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戰前準備(上)
一個月後,淮河治理方案得到一致通過,但是對黃河的方案感到損失太大,關乎上千萬人的死活,難下決心。只有**笑著表示贊同,我就請**把他的想法說出來。「一般情況下,做這個工程可以說要背千古罵名,但特殊時期,這樣做可以一舉兩得。黃河問題解決了不說,還可以拉不少鬼子來墊背,呵呵。」**這麼一說,其他幾個人恍然大悟,我見時機成熟,就提交了一份預案:讓全國沒飯吃的勞動力(男女不限),以修建長城防線的名義,開鑿分流河床,一期工程到對日宣戰為止,開鑿河床寬度5M左右(略微有些下寬上窄),深2.5M左右,從軍事上看能夠與長城組成大正面大縱深的工事,但要注意保護並加強原有的植被。二期工程在取得對日作戰主動權后開始,主要是興建萬家寨水電站,增加新河床兩邊的植被,並開始下游清淤工程。預計整個工程耗時十年,建設耗資100億。淮河治理在二期工程同時開始具體你們參閱身邊資料。陳誠認為,黃河遷移規模過大,不可避免會造成巨大人員損失。「只要能撤走95%以上,就算是對全國人民負責,要是到了以後,損失會更大,我們曉以利害,把遷移說成是抵抗日寇所必要的堅壁清野,給予相當的補償,應該問題不大,要是有人再不走就自己負責了,我們重要的是為四萬萬同胞負責,犧牲少數人的利益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內務部從現在起秘密在呂梁山脈、太行山脈大量囤積糧食,特別太行山脈,一定要備足20萬人半年的糧草。」我說。最後,這份計劃獲得通過,並再三強調,不得泄漏。
第二天,我又召集了各部部長,展開了戰前總動員。教育部長說:「現在北京及沿海地區,高校相對集中,一旦發生戰事,我國教育事業必受重挫,我建議各大高校內遷,乘抗日戰爭,調整高校布局,加強西部的教育力量,戰爭結束後有些高校就不必回遷了,有些高校可以一分為二。另外關於學生的學費問題,我們討論認為戰爭期間,學生的經濟困難是不是讓學生四天學習三天工作,並取消寒暑假,一律參加市政或國防建設,自費學生除外。」「前一個問題非常好,要儘快完成高校西遷工作。后一個問題就按你們的計劃很好,但操作起來注意,盡量減少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我國自古以來有一套完整的中醫藥體系,近代由於西方化學的興起,受到衝擊,但我認為中醫對人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科學又少副作用,加上我國沒有西藥工業體系,無法生產西藥,導致要昂貴,很多人用不起還迷信西藥,反而看不起中藥。我建議大力提倡中藥治病並有選擇的引入西式的手術或儀器治療,而西藥僅用於戰場及一些必要的急救,這樣既能降低葯價,使大多是人能買得起葯,也能發展我們自己的醫藥體系。退一步說,跟著西方走,我們的傳統決定我們很難在西藥領域超過西方,但我們可以在中醫藥領域獨樹一幟,打破西方的醫療衛生壟斷。」衛生部長的話在坐所有人都覺得很有道理,頻頻點頭,我表示同意,並請他在召開衛生部會議室制定出長遠規劃。同時請秘書電告在德國的戴季陶,與他們洽談在中國建造製藥廠,價格上可以放寬,特別是抗菌素。隨後,農業部提出了因地制宜,指導農民科學耕種,提高農作物產量。商業部提出了戰爭期間鼓勵經商的5條法案。內務部提出,要在戰爭期間鼓勵人口流動,破除父母在,不遠行的封建思想,鼓起各地人民大融合,嚴厲抨擊並最終消除地域歧視。其他各部也各有計劃,會議召開了三天才告一段落。
兩天後,中央日報刊登招工信息:「凡15~60歲公民,沒有工作,生活困難者,可以到當地政府報名參加長城防線的建設,長城防線是為抵禦日寇而設計的國防工事,望大家踴躍參加,男女不限。凡參加建設者,每天工作6~14小時,可以獲得1個大人1個老人1個孩子(15歲以下)的基本食品(每日4.5斤左右糧食,每天有蔬菜與肉湯),治病(小病)及藥品免費,並有掃除文盲的活動。」並同時發布政府堅壁清野令:「清水河、懷來、天津以南,柳林、太原、石家莊、滄州以北,為配合對日作戰,實行堅壁清野,1年內,當地居民向黃河以南(西)轉移,政府以個人在當地的經濟狀況及財產,等額支付搬遷費(一個月內搬遷的,獎勵10%,一年以後搬遷的,只能拿到的80%,並且後果自負。
「這完全是剝削!徹徹底底的剝削!那麼大的勞動量,才給那麼點報酬,你怎麼解釋!我們**怎麼會給你們這種大吸血鬼做宣傳!」**拿著當天的中央日報氣沖沖地衝進來,把報紙往我的桌上一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