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章:高中斷章——之一
青春是什麼?這似乎是每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少年少女都會問的一個問題。他們的答案中,會有人中規中矩地歌頌青春的美好,會有人突發奇想地揭露青春的罪惡。但是抱歉,我不想用一種形容詞或者名詞來解釋青春,對於我來說,我們還不如討論一下依附在「青春」這一段時間中的身份比較好,所謂12歲到18歲的年輕人所必須經歷的身份——中學生的身份。理解了這種身份的意義,我也許就可以明白青春的意義了。
但是,這種身份的意義是什麼,或者說,在這六年中,要切換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兩重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要切換國中生和高中生的兩種身份的意義又是什麼?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用國中的三年中去犯下過錯並且領悟,再用高中的三年將這種過錯糾正。當然,幾乎沒有人會認可我這個答案,因為這只是我的個人判斷,但是,在社會的心理認知中卻存在對我的的答案的肯定,否則,眾人口中的「中二病」和「高中出道」這兩個概念分別代表了什麼意思,是的,前者意味著國中時期的錯誤,後者意味著高中的全新面目。
所以,青春就是一個發現錯誤並自我糾正的過程,而兩段不同的中學生身份,已經替我們做好了時間的划期工作。
所以,無論一個人有沒有認知,從他成為一個高中生開始,意味著那個愚昧的感性時代已經離他遠去,所謂的以青春的名義去放縱自己,從高中開始就不應該存在了。
那麼,我的國中三年告訴我了什麼東西呢?
是才能的罪惡。
沒錯,才能即是罪惡,也許有人會覺得驚訝,如果不是世界上那些格外有才能的人去發現,去創造,去領導,人類的文明會如何產生,人類的社會又如何進步發展,我又如何能坐在這個很舒服的房間里扯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但是我必須指出,你們的這種判斷只是基於結果的判斷,因為,沒有任何證據指出,沒有有才能的人的發現,創造,領導,人類的文明就不能發展到現在的程度,因為人們習慣於服從那些有才能的人,習慣於去適應有才能的人帶來的進步,因為我們默認有才能的人必將導致我們的進步,所以我們選擇性忽視了有才能的人帶給人類社會的毀滅。
沒錯,在看待歷史的時候,才能所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往往是兩個方面的,而很可能是才能導致的覆滅更多,覆滅了,所以不存在,不存在,所以我們不知道,不知道,所以我們就遺忘了才能帶來的破滅。所幸,在歷史的邊邊角角里,我們還是能發現一些這方面的真相,比如偉大的耶穌基督的傳教導致的中世紀的黑暗,比如偉大的王莽的改革導致的漢帝國的崩潰,比如偉大的拿破崙的征服導致的法蘭西的衰弱,只是因為他們的失敗最終被一些其他的成功和掩飾所遮蓋,所以人們忽視了這種才能帶來的覆滅的真實。
那麼,為什麼才能是罪惡。那是因為才能是人類行動的邏輯,擁有某一方面的才能,自然而然地在做某一件事上會顯得更加得心應手,自然會在這個領域成為所謂的強者,如果有才能的人只是作為群體實踐中的一員,作為一個個體而存在,那自然沒有問題。因為無論個體如何利用才能,他的最終結果無論是成功還是覆滅,其對社會,對歷史的影響依然微乎其微。
但是問題在於,人類,是服從強者的,所以,人類就會傾向於服從有才能的人。而擁有才能,成為領袖,這必然帶來的是對才能的過度自信,過度自信就是狂妄,狂妄,會導致自我判斷的不足,就會做出超越自身能力的事,如果這個人是領袖,那他就會做出超越集體能力的決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集體的覆滅。
所以,才能是覆滅的根源,才能本身似乎沒有錯,但是才能在人類的使用下就會導致幻滅,才能就成了罪惡。
當然,從這個邏輯上來說,是人性中的自大和狂妄導致了才能的罪惡,但是問題在於,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在擁有才能之後,不會在才能的影響下出現狂妄和判斷力的缺失,所以,我也不能。因為這是我國中三年給我帶來的最為深刻的教訓。所以,我的做法是,盡量不發揮才能,只有不發揮,才能讓自己自省,只有遠離才能,才可以讓自己避免創造罪惡。這也許是一種逃避的做法,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只有這種審慎和理性才能為帶來長久。
我不能阻止別人創造罪惡,但是我原諒他們,因為他們並不知曉才能的可怕,然而我不能指導他們,因為我不是上帝,但是,既然我知道了這一點,至少我應該避免罪惡的產生,至少我應該做到我自身的最好。
——由比濱和也《高中斷章之一——罪惡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