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51 標本兼治
承恩帶著丁離和幾個武監急忙來到刑部大牢。
原因無他,秦良玉竟然忍心將自己大哥的孫女、秦家的唯一血脈秦雨直接送進了刑部大牢,說是以正視聽。王承恩在接到消息后便帶著武監,直接就要硬闖刑部大牢。
那麼俏麗的小丫頭關在黑乎乎的監牢里,這要在監牢里待上一兩天那還不成殘花敗柳呀!
所以王承恩準備強闖刑部大牢,先將秦雨包下來再說,然後拉上秦良玉到崇禎面前要人!
在刑部大牢看門的差役見到王承恩領著武監大搖大擺的走過來,心中直犯迷糊,天子腳下刑部大牢也有人敢大搖大擺的硬闖,要麼就是不想活的,要麼就是神經錯亂的!
執勤的差役朝王承恩等人大喝道:「站住,爾等何人?竟敢闖刑部大牢,活的不耐煩了嘛!」
「閃開!」丁離一聲大喝道:「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公公到此,誰敢阻攔!」
丁離話音一落,差役們大驚,就算他們不知道刑部尚書是誰,也不敢不知道司禮監掌印太監是誰?此時,誰還敢妄動!
這群差役都是吃軟怕硬的主,此時見王承恩等人氣勢洶洶,一看便是大有來頭之人,可是刑部大牢沒有刑部頒發的通行證,那可是是任何人也不能進的呀!
在這個時代,在權勢面前,一切規矩都是可以通融的。只見一個差役首領模樣的差役走出差役隊列,一邊躬身。一邊討好道:「諸位公公請,請!」
說罷,這差役囑咐一邊地差役,然後親自帶著王承恩等人進到刑部大牢。
那個朝代的大牢,都是社會最黑暗的地方。自皋陶祖師爺開創了監獄的樣板模式后,一代又一代的典獄官吏將監獄建設成為恐怖、血腥的代名詞。漢代酷吏尹賞任長安縣令時,曾在監獄里修造了名為「虎穴」的地牢,挖地數丈深。四面砌牆。用大石板蓋住出口。他將人犯抓來。以百人為一批,依次關進虎穴中,用大石板蓋住,幾天後這些人犯都死在了一起。一般的衙門官吏常常將那些無辜地證人以及相關人員一併監禁,對那些被拘鎖地人不給口糧,讓他們活活餓死;或者擅自對犯人嚴刑拷打,將他們折磨至死。獄內陰暗潮濕。空氣污濁,疾病流行,又無醫藥,加之寢食失常,犯人在獄內死去地不計其數。
以上種種,也難怪王承恩擔心秦雨會在刑部大牢會出什麼事情,火急火燎的趕來刑部大牢。
那差役倒是想跟王承恩套些交情,小心翼翼的詢問王承恩道:「小的想問王公公。大牢內找何許人?」
王承恩並不說話。丁離冷聲問那差役:「你只需回答問題帶路,其他的少廢話,刑部大牢女監在何處?」
那差役吃了個閉門羹。只得再不出聲,帶著王承恩來到女監,一直沒開口的王承恩朝那差役冷聲道:「你且去尋刑部大牢的管事來,就說我王承恩在刑部大牢女監等他!」
聞及此言,那差役立刻點頭哈腰地朝外而去,找刑部大牢管事去了。
王承恩領著武監手舉火把,一個牢房一個牢房的找去,越看越觸目驚心,古代牢獄,昏暗、潮濕、吃喝拉撒都在一室,果然不是人能待的地方。
「怪了!」王承恩納悶,不是秦良玉親自將秦雨送往刑部天牢嗎?此時卻尋不到人!
「下官拜見王公公!」
正在王承恩納悶的時候,刑部大牢的管事急匆匆的來到王承恩身側,見到王承恩立刻躬身便拜。
王承恩見這刑部大牢管事曾經在倪元璐家中見過,便躬身回禮,詢問道:「大人,可知道秦良玉、秦少保老建軍的孫侄女秦雨關在何處?」
刑部大牢管事聽到王承恩的話,愣了一下,朝王承恩回道:「秦少保地孫侄女一直未關在刑部大牢!」
「未關在刑部大牢?」王承恩急忙問道:「那是關在何處?」
「秦少保地孫侄女被秦少保押解刑部,尚書大人實在沒法,念秦家一門忠烈,總不能連最後一根獨苗都沒留下來,只得想了個權益之計,瞞著秦少保,對外宣稱秦姑娘下了刑部大牢,現在秦姑娘正在工部尚書倪大人處暫避!」
「原來這樣!」王承恩懸在心頭的石頭始落下。王承恩自然不會有『秦家一門忠烈,保護秦家獨苗』的想法,美人,特別是王承恩看上地美人,不成為他的侍寢佳人,他就渾身不自在!
王承恩領著人出了刑部大牢,正待直接到倪元璐在京城郊外的府邸,一名武監騎了快馬,一路飛馳而來,快到王承恩身前時,一勒馬韁,馬匹前蹄高高揚起,那武監在馬匹前蹄揚起的瞬間已經翻身下了馬,朝王承恩稟報道:「稟報王公公,皇上宣王公公速進宮議事!」
王承恩明顯愣了一下,下早朝時,崇禎並沒有找他,現在卻急找他進宮,一定是什麼急事兒!
王承恩不敢耽擱,接過武監的馬匹,揚鞭往紫禁城飛馳而去。
來到紫禁城,王承恩下馬步行,急匆匆進了乾清宮。乾清宮內,早集合了一堆大臣,而且是武將居多,王承恩看到這些武將,心中瞭然,崇禎要集合力量對付國內的叛亂!
「臣,王承恩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愛卿無需多禮。」崇禎還因為王承恩的戰功心中興奮不已,見到王承恩后,本來晦暗的神色一掃而去,笑道:「見到愛卿,朕心中逐定,能分朕憂者,非愛卿不可,哈哈!」
聽到崇禎這句話,周圍站立的大臣心中猛跳一下。崇禎對王承恩地器重怕是到了無可附加的地步!
聞及崇禎之言,王承恩也心中咯噔一下,崇禎這話,分明是有意派遣自己上內戰前線!可是王承恩還沒準備好去剿匪呀!
家私兵王承恩是準備用來從高麗登陸在後金的側翼牽這可是在敵後部署兵力呀,後勤如何保障都夠王承恩忙的,若是王承恩被崇禎派遣去剿匪,王承恩的一切計劃都泡湯了!
果然。崇禎朝王承恩道:「陝西亂民賊患勢大。朕與諸位愛卿商議。朝廷內能征善戰者,非愛卿莫屬!」
王承恩心頭再跳了一下,戰』四字,臣受之有愧,臣以為,若要平賊換需要雙管齊下!只戰。治標不治本,邊剿匪邊撫民方為標本兼治的上上之策!」
明朝歷史上也出現過對反賊『邊剿邊撫』的政策。這套政策地實行者熊文燦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招撫張獻忠、劉國能投降,而張獻忠名義上是歸順明朝,實際是向熊文燦催索餉銀,屯兵數萬於谷城,伺機而動。崇禎十二年五月,張獻忠再起。勢如破綉。熊文燦因此次撫局失敗而被捕入獄,次年被斬。
熊文燦地政策沒錯,只是他地策略只是招安反賊而不是撫民。沒有找到明朝農民起義的根源,治標不治本,也怪不得給崇禎砍了腦袋!
明朝的賦稅,是後世史學家普遍認為收得及低的.農業稅低.商業稅更低,明代的稅收幾乎在二百五十多年的時間裡沒有增加。而實際上是不斷減少,農業稅減少,商業稅減少的更多。所以到了崇禎年間,人們對任何一次增稅地行為都叫苦連天.以至當政府試圖增加賦稅時阻力重重。
為什麼農民還會反了這樣的朝廷呢?
明末處於地球小冰河時期,連年乾旱讓民眾顆粒無收,這只是其一。
還有就是官商勾結盤剝!
明朝通過張居正的改革后,確實有了一定的起色,張居正的改革前,明朝的糧食賦稅還是繳納糧食收成為主,當時運送糧食抵京就是朝廷一筆非常大的開銷,張居正改革后,規定糧食賦稅摺合成銀子來交納,這樣確實省了諸多的人力、物力為朝廷節約大筆開銷。
可這樣一來,卻出現了一個隱患,農民造反地真正隱患!
張居正改革后,農民為了交納糧食賦稅,就首先必須把收穫地糧食賣掉,於是到了每年徵收賦稅的時候,市場上賣出的糧食驟然增多,導致糧價不斷下跌,農民只有賣出比正常價格時候更多地糧食才能獲得交納賦稅所需要的銀子。
而到了徵收賦稅的時段過去,市場上的糧食減少,於是價格又會上升。這種現象在許多明代經濟史著作論文中都有記述。在一本著作中就舉了這麼一個例子,「山東汾上縣1576就報告說收穫之後,很快就到了稅收期限,這時候的小麥價格從正常的每.C.37兩白銀,大麥則從每.+25白銀。三個月後價格又回到了正常的水平」!
這並非僅僅發生一個地區,當時明朝全國各地都是如此,在南方的話,這種由於交納賦稅造成的糧食價格波動可能還要劇烈。
由此造成的後果是,明朝征服政府從中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不妨作個假設,假如農民賣出一百石的糧食,這時候糧價是每.得到的銀子是30兩,上交給政府。而等政府拿到這30兩白銀的時候,用於支出各種開銷的時候,正好是過了稅收時期,糧價回到正常水平,甚至高於正常水平。如果用這30兩銀子到市場上去買糧食的話,假如糧價是0.5兩白銀,只能買到60石的糧食。於是在農民那裡,他覺得自己交的稅是一百石,而實際上政府真正收到只有60石。那麼當40石的好>跑到哪裡去了?顯然就是跑到那些買進賣出的商人那裡去了。
這種糧價波動造成的影響對於解釋為什麼政府實際收到的賦稅很低,而農民實際的交納的賦稅其實並沒有那麼低應該還是比較有力的。這裡面的差額實際上是被商人和勾結商人的官僚拿去了。加上大官僚、皇室封地逃稅、免稅等次要原因,明朝的賦稅能收上來的本就不多。
到了崇禎時期,惡性循環,稅越收越沒有,稅越收越富足了商人、官僚的腰包。
嗚呼!
於是明朝統治者就背上了一個這樣的罵名:殘暴荒淫,如何橫徵暴斂,敲骨吸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甚至明代的滅亡都是由於統治者徵收的賦稅過重,人民難以負擔,奮起反抗的結果!
話又扯遠了,有點騙字數的嫌疑!
「邊剿匪邊撫民!?」崇禎聽到王承恩的話明顯來了興趣。因為王承恩的功績,別說王承恩能解決明朝的隱患,只要崇禎這個皇帝喜歡了,說的惡俗一點,王承恩就算是放個響屁,崇禎都認為是香的!
乾清宮內一起面聖的大臣們,聽到王承恩的話,齊齊朝王承恩看去,看王承恩這個太監又有什麼花花腸子!
「臣以為,賊患之根本乃撫民。」王承恩繼續道:「如若百姓安居,何苦冒鋌而走險造反生事。皇上當初減免一半賦稅,僅僅杯水車薪,若要治標,先從這糧食賦稅徵收方式上下功夫!」
這王承恩敢動糧食賦稅的徵收方式,這也太大膽了,連內閣大臣們都沒辦法的事情,這個太監竟然要動糧食賦稅徵收方式!
可是,現在王承恩給崇禎捧得如日中天,這些大臣們肚子里的複議如何敢說出來,惹怒崇禎!
果然,崇禎聽到王承恩的話立刻仰面大笑道:「王愛卿且說無妨,只要是切實可行的,朕都許愛卿人力物力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