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鋼鐵聯盟
華月初升,夜涼如水,二沙島頤養園更顯清幽。
一陣觥籌交錯、把酒言歡后,數人從餐廳轉到頤養園內的「藕香水榭」品嘗香茗。
在座的6人,是當今兩廣的實權派巨頭: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張發奎、蔡廷鍇、葉挺。
二沙島是廣州市中心珠江中的一個小島,鬧中取靜,景色優美,加上三面環水,易於安全保衛,故很多國民黨政要、富商及各界名流曾在此留醫、療養或居住過(二沙島至今仍是廣州頂級豪宅所在,附近的珠島賓館則歷來是中央一號首長來穗下榻處)。島上的頤養園是著名的療養院,可以自擇醫生,或只作療養,又有名廚主理的中西餐室,但來頤養園居住的國民黨上層人士大都不是來求醫治病的,而是以此為政治「避風港」,導演出一幕幕震動華夏的政治風雲變換。
葉挺對李宗仁等解釋說,等會有一名轟動天下的神秘人物來到,他一出山大事可成,故在此飲茶等候。李宗仁等對這位葉挺如此推崇的神秘人物十分好奇。
薄如蛋殼的白瓷茶杯中,芽葉朵朵,湯清茶香,猶如薄雲窺月,輕霧繚繞,煞是好看。
只聽葉挺說:「德公(李宗仁字德鄰),這茶味道還好吧?」
李宗仁笑答:「這果然是廣西的西山茶,希夷有心了!我上次在此品茗西山茶,已是八年前。那次我來二沙島的紅樓見老蔣,他就請我飲這茶,旁邊是他的公子經國,那時還不到10歲。」
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當校長時,曾偕其前妻與10歲左右的蔣經國,在頤養園的紅樓住過幾個月。1931年,兩廣成立「西南政務委員會」實行反蔣,兩廣的聯合,就是在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首腦在頤養園療養時,通過廣東空軍司令張惠長做橋樑才正式聯合的。這次葉挺特地將李宗仁安排在紅樓下榻,表明粵桂合作的誠意,桂系方面十分滿意。
白崇禧則說:「我覺得還是剛才的菜肴味道更好,羊肉哨面確實是正宗老馬家的!」
白崇禧是回民,葉挺自然專門請了回民廚師為他做了最喜歡的哨面。
張發奎笑著說:「整整四年了,我這個老廣現在才第一次吃到正宗的粵菜,這全拜希夷所賜。」
1928年張發奎率領「鐵4軍」為爭奪廣東,與桂系「鋼7軍」及李濟深部粵軍展開五華、龍川貝嶺兩次惡戰,「鐵4軍」遭到了「鋼7軍」毀滅性的打擊,被迫退出廣東進入江西,后投靠桂系聯手反攻廣東,又多次被陳濟棠粵軍(含陳銘樞的十九路軍)擊敗。「鐵4軍」被迫一直在外飄零,這次在江西「剿共」時葉挺主動派人聯繫,張發奎和「鐵4軍」才得以重返廣東。
白崇禧說:「粵菜算什麼,向華兄(張發奎字向華),你哪個所謂4軍只有1個師,實際只有幾千人,賢初、希夷大手筆,一舉將你部擴充為6個足額師,我和德公都羨慕不已啊!我們桂系折騰十幾年,現在才只有5個師。」
蔡廷鍇笑著說:「鋼7軍以一當十。其實,還不是陳濟棠財雄勢厚,我是借花敬佛。」
李宗仁說:「借花敬佛不假,但不是陳濟棠的,這6個足額師都是日械裝備,卻是希夷從日本人那借來的。」
黃紹竑這時插話說:「希夷的『三桃計』名震天下,舉重若輕,硬是兵不血刃將『南天王』拉下馬,海內外無不目瞪口呆,皆曰雖諸葛武侯復生也不過如此。健生兄(白崇禧字健生),你號稱『小諸葛』,與希夷相比,實在是不『亮』了……」
這時葉挺對他說:「季寬兄,崇蘭舍住得還好吧?」
黃紹竑感激地說:「多謝費心,一切安好。」
以前黃紹竑曾帶其姓蔡的老婆在頤養園的「崇蘭舍」住了一段時間,他這個老婆兩次生小孩,都在頤養園。黃紹竑這次來廣州,帶的是另一老婆王氏,她是廈門大學畢業生,據說本也得寵,但抗戰時黃要她設法與《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取得聯繫,未成,而漸失寵,這是后話。所以,葉挺安排黃紹竑在「崇蘭舍」居住。
黃紹竑字季寬,與白崇禧是同窗知己。此人不僅在桂系舉足輕重,亦因足智多謀、交遊廣、朋友多,是軍政名人。蔣介石曾下了不少功夫想要黃為己用,中原大戰後黃到南京,就任內政部長,卻對蔣介石不即不離,努力調停南京與西南的爭端,超然自在。這次他是奉蔣介石之命回廣西勸說李、白,不要與十九路軍合作,但葉挺通過巨額大禮,已將桂系籠住了。黃紹竑也無所謂,畢竟他也是桂系三巨頭之一,也應邀隨李、白來了廣州。
白崇禧酸溜溜地說:「希夷妙計我是高山仰止,但藉助共軍之力,卻是那個……啊?」
葉挺知道白崇禧是**老手,一生與**為敵,退到台灣也不悔改,故也不以為忤,只淡淡說道:「兵不厭詐,水無常形,我這幾條計,已經是流血最少的手段。」
李宗仁說:「成王敗寇,多說無益。十九路軍重返廣東,可喜可賀,就等賢初、希夷大展宏圖了。」
蔡廷鍇微笑說:「老蔣說過:廣東財源豐富,廣西士兵作戰勇敢,兩廣一旦聯合,中央軍很難撼動他們,所以一定要拆散桂粵聯盟。現在陳濟棠走了,我們十九路軍還是繼續和廣西精誠合作,鋼軍和鐵軍攜手,再創新的輝煌。」
張發奎深有感觸地說:「自北伐后,鐵軍三分(指分為張發奎、陳銘樞、陳濟棠三部分),是該三合一了!加上鋼軍,我看可組成西南抗日救**,縱橫天下,別說老蔣,就是日本人也不在話下!」
葉挺心想:你張發奎沒有和日軍交過手,不知厲害。但他畢竟是著名的抗日將領,現在又是西南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粵桂兩邊都有很深的關係,還得靠他牽頭。
白崇禧一頓茶杯:「對!鋼鐵聯軍,天下無敵!這幾年鋼軍、鐵軍幾番生死大戰,精兵猛將傷亡十幾萬,要是早點聯手,以這樣的損失,早就一統天下了!我看就訂出計劃,再來一次北伐,仿效太平天國,兩廣合兵出湖廣,順流而下,直搗南京!」
葉挺心裡十分清楚李、白新桂系的野心。桂系在北伐以後即想把勢力擴展到全國,並曾一度控制中央。後來雖退回廣西,但始終不忘入主中央。廣東胡漢民等元老派一直想以爭正統來重回權力中樞,但陳濟棠實際上只滿足於「南天王」地位。1932年桂系即想以入贛、閩「剿共」為名把勢力擴展到廣西以外,后因廣東方面認為桂軍有準備入粵之嫌,李宗仁不得不停止桂軍行動。
葉挺說:「如果沒有外患,兩廣發動第二次北伐亦無不可。但現在日本侵略東三省,很快就會伸手關內,還是團結一致對外好。就廣西而言,當務之急,不在南京,而在貴州。」
李、白、黃三人齊聲說:「此話怎講?」
葉挺微笑說:「這就是我送給廣西的第二份大禮。」
葉挺送給廣西的第一份大禮,就是把廣東的欽州划給廣西。欽州當時屬於廣東南區(欽廉高雷崖,即粵西的欽州、廉州、高州、雷州、海南島),新中國建國后才划給廣西。廣西當時只有防城一個小港,海運嚴重不足,而欽州划入廣西,不但使廣西擁有遼闊的欽州灣和北海的深水港,而且平添數十萬人口。這樣,就等於一直被卡緊脖子的廣西一下緩過氣,可以暢快地呼吸了,整個西南的物資就可經北海運出,李宗仁、白崇禧一下實現多年的出海口夢想,大喜過望,也知道廣東作出巨大犧牲(因西南物資就不必經廣東了),終於答應與十九路軍竭誠合作。
對於劃出欽州,廣東自然不少人反對,尤其是新任省主席陳銘樞,剛上任轄區就崩了一塊,不禁竭力反對。蔡廷鍇、葉挺則解釋說陳濟棠給桂系的好處已非常優厚,蔣介石更是財大氣粗,不劃出欽州不足以拉住桂系,無謂平添勁敵。況且粵西已有湛江大港,欽州對於廣東來說並不緊要,但對廣西則是雪中送炭,可確保兩廣的鋼鐵聯盟。這樣陳銘樞才不情願地放手,畢竟蔡廷鍇、葉挺掌握了實權。
葉挺劃出欽州,不單是做順水人情,把廣西拉攏住,更是出於對桂系歷史上堅決抗日的尊敬,意在大大加強廣西實力,為抗日大業添磚加瓦。
抗戰前,李宗仁、白崇禧將廣西建為「模範省」。抗戰中日軍佔領廣西期間,居然沒有辦法建立起任何等級的漢奸「維持會」,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桂軍在抗戰中也湧現出了無數的愛國將領和與日軍打了無數的血戰,是抗戰中雜牌軍最強有力的代表之一。
抗戰8年,廣西共徵兵94萬多人,人數僅次於四川,按人口比例,出兵之多居全國第一(當年廣西人口僅1300萬,抗戰勝利后根據國民黨政府的估計如果加上後勤的廣西人,廣西一共有200多萬人直接、間接的參加了抗日戰爭。為國捐軀30多萬。另廣東當年4000多萬人口,出兵50多萬)。抗日戰爭期間,廣西當局曾一度接受中國**的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使得全國各地進步文化人士1000多人云集桂林,從而形成著名的桂林「文化城」。
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在廣西站住腳跟后,以民團的組織方式來擴充軍事力量,並進而改造社會,改造農村,使民團不僅作為軍事組織,而且作為政治機構,承擔起地方建設的使命。李、白提出「三自政策」和「三寓政策」作為建設廣西的綱領:「三自政策就是自衛、自治、自給,是根據三民主義定出來的。以為要能自衛,民族才能自由,要能自治,民權才能實行,要能自給,民生問題才能解決」。所謂「三寓政策」就是寓兵於團,寓將於學,寓征於募。其中心環節是建立民團,白崇禧任民團總司令。1933年6月頒布兵役法,規定18至45歲精壯男子須強制服役,未應徵服役者,需入民團服役,村長兼任民團連長,營長、縱隊長由鄉長、區長兼任,每縣有民團指揮部,縣長任指揮宮,地區建立約12個師指揮部,由不擔任文職的現役軍人負責。師指揮部全由白崇禧統一指揮,民團每人每年必須在業餘時間進行180小時的基礎軍事訓練。白崇禧設想使廣西每一名成年壯丁都成為經過訓練的士兵,遇有緊急情況,就可以在一夜之間經過有線廣播網,動員起一支人數眾多的部隊。民團組織又與省的教育制度相結合,民團大多數下級指揮員不領軍餉,而在小學充當教師謀生,因此民團任職人要身兼三職——行政人員、民團指揮員和教師,時稱以三位一體」。而且在大規模的公共建設中,民團指揮員又是義務勞動制度的指導者和工頭。在大中學校普遍進行軍事訓練,以學校作為軍官後備機構。凡初中、高中應屆畢業生均實施為期半年的軍訓,軍訓不合格者不得畢業,以普通學校畢業生充任後備軍官。以募兵方式實行徵兵制度。民團的建設,使廣西實現了全民軍事化,時人有「斯巴達化的廣西」之稱。「到處都可聽到喊口令,看到軍事操演,進了廣西就像進入一所大兵營。」(《李宗仁的一生》,第190頁,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以民團制度為基本內容的廣西建設,使廣西和山西一樣,取得了「模範省」的稱譽。
以李、黃、白三個出身排長一級的小人物,竟然擊敗桂系老牌軍閥陸榮廷之流,於1925年底定廣西,此後馳騁中國達20餘年,蔣介石一生除了**以外,就以李宗仁三人為勁敵,可見新桂系的力度所在。究其內里,與閻錫山、馮玉祥輩不同的是,李黃白內部高度團結的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點連特務頭子戴笠都是感嘆不已,生前說過這樣一句話:「唯獨廣西方面,雖然窮得很,但是,金條竟不好用。」李宗仁經常說:「洪楊之失敗,非曾左之功也,洪楊內訌自毀其事業也。」新桂系自起事以來就以此為戒,時時加以惕厲。中原大戰之後,黃紹竑再度背離宗仁,以不損害新桂系團體利益為前提,但是奔走呼號不減於他人,而1949年一手促成白崇禧出掌兵權,為新桂系最後一逞、策劃宗仁競選,使得新桂系登上中國政壇的頂峰,黃紹竑功出第一。而黃紹竑同李濟深計議,以白崇禧數十萬廣西子弟兵響應**的建議進而贏得新桂系在建國以後的特殊地位,如蒙採納,新桂系當不讓傅作義一席,惜乎白健生短視而未果。文革初起,黃紹竑剛毅不彎、自殺殞命,李宗仁聞之,不禁老淚縱橫道:「季寬天分最高,天假以年,必能為國家民族作出更多貢獻。」以黃紹竑一生之於新桂系忽明忽暗而終不改其志的舉動,益知李宗仁之領袖群倫的才幹之大、胸懷之寬。無論是李黃白,還是後來的李白黃,都是奉李宗仁為主,以黃紹竑的天資、白崇禧的智謀、黃旭初的眼光,竟然都甘於李宗仁之下,可見當年以勇武冠于軍中的「李猛仔」的過人之處。
白崇禧這個人膽大心粗,好出奇謀,也喜歡被戴上高帽子。此人是民國時期不可多見的一流軍事人才,**稱他是「中國境內最狡猾的軍閥」,說起此人道:「白崇禧,小諸葛嘛,喜歡帶兵,以後就讓他做國防部長好了,喜歡帶兵就讓他帶二十萬好了。」這是李濟深、黃紹竑給傳達的,可惜,白崇禧沒有認識到其後桂系的必然敗亡,周恩來說白剛愎自用、不懂政治,還是一針見血的。雖然,白崇禧跟上**未必就能帶兵20萬,但是至少不會死於非命,至少不會被蔣經國把地板下的黃金都給取走吧。李宗仁離開大陸之前說,就是下地獄也不要去台灣,說的就是白崇禧。
北伐之後,蔣介石首次下野,白崇禧出力最多,聯絡何應欽共同排擠蔣介石,蔣介石居然毫無辦法,其後,孫傳芳內犯,白崇禧督軍苦戰,一舉擊潰孫傳芳,釀就民國史上著名的「龍潭大捷」。時任國民政府首腦的譚延闓(陳誠的老丈人)贈送白崇禧對聯一副:指揮若定真能是,學語小兒知姓名。一時間天下傳頌不已。時隔多年以後,身為國民政府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長的白崇禧和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周恩來同車之時,周恩來一字不差的背出了這副對聯,以諸葛呼之於白崇禧(註:不是小諸葛,周恩來故意省略了「小」字),白事後對人說:周恩來之人格魅力可抵得上十萬精銳。但白崇禧為人秉性疏闊,以致於像謝和賡這類地地道道的**中堅分子竟然成為心腹而不覺。抗戰期間,桂系一舉一動,延安知之甚詳,可謂是白崇禧的「功勞」啊。
白其人素來喜歡高帽子,解放戰爭末期,蔣介石對白說:只要我們二人通力合作,天下之事尤可為,比如北伐,比如抗戰。他人以為此是蔣介石的圈套,而白居然信之不疑,對黃紹竑說:蔣此次態度誠懇。黃紹竑以保全團體利益第一,而白崇禧對黃紹竑責難不已,最後連李宗仁也目之為阿斗。1949年的華南戰場,張軫起義在前,程潛通電於後,白崇禧所謂數十萬精銳頃刻瓦解。此前白崇禧向人誇口說:實在不行,就跑到十萬大山裡面打游擊。有人反唇相譏:人家**是游擊戰的祖宗,你和他們打游擊?結果,正如人之所言,白崇禧老本輸光,此前還幻想和何應欽再度攜手,重演1927年的逼宮,真是痴心妄想。最不過眼的是,白崇禧被陳誠說動去了台灣,每逢表決大罵李宗仁之時,白都要被迫踴躍舉手,唯恐落於人后。60年代,白崇禧死於寓所,周身碧綠,死狀痛苦不堪,至今成謎。
葉挺洞察歷史,將欽州劃歸廣西,大增廣西實力。但葉挺說還有第二份大禮,其貴重不在欽州之下。
李宗仁急切問:「希夷,陳策說你是大財神,果然沒錯,欽州這份禮太貴重了。但我想不出你的第二份大禮是什麼,可與欽州相比?」
葉挺微微一笑:「欽州在南面海邊為廣西開了口子,第二份大禮就是為廣西北面開口子。廣西財源盡在於此。」
白崇禧畢竟聰明:「貴州?但禮從何來?」
「健生兄可知最近貴州『金克木』之戰?」
「略有耳聞。」
「此乃廣西今後財源所系,若健生兄取之,廣西財源可翻數倍不止。」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