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的碰撞――記粵系「鐵4軍」的沉浮

鋼鐵的碰撞――記粵系「鐵4軍」的沉浮

由於種種宣傳,人們對國民政府北伐戰爭時的精銳——「鐵4軍」一定不會陌生,因為裡面有赫赫有名的葉挺獨立團。而葉挺獨立團是「鐵4軍」的一部分。本文就全面概述一下粵系第4軍這支粵軍第一精銳、北伐鐵軍的歷史。

第4軍前身為粵軍第1師,下轄4個團和1個獨立營、1個機關槍營、1個工兵營,為舊粵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是粵系軍閥陳炯明手中的王牌。

粵系軍閥陳炯明,在1922年6月勾結英帝國主義和直系軍閥,發動武裝叛亂,背叛孫中山。1923年孫中山聯絡了進入福建的北伐軍許崇智部、滇軍楊希閔、桂軍劉震寰部組成討賊軍,在粵軍的起義響應下,叛軍被擊敗,退守東江。在此次叛亂中,第1師有一半的部隊(2個團3000餘人)參加叛亂,幾乎被討賊軍全殲。1923年2月陳炯明被驅逐後由第1師由李濟深任師長。下轄2個旅和1個獨立團。

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成立,粵軍第1師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軍長李濟深,副軍長陳可鈺,參謀長鄧演存。下轄4個師(第10、11、12、13師)和1個獨立團。其番號分別為:10師,師長陳銘樞;11師,師長陳濟棠;12師,師長梁鴻林;13師,師長徐景唐;獨立團,團長葉挺。第4軍作為一個軍的番號終於出現在歷史舞台上。

第4軍在誕生之初並不順利,在1925年9月蔣介石驅逐許崇智的戰爭中,第4軍所屬梁鴻林部第12師叛變,該師在戰爭中被蔣介石擊敗,退出廣東。戰爭結束后。第4軍新成立的獨立旅擴編為12師,新成立的12師的師長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張發奎。

第4軍大紅大紫的時候,就是在國民政府北伐戰爭,該軍在戰爭中一舉打出了「鐵軍」的威名。1926年7月9日,第4軍副軍長陳可鈺率10、12師、獨立團一共2萬人參加北伐軍投入北伐戰爭。國民政府的北伐戰爭,是桂粵兩軍的第一次合作,當時的桂系,已經不是陸榮廷的舊桂系,而是李宗仁的新桂系。在北伐戰爭中,粵軍出了個第4軍,被稱為鐵軍、鐵4軍;而桂軍出了個第7軍,被稱為鋼軍、鋼7軍。「鐵軍」和「鋼軍」都是北伐第一勁旅,兩軍實力相當,並列為中國大地上最精銳的部隊。1926年10月10日,第4軍與第7軍聯手攻克武漢重鎮武昌,「鐵4軍」、「鋼7軍」名揚天下。

4軍和7軍頗有淵源——著名的保定系就是以4軍和7軍為核心,外加8軍唐生智組成,這幾個部隊里的軍官,一般都是「四校同學會」的,也就是陸軍大學、保定軍校、陸軍中學、陸軍小學畢業的。4軍里,蜚聲中外的名將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幾位,還有蔣光鼐、蔡廷鍇、黃琪翔、余漢謀、薛岳、范漢傑、陳誠等。

4軍名將輩出,但是信仰混亂。軍長李濟深,廣西梧州人。為了對抗北伐前駐紮廣東的蔣介石和他的黃埔黨軍,新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初起時,就有意引為知己,而且這幾個人一生關係不錯。所以,李濟深被稱為半個桂系。13師的師長徐景唐,和李軍長一樣,和桂系不分你我,好得象一個人。但是,另外的3個師長和那個獨立團的團長就和李濟深不是一條道了。這幾個人是地道的廣東人,對廣西人的軍長和廣西的實力派糾纏不清、人在粵而心在桂很反對。陳銘樞和蔣介石關係很好,是有名的蔣派人物;陳濟棠則是一個總想當「土皇帝」的人;張發奎是將汪精衛視為精神領袖的著名的汪派人物;葉挺是個有名的**人。

成名后的「鐵軍」進行了擴編,1926年11月27日該軍第10師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11軍。以第12師一部擴編為25師,師長朱暉日。1927年4月大名鼎鼎的張發奎接任軍長,黃琪翔接任副軍長兼12師師長。

1927年5月,「鐵4軍」參加了國民政府第二次北伐,在北伐中殲滅奉軍第11軍主力1萬餘人。奉軍其中投降的部隊被改編為第4軍第21師,師長富雙英(原奉軍第11軍副軍長)。6月15日黃琪翔接任軍長。繆培南接任副軍長兼12師師長。李漢魂接任25師師長。「鐵4軍」此時發展到超過5個師,4.2萬餘人。

1927年蔣粵矛盾公開化,同年7月第4軍東征討伐蔣介石,但被蔣介石的中央軍以及湘軍(唐生智第8軍)聯合擊敗,第4軍第21師幾乎被全殲,該師余部被唐生智第8軍收編,但第4軍其餘各部均戰勝了中央軍和湘軍,蔣湘聯軍憑藉人數上的優勢漸漸佔了上風,第4軍在到達九江後撤回廣東,此役鐵4軍傷亡9000餘人,中央軍和湘軍則付出了更為嚴重的傷亡(一共付出了2萬人的傷亡代價)。

張發奎、黃琪翔既不滿蔣介石,又強烈反對把汪精衛擠走的桂系。他們想為汪精衛打出一塊根據地,讓汪有實現抱負的基礎。他們跟隨葉挺的南昌起義軍等回粵,攻葉不積極,回到廣東卻私請汪精衛赴粵,並改組廣東政府,與李濟深爭權。在以解決黨內矛盾糾紛的借口下,張發奎、汪精衛等用計把李濟深騙出了廣東,讓李濟深到上海參加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他們則在廣東全面奪權,並提出了打倒桂系軍閥、打倒特委會(桂系把持)、打倒西山會議派(桂系的政治搭檔)等口號,並改造廣東軍政。

回到廣東后,第4軍進行了整訓,補充新兵員,換裝備,戰鬥力得到了加強,這個時候該軍序列為:軍長黃琪翔,副軍長繆培南,參謀長葉劍英。下轄12師,師長繆培南兼任。25師,師長李漢魂。26師(原屬第11軍,8月調隸第4軍),師長許志銳。教導2師(8月新編),師長為抗戰時期著名的薛岳。教導4師(8月新編),師長黃慕松。「鐵4軍」全軍高達5.12萬人,是中國大地上編製最大的一個軍。另外原留廣東的11師和13師獨立出第4軍,這2個師被改編為新編第4軍(註:這與抗戰時期的**新4軍不一樣),軍長李濟深,這個新編第4軍也有2萬之眾,也就是說在廣東出現了兩個「4軍」,也就是說出現了參加北伐的「鐵4軍」(黃琪翔)和留守廣東的「新4軍」(李濟深)兩個派系。桂系及半個桂系的李濟深,將張發奎等視為叛徒,將4軍視為叛軍,下令圍剿。張發奎於1927年11月17日興兵將黃紹竑的桂軍驅逐出廣東,李濟琛所部新編第2、4師被張收編。

這個時候,「鐵4軍」內部再次出現了分裂。1927年12月11日,「鐵4軍」參謀長葉劍英、葉挺率4軍教導團及軍部警衛團舉行廣州起義。起義后,張發奎、黃琪翔受國民黨內外之責難辭職。軍長由繆培南接任,薛岳接任副軍長,吳奇偉接任12師師長。教導2師改番號教導1師,鄧龍光接任師長。教導4師改番號教導2師,黃鎮球接任師長。全軍實力沒有因為廣州起義而損失,反而因為繼續擴編而兵力參加,「鐵4軍」此時兵力已經發展到5.5萬餘人,人數成為中國大地上軍一級單位的「巨無霸」。

但是極盛下來的就是衰落。在中國大地上,除了「鐵4軍」外,還有另一支與其並列的精銳部隊,那就是「鐵4軍」昔日的戰友——廣西的「鋼7軍」。此時,粵軍李濟深部「新4軍」與繆培南部「鐵4軍」的矛盾也開始激化,但是李濟深深知自己的部隊絕對不是「鐵4軍」的對手,要想打敗「鐵4軍」,就必須得到「鋼7軍」的幫助。

1928年1月,李濟深和桂系李宗仁達成合作協議,桂軍「鋼7軍」3個師和李濟深部第13師(師長徐景唐,該師為李濟深的嫡系,李濟深本人為廣西人,第13師主要也是以李的家鄉廣西梧州士兵為主,所以歷史學家也有把該師稱為桂軍,師長徐景唐本身也傾向桂系,第13師全師9000餘人,桂軍「鋼7軍」3個師當時每個師人數大致也是這個數)一共3.7萬餘人圍攻繆培南的「鐵4軍」,其中以「鋼7軍」3個師為主力。

張發奎、黃琪翔雖已通電下野,但仍遙控指揮,4軍名義上指揮是薛岳和朱暉日。初時,「鐵4軍」風頭甚勁,打跑了陳濟棠和陳銘樞,以至於誇下海口,高喊要「活捉陳和尚」(因陳銘樞曾學佛,有陳和尚之稱),「生劏陳瘟豬」(陳濟棠外號,生劏是廣東話:活活殺死)。12月下旬,繆培南率獨1師鄧龍光、獨2師黃鎮球,12師吳奇偉,25師李漢魂,26師許志銳5個師,向東江的紫金、五華北上,此時桂系將領黃紹竑率桂軍伍廷飆、黃旭初、呂煥炎3個師及粵軍徐景唐師趕到,在五華之歧嶺、潭下一線,「鋼7軍」主力2.7萬餘人與「鐵4軍」主力4.5萬餘人(「鐵4軍」另有1個師用於對付李濟深部第13師)進行了5天5夜的激戰,雙方反覆肉搏,昔日北伐的親密戰友此時變成了兵戎相見的敵人,五華一線頓時屍山血海,「鐵4軍」雖有人數上的優勢,但是仍被「鋼7軍」擊敗,26師師長許志銳陣亡,五華一役,「鐵4軍」付出了2萬餘人的傷亡代價而敗退,但是「鋼7軍」緊緊追擊,在龍川貝嶺,「鐵4軍」再次遭到「鋼7軍」的重創,又損失了近1萬人,另李濟深部第13師也擊潰阻擊他們的「鐵4軍」一部。五華和龍川貝嶺兩次惡戰,「鐵4軍」遭到了自建軍以來最慘痛的損失,該軍原先5.5萬人,僅剩下2萬人,損失了近3.5萬人。「鐵4軍」遭到了「鋼7軍」毀滅性的打擊。此役桂軍傷亡8000餘人。

此役后,「鐵4軍」被迫退出廣東進入江西駐防。從此「第4軍」這個軍的番號在粵軍中暫時告一段落,此時第4軍已經被蔣介石編入了他的中央軍中。第4軍變成中央軍后參加了對奉軍的作戰,表現中規中矩。戰爭結束后被縮編為第4師。師長繆培南,副師長朱暉日,下轄謝嬰白10旅、黃鎮球11旅、吳奇偉12旅。此時,「第4軍」這個番號在中國大地上已經被取消。

1929年9月初,4師突然接到蔣介石的電令,要他們將宜昌防務交曹萬順的新1師后,經浦口調往山東的德州。張發奎以為這個命令是要乘機解決第4師,於9月20日在宜昌擁汪反蔣、脫離中央而被撤消番號。第4師脫離中央軍南下,在鄂南枝江伏擊繳了新編第1師曹萬順部(2個團)的械,而後,立即渡長江,經石門、沅江、江口、瓦屋塘諸役。突破湘軍阻擊,由湘西撤入廣西,聯合在廣西的桂系力量,組成護黨救**,以李宗仁為總司令,黃紹竑任副總司令,白崇禧任前敵總指揮,下轄第三、八路軍。張發奎第4師編為第三路軍,總司令張發奎,副總司令薛岳。

張發奎與桂系聯合,決定先擊敗廣東陳濟棠部,佔領廣東,后再對蔣作戰。桂張軍集中全部兵力4萬餘人向廣東方向進攻,此時統治廣東的是陳濟棠,陳部手下雖然只有5個師的番號,但是每個師人數均不下2萬人,陳部擁兵正規軍10萬,後備軍不下20萬,裝備精良。面對桂張軍的進犯,陳濟棠命令駐守粵西的蔣光鼐61師、蔡廷鍇60師共4萬人分別阻擊桂張軍,以余漢謀第59師、香翰屏第62師、李揚敬第63師,外加陳濟棠建立的部分後備軍,一共12萬人馬放於第二線,隨時增援蔣光鼐、蔡廷鍇。

桂張軍畢竟是「鐵4軍」和「鋼7軍」的組合,人數雖少但戰力兇猛,連續擊敗蔣光鼐、蔡廷鍇部,整個粵西幾乎全部被桂張軍佔領,陳濟棠急忙派余漢謀、香翰屏、李揚敬部6萬人增援蔣光鼐、蔡廷鍇,粵軍終於在赤白坭地區勉強頂住了桂張軍的進攻,但粵軍各部仍然有被擊潰的危險,陳濟棠見自己的部隊人數雖多,但是戰鬥力不及桂張軍強悍,急向蔣介石求援,蔣急派中央軍精銳的朱紹良部1.5萬人增援陳濟棠,並命令湘軍從北牽制桂軍。得到中央軍和湘軍支援的陳濟棠部粵軍進行了反擊,桂張軍與陳濟棠粵軍、朱紹良部蔣軍在花縣進行了大戰,雙方都有極為嚴重的傷亡,其中陳濟棠粵軍在赤白坭地區重創了張發奎部,張部旅長黃鎮球、團長歐震等均已負傷,營連幹部傷亡過半,部隊損失三分之二,第4師2萬人只存下8000人,被迫後撤。張部的潰敗,使李宗仁的第八路軍翼側受到威脅,遂全線後撤,擬固守梧州。陳濟棠當即督部長驅直追,並以海軍搶先古領了梧州,桂張軍主力只好後退到平樂、荔浦一帶集中整頓。陳濟棠見桂張軍主力已集中,未敢深入桂境,就在梧州設總指揮部,軍隊就地休整,以待時機。

1930年初,第4軍的番號再次回到粵軍當中。當年1月5日,李宗仁在廣西平樂整編部隊,恢復了4軍番號,仍由張發奎擔任軍長,張發奎部改編為第4軍,下轄李漢魂第4師和鄧龍光第12師,全軍1.5萬人。1930年3月,陳濟棠坐鎮梧州,指揮粵軍繼續向廣西腹地進攻。命蔣光鼐,蔡廷鍇兩師經藤縣進佔三和墟,向北流的黃紹竑桂軍15軍發起攻擊。在桂北和桂東,桂張軍與蔣粵聯軍大戰十幾場不分勝負,其中在北流一線的戰鬥最為激烈,雙方在北流一線進行了一次最大規模的激戰,陳濟棠粵軍集中主力7萬餘人,在此地與桂張軍主力3萬餘人進行了兩天兩夜的血戰,雙方都有嚴重的傷亡。4軍北流之役損失慘重,被迫合併為1個師,仍稱第4師,師長張發奎兼任,下轄3個團:34團(團長吳奇偉)、35團(團長薛岳)、36團團長(韓漢英)。蔣桂戰爭以桂系失利告終,二陳(陳濟棠、陳銘樞)還佔了不少廣西地盤,桂系的幾大巨頭不得不亡命海外。而徐景唐的隊伍全被陳濟棠收編了。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李宗仁、白崇禧和張發奎得到這個消息后,立即在南寧舉行會議,決定放棄廣西,揮師湖南,北上武漢,與馮玉祥、閻錫山會師中原。下旬,桂軍向桂東集中,正在右江圍剿紅軍的黃紹竑部也被調回。張桂軍入湘后,所到之處如入無人境。27日,湘軍唐生明(唐生智之弟)率部向桂軍投誠,被李宗仁編為第8軍。湘軍劉建緒部節節敗退,張桂軍不戰而入衡陽,蔣介石急令江西魯滌平率部入湘增援。6月初,李宗仁與白崇禧率第7軍向長沙方向前進。為配合桂軍行動,第4師奉命抄襲醴陵,在醴陵城南淥水三角地帶同湘軍何鍵3倍於己之眾遭遇。第4師以34、36團從正面進攻,牽制住了湘軍主力;薛岳則率35團從右側迂迴湘軍右側背,直插醴陵城南鐵道橋,切斷了湘軍的唯一退路。何鍵這下慌了手腳,立即命令部隊後撤。第4師乘機前後夾擊,打湘軍打得潰不成軍,何鍵留下斷後的1個旅甚至遭到全殲。與此同時,李宗仁、白崇禧率領的第7軍也佔領了湘潭,並擊敗從湖北趕來增援的蔣軍。於是,張桂軍乘勝追擊,先後攻佔了長沙、岳陽、平江,前鋒直抵汀泗橋,武漢指日可下。

6月初,張桂軍攻佔長沙等地后,白崇禧考慮到張桂軍戰線太長,若粵軍從韶關北上攻佔衡陽,張桂軍極易被攔腰截斷,遂電令作為後續部隊的黃紹竑部迅速趕到衡陽布防。但黃紹竑不願離開廣西,行動遲緩,一直未能到達。而粵軍蔣光鼐、蔡廷鍇、李敬揚3個師在蔣介石急如星火的催促下,於10日一舉襲占衡陽。同時,蔣介石又命滇軍盧漢部4個師由百色沿右江直搗南寧,粵軍余漢謀部攻佔賓陽。於是白崇禧、李宗仁命令部隊回師湘南,希圖奪回衡陽。18日,張桂軍自長沙全線南撤。此時,陳濟棠命令得到補充的粵軍蔣光鼐、蔡廷鍇部4萬人,在近6萬湘軍以及2萬中央軍的支援下,蔣粵湘聯軍集中了近12萬人馬,在衡陽一線與桂張軍主力決戰。

陳銘樞見張桂軍回師攻衡陽,當即命令蔣光鼐將3師兵力集中於衡陽附近、湘江東岸東陽渡一帶,趕築陣地,堅城固守,以待援軍。同時,命令後續部隊於九峰、樂昌、韶關間,擇要扼守,捍衛粵北。24日,張桂軍展開對衡陽的圍攻戰。陳部頑強扼守,戰至27日,連續挫敗張桂軍的多次衝擊,使其屯兵于堅壁之下,久攻不克,反而遺屍遍野。28日,何鍵的第四路軍李抱冰師趕到衡陽接防,陳即命蔣、蔡、李3師反守為攻,一舉將張桂軍驅至七、八、九塘一帶。30日,雙方集中兵力,激戰於七塘地區。陳部3個師又1旅的兵力,採取正面攻擊,翼側迂迴的戰術,於7月1日將張桂軍全線擊潰,並擊斃其師長梁重熙,重傷楊騰輝,斃傷和俘虜張桂軍1.2萬餘人,事後,李宗仁在回憶這次戰役時說:「衡陽久攻不下,而敵人援軍雲集……不得已,再向廣西撤退,情形狼狽不堪。官兵對戰事都十分消極,情況的艱窘,實我軍作戰以來所未曾遇過的。」

這場慘敗,導致了桂系分裂——黃紹竑受不了張發奎、白崇禧沒完沒了的抱怨,投靠蔣介石去了,張發奎的4軍也由入桂時的近2萬人剩的不及1000人,心灰意懶,最後還是跑到香港去了。薛岳公然宣布「第4軍不幹了」,動員士兵拖槍離隊。而李、白則閉門思過,卧薪嘗膽,苦建廣西,等待機會。李、白返回廣西后,即整理改編部隊,當時張發奎部只存下1000多人,李宗仁為了共同作戰,將6000多名桂軍划給第4軍。改編后的部隊為:第一方面軍總司令李宗仁,總參謀長白崇禧,前敵總指揮張發奎。所部為3個軍和1個師:張發奎編為第4軍,軍長張發奎(兼),第4軍編為2個師,第10師師長薛岳、第12師師長吳奇偉。改編完畢,李宗仁採取對湘、粵兩方蔣軍為守勢,而以全力將滇軍逐出廣西。1930年10月張發奎部編為第一縱隊,將入桂滇軍驅出廣西。經年頻戰,該軍損失頗重,12月將全軍(含薛岳第10師)縮編為第12師,師長吳奇偉。1931年6月兩廣反蔣,該部恢復第4軍番號,張發奎任軍長。歸西南政務委員會第4集團軍指揮。1931年冬寧粵和議,1932年3月張發奎以北上抗日為由將該軍帶出廣西至湖南醴陵。

1932年8月30日吳奇偉接任軍長。該軍只轄90師(原12師改編),師長吳奇偉兼任。當時第90師僅有殘部2000餘人,在湖南招了幾千新兵經過補充后,達到2旅4團乙種師的編製。轄2個旅又2個直屬營,旅長分別由歐震、韓漢英擔任。此時的第4軍,真正開始了其「中央軍化」的進程(以下略)。

張發奎的鐵4軍在北伐中有過輝煌的歷史,「三字經」名震天下。第二次北伐時,北伐軍與奉軍戰於河南,北伐軍每戰,無論官兵,齊聲高呼「丟那媽」,然後發起前仆後繼,有進無退的衝鋒,特別是張發奎所部,每戰只打三四槍就開始衝鋒,投入肉搏,整排整連的一往無前,后隊踏屍而過毫無畏懼。此勢奉軍前所未見,無不氣餒。奉軍多炮,但每次炮聲一響,北伐軍馬上大喊著「三字經」衝鋒,迎炮煙起處而去,奪炮方止。如此幾次,奉軍雖多炮,但竟不敢再用,步兵則聞「三字經」而潰。

鋼軍和鐵軍都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都曾經是歷史的執筆者,有些還在,有些已成陳跡。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張發奎、李濟深、陳銘樞、陳濟棠等等很多民國的弄潮兒,無一不是隨著軍事實力的起伏而漲落的。軍隊沒了,就成了社會的看客!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中華之抗日鐵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新中華之抗日鐵軍
上一章下一章

鋼鐵的碰撞――記粵系「鐵4軍」的沉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