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話術下
「最低級的欺騙就全是假話,結果為了圓謊撒謊的越來越多,最後自相矛盾,不攻自破.高明一點的,七分真,三分甲,關鍵處才是假的,不過遇上聰明人也是支持不了多久.再高明一點的,說的全是真話,不過不利於自己的真話不說,只說對自己有力的.最高明的,不過不利於自己的真話也說,不虛美,不隱惡,利用絕大多數人的思維習慣,自己欺騙自己……」劉白羽把後世的營銷手段和心理學拿了出來.
「老師你這麼說,這教化如果不做到十全十美,教出大聖大賢,豈不都是愚民了?」張溥覺得劉白羽有點吹毛求疵.
「呵呵呵,教化裡面也有愚民,愚民里未必沒有教化,騙子遇上聰明人,反而讓聰明人看出了破綻,提升智慧,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還是那句話,不用理科思維定量來定性,都是耍流氓,一個小孩在長江之上尿了一次,難道下游喝的都不是水而是尿?尿裡面加的水,就是水可以喝了么?其實道理都是很簡單的,能不能運用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劉白羽幽然的說道.
「那麼利用絕大多數人的思維習慣,又是怎麼回事呢?」張溥智商不低,而且也是操控輿論的老手,想了想就基本懂了,不過在他看來老百姓基本就是靠騙的,就像江南士人在五人墓碑記里忽悠老百姓抗稅送死差不多,利用絕大多數人的思維習慣實在是有點高大上了.
「這還不簡單么?學習太史公么,不就得了……」
「這…….史記是有名的不虛美不隱惡吧……」
「這就是一個控制讀者腦子的列子,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難封緣數奇?實際上李廣難封還不是自己找的,做太守的時候率百名騎兵追趕三名匈奴射鵰手,主將冒然追擊而不通知大軍,這叫什麼玩意?」
「李廣帶兵,迎合士兵的惰性,士兵人人自便,晚上不打更巡邏自衛,但如果匈奴進攻,大軍有辦法抵擋么?
」
「這……李廣是個勇將,受傷被俘,還從匈奴人那裡跑了回來……」
「一個只有個人武勇的貨色罷了,他是成了自己的勇名罷了,率的一萬騎兵死傷有人誰管?」
「更何況,李廣此人藐視法度,李廣賦閑期間和潁陰侯灌嬰的孫子灌強到藍田南山曾有一次在夜間帶著一個隨從騎馬外出,跟別人在鄉間飲酒。歸來時路過霸陵亭,霸陵夜間宵禁,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大聲呵斥李廣不讓通行。李廣的隨騎說:「這是前任的李將軍。」亭尉說:「就是現任將軍尚且不能夜間通過,何況是前任將軍!」於是就扣留了李廣等人,留宿霸陵亭下。」
「霸陵亭尉完全按照國法行事,就算是言語不敬,李廣身為朝廷高官,也該虛懷若谷才是,就算是要報復,點到為止不可以么?」
過了不久,匈奴攻入遼西,擊敗了屯兵漁陽的韓安國。於是漢武帝召李廣,封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隨即請求武帝,准許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軍中李廣就把亭尉殺了,然後向漢武帝上書謝罪。
為了穩定軍心,漢武帝沒有辦法,只好說:「將軍,是國家的爪牙。《司馬法》講:登車不撫車前橫木以禮敬人,遇到喪事不根據親疏關係穿規定的喪服,振兵興師去征伐不順服的人,出征時,要統率三軍之心,協同戰士之力,這樣才能做到一怒千里驚懼,威振則萬物歸順,是以名聲顯露於夷貉,神威使鄰國畏懼。報仇除害這是我期望於將軍的,您若叩頭請罪,這豈是我所指望的!」這件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李廣心胸的狹窄。
或許有人說,漢唐的高層講究的就是快意恩仇,但是和李廣同時代的御史大夫韓安國,他坐牢的時候,獄吏田甲辱安國。韓安國說:「你就不怕我死灰復燃?」田甲此人很幽默:「你復燃,我當灑尿滅之。」后韓安國被拜為梁內史。田甲知后,逃走。韓安國更幽默說:「不逃走就不殺,如果逃走,就滅其九族。」田甲不敢走,向韓安國認罪。韓安國笑著說:「你給我灑泡尿看看。」韓安國不僅放過了田甲,而且還善待了他。這就是成語死灰復燃的由來,韓安國受辱后展現的是其大人不計小人過的氣度。但李廣卻做不到。
李廣這個人,只依仗個人威望,人格魅力和武勇,作為一個將軍的基本功偵查都做不好,面對匈奴進攻的時候,動不動就被包圍.
公元前121年,李廣以郎中令身份率四千騎兵從右北平出塞,與博望侯張騫的部隊一起出征匈奴。李广部隊前進了數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帶領的四萬名騎兵包圍。李廣的士兵們都非常害怕,李廣就派自己的兒子李敢先入敵陣探察敵情。李敢率幾十名騎兵,沖人敵陣,直貫匈奴的重圍,抄出敵人的兩翼而回。回來後向李廣報告說:「匈奴兵很容易對付。」李廣的軍士聽了才安定下來。李廣布成圓形陣勢面向四外抗敵。匈奴猛攻漢軍,箭如雨下,漢兵死傷過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廣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滿,不要發射,他手持強弩「大黃」射殺匈奴裨(副)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漸漸散開。這時天色已晚,漢官兵都嚇得面無人色,但李廣卻意氣自如,更加致力於整飭軍隊。軍中官兵從此都非常佩服李廣的勇氣。第二天,他又和敵兵奮戰,這時博望侯張騫的救兵才趕到,解了匈奴之圍。李廣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得到賞賜。
李廣前後與匈奴作戰四十多年,卻始終得不到封侯,當年同他一起為漢中郎的堂弟李蔡,「蔡為人在下中」,「下中」,即《漢書古今人物表》之第八等,下等之中。名聲也遠在李廣之下,景帝時,李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后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孫弘為丞相,位至三公。李廣的許多部下也被封侯,而李廣卻未得爵邑,官職也沒有超過九卿。
李廣不但不反省自己作為高級將領必備的偵查,組織上的不足,反而總把高級將領可有可無的武勇,人格魅力等等作為自己的驕傲,一次李廣與望氣算命的王朔交談,說:「自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史記?李將軍列傳》)
王朔不敢直說李廣的弱點【估計是怕被睚眥必報的李廣報復】說:「將軍想想難道做過什麼可悔恨的事情么?」李廣想想說:「我為隴西太守時,羌族人造反,我引誘他們投降,來降的有八百多人,在他們投降的當天我就殺了他們。至今最大的悔恨只有這事。」王朔說:「罪過沒有比殺已降的人更大了。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了。」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將軍衛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深入漠北打擊匈奴。李廣多次請求隨軍出征,武帝認為他年老未被啟用。後來武帝終於任命其為前將軍,隨衛青出征。出塞,衛青得知單于的駐紮地,衛青決定自率部隊正面襲擊單于,而命前將軍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從東路夾擊。東路道迂迴且遠,水草極少,不利於行軍。李廣希望做為先鋒正面對抗單于,說:「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髮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于,臣願居前,先死單于。」(《史記?李將軍列傳》)可是武帝認為李廣年老又命數不好,出征時總是遇到各種狀況,暗地裡囑咐衛青不要讓李廣與單于正面對陣。李廣堅決拒絕調動。衛青不接受他的請求,命令長史下道文書,讓李廣趕快到所在部隊去,照文書說的辦。李廣沒有向衛青告辭就動身了,內心極其惱怒地回到營中,領兵與右將軍會合,從東路出發。部隊因無嚮導或者嚮導死亡(軍亡導),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將軍後面,耽誤了約定的軍期。漠北之戰,衛青「見單于兵陳而待」,李廣趙食(yi)其(ji)卻「失期」戰時不曾趕到,衛青當機立斷,創造性地運用車騎協同的新戰術,命令部隊以武剛車「自環為營」,以防止匈奴騎兵的突然襲擊,而令5000騎兵出擊匈奴。伊稚斜單于乃以萬騎迎戰。此戰漢軍追擊200餘里,俘斬敵軍1.9萬餘名,但伊稚斜單于「視漢兵多面士馬尚強,戰而匈奴不利」,遂趁夜幕降臨,跨上一匹善於奔跑的精騎,率領數百壯騎殺出重圍向西北方向逃去。衛青乘勝向北挺進,攻入顏山(今杭愛山南面的一支)趙信城,繳獲了匈奴屯集的大批糧食和軍用物資。漢軍在此駐留一日,然後放火燒毀趙信城及城內未能運走的餘糧,回師南下。到達漠南之後,衛青與李廣、趙食其會合。
會合后,由於要向武帝彙報此戰的經過,面對按理說該被問責的李廣,衛青生怕他心高氣傲出什麼問題,派長史拿了乾糧酒食送給李廣,順便問起李廣等迷路的情況。李廣沒有回答,沒有辦法的衛青便「使長史急責廣之莫府對簿」,「心高氣傲的李廣依然放不下自己面子,不過最後終於檢討說:「諸校尉無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言畢引拔刀自刎。
那麼,是不是漢武帝或者衛青壓制李家呢?事實上李廣有子三人,長子李當戶早死,有遺腹子李陵。次子李椒為代郡太守,也先於李廣而死。幼子李敢常隨軍出征,李廣死時,李敢以校尉身份隨霍去病擊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甚多,【和他爹一樣,勇武有餘,需要一個領導上面管著才能成事】被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李廣死第二年,李廣的弟弟李蔡因罪自殺,之後李敢代李廣為郎中令。
不久,李敢懷恨其父李廣之死而擊傷大將軍衛青,衛青卻沒有聲張。【身為朝廷重臣,不走正常的組織程序,不上奏皇帝,私下鬥毆,目無法紀也和他爹一個德行.】后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宮狩獵,被驃騎將軍霍去病射殺。當時霍去病的指揮能力是漢朝對抗匈奴必須的,,武帝沒有辦法,只好說謊:「鹿觸殺之」
事實上李廣就是一個作為團營級別指揮員,敢打敢沖的戰鬥英雄,不過不顧法紀,不顧常識,當上了高級指揮官就是對國家和士兵毫不負責的主兒——和他兒子一個德行,唯一的區別,就是李廣資歷太高了,不願意丟面子的他不去抱衛青霍去病的大腿——發揮自己個人戰鬥力的長處,所以無法封侯——都是自己的錯,和性格有關,和天命有啥關係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