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舉國為戰遣二使
詔令一下,整個燕國為之行動起來。厲兵秣馬、枕戈待旦,好一派緊張而繁忙的景象。
燕國居東北一隅,常年與趙、齊及北方諸國交戰,因而國內年年為備戰而行動,然而這一次,燕人感覺到與以往不同,那份號令力度、動員廣度、需求量度都遠遠大於之前,這確實是一種置死地而後生的做法。這種做法讓燕國人感受到,一旦戰爭失敗,大家都沒有活路。
燕國十幾個郡縣皆為之忙碌起來,徵調武卒、匠人、民夫,準備糧草、器械、物資,齊齊運往一個地方,下都武陽城一帶。
不過,這一次的調度與以往又是不同,大多參與者與供給者都有自願的成份,其自願的主要原因便是來自那個軍功賞罰令。
軍功賞罰令規定,凡是參與行動的人員,無論武卒、匠人和民夫,都以貢獻大小視情獎勵軍功,並給予適當的物資獎賞,對於逃戰、怠戰、誤工、怠工等行為,一經查實,亦將按律定罪。
同時對供給者也有規定,免費提供物資者,按軍功計,有償提供物資者,官府將開具借條,事後以物償債或以地償債。
軍功賞罰令借鑒了秦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但又有較大不同。首先,它不對現有爵位進行限制,這也是燕丹出於穩住國內形勢而採取的一種舉措,至於將來,肯定會改,但現在,他只能採取這種以獎為主,以罰為輔的策略。
其次,軍功賞罰令的範圍更為寬廣,它不僅涉及到士卒,還涉及到匠人和民夫,這也有效的提高了作戰的保障性。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燕丹清楚,作戰既要打士卒的勇武,還要打武器裝具及後勤保障,沒有好的保障,僅靠武卒在前方拚命,戰爭一旦僵持,面臨的將是全面潰散。
無論怎麼說,軍功賞罰令一出台便深受民眾喜愛,特別是那些下層民眾,這是他們脫身奴籍和民籍的機會,豈能不把握住?所以,詔令一下,眾人立馬士氣高昂,紛紛參戰和提供作戰需求,使得燕國的備戰效率比以往提高了一大截。
那邊調兵遷將,這邊燕丹也沒閑著,他在與幾位出使它國的使者進行面談。
首先面談的便是公孫闌。
「多謝太子給闌一次立功的機會,闌一定不辱使命。」不用說,公孫闌也看出這個功勞是白撿的,他唯一沒想到的是燕丹會讓給他。
燕丹卻很嚴肅地說道:「上大夫此行責任重大,不可大意,這次前去需辦三件事,若成,給你記一大功勞。」
燕丹說的越嚴肅,公孫闌越發感到自己的榮耀,說道:「願聽太子安排。」
燕丹道:「其一上大夫已知,那就是聯盟和督戰,此不累述,其二,原趙國有不少賢臣良將,趙亡而他們不知所蹤,汝此番定要派人前往尋訪,並勸其為燕國所用。」
說到這裡,燕丹遞給公孫闌一張錦布,上面列舉了一長串名字,都是當年趙國相噹噹的人物,就是樂間也列於其中。
公孫闌接過錦布,應道:「定當儘力。」
燕丹繼續道:「其三,燕國急需一批工匠和馬匹,上大夫此行勿必向代王提出訴求,吾想作為聯軍,代王定然允諾,數量上就需要上大夫周旋了,當然,汝可適當答應其一些交換條件,完成此事,汝乃大功一件。」
原趙國的工匠和馬匹都是天下聞名的,特別是胡服騎射之後,更是得到了較大的發展,雖然趙國滅亡了,但代依然保留著這個好的傳統,而且其境內牧場寬大,馬匹多多,燕丹這才決定把手伸向那裡。
公孫闌再次應道:「闌絕不負太子厚望。」
交待完公孫闌,燕丹便送之出宮。至於公孫闌盡不盡心他並不為意,一、三事應該無恙,畢竟眾目所睹,做不好也說不過去,唯有的可能就是在尋求賢臣良將上做手腳,對此,燕丹依然不在意,他只是讓公孫闌傳達個尋求賢才的信號,也表明自己的一個決心,若真有想出世的人才,定然會主動上門的。
燕丹第二個面談的是蔡鳥。
一見面燕丹便問道:「大夫此次出使齊、楚,將做何對策?」
蔡鳥答道:「曉之以理,言之以勢,若有疑問,再作應對。」
燕丹說道:「如此,汝將無功而返,不如不去。」
蔡鳥奇道:「因何?」
燕丹看了看他,心道:雖然口才了得,卻不知變通,實在難成大事,只是燕國缺乏人才,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燕丹說道:「先說齊國。齊一直與秦通好,因而不修戰備,方今秦大兵壓境,其更是心膽懼寒,汝僅憑口舌之利難令其動心。」
蔡鳥忙躬身道:「請太子明言。」
燕丹接著說道:「今齊王懦弱,國之大權皆落於相國后勝手中,若令齊國合盟,必先過後勝一關,后勝貪財,可厚賄之,因而,汝至齊應先訪后勝,再拜齊王,如此大計可成。」
蔡鳥疑問,不由問道:「齊能出兵助燕抗秦否?」
燕丹答道:「不能。」
蔡鳥再問:「為何?」
燕丹道:「齊懼秦甚,燕秦相對,齊必望之,若燕敗,齊定收兵,若燕勝,齊將驅之,圖漁翁之利爾。」
蔡鳥疑道:「如此,豈不讓齊佔便宜?吾出使有何意?」
燕丹冷笑道:「吾之便宜豈能好占?」隨之又道:「汝出使齊國辦兩事足矣。」
蔡鳥忙道:「願聞之。」
燕丹道:「其一,爭取與齊結盟,其不出兵也要結成商貿聯盟,即以物易物矣,其二,齊楚交界之地、彭城之北有一四川郡,郡內有小沛豐邑,汝使楚國途中先去此地訪人,若能把人訪到並帶回燕國,汝即大功一件。」
蔡鳥不由問道:「訪何人?」
燕丹答道:「蕭何、劉季等,此為名單。」
說完,燕丹遞給蔡鳥一塊錦布。
蔡鳥看了看,見上面果然有一排名字,蕭何、劉季、周勃、樊噲等數人,只是沒有一人聽聞過。
蔡鳥不知燕丹因何尋這幫人,卻也不便詢問,於是道:「楚國將作何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