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繼業者戰爭
公元前320年,帕迪卡在領兵攻打埃及失敗后,被自己的將領暗殺。安提帕特在特里帕拉迪蘇分封協議中被任命為新攝政王。他帶同羅克珊娜和兩位皇帝回到馬其頓,並不再自視為亞歷山大帝國的統治者,讓各省督(繼業者)統治埃及和亞洲各前行省。公元前319年安提帕特死前,他讓波利伯孔而非自己的兒子卡山德繼承攝政王位。
安提帕特遺命波利伯孔為國王近衛長官和攝政,其子卡山德為「御營千夫長」(chiliarch)和第二攝政。卡山德對此並不滿意,不甘屈居第二。他帶著自己的親信遷居鄉下,勾結死黨,並秘密派使者聯絡托勒密等各省的將領,以及希臘各城邦。為了防止猜疑,他組織了一次長期狩獵以遮人耳目。托勒密此時則派艦隊進攻敘利亞和腓尼基。
波利伯孔則與其親信開會,召回亞歷山大大帝之母奧林匹亞斯。奧林匹亞斯此前由於與安提帕特的矛盾而避居伊庇魯斯。
在亞洲,安提帕特之死引起了各地蠢蠢欲動。安提柯在卡帕多西亞打敗了攸美尼斯,接管了其部隊,並降伏了皮西迪亞(Pisidia)的阿爾塞塔斯(Alcetas)和阿塔羅斯(Attalus)。他此時統率著由步兵、騎兵及30頭戰象組成的亞洲軍隊,所向無敵,而且有亞洲豐富的財富的支持,可以大批招募軍隊,所以他不把國王及其近衛長官放在眼裡,決心奪取王位。
這樣,他派希爾洛尼穆斯(Hieronymus)出使攸美尼斯,與其修好。並在亞洲各地驅逐敵對派的總督,安排自己的親信當權。他與托勒密和卡山德建立了聯盟,三方暫時聯合起來對抗波利伯孔和國王。這是個同床異夢的奇怪聯合,因為安提柯一直是以帝國的攝政者自居的,托勒密和卡山德的割據野心則早已是昭然若揭了。但是,對三者來說除掉老波利伯孔是當務之急。
波利伯孔並不示弱,他以國王的名義致信攸美尼斯,策動攸美尼斯反對安提柯。作為來自亞歷山大大帝兄弟的號召,國王的信對軍隊影響很大,加上攸美尼斯獲取了一部分亞歷山大大帝在波斯波利斯奪得的寶藏,所以攸美尼斯能夠從托勒密手中奪取腓尼基,並於前318年春在那裡為波利伯孔組建艦隊。
同時,波利伯孔宣布,曾被安提帕特下令軍事佔領的各希臘城邦都予以自由和自治。許多城市倒向波利伯孔,但雅典外港比雷埃夫斯依然支持卡山德。
前318年秋,安提柯的艦隊在博斯普魯斯海戰中擊敗了波利伯孔的艦隊。攸美尼斯的艦隊沒有來支援波利伯孔,於是波利伯孔失去了愛琴海的控制權。但安提柯不敢進軍歐洲,而是要去腓尼基對付攸美尼斯。這樣,卡山德就成了獲利者,他通過亞里士多德的一個學生、法勒隆(Phaleron)的德米特里(Demetrius)控制了雅典。前317年春,他成了馬其頓的統治者和腓力國王的攝政。
波利伯孔帶著羅克珊娜和小亞歷山大母子逃奔伊庇魯斯,與奧林匹亞斯及伊庇魯斯國王埃阿喀得斯(Aeacidas)會合。雖然力量不強,但波利伯孔和伊庇魯斯人卻擁有一根殺手鐧——小亞歷山大畢竟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合法兒子,對於馬其頓人仍然富有號召力。317年10月,他們以閃電戰攻入馬其頓,由於攝政卡山德正在忙於伯羅奔尼撒方面的戰事,腓力及其妻歐律狄克(Eurydice)被迫親征抵抗。這位名不副實的馬其頓國王的軟弱和不幸很快展現了出來,馬其頓軍隊臨陣倒戈,不戰而降,腓力當即被擒,歐律狄克在逃奔伯羅奔尼撒途中也被抓獲。
作為一個利欲熏心的鐵腕太后和亞歷山大大大帝之母,奧林匹亞斯對這個自己當年宮廷敵手的兒子是不會有什麼憐憫之心的。腓力夫婦在經受了一段邢獄之災后,就被處決了(前317年12月25日)。在他們之後,這位伊庇魯斯女人又下令屠殺了包括卡山德的兄弟尼卡諾在內的上百名馬其頓顯貴子弟,並搗毀了伊奧勞斯的墳墓,因為據說正是安提帕特當年唆使他的這個兒子對亞歷山大大帝下了毒。一時間馬其頓上下哀鳴遍野,馬其頓人不約而同的回想起了老攝政安提帕特的臨終遺言:永遠不要讓婦人佔據馬其頓的王位。
按照原來的歷史,卡山德於翌年(公元前316年)回來,再一次征服馬其頓。奧林匹亞即時被處決,國王及王太后則在格勞西亞斯(Glaucias)的監守下被囚禁於安菲波利斯(Amphipolis)的一處城堡。公元前311年,當卡山德、安提柯、托勒密及利西馬科斯在大致和平之下結束第三次繼業者之戰,和約承認亞歷山大四世的權利並明確聲明他於將於成年後繼承卡山德成為統治者。
隨著和約之後,阿吉德王朝的支持者聲稱亞歷山大四世應立即執掌全權而不再需要攝政王。卡山德的反應是關鍵性的:為維持自己的統治,他在公元309年密令格勞西亞斯毒殺了年僅十三的亞歷山大四世及其母親。
然而,歷史在公元前317年徹底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