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色的永安 第十四節 人選
踏著夕陽的餘暉,劉備獨自漫步江邊。沒有人打擾,他可以一個人安安靜靜地思索有關整個蜀漢的問題。
掌管皇帝文書的尚書令就是所有尚書的總負責人。就是這樣一個俸祿不高的官,卻掌控著極大的權力,同時也影響著蜀漢的政治。對於如此重要的人員,劉備能不慎之又慎。
諸葛亮派蔣費二人報喪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在尚書里選擇一名適合人選。鄧芝就是一個不錯的人選,至少諸葛亮這麼認為。
但劉備卻很猶豫。目前的蜀漢內部存在三大格局:以諸葛亮為領袖的荊州勢力,以龐羲、吳懿為首的益州勢力和來自其餘各地的外來勢力。劉備在政治上最依賴的莫過於荊州人氏,在經濟和軍事基礎上只能倚賴益州門閥。外來勢力則遊離於政治軍事之外,而且這些人分佈很散,既包括以趙云為首早年跟隨劉備的中原人氏,也包括以馬超為首的涼州人,同時還有棄暗投明的東川人氏。
諸葛亮暗中推薦鄧芝,就是平衡益州士人的從政心理。鄧芝義陽新野人,表面上屬於荊州人氏,其實他是代表的益州勢力。
此人系出名門,他是東漢司徒鄧禹之後。鄧禹是輔佐光武打天下的股肱,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名垂青史。使用這樣的名門之後做大官是不會引起士人反感的。
鄧芝與益州勢力有些淵源:二十一年前就入蜀,一直沒遇見伯樂。後來聽說巴西太守龐羲好招募士人,就去投靠。然後替劉璋辦事也有好些年,早就被蜀川士人所承認。
啟用鄧芝不能不說諸葛亮大膽,這是主動向益州勢力拋出橄欖枝。而且鄧芝的荊州籍貫也會贏得荊州勢力的好感。
然而這一舉措卻是大出劉備意料之外。劉備政治上一直奉行「荊州第一,外系第二,蜀人第三」的原則,尚書令重要職位落入益州勢力之手,就意味著外系和蜀川勢力換了個位置。這是劉備絕不能容忍的原則問題。
所以見到蔣、費二人,劉備會一反常態地追問丞相到底什麼意思。其實他在抗議,對諸葛亮如此安排提出的異議。蔣琬向諸葛亮彙報工作時,只要不忽略這些細節,聰明的諸葛亮一定會意識到劉備的不滿情緒。在這個問題上劉備也不想直接否決諸葛亮的決定,荊蜀聯合的確是長治久安的明智之舉,只不過劉備不希望看到這一幕。
諸葛迷輕輕走過來,靜靜地站在劉備身邊,等待了許久也不說話。劉備深沉的思索給他一種莫可名狀的感覺。好半天見颳起江風,才說道:「陛下,天色已晚,請回營歇息吧!」
劉備故意不理睬他,就這麼對峙著。他慢慢懷疑諸葛迷是丞相派來監視自己的。「為什麼丞相不推薦荊州人?」
諸葛迷被問得一頭霧水。什麼推薦?什麼荊州人?他搞不懂劉備在說什麼。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事態嚴重,劉備似乎對自己越來越不信任。
「難道你沒瞧出來,丞相派二人的目的是向朕推薦尚書鄧芝升為尚書令。」
劉備沒功夫跟諸葛迷慢慢消耗時間,在蜀漢這塊地盤他是老大,無論說什麼話他可以不計後果,至少對諸葛迷這樣的小角色。而且他認為諸葛迷在裝傻,他既然受諸葛亮委派前來,很多事情他應該比自己更明白。比如這次人選的問題。
諸葛迷還沒弄清楚劉備說這話的意思,而且無論給他幾個大腦,他都看不出為什麼派蔣琬和費煒報喪和推薦鄧芝有什麼關聯。可是劉備似乎認定他知道事情的原因,彷彿自己就是諸葛亮的代言人。
「陛下,臣愚鈍,實在不清楚丞相的意思。」諸葛迷顯得很為難,也很委屈。他感覺自己夾在劉備和諸葛亮中間左右不是人。
「其實你也知道,丞相也應該告訴過你。朕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依靠荊州的人才和跟隨朕戎馬一生的兄弟們,以及那些幫助朕順利進入蜀川的有志之士。蜀道難,難於上晴天。如果沒有大家齊心協力,我劉備怎會成為今天的皇帝。」
也許是害怕承認蜀漢目前錯綜複雜的派系黨羽,劉備沒有直言荊州派和外系勢力,但他所說的荊州人才無疑就是指荊州派,戎馬一生的兄弟們則暗指早年跟隨劉備那些人,有志之士當然不是指益州士人,更多的指馬超和法正為首的外來人士。幾句話就令劉備政治立場表露出來。
諸葛迷想起最近百家講壇有人提及過蜀國的派系之爭,自然而然就明白劉備的意思。心裡猛抽一口氣:原來蜀漢的內部真的很複雜。
「既然如此丞相更應該選擇荊州人士,可是為什麼他會選擇鄧芝?董和、蔣琬都是合適的人選。」諸葛迷也知道鄧芝代表著蜀川勢力,惶惑地問道。如果他是丞相,說不定會啟用荊州人士,進一步鞏固荊州勢力的政治地位。
「董幼宰倒是個人才,蔣公琰也堪大任?」劉備奇怪地問道。在他眼裡蔣琬人品性格忠厚,就是有些玩忽職守。這次誤會還得追溯到幾年前。
蔣琬以州書佐身份跟隨劉備入蜀,除廣都長。劉備曾經因游觀奄至廣都,見蔣琬眾事不理,時又沈醉。廣都戶口不滿千戶,姓蔣的就這樣不理民治政,氣得劉備大怒。蜀科律令嚴峻,就要把蔣琬依罪處斬。當時身為軍師將軍的諸葛亮就請求道:「蔣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願主公重加察之。」諸葛亮都代為求情,劉備就不忍心殺蔣琬,於是罷官。後來又是諸葛亮提攜為官,像他這樣一位丞相的心腹之人,能做尚書令?
「蔣琬是個人才。陛下為什麼不考慮用董和為尚書令呢?」熟讀史書的諸葛迷當然知道蔣琬對蜀國作出的巨大貢獻,但是這個人到底哪裡有才能,好像不很明顯。
「董和,不太合適。畢竟是跟丞相共事多年的人,如果啟用他舉國上下會怎麼認為。蜀川那些文人墨客的嘴很難堵住哩!」劉備以為董和的錄用會引起益州勢力的極大不滿,起用荊州人士的確是個冒險舉措。
「益州人用不得,荊州人也不敢用。陛下只有考慮錄用外系人。」諸葛迷忽然記起一個人來,雖然他並不喜歡該人。
「那麼誰是合適的人選?」劉備的眼神一亮,他也考慮過使用外系人,可是翻來覆去一想,又沒幾人堪當重任。
馬超,不行,他是個勇夫哪裡會玩政治。
魏延,也不成,也是個武將。
趙雲,似乎劉備沒把他當作重要人物哩。
還有誰?
李嚴?難道只有李嚴?我敢推薦李嚴,這豈不讓歷史由我書寫。
諸葛迷想出了幾個人選,終於還是一一推翻。最後想到李嚴。
「你有合適的人選推薦?」劉備從容地問道。
諸葛迷搖搖頭,推卸道:「這麼重大的問題,臣不好提議。首先該人要屬於外系,其次他最好能得到蜀川士人的認可,此外荊州人士對他也要有個好印象。最重要的是這個人應該擁有超強的能力。臣以為這事還需陛下和丞相共同商量。」
「這是當然,尚書令和丞相同心,社稷才不危險!尋找一名既讓荊州人沒有異議,也讓蜀川人毫無非論的人選看來只有一個人啦!」劉備細細地咀嚼諸葛迷說到的四點條件:外系,曾是劉璋手下,最好是荊州籍貫,軍政能力強。
「陛下認為選誰?」心提到嗓子眼,區區人選問題竟讓他感覺像是一場重大國事即將發生,諸葛迷緊張地問道。
「孔惑,你的建議不錯。朕心裡有人選啦!」劉備沒有道名,卻把功勞推給諸葛迷。
意識到最有可能的人選就是李嚴,諸葛迷差點氣暈過去。本來自己很不喜歡李嚴,不料弄巧成拙,竟然幫李嚴推薦上了。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