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最大本事

第1234章 最大本事

洛苑使徐韌府中部曲傷人案,最終以洛陽縣令趙林喬被處斬刑、家產全部罰沒、土地充公作以了結。

皇帝知道,這件事情雖大,也只是稍稍起個警醒作用,令愈演愈烈的圈地之風猛地停頓了一下。

但如李士勣、褚遂良之流,在得勢之時收入囊中的巨量土地,沒有合適的契機是收不回來的。

眼下這兩個人失了勢,便如蟄伏的冬蟲,再也不吱聲、一動也不亂動,什麼毛病也不犯。

當然,皇帝也不能明著伸手到兩個人的懷裡去取,他清楚得很,這會犯了眾怒。

李氏能夠成事,說到底還是隋后各方豪強共同看好了李氏,而李氏恰恰牢牢地抓住了這個機會。

高祖在位時,隨便在哪裡划塊地方、設個州派一撥官員,便能夠安慰一大批人,高祖知道皇族必須同最有力量的人在一起。

等貞觀皇帝繼位時,國中刺史已多如牛毛了。但官多民累,貞觀皇帝深知最有力量的,乃是國中兆億之民,這才發出了「民為水」的呼籲。

金徽皇帝想,大唐立國后,最為心力憔悴的恰恰是貞觀皇帝,他不能在高祖之後,立轉為侵削功臣,不然,「害兄上位」的指責,完全可以演化成另一場內亂的理由。

但他又不能讓這些既得利益者們無休止地侵奪民利。

武媚娘說得好,對於這些高高在上者們來說,每一天、每一刻,他們過的都是盛世的日子,他們以為這就是命,而那些卑微者們只會自認、自甘。

但在歷次改朝換代中,那些很有力量的豪強,他們的力量又來自於何處?

如果是李治繼位,他能不能想到這些問題?

先皇在彌留之際仍然強自支撐著、就為等到馬王趕來,他在絹袋內寫下遺詔、又不與留侍在身邊的樊鶯、麗容明言,而只是說些暗示的舉動,說明貞觀皇帝那個時候對馬王遲遲不到,也產生過懷疑。

如果馬王有能力發現詔書,那麼貞觀皇帝相信,馬王就有可能替他解決好這個問題。

洛陽部曲傷人案之後,兩京周邊的地價應聲而落,抑價強買、強圈土地者少了,地價自然升不起來。

但金微皇帝知道,如果沒有後續的手段跟上去,終究這只是暫時的。

土地是個可以跨越時間而存在的資產,只要天地不毀,土地便能產出不可細數的東西,它可以承載強者們繁茂的子孫,多少強者撒手而去了,而打下他們印跡的土地仍在。

就是要有個規矩,好比御史大夫蕭翼口吐著白沫所說的「禮」。

禮,一舉一動表達著的是「理」,表達著各層次人們之間的互尊互重。周幽王、秦二世害禮,如石投水,但激起的駭浪將他們吞沒了。

有那麼一刻,金徽皇帝忽然想到了遲遲沒有提及的納婦之事,這算禮么?可以體現皇帝至高無上的威嚴,他需要威嚴。

但那些陵園妾們凄慘的日子,難道不算害理?

柳玉如倒是表示過,皇帝可以按「禮」法納「一些」世婦入宮,但皇帝知道,這樣做會令柳玉如、以及她身後的九妃們都不高興。

朝堂內外、國事家事,處處糾纏於此消彼長、不能兩美的境界之中,而金徽皇帝更覺著自己是在大明宮裡踩著高蹺、理一團亂麻。

他一時間不大好理得清,但有最明白無誤、如同快刀一般的規矩:如有災荒,乞丐吃什麼,刺史就吃什麼,餓死乞丐,刺史不要做!

當然,皇帝也不能要求刺史真與乞丐吃的一樣,不然誰還做刺史。但這是一道堤壩,可以阻住洶湧的激流。

另外,皇帝至高無上,當然可以適當決定什麼樣的人才能做刺史。功臣可以有些特殊,但他們不能以功勞做本錢不斷擴張。

皇帝在這件事上不能依靠長孫無忌,也不能依靠江夏王爺,甚至連自己所想的這些,最好也不讓兩人深知。

但他仍將堅持自己的法子,採取一些手段,逐漸提升科舉選才的地位,要讓那些經非科舉渠道做官的人、尤其是通過門蔭上來的人感到不好意思!

皇帝將二王兄李泰叫來,吩咐李泰一件事。

第二天,濮王李泰便攜王妃閻婉到興祿坊,拜會代撫侯高審行、轉達金徽皇帝對代撫侯的問候,並想請代撫侯重掌國子監。

因為將詔書丟到曲江池的事,高審行這些日子心中一直七上八下。

此事對新君上位並未造成過多的影響,但高審行就是不自在,硬著頭皮等金徽皇帝的發落。他每時每刻耳朵都支楞著,聽腦後有沒有刀落下來。

如果晉王李治一直同金徽皇帝生分著,那麼這件事對於高審行來說還沒什麼,問題是晉王已經與皇帝站到一起去了,只把代撫侯這個不光彩的人物丟在了明處。

得知李泰來意時,代撫侯的臉「騰」地一下子紅了,那可是教化人心的地方,而皇帝讓自己去掌管國子監,自己還夠格么?

李泰對高審行道,「陛下說,閣老門下這麼多的人,高官也有不少,但沒有一個圈地的……別的什麼都算微瑕……」

高審行聽罷,喉頭頓時哽咽。而他的夫人劉青萍情不自禁地呼道,「陛下真英明,老爺你不能推辭!」

有一位任禮部尚書的親王來傳達皇帝的意思,高審行沒什麼可說,他甚至有決心,為著教化後輩,就算說出自己經歷過的那些不光彩,也在所不惜。

隨後,皇帝的委任就送到了他的手中,他走馬上任。

……

掖庭宮女學,來自晉王府的蕭妃講授了手工刺繡技巧,還展示了她早時的綉工,在鄉下來的這群女學徒中引起一片嘖嘖讚歎之聲。

隨後,同樣是來自於晉王府的滕侍——楊立貞,來給她們講授——日常佐餐小菜的腌制。

楊立貞原來只是個丫環,也沒讀過什麼書,侍讀也是挂名的,她也不會什麼精細的綉工。

楊立貞讓人準備了菜板,刀和洗好的菜,就在這些人的面前手腳麻利地切起來,那些紅的、綠的、青的、白的食材,在案板上飛快地被切成條、塊、細絲……

但底下的學生們有些不以為然,她們多數來自於普通的民戶,每天必做的事,便是切鹹菜,有時還要拌塊豆腐。

她們到這裡來,也有個隱約卻不可說的目的,就是將來可以不吃鹹菜、更不要說切了。

一個有身份的親王府夫人教她們做這些,她們有些不理解。

楊立貞已經察覺了學生們的不屑,她們只是出於對晉王府滕侍這個身份的敬畏,才禮貌地坐著不動,但眼神早不知溜到哪兒去了。

蕭氏是同楊立貞一起來的,她也感到了尷尬,暗暗替楊立貞難為情。

這時,卻有一個人毫無徵兆地挺身走了進來。

蕭氏見了連忙萬福,「陛下!」

這些女學生們萬萬沒有想到,金徽皇帝會不事聲張地一下子冒出來,站在她們面前的,竟然是天底下最英俊帥氣的男人。

有的女學徒們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以手捂胸,又不敢喊出來,她們不知道皇帝陛下突然到這裡來做什麼,是專程來看望她們的?

楊立貞也見禮,但皇帝先被她製做的、極為養目的小菜吸引了,他伸出兩根指頭去捏過來,丟到嘴裡品嘗,然後不住地稱讚:

「好,好,看之如錦,食之如甘,這才是一位女子最大的本事!有這樣的小菜端上來,朕敢說每頓能多吃兩碗飯!而你身居王府,卻有這樣的手藝,連朕也很吃驚。」

楊立貞趕緊謝恩,皇帝的誇獎讓她自豪不已。

太妃徐惠追進來見駕,聖駕到來,她事先不知。

皇帝對徐惠道,「這個功課是最要得的,將來哪個學生做的好,朕與皇后要親自品嘗。」

然後皇帝說,「朕就是來找太妃的。」

徐惠顧不得驚訝,皇帝移駕去大明宮這麼久了,一次也沒說召見她。這次要見,卻是這樣輕車簡從地突然跑過來。

她隨皇帝到外面去,而女學生們的眼睛緊緊地隨著皇帝的身影走出去,一直跟到帘子落下,她們扭頭再看楊立貞拌的菜,簡直就是天底下最好的了。

只一會兒,徐太妃就回來,臉上帶著剛剛消下去的紅暈。

她在學生們的驚訝中說道,「無知的譏誚是妨礙女子優雅的大敵,將來也會影響到你們的家人和孩子。而陛下方才對晉王妃的誇讚,應該是天底下所有有見識的男子都這麼看。」

這便很重要了,十幾歲的女學生們立刻謹記。

剛剛在外面,皇帝的身邊只跟著六名衛士,即便在掖庭宮內走動,這也很少見。他沒頭沒尾地對徐惠說,「朕看那個武媚娘有些地方還不錯。」

徐惠問,「朕下……指的她哪方面?」

「有些地方的見識,」皇帝說,「朕想委託太妃,抽功夫去一趟感業寺,看看她眼下在做什麼,想什麼。」

但徐惠臉憋得有些紅,並堅決的拒絕道,「陛下,臣妾若去的話,會招人痛恨,而且陛下這麼做不怕皇后不快嗎?」

徐惠不知道自己哪兒來的勇氣,敢這麼對皇帝說話,而且說過之後、也不管皇帝一下子愣怔了、就把皇帝丟在外邊自己扭頭離開了。

此時對這些女學生們說的話,完全是徐惠剛剛進來時,看到她們對楊立貞教做小菜的不屑神情,這才講給她們的。

但這番話更像是為了掩蓋她剛剛離開皇帝時的尷尬和惶恐,不知道金徽皇帝此時,是不是處在難以抑制的憤怒之中。

徐惠這樣激烈的表現按理說是不應該的,但她從「武媚娘」三個字中,感到的是不能容忍的威脅,武媚娘是一個在容貌上、並未明顯差過賢妃和容妃的女子,皇帝想幹什麼?

她不等皇帝說完,便這樣乾脆的打斷和拒絕,弄不好就是新災禍的開始!而前些日子在甘露殿,因為兄弟的事,徐惠還對皇帝說過「萬死不辭」呢。

徐惠現在已經極度後悔了,很可能因為此事,皇帝一句話便將她趕回感業寺,這樣的結果徐惠打死也不能承受啊!

徐惠想再去大明宮求一求皇后,以防患於未然,但去了怎麼說?

與柳皇后說,她這位太妃因為另一位有可能出頭的、先皇的才人,而對現任皇帝發了脾氣?

弄不好,皇后一聽就先發脾氣了,最終只會使皇帝直接遷怒於自己!

徐太妃就這麼惶惶不可終日,等著隨便一位皇帝內侍跑過來、向她傳達皇帝旨意:你去感業寺!你回感業寺!滾回感業寺!

晚上,太妃徐惠做惡夢做到虛脫,醒來時被子都濕透了,她後悔不已,暗暗地問自己:

「徐惠,你算什麼啊,真拿自己當太妃了?還是沒拿自己當太妃?先皇活著的時候你敢嗎?你那時只能憑藉著長篇大套的韻文來引起先皇的留意,長孫皇后何時費過這樣的心思?你這樣用心也只做到了末嬪,是金徽皇帝讓你不必去做陵園妾,讓你做到了太妃。而你到底是因為什麼才這樣大膽?」

皇帝不知道是何時離開的,從這天起一直不露面了,而可以將徐惠打入十八層地獄的詔書也沒見到。

慢慢的,徐太妃又恢復了正常,如果皇帝再向她提出來的話,徐惠決定答應下來。

可是皇帝自從在掖庭宮女學誇獎過楊立貞之後,就不再來了。

在皇帝的授意之下,濮王李泰和晉王李治,一個管文禮、一個管官吏,兩人誰都沒閑著,爭先恐後地提出一系列的官員選舉和辦學舉措。

這些舉措的核心是不斷提高下至縣學、上至進士科的優越地位,再加上國子監祭酒、代撫侯高審行不遺餘力地配合,有些頭腦靈光的大臣很快嗅到了金徽皇帝的意圖。

看來,有些老皇曆要進一步變變了。

貞觀皇帝曾經試圖用重修士族志的方法,打擊豪族的優越感,而金徽皇帝則想弱化門蔭之制,並給這些世襲大族們培養竟爭者。

在高祖朝,由於魏晉以來門閥風氣的影響還很濃厚,科舉尚未發達,寒門庶族躋身仕途仍有些難,門蔭仍是很重要的選官方式。

在貞觀朝,雖然某些高門在中樞已幾乎沒有他們的席位,但依舊享有崇高的地位。

後來他們被迫參加取人相當苛刻的科舉考試,憑藉家學淵源、和不錯的學習條件,依然能夠比庶族更容易地成為新貴族。

眼下輪到金徽皇帝上場了,眼睛盯在這些人的特權上,毫不留情地把褚遂良、李士勣之流打壓下去,給他們一定的地位,又將他們隔絕於中樞。

現在,長孫皇后的三個兒子,居然同心協力做起細緻活兒來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之絕版馬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唐之絕版馬官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34章 最大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