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教篇
社會文教篇
中國政府認為,懸殊的貧富差距不是造成社會矛盾、動蕩的根本原因,重要的是讓窮人和富人階層進行流動、大規模、大範圍的流動。從物質上說金字塔是穩定的,但從社會的角度說一座流動的金字塔才是穩定的。國家為那些身居底層而一心想上的人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而教育則徹底地貫穿其中。中國的教育是免費的,哦,也許確切地說是形式上的免費。高額的教育稅(按收入比例收取)使所有年齡層次的中國人只要有主觀願望,都享受到免費的教育(其實從中國的現狀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苛捐雜稅不是錯,只要所獲得)。
1950年,中國正式實行9年制免費基礎教育,在7~15歲國家包吃包穿,免費提供出借課本(需要付一學期課本的押金),因為留級而超齡的話需要參加規定勞動。16歲及以上包括高中、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都屬於高級教育,高中、本科、碩士、博士都分為3/4年制,3年制需要收取一定的各種費用,4年制不收取任何費用但需要參加國家組織的勞動,否則予以開除(僅適用於國立大學、郡立大學)。中國的基礎教育從小就向每一個人灌輸「生而高貴」的思想,每一個人生下來就是貴族,但是後天齷齪的行徑將玷污這種高貴。以貴族教育替代思想道德教育,什麼高貴的人熱愛祖國,高貴的人尊老愛幼,高貴的人疾惡如仇、高貴的人不屑雞鳴狗盜、作姦犯科等等,用教育部長宋慶齡的話說「中國的教育,要培養4萬萬貴族!」《淑女、紳士與貴族》這門課與《語文》、《數學》並列貫穿基礎教育9年,我在70年代接觸到的中國年輕人多少都散發出貴族的傲氣。中國政府以提升自豪感與自信心來進行道德建設是一種獨闢蹊徑的舉措,從今天看似乎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完成了高中教育之後,中國的大學通過高考選擇學生。國立大學由教育部直屬、撥款,招生面向全國進行統一考試;郡立大學由教育部批准,各郡(直轄市)直屬(撥款)獨自命題,至少招收10%以全國統一考試成績為依據的非本郡考生;私立大學由教育部批准,自主招生,自主收費。國立、郡立大學入學考試科目相同,文史哲類:語文、基礎數學、自選(政治、歷史、地理以及各種外語選一);理工醫類:基礎語文、數學、自選(物理、化學以及生物選一)。中國政府藉助30~40年代的高校西遷,完成對全國高校的重新布局:欠發達地區以國立大學為主、發達地區以郡立、私立大學為主。實力最強的中央大學與西南聯大分別坐落於長安與昆明,兩所綜合性大學分別「瓜分了」國立大學教育經費的6%與4%,其實一開始都是5%,後來到了60年代由於第2任領袖(同總統)**、第1任總理周恩來離任後分別擔任社會學院院長、政訓部部長,使的中央大學在基礎硬體分與教育成果分與西南聯大不相上下的前提下,為國效力成就分有較大優勢,從而一舉獲得教育部青睞。我認為,中國高校的西遷奠定了西部開發的基礎,以高級教育帶動西部開發,讓人才深刻了解西部、認識西部進而在不同方面服務西部。人才從西部走出可以避免國家在浪費額外的社會成本把人才吸引到西部,其效率不是1、2年的志願者可以比擬的。
「文化輸出,科技引入」是中國的一項國策,以秦帝國統一作為紀元起點、太陰曆作為紀年方式無疑宣告了對西方宗教紀年方式的不認同。除國慶節外,中國的主要節日(有休假的)包括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冬至節,另外中國的商人還把元宵節作為情人節連帶著送花燈猜燈謎輸出到西方,西元2月14日送玫瑰的形式遭遇到嚴重挑戰!中國的漢舞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部分取代了芭蕾佔領了我們的高雅殿堂。中國熱衷於在世界各地推廣免費的漢語教學,特別在一些前西方殖民地國家,英語、法語的空間逐漸被漢語擠占,直接幫助了不久以後中資的長驅直入;即使在西方國家感受到威脅並予以限制之後,中國政府竟然又變了個花樣,將漢語以藝術品形式衝擊西方的文化市場,毛筆與宣紙風靡一時,被中國人很狠賺了一筆。另外,《詩經》也一度成了紐約街頭的流行音樂,並連帶造成了鋼琴、吉他、薩克斯等西方樂器的滯銷,中國樂器商無疑又肥了一把。以前我們一直說中國設置文化壁壘,但卻一直忽視了中國設置文化壁壘的原因。猛然間壁壘崩潰,隨之而來的不是中國文化在失去保護后的敗退,而是空前的文化攻勢。等我們明白了卻已經太晚了,我們毫無準備,我們需要反思……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對於科技引進的熱情,只要不是落後的,價格不要太過分中國都會接受,可能是思維的關係,性能接近的東西方產品其製作工藝可能大相徑庭,中國毫不吝惜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追根溯源。但對於成品,中國熱情度則大大下降。
中國政府長期致力於協調士、農、工、商、學等行業的地位,但輿論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士的地位,因為士隨時都準備把生命交給國家(為此,中國政府鼓勵一對夫婦生三個子女,一個為國盡忠,一個為家盡孝,還有一個備用)。對於農,強調糧食關係國家穩定;對於工,強調工業關係國家實力;對於商,強調商業關係到國家發展;對於學,強調教育關係到國家的未來。作為一個世俗的政府,中國政府預見到了在當今世俗的社會商的地位會有自然的提升,所以很注重對商人的思想教育,鼓勵商人以不同形式報效國家,並特別為商人階層製作了聶壹勳章(分三等),作為商界的最高榮譽。奇怪的是一等聶壹勳章的發放都有些神神秘秘的,最近解密的資料表明,第一枚一等聶壹勳章授予了一個叫艾國的商人,其功績是耗盡所有家財,通過在歐洲的關係網,對義大利航空部門進行了大規模行賄,成功獲取PIAGGIOP.108重型轟炸機的相關資料,無償交給了國家,對中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做出了卓越貢獻,其本人因被義大利情報部門察覺,差點命喪歐洲。有傳聞說,中國政府用繳獲的蘇聯飛機資料換取了蓋世太保對他的保護,才得以安全回國。還有一種商人中國政府也一定很喜歡,那就是好賭的。有一個叫李有財的商人在中央賭場一夜之間,賭輸了1000萬元,后申請賭資返還,得到了10萬元(中央賭場在賭輸到一定數額可以申請1%賭資返還,1年內不許再賭,否則將予以法律制裁)。如果他直接把財產貢獻給國家,說不定還能得個「聶叄獎」,呵呵。另外,中國政府在一段時間鼓勵農民進城務工或自主創業之後,以各種非激烈方式實際獲得了大量土地,從而提出了「農民地主化(土地還是歸國家,地主化指的是控制的量)、職業化是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的前提」,選拔善於耕種,熱愛農業的農民進行農業革命,農民進城的現象持續了35年,中國最終實現了1000萬農民養活5億人口的規劃,並大量出口農副產品。
中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把全國分為了78個郡、3個直轄市,郡長比中央部委的部長低一級,我認為中國的中央與地方關係是典型的頭腦與四肢的關係。而從南京遷都長安,中止了國都東遷的歷史軌跡,並且把長安建設成為了專職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從目前的狀況看,中國高層對此舉作了長遠的規劃,經過了深思熟慮。長安,長治久安之意,常住人口約為120萬。古時,中國有天子守邊的傳統,國都一般選在離邊境不遠,又有天險拱衛的地方,只要國都守住了,天下就安全了。長安、洛陽、開封、北平只要不是割據、偏安政權,都基本能體現這一規律。而現代戰爭則不同,遠程精確打擊武器的出現,使得若再以國都守邊,國家安全都很難保證。長安位於中國勢力的中心區域,有足夠的戰略縱深,又銜接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在政治上統攝西部,輻射全國,也容易被接受。雖然在當時看自然環境不甚理想,但是當我在70年代再次來到這片土地,不得不感嘆八百里秦川經過30多年的強化治理,沙漠北移,綠樹成蔭,黃河變清變低,重現了1000年前肥沃的關中糧倉,更重要的是直接帶動了西部地區以人力對抗自然,改善環境的工作。在40年代五都選一的爭論中,長安在歷史、政治、人文、位置等方面均全面勝出,中國政府還對歷史上的國都東遷作了如下結論:內戰使得舊都嚴重損毀,皇帝為了顯示新朝氣息而遷都,而不是因為一些定都主要考慮的因素缺失。長安作為中國第一古都,我不得不說,沒有到過長安就沒有到過中國……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