主說,須將未來鍊鋼所用焦煤與鐵礦砂的樣品,寄至英國化驗,視其品質,再決定鍊鋼爐的設計。

薛福成拍電報給張之洞,張之洞說:「中國之大,何處無好煤好鐵,只需照英國的式樣採購就行,」於是,廠主依照英國所用的酸性鍊鋼爐,製造一座貝色麻爐,運到湖北。

然而在19世紀中葉,西方國家的鍊鋼法有兩種:一是以酸性冶鍊的貝色麻法,一是以鹼性冶鍊的馬丁法,兩種鍊鋼法的區別是,貝色麻法不能除去鐵中的磷元素,因此,不宜用於含磷較多的鐵礦;如果鐵礦的磷較多,就應採用馬丁法,而大冶鐵礦的最大特點,恰恰就是礦砂中的磷元素較多,如果用馬丁法冶鍊,當然不成問題,但是漢陽鋼鐵廠的鍊鋼爐卻是根據貝色麻法設計的,無法去除鐵中的磷,所煉成的鋼鐵,容易脆裂折斷,張之洞根本不知道這一點,只是以他粗率的做事氣派,讓英國廠商自行決定,而從英國訂購的機器,1891年運到中國,1894年,漢陽鋼鐵廠的產品開始上市,當時進口的洋鋼在上海的售價是每噸銀三十餘兩,漢陽廠的鋼只能賣每噸銀23兩,還乏人問津。

鋼鐵工業的基本原料是煤與鐵,為了節約成本,辦鋼鐵廠或以鐵就煤,或選擇煤鐵二者的中點,由於漢陽鋼鐵廠選址錯誤,使工廠與鐵礦和煤礦分別位於相隔遙遠的三個地方,鐵礦砂來自120公裡外的大冶,每噸運費銀元3角4分;焦煤來自開平煤礦,運到漢陽,每噸要賣銀16兩,把這些生產成本加起來,即使不包括員工薪金,已經超過產品的售價,到了1898年,漢陽鋼鐵廠累計虧損一百餘萬兩,張之洞在建廠之初種下的先天性缺陷,無法補救,最終使他的一腔熱忱都成了畫餅。

總而言之,漢陽鐵廠選址錯誤,成本太高沒有競爭力,其鍊鋼爐的類型也不對,煉出的鋼品質不佳,這兩個根本性缺點使其產品售價將超過成本,必然虧損,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應該徹底廢棄拆除,在大冶重起爐灶,重新選地購買高爐建立新的鋼鐵廠,,這是美國鋼鐵公司資深工程師的報告結論。

其實漢冶萍的胎里毛病李默涵比這些美國工程師更加清楚,但是漢冶萍在中國近代化歷史上的特殊地位讓李默涵多多少少有些下不了手,不過,小瘡不治變大瘡,李默涵有些遺憾滴搖搖頭,大筆一揮,從此以後就沒有漢陽鐵廠,也沒有漢冶萍公司了,只有大冶鋼鐵廠與冶萍煤炭公司,大冶鋼將以與馬鋼相同的規模興建,因此這兩個廠加起來就是一年後每年200萬噸鋼、100萬噸鐵,四年後達到每年總計800萬噸鋼、300萬噸鐵的產能了,至於所僱用的工人估計將達到8~10萬,工人的訓練自然也包含在合約之中。

美國政府與美國鋼鐵公司高高興興滴簽下了這個合約,也因為美國政府和美國鋼鐵公司的積極推進,這兩個鋼鐵建設計劃與進度如此之快,在當時的中國來說簡直是神速,當然了,完全是拜歐戰之賜。

歐戰時,歐洲各國的鋼鐵產業因戰爭備受破壞,加上協約國船隻大量被u艇擊沉共擊沉1320萬噸,為了彌補可能的缺口,美國開始拚命擴產鋼鐵與造船產業,整個歐戰中,美國的鋼鐵產能增加率達到60%,這造成歐戰結束后,一夜之間美國的鋼鐵與造船產業出現巨大產能過剩,造船與鋼鐵產業閑置率超過60%以上,造成巨大虧損。

而被破壞的歐洲重建固然需要鋼鐵,但這需求遠遠比不上u艇魚雷造成的缺口,連滿足戰前美國閑置產能都不夠,因此李默涵就乘虛而入與美國簽下大筆合約,也就是說,美國政府與美國鋼鐵公司,實際上是通過將生產設備和部分技術轉賣給中國,來解決其產業閑置造成的損失,這種對美國鋼鐵產業的大量有償轉移,就是中國鋼鐵基地快速建設興起的原因,反正大部份機器都是現成的,直接從美國工廠里拆卸下來裝上船運到中國即可。

據美國工程師私底下的估計,僅在這兩個廠上,美國將在未來的四年內約轉移8%的鋼鐵產能至中國,當然,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李默涵是不介意再多搬8%過來,這些產能對美國來說是過剩,對中國來說可是剛需。

如果這兩個鋼鐵基地全部建完,則以其計劃的產量與目前鋼價,每個廠每年約可有3,500萬美元的純利,如果完全用這錢來償還貸款的話,那麼需要14年,算上4年建造時間內的部份產值,約需10年才能還完貸款,也就是說,基本上這兩個鋼廠可以說在未來10年內都是不能真正創造有效利潤的,或者說利潤錢都拿去填辦廠費了,若非如此,美國政府與公司也不會把它們賣給中國。

其實李默涵建這兩個廠,也不是僅僅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帶動相關上下游產業的建設,另外,等這兩個廠完成,再等留學生回來,軟體硬體都具備時,那麼就可以自行擴張規模甚至以此為基礎建設新廠,從根本上擺脫對美國鋼鐵產業的依賴,這才是他最大的目的。

與此同時,連雲港的造船廠一處秘密全封閉式船塢里,中國造船工人已經在德國工程師的指導下開始嘗試建造自製的中國u型潛艇,而上海兵工廠也開始建立魚雷的生產線。

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說,舊中國不是一窮二白,連鐵釘都需要進口,這時中國造得出潛艇嗎,答案是當然可以,不要說只有千噸出頭到幾千噸的潛艇,現在在江南造船廠的船塢裡面,就有四艘萬噸輪正在開工建造中,這是美國在歐戰時的訂貨,四艘都是同一類型的遠洋高速運輸船,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機型貨船。

分別命名為「官府號」(mandarin)、「天朝號」(celestial)、「東方號」(oriental)、「震旦號」(cathey),船長135米,寬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噸,巡航速度10.5節,其中第一艘「官府號」預計將于于1920年6月份下水,這些船使用的引擎,3430和3668馬力蒸汽機,則都是由上海兵工廠(原名江南製造局)製造。

美國方面為這四條船付出的錢是1800萬銀元,即單價225萬美元,而江南造船廠預估獲利是200萬銀元,也就是說他們的單艘製造成本只有200萬美元,剩下的25萬美元是純利,約12.5%左右,不過這是他們最後一批獲得的外國訂單了,歐戰已經結束,需求大幅降低,美國又有大批戰時急造商船剩餘,以後這江南造船廠只能靠自己下的訂單了。

依照江南造船廠的幾個老技師講,他們雖然是造不出目前洋人的戰列艦,但其實是有能力建造定遠、鎮遠那種等級的鐵甲巡洋艦的,不過,主炮任然需要進口,但是當初李鴻章主張「造船不如買船」,所以單子就讓德國拿去了。

那些老技工有些遺憾地提到,李大人這麼主張,其一是因江南造船廠建造這種鐵甲艦的成本確實比外國高的多,原因就是國內主要軍艦鋼板來源的漢陽鐵廠的裝甲鋼品質極差,價格又居高不下,而採用進口洋鋼自然不能與洋人在自己國內造艦競爭,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買船的話李大人可以收回扣,,定遠鎮遠造價170萬兩白銀,而據說李大人和他的手下每條船的回扣達到30萬兩,若非如此,能讓江南造船靠造這批船發展起來,現在說不定也能造戰列艦了。

李默涵安慰了幾句這幾位唏噓不已的老技工,告訴他們馬鞍山鋼鐵廠與大冶鋼鐵廠已經在建設,明年就能投產,以後就不會有這種事發生了,他大拍胸膊說自己是不收回扣的,一定愛用國貨,一定盡量幫他們作技轉建造,幾位老人在感激之餘,也拍著胸脯保證,說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為總理造出中國自己的戰列艦。

李默涵笑笑,說道:「戰列艦就算了,這玩意兒已經是過時的東西了,你們要造就為我造航母,」

老技工們一愣,問道:「什麼是航母,」

李默涵答道:「航母就是供飛機起飛的大船,」然後他一面在紙上畫草圖一面跟老技工們介紹什麼是航母。

……分割線……

南滿鐵路蘇家屯站附屬地里,此時的日本僑民約有千人,但是他們大部分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所以大部分人只是躲在門后、窗后小心翼翼地張望,外面的槍打了一夜,中國軍人和日軍鐵道守備隊互有死傷,但是這些日本僑民始終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鐵血大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鐵血大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274.產能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