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合作與交流(下)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這是唐人歌頌「開元盛世」的詩句,劉常滿心裡記得很清楚。
不過對於劉常滿來說,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大漢國里,雖然不敢說全國都「小邑猶藏萬家室」,但在關中、三河、三齊之地,一個邑中有上萬戶人家的,卻也有很多了。
自從實行了新軍制以後,大漢國的軍隊,都只讓青年人們在二十歲左右入伍,再不抽調普通百姓,因此大漢國的百姓們,再也不用擔心會突然被抽調前去打仗,因此在生活上,當即安定了許多。
而且,大漢國在高皇帝時休養生息近十年,到了大皇帝時候,又休養生息二十餘年後,國力強盛,國庫充盈,在大皇帝的改革努力下,官府也慢慢的轉換了思路。
先秦以來,中原各國的百姓們,都必須為國家服勞役,基本上每月一次,兩三天不等;每年又有一次大勞役,時間一個月左右。但凡修橋鋪路、築城建宮、疏浚運河等等事務,都需要老百姓自帶口糧,免費替國家工作。
但大漢皇帝登基之後,逐步取消了這種勞役形式,而是改為雇傭制。也就是說,當國家有比較大的勞役或是工役時。就出資雇傭百姓們前去工作,按時發給工錢。
正因為長期孜孜不倦地努力,終於在大漢皇帝登基二十幾年後,在整個大漢國內,都消除了這種勞役的現象,國民的負擔大大減輕。
當然,這裡說的大漢國,指的是直屬大漢國的郡國。象中華聯邦內的其他國家。因為經濟和傳統方面的原因。是不可能完全執行這種政策地。而象樓蘭那種小國家,本來就是部落制地匈奴等國,統治方式和組織方式和大漢國完全不同,自然也就不存在這樣地問題。
不管怎麼說,大漢國幾十年的休養生息,讓大漢國大大的富強了起來,前來訪問的歐洲使者們。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
在他們眼裡,這個遙遠的東方國度里,到處都流淌著黃金。
人們身上穿的,都是貴比黃金的真絲製品——是地,大漢國的普通百姓們,也都有幾身絲綢製成的衣服,誰讓大漢國整個南方都盛產絲綢呢?
大漢國百姓日常使用的器具,雖然只是普通的白瓷製品。但對於歐洲人來說。這已經是上層社會才能使用得起的奢侈品了。畢竟這個時候的航運條件還很差,靠著海路運到歐洲的瓷器,價格翻了數十番。自然是極其昂貴地了。
而且,這裡到處都是美麗地東方藝術品,偉大的長安城裡,竟然有二十多萬人口!當時的歐洲,最大地城市也不過才幾萬人。
大漢國皇帝的名下,管轄著東到大海,西到蔥嶺的廣大區域,中華聯邦單是在亞洲的面積,就甚至已經超過了整個歐洲大陸!倘若再加上由大漢天子發現的「新大陸」,中華聯邦的面積,已經有兩個歐洲大陸那麼大了。
所有的這一切,都讓歐洲來的使者們心生敬仰。這個時候,歐洲的發達程度,還遠遠不如大漢國,而且歐洲正處在戰亂不已的時代,對於大漢國的富庶、安寧,更是仰慕不已。
不過,在和歐洲的使者接觸了幾次之後,大漢國皇帝發現,此時的歐洲,並沒有形成真正發達的文化核心,此時真正已經形成了文化核心的,乃是四大文明古國的另外三個:印度、埃及、阿拉伯。
而在這三個文明古國之外,還有一個依靠吸收、消化別人的知識而形成的核心文化,那就是波斯文明。
於是,大漢國皇帝的視線很快轉移,移向了這四個方向。
說是印度文化,其實此時應該叫做恆河文化才對,因為這個時候並沒有後世意義上那個巨大的印度國,而是由恆河流域的一系列的小國,如身毒、天竺等構成。
但恆河文化在大漢皇帝的感覺中,和中國文化的交集實在太少,真正和中國文化交集多的,反倒是後起的波斯文化。
波斯
今天的伊朗一帶了,和中國一樣,具有源遠流長的文朗,也是個永遠不會向敵人屈服低頭的國度,在數千年的歷史上,伊朗創造了無數文化奇迹,越和他們交往,大漢皇帝就越敬佩波斯人的兼容並蓄精神。
「可惜,到了後來出現了伊斯蘭教之後,這種兼容並蓄的精神,就慢慢的消失了不說,波斯人的學習能力和願意改變自己的願望,竟然比中國人還要差,這也算是一個反諷吧?」劉常滿想想後世伊朗人堅守伊斯蘭根本教義的樣子,心裡苦笑著搖了搖頭。
阿拉伯文化和埃及文化,距離大漢國比波斯更遠,但大漢皇帝在發現了歐洲文化此時尚不夠發達時,專門派了使者前往,去和阿拉伯文化和埃及文化進行交流。
大漢皇帝心裡,也不指望這個時候,能從人家那裡學習到什麼,但各種古老的文明之間,有了交集之後,倘若後世有大智慧、大能力之人,可以讓這些古老的文明互補互用,長盛不衰,那不是更好么?
「或許,我根本做不了什麼,但我可以把這些條件創造出來,然後幫助人類的發展吧?」大漢皇帝心裡想著。
也正因為如此,在每個使節團中,特別是海路前往的使節團中,大漢皇帝都專門派去了一個工匠組,裡面有專門的精通製造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全部流程的人才。
每到一個地方,大漢國的使者,都會把這些技術傳給當地的小國家。
「也不知道我做的這些工作,到底能對促進人類文明發展起到多大作用,不過盡人事聽天命吧,我所能做的,也就只有這些了。」大漢國皇帝在心裡說道。
不過大漢國皇帝的努力沒有白費。造紙術和印刷術很快就在歐洲、東非流傳開來,大大的促進了當地文化的發展。
「或許,中國以後在英文中的翻譯,並非是因瓷器而來的『CHINA』,反倒是因紙而來的『P是,他們直接翻譯為『ZHONGHUA』,呵呵++則給他們確定了!」大漢皇帝在心裡笑道。
但最讓大漢皇帝想不到的事情,卻還在後面。前往東非的船隊回來之後,東非許多國家,都派了整團整團的使節前來大漢國,為什麼?因為他們要學習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字。
非洲的文明發展,除埃及一帶外,其餘的地方,都是比較慢的,很多國家很晚才有文字。但有了大漢皇帝的使節團前往,形勢就大不一樣了,這些國家在見識了大漢國的文化后,第一反應竟然和大漢國毗鄰的這些國家一樣:全盤學習!
在整個中華聯邦中,除大漢國本土外,靖海國、新燕國、新齊國、光漢國自然是用的中國字,國內通用的官方語言,當然也是中國話;而大漢國附近的國家中,匈奴人有語言,沒有文字;月氏人則幾乎完全被中國同化,用的是中國字、中國話;滄海國、高麗國、東胡國用的都是中國字,但說的卻不是中國話;扶桑諸國、靖海國、呂宋國等的情況也是如此,用中國字表意,但說的並非中國話。
而有自己語言文字的,唯有吐蕃、南詔,西域諸國幾乎都沒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而且中國文化正在向他們滲透,估計離使用中國字表意的時間不遠了。
這一次,倘若非洲的這些國家,也學習和使用中國字作為自己的文字,那麼中國文化的擴張,可就又前進了一大步了!
因此大漢皇帝很熱心的向非洲的兄弟們提供了許多幫助,以使他們能夠儘快學會中國字。
「或許,以後世界上流行的官方語言,只能是中國的方塊字呢!那個時候,全世界都把中國文化當做自己的母文化么?」大漢皇帝在心裡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