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熵量⑤
()偶像理論其實一點都不神秘,因為相似一詞實在太過常見了。
局部與整體的相似xing,高層次與低層次的相似xing,等等等等。相似xing其實無處不在。
抬頭看看樹木,它們的生長只遵循著一個原理,那便是分岔。或者看看廚房裡的食鹽,不論怎樣大小的顆粒,都擁有著同樣的立方體形狀。很難想象植物居然是按照一個特定的方程成長,也很難相信這兩種毫不相干的東西擁有著如此類似的特xing。這就是所謂的自相似的概念。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自然界的造物確實就是以類似的方式得到的。這其中,甚至包括了最為龐大的宇宙,與最為微小的原子。
在數學中,這種現象被稱為分形,那代表著從簡單孕育複雜的過程。
年長者與「少年」若有所思,他們顯然從中覺察到了什麼。
「生命也是如此。」
年長者忽然說
「顯而易見。」
少女立刻回答到。
雙方都清楚對方的智慧,有些話無需言明,只要點到即止即可。
說實話,少女心中多多少少有些意外。她一直留意著對方的神情,卻發現不論是年長者還是「少年」都沒有露出分毫的驚訝。
這自然有許多種解釋,但最可能的無非是兩種。
一種是對方的內心和外表早已經完全隔絕。這確實不是沒有可能,因為他們確實是隱秘主義的代表。但她有些不相信那個「少年」也能夠做到這一點。
另一種可能,就是他們早就多少猜到了一些。如果真是如此,那他們無疑擁有著卓絕的智慧。要知道,就連當時合作的參與者,都沒有幾個能夠明白其中的關鍵。
「你們的目標是結果還是過程?」年長者繼續問道。
這回少女內心感到了一陣愕然,年長者已然觸及到了那次合作中學園都市的真正目的。
看著不作聲的少女,年長者突然間感到自己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不僅僅是合作的內容,而是隱藏在那次合作背後的東西,此時漸漸地浮現了上來。
他沉重地嘆了口氣。
「原來是這樣。你們邁出的步子,看來確實比我們要大得多,也堅決得多。」
「您過獎了,閣下。您的目光非常敏銳。」少女點了點頭說到。
這不是虛妄的謙虛,要知道這一點甚至連摘花都沒有能夠看出來,雖然她知道得肯定要比眼前這位年長者多得多。
看著他身邊的「少年」滿臉的不解其意,少女完全能夠肯定這絕對是年長者自己的發現。
此時她格外慶幸自己來之前的準備足夠充分,否則恐怕她無法保證不被這位值得敬畏的先生看出一些什麼來。
看了一眼明顯依然不知所以的「少年」,年長者又一次輕嘆了一聲。
這孩子顯然缺乏足夠的成熟與理xing,雖然她比眼前的少女更年長。這一直就是他最為擔心的一件事。他默默地說道:
「創造一種高層次的樣本,始終是一件超乎常理的事。正如整體大於部分這條公理所揭示的,不可能通過完全人為的力量創造比自己更高層次的存在物,除非借用上帝的手指。這就是那次合作的真正內容——通過上帝造物的手段,來完成生命升華『媒介』(註:這裡的媒介用的是「」這個詞。)。」
在場的三人都知道年長者這是解釋給誰聽的。少女似乎表現得非常大度,她甚至跟著補充道:
「用學園都市的話來說,就是通過自組織這一造物的方式,來實現生命的進化,體會那更高層次的自體覺醒的能力中隱藏的秘密。由於在學園都市,自我現實的自然覺醒者被稱為『原石』,所以這個計劃被命名為『人工原石計劃』,它的代號便是『smaragdus』。僅僅只是這個名字,我都覺得是一個傑作。培育祖母綠的過程,本身便是自組織的過程。完全自發的模式形成,完全由斯賓諾薩的上帝創造。你們為之提供了基本的理論,學園都市將其總結為基本的規則。結果,指向了最深層次的原理,答案有如傑克森·波洛克的繪畫一般震撼人心,卻也使得彼此之間再也無法達成共識。這或許是一件悲哀的事,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應該想到,共同的結論是不可能存在的。」
「為什麼?」
「少年」忍不住問道。
「我想,有人比我更適合來回答這個問題。」
少女瞥了年長者一眼,顯然她希望這個問題由年長者來為自己的弟子解答。
年長者猶豫了,這個答案無疑將說明錯誤的所在,這讓他不免躊躇。但最終他還是說道
「因為糾纏,糾纏將使得結果無法被預料。」年長者又一次重重地嘆了口氣,他甚至覺得自己今天嘆氣的次數比過去一年的總和還要多,「這與預測截然不同的結果使得雙方產生致命的分歧和猜忌,最終導致決裂。有點可怕的是,我們並不知道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就像我們不知道為什麼結果會與我們的預計相差如此之大。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指向升華的過程會產生不可預料,無法解釋的巨大分歧。但更可悲的卻是,我們不知道這分歧恰恰是我們的合作中最有價值的產物。那才是真正通向升華的無上之道,是偶像理論背後最為深邃的力量。」
「那究竟是什麼?導師。」
「是我們都非常了解的東西。幾乎所有的神話都擁有的開端,無論是『當天未得其名,當地亦未得其名』(註:《enuma_elish》的第一句),亦或是『那時地是空虛無狀,深水淹沒而黑暗』(註:《創世紀》1:2。這一段很值得一說)。歸根到底,一切的創世神話都是從其中自發組織和演變出萬物的過程。它是無序的,卻也在無序中創造了有序。從它開始,同樣的方式同時創造了有序和無序。它是一切的根源,他最有名的名字也同樣來自於一個古老的神話,那是希臘人眼中的眾神之源。希臘人稱其為『chaos』,根源的混沌。」
「如果讓學園都市來說,理由是非常簡單的。它甚至早在19世紀末世紀就已經被發現,20世紀中頁被了解。那是曾經困擾了龐加萊的,由阿蘭?圖靈指出的必然的結果。用學園都市的話來說,那是將預測徹底毀滅的東西。」少女身後的圖像在簡單的放大、演化之後,迅速變得無法判斷,無法估計。她帶著傷感與無奈的神情慢慢地搖著頭,「它告訴我們,就算排除外部的干擾,預測也依然是不可能的。哪怕規則中不存在隨機xing,一切都是已知的,最終的結果也將超出所有人能夠預期的領域。這個過程將以非線xing的方式構造出自我演化的系統,最終完成造物的過程。探究的方法,便是從根源處尋找答案。不論是當年的你們,還是當年的學園都市,都不免抱有著太過明確而又想要去期待的目標。追求是使人前行的動力,卻也可能迷惑你的眼睛。這結果,甚至使你們忘卻了基本中的基本。你們根本不該去預測,因為這個過程在本質上就是無法預測的。更可悲的是,你們甚至因為這必然的結果而相互猜忌。就像非線xing系統會將誤差放大,你們也將這個錯誤放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這個過程,諷刺地與合作的內容相似。」
這番話讓年長者啞口無言。雖然他本人並未介入當時的決策,但以他對於他們的了解,這無疑正中了他們的死穴。
「只不過,在這個問題上,學園都市也沒有指責你們的資格,因為他們從未認為你們會想要去了解這個過程。正如先生您所說的,學園都市在意的是這個過程中會誕生什麼樣的奇迹,而並非『媒介』(註:依然是「」)本身。在最初的幾年裡,學園都市同樣一無所獲,以至於他們中同樣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們倒是不認為失敗的責任和你們有關。因為他們很清楚,就像你們沒有辦法預料成功一樣,你們也沒有辦法預料失敗,那是從根源上就無法排除的障礙。不過對於學園都市來說,有一點優勢在於無需放棄對計劃產物的觀察,因為觀察本身幾乎不會消耗他們的jing力。
「於是當你們合作結束后的第4年,特殊的情況發生了。很有趣的是,它的表現與自組織的形式也同樣異常相似。
「既然發生了,就需要為之收尾。這其中的過程發生了什麼我不知道,不過就我所知,學園都市為了使這一切都順理成章,做出了一些安排。其中一個就是,將這個結果送出了學園都市。並且在又過了5年之後,當影響被時間逐步磨平的時候,為之留下了一個楔子。
「不過,我想正如你們無法預料當年的合作的結果一樣,這次學園都市也不會想到因為這個原因,那個楔子本身同樣變得多麼無法預料。事實上促成我此行的原因中,有一小部分便是因為那個楔子。對此我只能說,就像人類是從混沌中被創造一樣,人類本身大概就是混沌的分形,是最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少女緩慢地,緩慢地放慢著語速。最終,悄然停頓了下來。因為她確實對這個話題感到無力。
不過她相信,她已經說得足夠多。她已然將當年雙方合作的真相和結果和盤托出,這無疑是極大的誠意。
「既然你們能夠認出我們,那麼我想你們應該掌握著一份詳細的名單。你想必也知道我們並非一起行動,我所能夠指揮的人力甚至不到5人。如果你們想要解除當年誤會,那麼那個傢伙肯定是更好的選擇。」
年長者依然在確認一些事,不過這已然僅僅只是一種形式。
「是的,我坦誠我確實考慮過。只不過最後考量的時候,先生您的經歷起了最關鍵的作用。有些東西,是只有經歷過當年合作的人才能夠相信,能夠理解的。而且我想,先生您也希望解開這個誤會,我注意到和您的同伴比起來,您並未太過掩飾自己的身份。除了您有著這種期待之外,我找不到別的理由。」
年長者無奈地聳了聳肩。他並不奇怪學園都市知道了他們此行的目標,畢竟巧合不可能發生得那麼頻繁。
「那次合作的結果,可以的話給我一些資料,這樣我才能夠向我們組織解釋。」
「稍有些困難,不過如果您願意逗留三天,我向您保證您會得到滿意的答案。請原諒,我們也有難處。先生您應該了解,此時我們正被一些外交問題掣肘。這三天的時間之內,我們將設法與英國方面達成一些協議。我失禮地說一句,我對英國人的辦事效率絲毫不抱有任何希望,官僚系統雖然和信息轉譯系統一樣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然而一旦其出了問題就反而會成為阻礙。先生,你們也應該同樣了解英國那出了名的低效的官僚系統。」
年長者默默點頭。
如少女所言,他們和英國關係匪淺,他們中曾經的一些成員甚至是英國赫赫有名的人物。如果不是目標跑進了學園都市,他們甚至都不會有借這個機會做點什麼的想法,畢竟他們不想和英國方面發生任何芥蒂。
如果能夠以最穩妥,不需要得罪任何一邊的方法完成目的,他當然非常樂意。
這個選擇是很自然的。
就在下決定的瞬間,他的視線從紀念碑上掠過。突然,一個念頭有如一道閃電從他的心中劃過。
「最後一個問題,你們是否有嘗試過將那個結果作為理論15%-20%左右降低后的參考物?」
少女驟然猛地抬起頭,那一瞬間她美麗的雙眼中就好像燃燒著異常激烈的感情。但最終,這種情感的火焰僅僅只是一閃而過。
======================================================================
作者的註:《創世紀》的這一段很有些特殊的意味。一般來說,這一段被翻譯成「那時地是空虛無狀,深水淹沒而黑暗,神的靈飛翔在水面上」。這裡的「空虛無狀」(waste_and_void)我們都能理解,是混沌的意思。水卻未必是我們能理解的了。因為早期這裡的水是「waterly_deep」而並非我們常見的水,它並不包含孕育生命的「water」。但之後「神的靈飛翔在水面上」這部分的「水」卻已然是「water」。而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那個「飛翔」,這個詞敘利亞同源詞是「孵化」。
如果參考希臘神話中眾神誕生的過程,這段就很明顯的存在著另一種解釋。
我不知道諸位是否想到了什麼。
上傳者的註:嚴格來說混沌理論是從上世紀50年代,阿蘭·圖靈對於形態發生運動研究開始的。在這位著名的數學家之前,從來沒有人試圖從數學層面上去解釋這一生命生成運動的成因,但阿蘭·圖靈做到了。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甚至不知道他為什麼能夠做到。事實上直到今天,我們依然無法完全地理解圖靈留下的遺產,我們依然不能更多地了解形態發生運動。有人說,如果圖靈多活幾年,也許就能夠讓混沌動力學更早地成型。這種觀點未免帶有太多英雄主義的se彩。事實上我更傾向於認為,圖靈只是出於某種信念而偶然找到了方法(圖靈堅信生物系統可以用數學去表示,甚至包括智能。這也是他完成計算機理論的原因所在。)。因為實際上,當時的條件,確實不足以讓人認識到混沌動力學所擁有的力量,這是圖靈個人所無法改變的。圖靈的形態發生論文,實際上一直到很久以後才被重視。和計算機理論比起來,要坎坷得太多。
我這裡無意貶低圖靈的功勞,他毫無疑問為我們帶來了近乎瘋狂的成就。只不過我們需要理解的是,沒有一種成就是脫離了時代的。成果的沒有被重視並不能簡單地歸結到被打壓或者偏見上。因為在大部分的時候,那確實是當時所理解不了的。就像在牛頓體系崩潰之前,混沌理論絕不可能突然就被人重視,它必然只有要在牛頓體系自身倒台之後才能夠真正被人理解。
科學之路並不存在捷徑,每一個步驟都是必然的。只是這些清晰的步驟,往往會一點一點地隨著發展而變得驚人得強大而難以預期——就像混沌理論所揭示的那樣。
從這個意義上甚至可以說,其實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超越了時代」的天才,那僅僅只是一種英雄主義式的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