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 別開生面
徐惠比自己年輕,能下筆成文,而自己的算盤早就用不到了。峻都說自己只剩下侍寢一宗用項,可今日自己這麼用心打扮,峻還不是一點都沒看到。
發個牢騷也不可以!柳姐姐給他氣受,下跪、吃閉門羹、拿枕頭砸也笑嘻嘻的,何時有過一次拂袖而去?
徐惠比自己年輕,金城公主見皇帝第一面便封了長公主、並且接到大明宮來住了。臨川公主也封了長公主。自己只替崔嫣傳了句話,崔夫人便立刻封了寧國夫人。
而甜甜直到現在也未封公主,她在西州時甜甜在黔州,她在長安時甜甜在西州,她在大明宮,甜甜在永寧坊。看來,女兒甜甜被扔得這麼可憐,便是非他親生的緣故,二郎就比他的姐姐幸福多了。
徐惠比自己年輕,她和甜甜這對母女,能被收留至今,就是因為峻和柳姐姐可憐她們……
而她這個貴妃名號,只是當年她恰巧被哥嫂從家中欺出來,又讓她恰巧在峻的家中站到老二的位置上罷了。
……
從謝金蓮那裡負氣出來之後,金徽皇帝又到柳玉如那裡去過一次,這次是皇后的貼身丫環擋駕,說皇后還未醒。
丫環說這句話的時候,一直加著十分的小心,語氣上也看不出對皇后病情的擔憂,反而還拿著一副隨時要逃離的架勢,一看就是在撒慌。
但皇帝還真不能揭穿她,真要不依不饒地追問,或是沖她瞪瞪眼,再問出個欺君來,最後騎虎難下的是皇帝自己。
聯想到剛剛從謝金蓮那裡聽來的話,以及謝金蓮愛沖柳皇后打小報告的習慣,在丹鳳門城樓上消暑那晚,皇帝對柳玉如和崔嫣說過的「這個青瓜不錯」的話,今天一定可以引發一場風波。
若是猜的不對,皇帝就把柳字倒著寫。
上次在牧場西村蘇殷的公事房裡,皇帝和蘇殷一個屋裡、一個屋外,井火不犯河水的睡了一宿,被柳玉如堵住后一通好作,然後帶著姐妹幾人和孩子,從西州跑到山陽鎮去,皇帝到現在仍心有餘悸。
今天,與青瓜有關的話又被謝金蓮從葉玉煙嘴裡聽來,皇帝有些心虛,感覺無法見面。
他後悔沒帶些內侍來,只要內侍們一喊「陛下駕到」,皇后指定出來迎接。這可真是疏忽了!!
柳玉如在長生殿內卧床,沒有病,也沒有睡,耳朵一直聽著殿外。
皇帝第二次回來時,貼身丫環在殿外同皇帝說的什麼,皇后都知道,她就是不出迎,但隨後殿外就沒有動靜了。
過了一會兒丫環進來,皇后欠著身子問,「陛下呢?」
丫環道,「陛下去紫宸殿了。」
柳玉如生氣,抓起枕頭在地下擲的滾了幾滾,又被丫環拾起來。
……
八月二十日正好是甲午日,按著事先商定的,子午卯酉日早朝之後,皇帝要到太極宮去。
這一日,將是皇帝將清議大唐田政、兵政之事交予趙國公和江夏王爺后,君臣第一次在太極殿碰頭。
皇帝臨出行,看到樊鶯、崔嫣兩人,已換上了她們的內侍服,說都要跟著去太極宮散散心。
謝金蓮頭一次伴駕參加早朝會,身份就讓她自己給暴露了。
當時皇帝倒是替她遮掩,還派謝金蓮到太極女學辦了一趟差事,然後惹得皇帝後宮不寧。
接下來幾日,其他的人也就沒再跟著皇帝上朝,滿朝的文武每次朝會,都往皇帝身後的內侍們臉上去辨認,也沒看到再有哪位后妃們跟著。
這幾日柳玉如一直稱病,也不見皇帝的面,皇帝也不好意思三番五次去吃閉門羹,但不代表她對皇帝的行蹤不聞不問,放任自流。
今天聽說皇帝要出大明宮,而且是去與女學只隔著一道兩儀門的太極殿,皇后一下子將她的兩個嫡系全都派出來了。
金徽皇帝不但不能制止她們跟著,反而還很高興,他從中看得出柳玉如裝病不見,多半是虛張聲勢,只是表明一下她的態度和立場,其實還是緊張皇帝的。
不但有兩位美人跟著辦公,至少還體現了天子心中坦坦蕩蕩吧?還能從她們口中打探一下皇后最近的態度。
於是在太極宮,就有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聚頭。
太極殿不明真相的內侍和宮人發現,一品公、大司空長孫無忌、江夏王爺李道宗、晉王李治、中書舍人武媚娘、給事中徐惠等人,在與皇帝陛下見禮之後,居然又對著陛下帶來的兩名嬌面「內侍」一板一眼的見禮。
今天只算非正式議政,皇帝命人給每個人賜了座位,他還對從大明宮跟來的兩名「內侍」說道,「你們也別站著了,坐到朕身邊來,若是覺得乏味了,可到太極宮女學走走。」
皇帝一看今日到場的五人,有點意思。
當初組建兩個清議班底時皇帝說得好,須找些年長、又有些經歷的涉部官員參加清議,趙國公和江夏王是必到的。
晉王李治主持著吏部繁重的日常事務,本可不到場,因為兵部尚書薛禮就沒到。
晉王表面上是對皇帝倡導的清議大力支持,其實是因為武媚娘在這裡。
趙國公在事之伊始,便專門提出讓徐惠、武媚娘參加他的清議班子,其實在用意上也很有意思。
徐惠和武媚娘雖為女流,卻是出自於中書省、門下省的正五品上階女官。
中書和門下兩省是重衙,趙國公於情於理都不便點樊伯山和于志寧加入。
樊伯山和于志寧兩人也不會主動加入進來,事實上這兩人主管中書、門下兩省,也只該對皇帝負責。
皇帝已經講在前面,對田政的清議是由趙國公來牽頭,如果樊伯山、于志寧二人也加進來,那麼,誰隸屬於誰?
這樣看來,長孫大人特別提議兩名女官加入他主持的清議,既照顧了中書省和門下省的體面,事實上已淺淺地、將手伸到兩省的邊緣里來了。
以資歷和官階看,不論是徐惠還是武媚娘,趙國公都是可以支使的,這很方便,她們誰也不好不聽。
長孫無忌只要藉助夾在他、與兩省之間的這兩名女子,便可不動聲色地撥一撥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弦兒——
假使某天,中書舍人武媚娘跑回中書省,對於志寧說,「趙國公說了某某事,」那於大人是聽呢?還是聽呢?還是聽呢?
給事中徐惠是門下省女官,假使她跑到門下省,對侍中樊大人說,「趙國公說了某某事」,那麼樊大人也不大好拒絕。
皇帝想,在眾臣之中最難擺弄的,就是他的這位舅父大人、趙國公長孫無忌。這才是當之無愧的人傑。
先皇在位時,對朝政的掌握如同行雲流水、舉大事如棋子閑撥,其中對於趙國公的良好掌控,不能不說是先皇極為成功的一環。
金徽皇帝想,先皇對長孫無忌的掌控,靠的是親情和友情,那麼自己呢?
自己與趙國公在親情上、因為自然的原因,必會有些許的退化,新皇帝與長孫潤的友情也可算作有利的一面。
但他從趙國公組建田政清議班底上看出,只憑這兩點還不夠。
自入京以來,皇帝不論是做兵部尚書、還是做尚書令,直至做了皇帝,同趙國公都沒有發生過正面的利害衝突。
趙國公在朝中羽翼眾多,也一直給金徽皇帝以支持,但他在關內道同樣圈有大量的土地,這與皇帝施政的重點是有衝突的。
皇帝若想做穩當,堅決施政是一面,對長孫無忌又豈能只視其為舅父?
金徽皇帝只是從步入太極殿、到安坐下來的這段短短的功夫里,年輕而機敏的頭腦里,便閃出了這麼多的思緒。
確切的說,在趙國公提出吸納徐惠和武媚娘時,皇帝剎那間便想到過這些,但當時,他仍然毫不遲疑地點了頭。
大音息聲,大象無形,不然怎麼做皇帝。
對趙國公隱蔽的小算計,金徽皇帝假裝不知,在皇帝看來,就更有了能夠以暗窺明的先機,他豈能輕率指明?
趙國公能利用徐惠和武媚娘,難道皇帝就不能?嘿嘿,因有晉王的關係,皇帝幾乎不能借到武媚娘的力——晉王都追到這兒來了,但還有太妃徐惠。
皇帝想,趙國公對於自己極為特出地起用徐惠、武媚娘,是否也有些另外的猜測?最好他多猜一猜。
如果自己再適度地、對徐惠表示一下親近,趙國公會否更以為得了好計?
只是柳玉如派來的哼哈二將亦不能小視,皇帝想,可別弄巧成拙。
君臣議政,從一開始便十分熱烈。
趙國公說,大唐的稅賦制度沿襲了隋代成制,租納粟米,調庸納絹布、綿麻,所稅皆為實物。
而不論是糧食,還是絹布,都有品質優劣的區分。官府在收取時,對百姓納上來的實物,都會判定上下三等,這便是「三等估」。
按租、調慣例,民間上繳稅物需達到中等,達不到的下等糧、絹,均須另收折損差價,即為「折納錢」。
趙國公說,「折納錢本是對質次稅物的補償,但此法頗有漏洞,百姓所繳物品,有的成色已致中等以上,依舊有被強征折納錢的可能,陛下,此種稅外之稅無疑會加重民戶負擔,宜想個法子加以規範」。
皇帝不住點頭,「國公,看來清議大有成效,這正是朕極為想聽的。」
他轉向給事中,笑著問她道,「徐惠,不知你有些什麼見解?」
皇帝不稱徐惠官職,只呼她名姓,別說趙國公等人覺得意外,連陪坐在龍書案後邊的樊鶯和崔嫣,似乎也不習慣。
徐惠站起身,向皇帝回稟道,「陛下,我朝在收取租賦時,與折納之法相近的,還有個折變之法,臣妾以為亦須商量。」
皇帝道,「哦?你細講講看。」
徐惠道,「陛下,所謂折變,是指官府因臨時所需,將民戶原本須納的糧粟變為徵收絹帛,或將原本徵收的絹布變為糧粟。」
李道宗說,「有的地方只宜征糧,而有的地方更宜征絹,日常征什麼早就因地制宜了,這樣忽然一變,民戶自然手忙腳亂,是有些不妥。」
徐惠今日有些暢言,再道,「是啊陛下,折變之法施起來極是活泛,有時只在地方官員一句話,但它涉及到粟米和絹布之間的比價折算。有時州縣忽然折變,並非出於需要,而是藉此多取差價罷了。」
說著,她又列舉了某年某地折變實例,證明所言不虛。
皇帝讚賞道,「你所講的不錯,今後如再需折變、折納,州縣不可自定,違者究責,凡有折變、折納,均需上報戶部,在朝會上議決。」
徐惠連忙記下來。
武媚娘忽然道,「陛下,臣妾要議的是和糴之法,此法亦須加以完備,」
皇帝道,「武舍人,朕知道此法專用於宮市採購,以及宮內多餘物資出糶,以防宮中的陳年糧帛積壓損壞,看來亦有弊端了!」
皇帝直呼徐惠名字,而對武媚娘則稱官職,這個不起眼的細微區別。
但在座的都聽出來了,趙國公不露聲色,心有所思,皇帝假裝不知。
武媚娘道,「我朝設有宮市專司此職,謂之和市,在陛下的金徽朝,臣妾倒未聽說。不過貞觀朝,偶有宮市官吏強取賤買,成為害民的一大弊政。」
不等皇帝問,武媚娘又道,「陛下,臣妾以為,為防止宮官巧取累民,宜規定和市、和買均要依循市價。」
皇帝道,「武舍人之言有些道理,但市價流動不定,因而『依市價』之說仍有空隙可鑽。」
皇帝當即定下:為優恤平民,宮市今後為大內採辦時,物賤加價收購,物貴時,宮中陳年之物則降價出糶。
「徐惠,你給朕記詳細,宮市在購銷中加價、降價幾何,要有個明確的章法,你們可同趙國公再議,議后報我。」
徐惠連忙應下,皇帝陛下對她和武媚娘的細微區分,她已感覺到了。
樊鶯坐在皇帝左側身邊,她上邊身子不動,但偷偷在龍書案底下伸腳、狠踩師兄腳面。
她很不滿,柳姐姐在長生殿「病著」,難道師兄不知道因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