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抬袁壓曹
「袁紹?」獻帝又一愣,降詔讓關東諸侯前來救駕的辦法,太尉楊彪在昨天也向獻帝建議過,只不過昨天楊彪說的是曹操,今天楊奉建議的卻是袁紹。
「對」,楊奉不知道昨天楊彪也向獻帝提過類似的建議,以為獻帝不明白為何要這樣做,於是便進一步解釋道,「袁紹乃四世三公之後,且當年對董卓當權大是不滿,孤身反出洛陽,並領導了關東諸侯討伐董卓,終因董卓勢大而未能功成,由此可見,袁紹此人心憂漢室,從未忘過陛下,只要陛下暗降密旨一道,袁紹必然欣然領兵前來救駕。何況,如今天下形勢,袁紹佔據青冀並三州,帶甲數百萬,在諸多諸侯中實力最為強大,只有袁紹才有實力保護陛下不為屑小所害。」楊奉在三國待了半年了,也學會了說謊話不臉紅。
「曹操?袁紹?」其實昨天晚上獻帝便已經決定採納楊彪的建議了,所以才能睡得那麼香,而且獻帝還準備今天一起來便讓楊彪派人帶著聖旨去找曹操,但是,現在經楊奉這麼一攪和,獻帝也不知道該選誰了。
楊奉說完之後,奇怪地發現獻帝沒有任何反應,反倒是在那裡發起呆來,心裡也是一陣迷茫,不知道獻帝在想什麼。過了一會,獻帝還沒有反應,楊奉忍不住了,便高聲喊了一聲:「陛下以為微臣之計不可否?」
楊奉的這一聲高喊,把正考慮問題的獻帝嚇了一跳,竟然嚇出了心中的實話:「呃,愛卿...不...不是...朕...朕正在想曹操和袁紹哪一個合適?」
這下子楊奉算是明白了,敢情已經有人向皇上建議了曹操了。如果今天自己不來的話,恐怕整個三國歷史便會朝著歷史的真實方向發展,曹操搶先袁紹一步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曹操,認識我是你今生最大的不幸,這件好事我就讓給優柔寡斷的袁紹吧。當年官渡之戰的發生,便是因為袁紹要和曹操爭奪皇帝,如果皇帝落到了袁紹的手中,是不是官渡之戰就不會再發生了,因為曹操是斷然不敢從實力比他強大得多的袁紹手裡搶奪皇帝的,嘿嘿。
楊奉主意已定,便急忙道:「陛下,可將建議曹操率兵救駕之人斬首。」
獻帝本來脫口說了實話,心中正在後悔,聞言不禁一怔,問道:「愛卿,這是...」
楊奉剛才那句話只是他思考的一個緩衝,就在這一句話的功夫,楊奉基本已經想好了該怎麼去說:「陛下,微臣這樣說是有一定根據的。姑且不說曹操與呂布大戰數場,剛剛奪回了袞州,兵馬損失過半,元氣大傷,無瑕顧忌皇上,就說三年前曹操東征徐州之事,陛下可曾聽說過?」楊奉也是今早才得到曹操大勝的消息的。
獻帝輕輕點了點頭,不以為然道:「朕聽說過此事,據說是因為曹操之父曹嵩為徐州刺史陶謙所害,所以曹操才興兵報仇的。」
獻帝所說在楊奉的意料之中,曹操既然要以為父報仇的旗號大舉興兵討伐陶謙,攻佔徐州,必然要在長安散播陶謙殺害其父,以獲得出兵的理由。是以,獻帝了解到的信息必然只會是這些。
楊奉微微一笑,道:「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曹操之父曹嵩確實是在徐州遇害,但殺害曹嵩之人並非是陶謙,也不是陶謙授意,而是陶謙手下的一個黃巾軍將領張闓見財起意,純屬意外,曹操之所以遷怒於陶謙,實是為了圖謀徐州。而且,退一萬步講,即便是陶謙殺了曹嵩,曹操也應該只找陶謙一人復仇,但是曹操卻是每攻下一城,盡屠城中百姓,致使徐州血流成河,百姓無辜被殺者不計其數。試問陛下,這樣的人前來救駕,陛下覺得放心嗎?」
楊奉的一席話只說的獻帝脊樑直冒冷汗,臉色蒼白。
看到獻帝的神情,楊奉知道除非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否則他是萬萬不會再下旨讓曹操來救駕了。
就在獻帝還沒有緩過神來的時候,楊奉又道:「陛下可一面下旨對張揚等人進行分封,以痹其意,一面派人暗中將密旨送往鄴城。一旦袁紹統兵來救的時候,陛下可暫時跟袁紹前往鄴城,同時分封微臣為雍州牧,如此一來,微臣便可正言聲討李郭、張揚等人,以洗陛下此行之辱,更為日後積攢力量,將陛下從袁紹手中救出,陛下以為如何?」
「這個...」獻帝低頭沉吟良久,最後終是牙一咬,嘆道,「也罷,就依愛卿之言,朕這便擬旨。」
一個時辰后,轅門外,望著天使疾馳而去的身影,楊奉深深嘆了一口氣,轉身向大帳走去,徐晃急步跟上。
楊奉悶著頭走出了數步之後,突然想到了什麼事情,轉首對徐晃道:「公明,我這樣做是否為不忠?」
徐晃聞言,微一沉吟,道:「主公,晃不這樣認為。就像主公昨夜所說,即便主公拼得一死,也未必能夠護得了皇上的安危。主公之所以出此下策,實乃為形勢所逼。而且,皇上到了袁紹那裡,也不見得是什麼壞事,倘若袁紹真的有異心,那時候主公也有了足以和袁紹抗爭的實力,再救陛下脫困也不遲呀。」
楊奉最擔心的就是徐晃不理解自己的做法,雖然說楊奉這樣做是在自己實力不強的情況下故意將獻帝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袁紹,只不過在大義上這樣對徐晃解釋而已。此刻,見徐晃已經完全相信了自己的話,楊奉不禁心中大喜,道:「即便天下人都不理解我楊奉,公明能知我心,奉知足矣。」
只這一句話便把徐晃感動得差點當場跪倒在地。
忽然,楊奉又想到了什麼事情,對徐晃道:「公明可知賈文和目前在何處?」
徐晃也不知道,其實這也怪不得徐晃,當時情況混亂之極,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皇上的身上,沒有人會注意賈詡到了什麼地方,不要說徐晃不知道,就連李榷也不知道賈詡什麼時候離開了他的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