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穀賤傷農
時不凡在得到了皇帝下令這個扶持醫藥行業的政令之後,很快進行了相應的詔書公布。而這個詔書的公布,非常的平淡,沒有任何的反應。至於說什麼皇帝公布一個詔書,引起了百姓的熱烈擁護,這個沒有發生。皇帝下達詔書結果引起了萬民擁護,這個也就是存在於yy當中,事實上古代百姓先不說識字率,哪怕百姓能夠識字,他們能明白詔書背後的意思嗎?他們顯然不能,他們不會明白,自然不會傻乎乎的去擁護。如果百姓擁護,那絕對是有人在有人糊弄他們而已。
不過,這個關於皇帝扶持醫藥行業的商人的政策,讓很多商人也都讀懂了這裡面的深意。
「各位,皇帝已經公開下詔,扶持那些醫藥行業的商人,那意味著我們已經得到了朝廷的扶持。今天扶持的是醫藥行業,那明天是不是可以同樣扶持別的行業?我們今天能扶持醫藥行業,那明天朝廷也都能夠開始扶持別的行業,這樣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秦嘉瑞對那些商人說。
時不凡在旁邊,主動給那些商人傳達了這個好消息,然後這些商人也都非常高興。也許和普通底層百姓不一樣,這些商人很多都已經在日常的經商和各種經驗當中學習了足夠的文化基礎,甚至是視野也比那些普通農民廣博很多,自然可以知道這裡面的深意。
「沒錯,今天朝廷能為了百姓的生活所需扶持醫藥行業,那明天是否能為了別的需要,去扶持別的行業呢?大家不要因為扶持醫藥行業也就因此感覺失望,感覺別的行業受到歧視。其實你們應該往好處去思考,我知道也許有些別的行業認為扶持醫藥行業,而自己不是從事醫藥行業的商人,也就感覺吃虧,感覺不公平。可是我卻必須要告訴你們,你們應該弄清楚什麼是主要矛盾什麼是次要矛盾。在商人和士族之間,商人和士族目前是主要矛盾,代表了兩個身份兩種收入方式兩種生活方式的矛盾,我們可以稱之為階級矛盾。可商人之間的矛盾,那頂多是內部矛盾。在主要矛盾沒有消失之前,我們應該主動消弭次要矛盾,先迎接主要矛盾。」
「有些人感覺扶持醫藥行業感覺吃虧,不從事醫藥行業的人感覺自己吃虧了。不過我卻要告訴你們,你們應該把目光放長遠一些,因為今天我們雖然只是扶持醫藥行業,那其實已經是我們為了將來朝廷扶持別的行業發展開了一個好頭。只要我們能開了這個頭,那就像是洪水決堤一樣,我們已經在這個龐大的堤壩上開了一個口子,那接下來只要有了第一個口子,接下來就會像是洪水一樣衝垮這個龐大的堤壩。」
「凡事都害怕有先例,一旦有了先例那再次做也都很容易了。本來朝廷不會扶持商人,可是現在公開的扶持了醫藥行業,那今天既然可以扶持醫藥行業,那也就是開了一個先例。有了這個先例,明天也會為了別的需求去扶持某些別的行業的商人,這樣我們可以去進一步發展。所以我們開了這個先例非常重要,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因為朝廷扶持醫藥行業,也就特別去敵視醫藥行業。因為我們這些商人之間的矛盾,目前還是次要矛盾,並非是主要矛盾。我們要把目光放長遠一些,不要把這個次要矛盾去和主要矛盾倒置了。」
時不凡介紹了這些,讓那些商人也都明白了這個道理。因為大家要弄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主要矛盾出現的時候,必須要暫時擱置次要矛盾。這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只有弄清楚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那接下來才能夠真正的為自己決策弄清楚方向。而作為一個集體一個階級,最忌諱的也就是弄不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旦把這個矛盾方向給弄混了,那後果不堪設想。宋朝也就是一個最大的悲劇,兩次弄錯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先是聯金滅遼,失去了半壁江山。後來再次聯蒙滅金,結果造成蒙古人崛起,讓蒙古人佔領了中國。
張鵬馬上說:「時郎中,我想在做的諸位都是明白事理的。自從我們交叉持股之後,那我們已經是可以保證了各家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們不會如此短視了。我們已經交叉持股,那我們已經是保證了我們的安穩,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時不凡也都點頭了,因為各家很多人交叉持股,這樣保證了商人們可以團結起來了。尤其是這些商人都不會如此短視,因為目前這個時代商人聯合起來對抗官府,對抗被士族階級掌握的政府,是主要矛盾。在古代這個極權時代商人為了保證財富和利益,那不得不團結,商人和地主士族階級之間是主要矛盾。而那個商人之間的內部爭鬥,不過是次要矛盾而已,只要弄清楚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區別,那這樣做出選擇也都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很多人決策錯誤,其實也就是沒有弄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區別。而只要能弄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那在決策方面那已經是利益不敗之地了。所以時不凡才讓認為《矛盾論》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思維,通過辯證法的方法來判斷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這樣是真正的優秀的哲學和決策手段。
不過接下來,時不凡接著說:「最近農業如何?你們還在耕種土地嗎?」
有人回答:「是的,我們還要打算繼續耕種土地,這樣我們保證可以收穫更多。我們目前稻花已經開始飄香,今年又是一個好收成。今年,我們北方有不少州郡已經採用了時郎中的合作社方式,很多州刺史也都開始該改變了過去的方法,採用了合作社方式,這樣糧食產量可以大增。我們今年,肯定又是一個好收成。」
可是時不凡趕緊搖頭說:「不,不能夠如此!我認為接下來,應該要削減產量,主動削減糧食產量,這樣保證糧食價格的穩定。記住,趁著今年農閑的時候,讓百姓去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學習種植一些經濟作物的技術,明年開始種植經濟作物了。如果明年還繼續種糧食,那你們一定會虧大了,到時候你們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時不凡趕緊勸阻百姓繼續種植糧食的想法,今年也許是北方糧食豐收穫得糧食利益最大的一年了,因為如果明年繼續種植糧食,那後果不堪設想。尤其是時不凡目前已經知道大唐的「糧食局」太府寺的各家倉庫已經是不堪重負了。其實唐朝初年並不缺乏糧食,相反糧食非常的多。如果繼續種植糧食,太府寺一旦無法足夠快速的消化,也都會變得穀賤傷農了。
尤其是時不凡採用了新式的種植方式,把過去的小農經濟已經逐步轉變成為了合作社的農墾公司的經濟模式。雖然表面看這個土地還是掛靠在普通百姓身上,可是事實上土地已經是集中使用,成為了農墾公司的財產。而這個土地已經是成了大家「入股」的手段,早就已經不是小農經濟了。在未來的糧食是一種商品,既然是商品那必然要遵守商品價值的規律。一旦穀賤傷農,傷害的農民利益可是非常巨大的。
時不凡想起了當年所學的課本《多收了三五斗米》的故事,這樣故事說了關於本地商人和外國商人一起盤剝中國農民。可是時不凡卻明顯看出來了,外國的大米質量好並且數量多,從價格上壓垮了本地百姓的糧食價格,造成了多收了糧食反而造成了增產不增收。這個增產不增收,其實歸根究底也是市場規律。那個《多收了三五斗米》的故事,其實也是符合基本的經濟規律的。外國的糧食產量高質量好並且運輸過來成本低。可是本土農民的糧食種植成本高,這樣肯定不佔據優勢了。
其實如果是時不凡在那個「故事」裡面,最有效的辦法也就是主動的提高關稅,提高外國糧食進口關稅,這樣維護本土農民利益。不過,那個「故事」裡面的背景,不提也罷,關稅不是在自己手裡,自然本土農民利益受損了。
不過時不凡既然能在這裡決定,那他也都要主張主動削減糧食產量,去種植經濟作物,避免了農民利益受損。
「據我所知,南康都督府長史劉洎已經派人乘船去南越去尋找一種叫做占城稻的稻種。而這種占城稻一年三季稻,一旦被引種回來了之後,那我們江淮的平原,還有江南等地也都可以一年三季稻啊!三季稻啊,你們想清楚了,這樣一旦整個江南都有了三季稻,並且採用了我們的合作社的方式耕種,那我們也都必然會……」
那些種植糧食的合作社管理者,立馬差點一屁股做到了地上,如果江南大量種植糧食,那這樣對於北方中原的糧食價格必然會驚人的跳水。那個時候增產不增收,這樣是必然的。一旦這個占城稻被引種回來,那對於北方的糧食產業那打擊是驚人的巨大,這樣他們當然會害怕。何況這個可是三季稻大,光是江南地區的糧食,都可以徹底衝垮了整個糧食價格了。
「所以明白了嗎?我相信以劉洎的辦事能力嗎,半年之內完全可能去把這種占城稻大量引種回來。甚至可以開闢我們大唐到南越的商路,那個時候糧食價格一旦暴跌,對於你們肯定會損失慘重。而我也會去主動跟江南豪族們進行通氣,讓他們有計劃的種植,保證了我們大家共同的利益。不過,我們目前大唐人口不足以消化這麼多糧食,所以我們必然要想辦法轉變一下種植思維,我們可以保證雙發的利益都可以保持穩定。」時不凡說。
時不凡勸說這些北方的人改種一些經濟作物,這樣主動削減糧食產量,維持糧食價格不要暴跌。時不凡不會幼稚到認為糧食價格越低越好,因為穀賤傷農,糧食價格低不代表是好事。尤其是一個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需要靠著糧食來維持,所以他認為糧食價格過低會是好事。
有些後世人思維就是這麼奇葩,直接看到了唐朝糧食價格很便宜,就以為是唐朝人很幸福。可是卻完全忽略了,一個國家最少八成以上的人都是耕種糧食的農民,一旦糧食價格太過於便宜,那真的是好事嗎?如果糧食價格過低,那意味著全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都要血本無歸,都要受到穀賤傷農的後果。
所以糧食價格低並不是絕對的好事,穀賤傷農可不是說著玩的。有些人在因為那個《多收了三五斗米》的故事而感覺農民糧價過低悲痛的同時,可是卻同樣拿著唐朝的糧食價格很低,就拍腦袋的認為唐朝百姓生活很幸福了。
呵呵,一旦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的糧食價格過低也就是很悲慘,可是唐朝的糧食價格過低,反而是「很幸福」了?狗屁不通,完全是民族思維在作祟,連基本的經濟學基礎都不懂了!唐朝初期農業人口佔據了最少九成以上,中期經濟最巔峰時候農民也都不會低於八成,糧價過低等於是全國農民都受害,絕對不是某些人思維當中的那種很幸福。如果糧食價格越低越幸福,那國家為什麼還要制定糧食收購保護價,保護農民利益?
這些東西,時不凡在中學時候也就學會了,所以時不凡要主動主張削減糧食產量,避免穀賤傷農的後果。只有這樣才能夠維持國家繼續發展下去,不然穀賤傷農之後反而會讓百姓對於合作社的公司模式失去信心,造成合作社模式的集體公司解體。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