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瞞不過人

第1219章 瞞不過人

黃峰嶺的案子剛剛涉及到李士勣,隨後李士勣主政的疊州就出了災情。兩件大事都與一位國公級的人物牽連著出現,太子怎麼都該請皇帝露一露面了。

「戶部說一說,疊州兩縣共有多少人口?」

戶部有個侍郎站出來答道,「回太子殿下,疊州合川、常芬兩縣,共有民戶一千二百七十五,人口約七千六百強。」

「英國公胃口不小,一開口便要三十萬緡大錢,當長安遍地財主啊,即便疊州人人遭災,均攤下來每人也有近四十吊大錢了,難道疊州已被這場水夷為了平地?那他的信是怎麼送出來的?」

晉王李治依然是替太子擔心的口氣,「王兄,此事非同小可,依臣弟看,英國公在疊州主持抗災,朝延在他身後深查這件積案是不是不合時宜?」。

黃峰嶺一事發,褚遂良便飛信疊州、與英國公暗通款曲,疊州的災情到底有多大的水份,李治有自己的掂量。

但他就是要將這個兩難之題擺在他的王兄面前,馬王是太子,總得有個最後的決斷,但不論馬王怎麼處置,李治都會有所收穫。

黃峰嶺的案情很簡單,劉德威是多年的老刑部,不會想不到找山莊內李士勣府中的部曲、婢女們問一問。

劉德威只是礙於太子有話在先、由晉王主持此案,因而才不發話。昨日太子峻已經有話了,這事沒有多難。

這些人供認,山莊沉湖的六具屍骨,都是黃峰嶺山莊中犯了事的部曲,他們的前身,是李士勣歷年征戰所獲的戰俘。

別看英國公在朝堂上還算溫文,從高麗班師后,被馬王峻當眾掀翻在殿階下一聲也不吭,但在他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還真如個判官一般。

但李士勣的這個麻煩惹的也不算小了,依唐律:主人無故毆殺部曲要徒一年。即便奴、婢有犯失,其主人不經官司而殺之者,主人要杖一百。

太子殿下不會看不出晉王打的什麼主意,把英國公逼急了,疊州一定會弄出些事來,那麼東宮就又有了個勁敵。

但東宮若敢在這件案子上稍稍地軟一軟,又會落個執法不嚴的口實——這個新上來的太子,行事這樣不嚴謹,手段偏軟,將來怎麼治國?

而且李士勣已經有所行動了,天知道疊州災報來得這麼快,裡面到底有多少真假!

如果太子對這兩件事拿不定主意,不得不請示皇帝陛下,那麼晉王正好探一探甘露殿內皇帝陛下的虛實。

晉王道,「王兄,災情如火,我們可不能有一天耽誤,萬一疊州災民遍起,豈不是早晚又要驚動父皇?我們不如早些問問父皇的主張。」

太子琢磨了一下,「好吧,這件事不能不早作處置,但你我兄弟不能事事麻煩陛下,黃峰嶺的案子正好是晉王在查,那麼,刑部要配合晉王,速速查清此案。」

劉德威連忙回道,「太子,案子已然清楚了,按最輕量刑,英國公至少也有六百杖等著要打。」。

太子道,「那正好,既然晉王黃峰嶺的事已辦完,那麼本王有意請晉王再辛苦一趟,去疊州對英國公通報一下黃峰嶺案情,同時代本王好好申斥一下英國公,他對府中的部曲太有些不當人看了!」

「就……就這些?」李治沒想到,這個差事又被太子派給了自己。長這麼大,李治可很少出長安城,更別說去疊州打一位國公的板子了。

「是啊,就這些,六百杖是必然要打英國公的,難道晉王殿下親自去主罰,還不夠英國公面子?」

李治有些面紅地追問道,「可是疊州的災情……王兄總得給臣弟個準話,賑濟錢物要臣弟帶去多少為妥?依臣弟看,疊州最好給復一年才好。」

太子道,「本王不給復,戶部吏部去兩個人,隨晉王一起到疊州看看,疊州都督每餐吃什麼,乞丐就要吃什麼,老子就不信疊州百姓沒東西吃!」

李治開口欲辯,但太子制止他道,「你去疊州告訴李士勣,他敢給本王餓死一個乞丐,就別給老子干這個疊州都督了。」

李治暗道,「這不要把英國公往絕路上逼嗎?你躲在長安不出頭倒是安全了,萬一李士勣一翻臉,把我扣下可怎麼辦!」

太子像是猜透了他的意思,又安排道,「晉王如果認為此行不大牢靠,自可去請左千牛大將軍薛禮隨行保護,料想不會有什麼閃失。」

……

散了朝會,晉王心神不定地下殿,而趙國公、江夏王二人,不約而同地來找太子峻。趙國公說,「疊州災情,太子可有詳細掌握?」

如果沒有的話,萬一疊州災報上說的都是真的,那麼太子今日的處置就有些狠了。趙國公雖然不多說,但他也是這個意思。

太子對兩位老臣說,黃峰嶺的案子一起,他便派飛信部傳信鄯州,讓鄯州長史郭待封、和司馬王玄策二人嚴密留意疊州動向,這幾天鄯州一直有飛信源源不斷送到長安來。

「疊州是什麼局面?」長孫大人問道。

「洮河倒是有一處地方決口,但決口處是在洮河上游,也沖毀了上百畝農田,但離著疊州所報的、災民遍地的局面差著太遠!」

趙國公說,「這個李士勣!」

江夏王擔心,萬一晉王到疊州處置不好兩件事,疊州會不會搞出亂子,他希望太子不是意氣用事。

王爺此話說得很委婉,因為一邊是太子的兄弟,一邊是大唐的國公,雖然這兩人表面上對太子臣服,但哪一個人心裡的小算盤都不難猜測。

太子說話倒是直截了當,不對這兩人隱瞞。他說,「英國公可不會不知輕重,他的家業、親戚都在長安,本王給他兩個膽子!」

至於晉王,如果能按太子的意思趕去疊州、辦妥了這兩件事,其實對李治讓出儲位后迅速積聚起信心,也是有好處的。

趙國公和江夏王這才放了心,三人又說到了甘露殿的事,李道宗問,「太子,陛下那裡……要停放多久,眼下已入六月,晉王問冰一事可不是空穴來風啊。」

太子說,「王爺所言極是,但這件事不必我去挑明,晉王起行前一定會去太極宮、向陛下辭行的,本王也沒有什麼理由再擋。」

長孫無忌急問,「那不是要露餡兒?」

太子說,「本王所缺的只是一份完整的立儲詔書,陛下當日在衛國公府提到更儲一事時,趙國公、江夏王、晉王都在跟前,大家心知膽明。那麼晉王要見陛下就讓他去。」

已經是六月了,雖然皇帝有凝血珠陪伴,在這樣的悶熱天氣下也沒什麼異樣,但過於長久地停放下去,太子心中已經感到有些愧疚了。

晉王李治見到陛下后的表現,見過陛下后肯不肯再去疊州,去了疊州后如何做,便是太子峻對他的集中考驗。

趙國公和江夏王最後擔心地說,「只怕這幾件事疊加在一起,英國公那裡的變化就不好預計了!」

對於這兩位當朝的頂級重臣的態度,太子十分欣慰,朝中有他們,翰外有鄂國公尉遲敬德和盧國公程知節,他沒什麼可擔心的,

「李士勣還能如何?本王誰都勝過,只差著一個戰神!」

長孫無忌說,「萬一英國公真的鋌而走險,在疊州起事……我是說不得不防止萬一!」

太子笑道,「如果他敢反,那麼平叛之事,只好本王再出手一次!老帳新帳一起算!不過國公這樣一提,本王就又有了個主意,這一刻先不說!我們拭目以待。」

太子殿下既然是這樣的想法,趙國公和江夏王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

他們對視一眼,心頭同生感慨:在貞觀皇帝的手下,這兩個人的暗勁比誰都大,以往每政所出,兩人都會掂量一下是有利於趙國公府、還是有利於江夏王府,最好的情況也就是個面和心不和。

但是奇怪得很,自從馬王峻往中間一站,這二人居然事事心往一處想、計向一處出,已經許久沒有心思琢磨對方了。

出了重明門,趙國公拱手對江夏王爺說道,「呃……王爺,衛國公之事已過去了,而陛下之事也會不遠,到時我們再聚便不合適。不知王爺肯不肯賞臉,到敝府小酌,我們好研究一下當前的局勢。」

王爺還禮道,「恭敬不如從命。」

兩人騎馬,到趙國公府,關起門來也不帶外人,擺上幾樣小菜、兩壇陳釀。趙國公未曾舉杯,先重重地嘆了口氣,對李道宗說道:

「唉!這都是什麼事!皇帝陛下——我那妹夫如今還『坐』在甘露殿,連我們兩位皇族近臣也沒什麼好辦法,愚兄我可真有些愧對陛下和妹子!」

李道宗說,「也沒什麼好辦法,但太子心意,我們做老臣的誰不懂得!」

如果再將新君上位之事鬧到上一輩那樣,局面可不止是個血腥那麼簡單!

事就怕再三,馬王如果純粹以武力勝服了晉王,天下人怎麼看李氏皇族?

備不住英國公可就真有什麼想法了。到時候,晉王真到疊州去鼓動一番,李士勣在西部起事,又有他在遼東舊部呼應,還是有一搏的可能。

太子即便有能力將疊州之亂壓服了,但貞觀皇帝的身後事,卻是這麼一副亂象,對國力、民心都是不小的打擊。

而且,今後大唐續掌皇位這樣莊重的大事,也便有了個不怎麼好的暗例,這將鼓舞每一位有野心的皇族後輩,讓他們拋棄綱法、追求以武力上位。

現在,二人端杯未飲,已然發現馬王殿下的難處,這可不是以往想象的那麼簡單。馬王就是有武力,也不能輕易對晉王使出來了!

趙國公發覺自從坐下后,兩人還一口酒未喝,便提議道,「今日有酒且求一醉!反正本官相信陛下的眼力,馬王爺還真未敗過呢,我們只須儘力輔佐他也就是了!」

李道宗也有同感,兩人擔心著同一件事,也不說話,叭叭叭先撞了三杯下肚,李道宗說,

「國公!歷來舊皇駕崩,新皇要先上位、才可主持舊君喪禮,以示新老接替有序。但陛下自丙寅日駕崩,到今日……」

江夏王掐指算算,說,「已經半個月了!這件事已然顯出不正常來了,本王都止不住地操心,以後史官要如何記這件事!」

長孫無忌明白江夏王的意思,歷來史家記史,別的什麼事都好作些變動,只有一件事——每個人的生死時間——打死也不能亂寫。

本來人已死了,非要記載著未死,那麼這個人與許多政事、人際往來方面千絲萬縷的瓜葛,要怎麼寫?多有本事的史官也圓不好這個謊啊!

當年,漢高祖劉邦於夏四月甲辰日,崩於長樂宮。呂后擔心高祖舊將一個個掌有重兵,這些人與高祖同是草莽出身,如果猛然讓他們北面事新君,天下不安。

因此,呂后久不發喪,與審食其密謀欲誅諸將,一直牽延到五月丙寅日,才將高祖葬於長陵。劉邦由崩至葬,前後經二十三日。

漢惠帝八月戊寅崩於未央宮,九月辛丑葬安陵,前後經二十五日。這裡面又有一番曲折:

呂后死時,呂氏一族陰謀為亂,已經危及到劉氏,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硃虛侯劉章等人共誅呂氏,立代王這君,期間的周折肯定不少,這才影響到惠帝按時下葬。

而漢景帝甲子日崩於未央宮,漢武帝只用了一天便即位了,這說明景帝的身後事辦得十分順利、根本沒起什麼波瀾。這才是正常的。

而漢武帝駕崩之前,發覺他先前所立的太子謀逆,果斷改立了時年八歲的昭帝為太子,因而漢昭帝在武帝駕崩后兩日便即位了。

等輪到昭帝的身後事時,因為昭帝無後,新群的確立又是一番曲折,大將軍霍光請皇后立昌邑王,本來昌邑王已受了玉璽,霍光彈劾、將之廢掉,又立武帝廢掉的舊太子孫子。

這件事最後的表象,便是昭帝停屍五十天!

而貞觀皇帝已經「坐」了半個月了,事情才到這個地步,這件事怎麼也瞞不過人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之絕版馬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唐之絕版馬官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19章 瞞不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