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0章 曹操的智慧
八月下,洛陽。
前將軍董卓兵逼函谷關的消息傳到洛陽后,中官非常恐懼,趙忠和張讓等中常侍一面派人攜帶重金賄賂董卓,一面派人聯繫上軍校尉曹操,同時齊聚長秋宮苦苦哀求太后。
何太后聽從趙忠和張讓等人的意見,下旨拜前將軍董卓兼領涼州牧,主掌西涼軍政,命令他接旨后立刻返回涼州。
司隸校尉樊陵親自趕到函谷關會晤曹操。
樊陵和曹操父親曹嵩是多年的故交,他是看著曹操長大的,兩家的關係非常密切。
樊陵對曹操說:「你祖父過去是大長秋、費亭侯,主掌皇宮,趙忠、張讓這些人都是你祖父的故吏。我和朝中許多大臣當日受你祖父的舉薦和提攜得以入朝為官,也是你祖父的故吏,所以我們和趙忠,還有你父親,都屬於中官一系,這是事實。」
「現在大將軍何進和朝中的一幫大臣要置中官於死地,假如中官一倒,我們這些人還能活多久?大將軍何進和太傅袁隗這些人能信任你,重用你嗎?現在你牢牢抓住西園軍的兵權,不就是擔心自己性命不保嗎?」
「宮內的侯爺非常信任你,他們甚至把西園軍的實際兵權都交給你了。」樊陵說道,「如今驃騎大將軍的大軍全部滯留在大草原,黃河以北已經沒有了威脅,你應該怎麼做?你不會再幫何進對付侯爺、許大人和我,還有你祖父的一些故吏,你父親的一幫老朋友吧?」
「伯父大人不要擔心,我抓住西園軍不放,當然不會是為了對付宮內的侯爺和幾位伯父大人。」曹操笑道,「伯父大人回城后告訴幾位侯爺,此次只要幾位侯爺能夠說服太后堅決頂住大將軍、太傅大人和朝中部分大臣的壓力,這洛陽的形勢馬上就會發生變化。」
樊陵驚喜地問道:「孟德,你是說袁隗那個老混蛋要對大將軍動手了?」
「對,伯父大人既然已經看出來了,大將軍心裡自然也有數了。」曹操捋須笑道,「不過太傅在中官未除之前是不會對大將軍動手的。太傅行事穩重,此時正處於肅清宮內中官的關鍵時候,所以他不會做出讓大將軍感到生命已經受到嚴重威脅的事。如果讓大將軍感到了士人對他的威脅,大將軍勢必要和中官互相妥協聯手對付士人,那士人就有滅頂之災了。」
「太傅最近和董卓在函谷關秘密見了一面,然後又悄悄趕到孟津和執金吾丁原、河內太守王匡密談了很長時間。」曹操低聲說道,「丁原的父親過去是袁閥的故吏,王匡是袁閥的親戚,東郡太守橋瑁是前太尉橋玄的兒子,橋玄和袁隗的關係你是知道的,那可不是一般的莫逆之交。還有從泰山募兵而回的騎都尉鮑信,他父親也是袁閥的故吏。回援京師的七路兵馬里有四路和袁閥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正是大將軍何進遲遲不願意把這些軍隊併入北軍的真正原因。」
「丁原已經快做了一個月的執金吾,但他至今沒有統領北軍,而他的軍隊也一直滯留在孟津,根本沒有到平樂觀北軍大營的意思。王匡已經是河內太守了,朝廷不催到他河內任職,他竟然也無意北渡黃河。橋瑁也是,前段時間洛陽無事,他應該回東郡了,但他借口陛下大婚執意留在洛陽不走。」曹操小聲說道,「這些人表面上看都是大將軍何進的人,但其實都是太傅手上的力量,他已經在暗中悄悄做好了對付大將軍何進的準備。」
「大將軍何進肯定清楚這一切。他要想獨掌權柄,控制洛陽,他首先就要把京畿一帶的所有軍隊牢牢地控制在手。北軍、南軍、西園軍、董卓的西涼軍,還有七路回援京師的兵馬,他都要完全控制才行。」
曹操手捋濃密的鬍鬚,眨眨一對精幹的小眼,輕輕說道:「伯父大人你看,現在大將軍何進手上只有一萬北軍和侯成、張揚、毋丘毅的三路兵馬,南軍的虎賁羽林因為是戍守皇宮的精銳,所以大將軍和太傅各自控制了一半,目前就剩下西園軍和董卓的西涼軍還在兩人的爭奪之中。大將軍只要穩住董卓,控制西園軍,他就能控制洛陽局勢,徹底掌控國家權柄。」
「所以……」曹操望著樊陵,一字一句地說道,「今日洛陽的危機,完全是大將軍刻意製造出來的。」
樊陵濃眉緊皺,臉顯驚色。
曹操冷笑道:「太傅袁隗和袁紹、王允等人為了逼迫大將軍誅殺中官,他們以大將軍的名義一面命令各州郡府衙捕殺中官親族,一面在河南尹和洛陽城內大肆捕殺中官,大將軍為什麼遲遲沒有做出回應?他為什麼不響應士人以雷霆手段誅殺中官?他為什麼對袁隗和袁紹欺瞞他的行為視而不見?他為什麼縱容袁隗和袁紹假借各種罪名捕殺中官?」
「大將軍的縱容和士人的殺戮激怒了太后,她把中官又徵召回宮了。中官再次入宮后,大將軍又幹了什麼?他命令虎賁中郎將袁術帶著虎賁羽林封鎖了皇宮,他聽從了袁紹的建議,暗中命令董卓率軍逼近函谷關。大將軍先是有機會殺中官,但他不殺,現在中官入宮了,他卻不惜和太后翻臉又要執意殺中官,為什麼?大將軍和太后反目為仇,這對大將軍有什麼好處嗎?大將軍是不是太愚蠢了?」
樊陵霍然驚醒,說道:「大將軍這是在逼迫太傅讓步,以便讓他完全控制西園軍。」
「對,伯父大人說得對。」曹操得意地笑道,「太后和趙侯爺他們自始至終都是大將軍手上的棋子,而太傅和朝中的那幫大臣們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以為大將軍缺了他們士人就無法治理國家。他們根本看不起大將軍,結果大將軍步步示弱,把他們全部誘進了圈套。」
曹操大笑道:「洛陽穩定的根本其實不是由誰掌控這京畿的十一萬大軍,而是朝堂上的權力平衡,這一點只要不是白痴都能看得出來。中官一死,朝堂上就剩下了大將軍和士人兩大權勢,雙方為了國家權柄,勢必要針鋒相對,斗得頭破血流。這就像大將軍竇武死後的十幾年裡,中官和士人互相傾軋惡鬥一樣。」
「但那時中官和士人都沒有控制軍隊,誰都奈何不了誰。現在不一樣,現在雙方手上都控制著軍隊,一旦朝堂上的權力紛爭不能解決,雙方肯定要動用軍隊,所以這大亂是無法避免的。」
「大將軍不是白痴,他當然知道士人對權柄的渴望,他更知道維持朝堂上的權力平衡對國家穩定的重要。所以他不會殺了中官,他要用中官來牽制士人,用中官來達到自己完全控制京畿軍隊和攫取權柄的目的。
「大將軍韜光養晦許多年,刻意隱藏自己的實力,結果朝堂上的權貴們都把他當作了一個平庸的屠夫。其實仔細想想,他當年能把太後送進皇宮,還扶上了皇后的寶座,這種人怎麼可能會是一個平庸的屠夫?」
曹操搖頭笑道:「這次士人肆無忌憚地殺戮手無寸鐵的中官,已經完全激怒了太后,太后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讓步的。只要太后堅決不讓步,時間一長,洛陽的局勢就對士人越來越不利了,但對大將軍卻越來越有利。」
「董卓正在進逼函谷關,西園軍、七路回京兵馬和北軍屯兵於八關以內威脅京城,洛陽大亂一觸即發。現在最著急的是誰?」
曹操手指北方,智珠在握的說道:「是驃騎大將軍李翊,是驃騎大將軍府晉陽行轅的寇準。如果不出意外,寇準馬上就會再起十萬屯田兵直逼黃河。」
樊陵已經從曹操的話中想明白了洛陽的局勢,所以他輕鬆地笑道:「十萬多了一點,寇準不就是擺個姿勢,威脅一下袁隗和那幫居心叵測的士人嘛,一萬人就可以了。」
「重要的不是寇準用多少人威脅京畿,而是他對洛陽危機採取的態度。」曹操說道,「為了保證北疆大軍的糧餉,現在洛陽絕對不能亂,寇準肯定要想盡一切辦法迅速結束洛陽今天的亂局,所以寇準不會再上書天子和太后提出驅逐中官的要求。相反,他為了不激怒太後節外生枝,他還會順從太后的懿旨,也就是說,他支持天子和太后重召中官入宮。」
「寇準主掌驃騎大將軍府晉陽行轅,是李翊的絕對心腹,他完全能代表驃騎大將軍做出最有利於驃騎大將軍府的所有舉措。所以他的上奏將幫助大將軍何進擺脫士人的逼迫,迅速與太后、中官恢復關係。」
「但太傅袁隗和朝中那幫叫嚷著要殺死中官的大臣們卻陷入了困境,尤其他們假借大將軍的名義誅殺中官和虎賁中郎將袁術帶領虎賁羽林軍封鎖皇宮的事,將把袁閥直接推上絕路。袁閥一倒,洛陽的門閥勢力大減,大將軍即可一人蔘隸尚書事暫理國政,獨掌國家權柄。」
「伯父大人,你說在這種情況下,太傅要不要讓步啊?」
樊陵微笑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