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百密一疏(四)

第五十八章:百密一疏(四)

「媽的!什麼該死的雪狼部隊。老子到這裡難道就為了天天守著這一堆堆爛石頭的嘛!」背著中國人民國防軍最新型的高原液態氧攜氧器,23歲的五連三班副班長—一級士官高斌正緊緊的跟著自己的班長率領著戰友們走在距離東崑崙山脈上的最高峰—木孜塔格峰東南45公里的冰川的巡邏線上。

「木孜塔格」是維吾爾語,意思也就是「冰山」。同時這座山峰也被稱為「烏拉格峰」,也就是維吾爾語中「偉大」的意思。這座「偉大的冰山」海拔6973米。位於東經87.3度,北緯36.4度,坐落在新疆南部若羌縣境內阿爾金白然保護區的西南顛與西藏的交界處,是東崑崙山脈上的最高峰。

在這座巨峰方圓周圍200公里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座落著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54座,與主峰木孜塔格峰首尾相邊,恰似擎天的玉柱。木孜塔格峰翹首兀立,岩壁橫截,常年為冰雪覆蓋。西北坡坡度緩而長、暗冰裂縫多;南山坡則有45度的坡面,順玲瓏河道而上,穿越三道冰川和粒雪盆亦可登頂。東南坡和東北坡有兩條路線,均要通過5823高地才可直達頂峰。雖坡度在60度左右,但只要避開懸崖峭壁,在岩石裸露的山坡上攀登,當天也即可登頂返回。此刻高斌在他的戰友們便行進在這唯一可以登頂的山坡之上。

雖然新近配發部隊的這種攜氧器最多可以一次填裝1.5公升液氧,但是重量卻僅為4公斤,可以連續向在高原上作戰的士兵連續供氧8個小時。讓野外持續高強度作戰的時間增加3倍,保障官兵順利到達以往很難接近的更高海拔的戰場。比起以前所使用氧氣鋼瓶、氧氣箱和氧氣袋來實在是輕便太多了。但即便是這樣,無聊和懈怠卻仍舊讓高斌感到一種深深的疲憊。

「戰場?我的戰場難道就是這裡嘛!天上無飛鳥,地下不長草,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一邊艱難的跟著自己的隊列,高斌一邊在內心深處重複著那已經默念了無數邊的抱怨。這個峰區的現代冰川極為發育,冰川類型也咬齊全。有大小冰川93條,總面積達1200平方公里。最大的冰麟川長達成8公里,冰厚300米左右。巨大的冰川固體水庫為河流提供了充沛的水源,新疆最大的車爾臣河就發源於木孜塔格峰的西北冰坡。冰川的活動性很強,冰、雪崩頻繁。此刻在山的另一邊便不斷傳來來自冰山內部可怕的爆裂聲,看來一場巨大的雪崩很可能隨時可能發生。

已經有了五年兵齡的高斌可以說曾經是一名一等一的好兵。在蘭州軍區的甲類集團軍—第21集團軍主力步兵師服役的頭兩年裡,他的射擊、越野成績均名列前茅。按照慣例他在自己入伍的第二年順利的升為了一級士官。他在軍中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

但是意外卻在2004年年底的一次演習中發生了,當時高斌所在的團奉命開進雅拉達澤雪山區地,與一支由特種部隊扮演的藍軍展開雪線對抗演習。在那片中華文明發源地—黃河源頭的雪域之上。高斌和他的戰友與藍軍展開了長達三周的游擊戰和反游擊戰的較量。雖然在那場演習的開端,高斌和他的戰友都被對方神出鬼沒的襲擾以及雪山上惡劣的自然條件搞的暈頭轉向,但是很快中國陸軍特有的適應能力讓他們迅速的在對抗中挽回了頹勢。高斌更在演習中多次近距離的「擊斃」了前來偷襲的藍軍士兵。但正是這種短兵相接,令高斌對這場演習的真實目的產生了懷疑,因為他意外的從對方的語言和戰術中發現自己的對手似乎並不來自於自己的同胞。

最終高斌的這種懷疑在私下裡得到了回應。在演習圓滿結束之後,全團所有與藍軍有過近距離接觸的官兵被一一邀請,接受師部的特別單獨質詢。在簡單的對談之後,高斌得到了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得知真相的機會,但是這個機會並非全無代價—那就是如果了解了真相,那麼高斌將必須離開自己目前所在的部隊,調往其他的崗位。在權衡再三之後,年輕而富有好奇心的高斌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他清楚的了解到與自己交手的確不是中國陸軍,但也不是高斌原先認為的巴基斯坦山地作戰的精銳—輕步兵營,而是來自遙遠異國—阿根廷陸軍的「雪狼」極地作戰中隊。在那一年,第一次泛美洲戰爭還沒有正式打響,雖然阿根廷軍事委員會已經通過政變正式接管了整個國家,但是當時仍沒有任何人相信阿根廷總統—胡安.卡洛斯.穆尼洛會有一場戰爭來擺脫自己國家糟糕的現狀,而沒有人會想到這場戰爭會從阿根廷與智利交界的—火地島開始。為了適應在南極及其周遍地區作戰的需要,一向習慣了潘帕斯草原溫暖氣候的阿根廷人不得不為自己尋覓合適的實戰訓練場。而南半球幾乎是一個沒有寒冷的國家,因為它的陸地面積遠小于海洋面積,而海洋又是一個恆溫器,夏天吸熱冬天放熱,所以南半球無論多麼靠南的國家到了冬天都會接受大量來自於海洋的熱量,根本無法感覺到寒冷。但面臨著如此迫切的極地和雪山作戰要求,阿根廷人不得不向自己的盟國尋求支持。這也就有了那一場不期而遇的雪山對抗。

高斌是幸運的,不過同時也是不幸的。在演習中他在自己並知情的情況下「擊斃」了後來名聲赫赫的「雪狼」極地作戰中隊隊長格拉諾上尉。但同時卻也為自己選擇了一條不再平坦的道路。在那次談話之後,高斌就被秘密的帶往了一個全新的連隊。出於保密的需要,整個集團軍中僅有少數人知道他的去向。團裡面流傳著他已經轉入集團軍特種偵察大隊的美麗傳言,但實際上高斌卻是被分配到了駐守在木孜塔格峰西南的一個看似普通的連隊之中。而在這個連隊之中,高斌一待就是三年。在這三年裡,高斌除了這日復一日的巡邏,便是重複著各種高強度的軍事訓練。面對著人煙稀少的雪山,高斌真的無法了解自己每天如此高強度的訓練是為了什麼?或許這是為打發這裡永遠過的太慢的無聊時光吧!而在這三年裡,他曾經的對手卻早已名聲雀起。阿根廷「雪狼」極地作戰中隊以幾近完美的姿態在第一次泛美洲戰爭完成了自己的首次演出。

或許命運永遠有這樣的不平,但是此刻高斌卻早已習慣了。「升了二級士官,我就打退伍申請。」和中國人民國防軍中眾多來自農村的士兵一樣,在部隊混出點成績,徹底擺脫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往往是高斌他們在為祖國的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之餘,最切實的也是最樸素的要求。在無法獲知自己所守衛著的這些山峰對於共和國來說是何等重要的情況下,真是懷著這種心愿高斌苦苦的走在這漫山冰雪中看不見前路的隊列之中。

「那是什麼?」但就在高斌埋頭攀登的時候,一個並不起眼的黑色物體突然出現在了他們隊列右側另一座冰山的山腰之處。這個黑色的物體雖然在高斌的眼中僅有數厘米高,但是作為一名老兵高斌卻可以從自己與他之間的距離上推算出它的實際大小,那應該是一個50米以上的巨大圓柱體。滿腹懷疑的高斌好奇的站住了腳步。「走吧!那個東西與我們無關。」班長李國瑞是全班中兵齡最長的老兵,在班中有「人瑞」之稱。從他的眼神之中,高斌顯然感覺到他對眼前這個突然出現的物體並不陌生。

「班長!那東西你見過……。」不等高斌將自己的問題問完,一聲巨大的轟鳴便從響徹了整個雪域,宛如刺耳的雷鳴。一陣巨大的震顫感頓時令冰川之上的這些守衛者警覺的卧倒在地。「沒錯,不過那是在5年之前了。在它出現之後的3個月里,我們班便和不明身份的入侵者發生了27次交火。說來慚愧,它究竟是什麼?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推測那是一門炮,一門巨大的火炮。」匍匐在寒冷的冰川之山,班長李國瑞喃喃自語般的向自己身邊的高斌講述著自己和這個神秘物體之間的關係。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李國瑞班長的推測並沒有錯。這個黑色的圓柱體的確是一門炮,一門遠超過聲名赫赫的「巴黎大炮」的巨炮,不過它的作用並不是將彈丸射向遠方的敵營,而是將炮彈打向大氣層之外的太空它有一個很響亮的名字—「先鋒」。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剛剛經歷過殘酷二戰的歐洲迅速被核對峙的冷戰氣氛籠罩了起來;而在美、蘇兩大陣營之外,逐漸富強起來的中國也早成為了兩大超級大國虎視眈眈的對象了。數年血腥的抗美援朝戰爭,清楚的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界定為敵人的角色,而隨著不斷進展的中蘇爭論,中國與傳統的社會主義陣營又面臨著徹底決裂的局面。最終中蘇聯盟不僅完全呈現破裂的狀態,中蘇兩國的千裡邊境線上更是百萬大軍雲集。

雖然由強大蘇聯紅軍的機械化集團軍所組成的坦克洪流,只要幾個小時便可以從外蒙古取道張家口,進逼北京。但是在這條看似一馬平川之上的最短路線,蘇聯軍隊卻要面對世界上最外強悍的防線—中國陸軍的血肉長城。在所有蘇聯軍隊的可能進攻路線上,中**隊都在層層設防。最終只能令莫斯科考慮不採用常規進攻,而改用的核突襲的戰術來打破可能的僵局。而從蒙古發射的中程彈道導彈,從發射到命中中國境內的戰略目標,整個時間甚至不到十分鐘。

為了防禦這種隨時可能爆發的災難,1964年中國國防科委召開了彈道導彈防禦科學討論會。明確了反導的三個可能途徑,並就此做了初步分工:國防部五院負責導彈反導彈,炮兵科學研究院負責超炮反導彈,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負責激光反導彈。這三種模式之中「超炮反導彈」(就是超級大炮反導彈的略稱)可以說是中國人的首創。

用火炮來攔截彈道導彈並不是什麼新奇的想法,早在導彈出現之初。盟軍便試圖使用高射炮來攔截來襲納粹德國發射V-2型導彈。而在攔截巡航導彈的過程,密集高速的炮火已是大型水面艦艇和地面戰略目標的重要攔截手段。但是對於達到數倍音速的垂直攻擊彈道導彈來說,炮火顯然是難以達到目標。而究竟該怎麼用超級大炮來反導彈,也曾成了擺在中國國防科研者面前實實在在的技術難題。來襲核彈頭速度太快,高度又太高,這就決定了大炮射出的攔截彈頭,其飛行速度必須足夠的快,而射高也必須足夠的高。

經過了使用85毫米口徑滑膛炮上「炮射次口徑攔截彈」的方案、「火箭加力彈」、「固體衝壓加力彈」等一系列試驗之後,中國最終研製成了可以發射18公斤重的彈頭,初速達到了1600米/秒,射高達到了74公里的140毫米口徑的滑膛炮。中國的超級大炮夢想逐漸清晰起來。這個系列名為「先鋒」號的超級大炮。其長長的身管下,是三個很有特色的支架——如此巨炮,身管的實際重量必然非常驚人;為了防止身管下垂,德國克虜伯往往是在牽拉上做文章,而中國人則使用了技術上似乎更容易實現的支撐方式。對於一門超級大炮來說,底盤固定、相對較低的初速、支撐式身管,從戰術上說,並不能說是非常理想的;不過考慮到「先鋒」只用於要地防空,敵方彈頭必然是從天而降,這個方案確實也有其合理之處。

但就在「先鋒」系列火炮的發展初現端倪的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彎路卻阻礙了中國國防科研者的道路:炮彈彈丸一離開炮膛,就再沒人能干涉它的行蹤了。因此,對於需要不斷修正截擊彈道的超級大炮而言,配備無控火箭彈是極不合適的。而如果在炮彈上安裝導引系統,整個炮彈也就變成了導彈——雖然還是炮射的。如此一來,大規模齊射的撒網式攔截變成了小規模的精確打擊,其效果當然要好的多。

從炮射火箭彈,改為炮射導彈。而又要求炮射導彈既有炮彈的高速度,又有導彈的高精度,無論高低攔截都能使用。這樣的設想固然很好,但是在當時的科研條件下,「先鋒」系列火炮卻不得不面臨兩個無法逾越的難題—炮射導彈的尺寸和過載。特別是過載的問題,因為按超級大炮的參數計算,大概要承受5000到10000個G,而在一切幾乎成為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時,經過不懈努力,和從1000到5000個G的炮射試驗,中國科研人員竟最終得出結論:一些部件經過加固后,可以耐受3000到5000個G的超高過載—而加固的辦法說穿了並不神秘,就是用本身絕緣的石蠟或者環氧樹脂灌封。

但是儘管「先鋒」系列的超級大炮的種種試驗工作在十年文革那樣艱苦的環境之下仍在堅持的進行著,甚至一些成果直接應用到了中國空間飛行器再入開傘回收技術,換而言之,「神洲」系列載人航天飛行器的成功,其中也有「先鋒」系列超級大炮工程的功勞。但是在國際社會的風雲變幻之中,這些「先鋒」系列的超級大炮不得不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暫停了研製。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的消失。而是以另一種方式保衛著共和國的天空。此刻當印度發射的攜帶有核彈頭的中程導彈試圖展開攻擊時,這些幾乎已經被人們遺忘的巨炮又一次發出了咆哮。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龍的力量―南海揚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龍的力量―南海揚帆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百密一疏(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