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漢魏交替間涉及三國的公案(一)

(轉載)漢魏交替間涉及三國的公案(一)

由於煙火人在外地,存稿又因為疏忽沒有帶在身邊,因此今明兩天沒有辦法正常更新,5號會恢復正常。這兩天特別為大家準備了江上葦的一篇極為專業的三國文。正是這篇文章讓煙火真正知道什麼才是對三國的研究,算是讓煙火開了眼界之作。拿來與朋友們分享,也祝各位朋友中秋快樂!

————————————————————————————————————————————————————————

臧霸何功—兼談漢魏交替間涉及三國的公案

江上葦

兩年前,在故鄉和巴西馬忠同學討論漢魏之間的侯爵制度,順手把漢魏交替之間曹魏的功臣名將所受爵賞列了個清單,按食邑數排了個序,大家猜猜看,排在前面的都應該是誰?

自建安年間起,截止到文帝末年的部分名將:

夏侯淵八百戶

夏侯惇二千五百戶。

張遼二千六百戶

徐晃二千九百戶

樂進一千二百戶

于禁一千二百戶

曹洪二千一百戶

曹仁三千五百戶

張合三千三百戶

臧霸三千戶

李典三百戶

李通四百戶

文聘一千九百戶

龐德三百戶

許褚要到明帝時才七百戶

呂虔要到明帝時才六百戶

曹休要到明帝時代才有二千五百戶

這裡列舉了曹魏的主要將領的食邑數情況。

如果排前三名的話,是曹仁、張合、臧霸。

曹仁的三千五,是文帝即王位后一下子加封了兩千戶,情況很特殊——一個是時間,一個是數目。

曹丕篡漢登基,確給功臣都有所加封,但最多也就是加了一千戶,而且是即「帝」位之後。曹仁一下子加了兩千戶,而且是曹丕剛即「王」位,曹仁這個「首富」來得突兀,屬於暴發戶性質,隱情後述,此不贅言。

然後是張合,雖然他在文帝朝可以排到老二,但他在曹操時代的功績怎麼也不見得能超越張遼、夏侯這幫人物,在曹丕篡漢前後他的食邑很難超越張遼的二千六百戶(即便是張遼,其中一千戶還是曹丕稱帝后才加上去的)。不過從歷史資料來看,此人此後確有戰功,雖無明文記載,增邑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兩人,儘管有些問題,但排在前幾位,倒也不讓人奇怪。

臧霸就奇怪了。

論戰功、資歷,親疏,怎麼輪不到他排第三。

讀史當處處存疑。

仔細考究之下,竟牽出了三國之間一段公案。

——————————————————————————————————————————————————————

曹操去世后,前三國的制衡局面被打破。劉備趁曹丕忙於整理內部之機,東征孫權,於公元222年夏,與東吳會戰於夷陵,蜀軍大敗,劉備帥殘部退守三峽白帝城。吳將徐盛、潘璋、宋謙等紛紛要求一鼓作氣攻蜀,被陸遜斷然否決,理由是,曹丕即將攻吳。而後果如其然,然而曹丕臨江,不戰而退,又讓人大跌眼鏡。

這段歷史,曹丕的行為顯得有點莫名其妙。妨礙曹魏統一天下的,就是孫劉聯盟,現在孫劉交惡,劉備被大大削弱了,且孫權至少在名義上是服從於曹魏的,無論從道義還是從實利上,曹魏都不該舍劉而擊孫——曹丕難道真的是瘋了?

如果僅僅從表面來看,是很難理解曹丕的行為的,可當我們把歷史串通了來看,一切就不難理解了。

一、曹操死後的洛陽動亂

就當時形勢而言,吳、蜀雖然實力較小,但已經過多年整合,內部不存在問題。而曹魏不同,曹魏本來內部矛盾就比較深,曹操一死,許多矛盾立刻表面化了,如《晉書*宣帝紀》說:「魏武薨於洛陽,朝野危懼」。

首先是青州兵。曹操起家,主要依賴的,就是被他收編的青州黃巾余部,但是這幫人到底是強盜出身,雖隨曹操多年轉戰,仍處於相對獨立狀態——曹操也不見得完全信任他們——以上所列曹魏主要將領中,居然沒有一個是出身於青州黃巾!這和曹軍的兵力構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曹操在洛陽去世后,青州兵引發了一場騷動,其中又涉及到了臧霸。

《魏書*臧霸傳》注引《魏略》云:「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霸遣別軍在洛。會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

臧霸所部是青徐人,也多是收編的黃巾余部,曹操收編青州黃巾時,臧霸也同時收編了徐州黃巾,《臧霸傳》云:「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於徐州……」這和曹操的情況是一樣的。由於這兩支軍隊本是同源,所以洛陽的青州兵逃走的時候,臧霸所部的徐州兵,也一起逃走了。

對於曹丕來說,這是形同叛亂的行為。但此時他一方面要應對鄢陵侯曹璋對他繼統合法性的挑戰(《賈逵傳》云:「時鄢陵侯彰行越騎將軍,從長安來赴,問逵先王璽綬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鄴,國有儲副。先王璽綬,非君侯所宜問也。』」)另一方面,他又要穩定天下人心,還要準備篡漢,對此只好採取大事化小的態度。

《賈逵傳》注所引用的《魏略》很能說明問題,「眾人以為宜禁止之,不從者討之。(賈)逵以為方大喪在殯,嗣王未立,宜因而撫之。乃為作長檄,告所在給其廩食。」

《徐宣傳》則云:「或言易諸城守,用譙沛人。宣厲聲曰:『今者遠近一統,人懷效節,何必譙沛而沮宿衛者心?』文帝聞曰:『所謂社稷之臣也。』」曹丕說徐宣是「社稷之臣」,不是說這話的本意對,而是說徐宣明白必須安撫人心的現實。

話雖如此,但這樣的情況下,曹魏政權不能不重用譙沛人,前述曹仁同志一下子增加了兩千戶食邑,接掌南線全軍指揮權(《曹仁傳》:「拜仁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進封陳侯,增邑二千,並前三千五百戶。」),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但一時的權宜之計,不等於曹丕對該行為的認同——請同學們記住,古往今來,任何對最高權力的挑戰,都是會得到最激烈的反饋的。

二、臧霸的地位和態度

臧霸,泰山華縣人,十八歲起就亡命做強盜,后投靠陶謙,擊敗徐州黃巾軍,並收編其餘部。

此人孝順忠勇,很講義氣。曾幫助呂布和曹操作戰,呂布敗亡后,他又歸降了曹操。在曹、袁官渡決戰前,曹操統治區人心惶惶,到處發生叛亂,臧霸多次襲擊袁紹控制的青州,為曹操消除了側翼袁軍的威脅。曹操一度將青、徐兩州至海間的廣大區域,在名義上交由臧霸管轄。

臧霸以及情況相同的孫觀、孫康、吳敦等人,儘管支持曹操,也沒有政治野心,但割據色彩很重,在群雄混戰的時代,曹操對此無暇顧及,只能要求形式上的統一,儘力拉攏他們為己所用,但當群雄被翦滅殆盡后,曹丕已經不能滿足於形式上的統一,而開始追求事實上的統一了,這時候,曹丕和臧霸的矛盾,也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尖銳起來。

這就相當於近代史上蔣介石和張學良的關係。

談到臧霸的部隊,還必須指出的是,青徐水軍,是曹魏水軍的主力,是曹魏對抗東吳必須仰仗的重要力量。

從曹操時代以來,曹魏對事實上割據青徐的臧霸勢力,一直是優容的,一方面,固然是要借用臧霸的威望和實力,另一方面,臧霸自身對曹魏是忠誠的,為人也低調。因此曹魏對臧霸的態度是厚寵其爵位,漸奪其實權,使用的完全是懷柔手段。

如果不是曹操死後發生的青徐兵「鳴鼓擅去」事件,對臧霸這樣老實人,曹丕還真有點不好意思下手。

但這一事件,將原本緩和的矛盾突然激化了。

臧霸自建安十一年為徐州刺史后,史料未見有升遷之記載,而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后,臧霸立刻「遷鎮東將軍,進爵武安鄉后,都督青州諸軍事」——同學們請注意了,突如其來的升遷,往往不是好兆頭。

關於這個「都督青州諸軍事」,問題很嚴重。臧霸本是徐州刺史,都督青州就應該移節——把你從你的根據地調出去,是政治鬥爭中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殺頭甚至是滅族的信號——但直到本年十月的《魏公卿上尊號奏》里,臧霸的頭銜仍然是「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徐州刺史鎮東將軍武安鄉侯」,這個「都督青州諸軍事」到底是史書寫錯了,還是被臧霸賴掉了,誰也說不清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幻想三國志之龍皇霸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幻想三國志之龍皇霸業
上一章下一章

(轉載)漢魏交替間涉及三國的公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