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人間會獵(五)

第六十七章:人間會獵(五)

與前蘇聯、中國乃至朝鮮威武莊嚴的閱兵儀式相比,印度以往的國慶閱兵式更像是一個老百姓的聚會。除了少數幾個貴賓席外,長長的閱兵道兩旁往往都被拖家帶口的普通百姓佔據,人們彼此呼親喚友,現場氣氛熱鬧。但是今天以往那些印度所特有的擁擠和混亂卻意外的消失無蹤。雖然同樣人頭攢動,但是閱兵大道顯得鴉雀無聲,遠處雄偉的印度門在霧中若隱若現,鴿子和蒼鷹雀依舊悠閑自得,在低空盤旋。

明媚的陽光再一次普照在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心臟地帶的主權大道之上,在由印度文豪泰戈爾所填詞作曲的印度國歌—《人民的意志》那莊嚴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曲調聲中,一隊隊剛剛從僅僅距離新德里不到90公里的前線返回首都的印度陸軍士兵正整齊的通過刻滿了他們前輩姓名的印度門。這座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陣亡的印度軍人而建的建築,後來又憑填了眾多在三次印巴戰爭和中印邊界衝突中陣亡者的名字。高48.7米,寬21.3米的拱門頂端巨大的圓型石盆里,一米多高的火焰突然熊熊的燃燒起來。

「你是一切人心的統治者,你印度命運的付予者。你的名字激起了旁遮普,辛德,古甲拉特和馬拉塔,達羅毗荼,奧利薩和孟加拉的人心。它在文底耶和喜馬拉雅山中起著迴響摻雜在朱木拿河和恆河的樂音中,被印度洋的波濤歌頌著。他們祈求你的祝福,歌唱你的讚頌,你印度命運的付予者,勝利,勝利,勝利是屬於你的。你的聲音日夜從這地走到那地,召喚印度教徒,佛教徒,錫克教徒,耆那教徒和襖教徒,伊斯蘭教徒,基督教徒來圍繞在你的座前……」在那萬民所熟悉的曲調之中,無數的喉嚨發出整齊劃一的聲音。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面對危亡之際所迸發出了最後的烈焰和光芒。雖然不過是迴光返照,但卻足以毀滅那些如飛蛾般盲動的入侵者。

伴著那高亢的歌聲,數輛禮賓車迅馳而過。在這些車輛的身後由幾十匹馬組成的騎兵方隊雄赳赳、氣昂昂地自西向東緩步而來。這些擁有阿拉伯血統的馬匹高大雄駿,披紅掛綠。馬上的騎士頭包布巾,身著鮮紅制服。蓄著八字鬍的武士手摯仿古旗幟和長矛威風凜凜,令人感覺又回到了那些金戈鐵馬的冷兵器時代,這就是印度總統的禮賓衛隊。緊接著的是總統車隊,人們清楚地看到敞蓬車內的卡拉姆總統,這位慈祥的白髮老人此刻依舊面帶微笑,不斷地向兩側的人群揮手致意。人群之中不時爆發出一陣歡呼,無論這個政治家是以如何的方式去奪取最高權力,但是只要為人民帶來福利或者榮譽甚至只是希望,草根階層們將決不吝嗇自己的掌聲。

總統車隊過後,是印度陸海空三軍參謀長站在吉普車上由西而來,在其中新德里的居民們見到了久違的陸軍參謀長—喬京德爾.賈斯萬特.辛格上將。他的臉上依舊掛著自信的微笑,但是群情激昂的人群之中並沒有多少人象他那樣已經明確的感受到末日即將降臨的絕望。印度堂堂百萬之師的最高指揮官竟然不得不化裝成難民逃出中國陸軍的包圍,陣前逃亡的屈辱不僅深深刺傷了這位少壯派軍人的自尊心,而漫長的逃亡之旅更打破了他一直以來對最終勝利的信心。

隨著眾多領導人的車輛駛過,盛大的閱兵儀式才正式開始。首先通過的依舊是頗具印度風格的駱駝騎兵方隊,不過他們已經不再如以往那樣裝扮得花枝招展令人頗感新奇了,所有駱駝都配以白色的鞍橋,似乎有意在提醒著自印度本土遭遇攻擊以來第一次品嘗到勝利甘甜的印度人民,這一切榮譽的背後並非沒有代價和犧牲。

在剛剛結束的新德里保衛戰中,這些曾經的依仗部隊也同樣參與了實戰。在印度陸軍從南線向巴基斯坦陸軍側翼發動的那場奇襲戰中,包括第61騎兵團及眾多邊境巡邏警察在內的約6000名印度戰士騎乘著駱駝跨越了大印度沙漠的遼闊沙丘,出其不意的出現在了巴基斯坦陸軍的縱深。那是一次決死的突襲,很多巴基斯坦陸軍南線集團軍群的士兵都會記得那個噩夢一樣的黎明。數以千計的單峰駱駝嗥嗥亂叫著從地麵線上沖了過來,受到槍聲驚嚇的駱駝有著比駿馬都望塵莫及的爆發力,它們雄健的四碲所揚起的沙塵,為這種古老的突擊方式渲染出了一分天昏地暗的悲壯色彩。

首先接敵的巴基斯坦陸軍輜重部隊顯然措手不及,印度陸軍的駱駝騎兵轉瞬之間便沖入了敵人的隊列,肆意的用步槍和馬刀屠戮著剛剛從睡夢中驚醒的生命。戰爭僅僅進行了2個小時,印度陸軍第61騎兵團便輕鬆掃蕩了巴基斯坦陸軍一個輜重營的營地。但是他們並沒有時間進行休整,為了進一步打亂巴基斯坦陸軍的部署,他們必須向敵人戰線的縱深的挺進,哪怕等待他們最終將是一次血染黃沙的結局。

在連續摧毀了4個巴基斯坦陸軍的後勤據點之後,早已疲憊不堪的印度陸軍第61騎兵團終於撞上從前線回防的巴基斯坦陸軍第7步兵師,這支曾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被印度陸軍稱為「魔鬼7師」的精銳之師,早已在大印度沙漠的邊緣地帶布置了一個口袋型的防禦陣地,等待著一路狂飈的印度陸軍第61騎兵團自投羅網。面對著如血夕陽下巴基斯坦陸軍由裝甲車輛和沙袋構築起來的臨時陣地,所有的印度騎兵都已經可以清晰的意識到自己最終的命運。

「上馬刀!」隨著指揮官嘹亮的口號,這些曾經習慣在馬球場上揮灑汗水的南亞騎士再一次舉起了各自染血的銀亮馬刀,在他們前方巴基斯坦陸軍的士兵正逐次打開手中槍械的保險。「衝鋒……」最終的絕唱永遠是那麼悠長,可能數個世紀之後,印度人仍會記得他們。便如同波蘭人懷念他們的槍騎兵,蘇聯人銘記那些「紅色哥薩克」一樣。

紛飛的子彈掃倒了絕大不多的進攻者,一批又一批的騎士無畏的沖向那灼熱的死線。而在他們的身後是整個南線印度陸軍轉入反擊的炮火,從南線調回的印度陸軍第11、第12這兩個主力集團軍以印度西南部古城齋浦爾為中心,從側翼向巴基斯坦陸軍展開了全面的猛攻,由700輛的各型主戰坦克所組成的裝甲洪流尾隨著印度陸軍第61騎兵團的腳步撕碎了巴基斯坦陸軍的南部戰線。這支生力軍的到來,完全逆轉了戰場之上的兵力對比。作為印度陸軍西部軍區的主要機動防禦力量,兩個高度機械化的集團軍形成的攻擊浪潮,宛如海嘯一般淹沒了巴基斯坦陸軍剛剛轉入防禦的3個步兵師組成的堤壩。

按照傳統印度國慶閱兵的順序,接下來進場的往往是代表各民族各兵種的步兵方隊,這些完全由不同民族組成的步兵方陣依次經過觀禮台之時。往往被看成印度閱兵的最有趣之處,他們服裝獨特、色彩繽紛、行走方式多樣,完全不同於我們平常看到的閱兵。頭戴各種顏色雞冠形帽子的各民族聯隊,往往被印度政府視為可以最好體現印度這個多民族國家特色的隊列。有些隊伍雜行進之中甚至玩起類似雜耍的表演,留著大鬍子的錫克族軍官往往把長手杖和軍刀拋到天空,然後熟練的接住,總是讓觀眾有眼花繚亂的感覺。而與其他國家閱兵整齊劃一的步伐相比,印度各軍種的步伐姿勢也各不相同,有的步伐輕巧一致,有的則誇張地揮臂抬腿。

但是今天這一切都為之改變,所有參加閱兵的印度陸軍部隊全部身著統一的作戰服飾,隊列也出奇的顯得整齊和規正。被擦拭一新的步槍配上奪目的槍刺,或許只有經過了這樣一場血腥戰爭,印度人才能真正的理解到一個統一的國家是如何的難能可貴。所有參加閱兵的部隊全部都來自於剛剛結束的西部戰場的各集團軍,他們中大多數人都經歷了實戰的考驗,有些甚至依舊帶傷。雖然他們的步伐或許還無法完全一致,但每一次落地有聲的腳步似乎都在向全世界展現著印度最後的光榮。

隨後進場的是印度三軍展示綜合實力的武器編隊,在以往的國慶閱兵中這個環節往往是藉機向巴基斯坦乃至整個世界顯示印度軍備實力的最好機會,印俄共同研發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烈火」系列地對地導彈,總是這樣的閱兵式上的焦點。由於無法展示實物,海軍方面也會製作了航空母艦、新型軍艦、潛水艇的模型,顯示了印度做海洋大國的決心。作為閱兵**,印度空軍的「蘇-30」新式戰鬥機編隊總是要拖著彩色煙霧,組成了印度國旗的圖案,飛掠而過。但是此刻已經基本被打成了空殼的印度海、空軍顯然已經無力再向世界展示什麼了,而基本損失了大範圍殺傷性武器投送能力的印度遠程導彈部隊也無法拿出任何的武器來炫耀,惟有印度一個又一個機械化步兵方隊在滾滾煙塵中接踵而至。他們是因為最後的支撐,也是剛剛結束的新德里保衛戰的功臣。

正是由於他們的前仆後繼,巴基斯坦陸軍的精銳之師才最終被消耗待盡。僅以巴基斯坦陸軍第7步兵師為例,這支部隊從錫爾薩外圍抽調出來的2個步兵旅剛剛抵達南線,便遭遇了印度陸軍第61騎兵團的衝擊。雖然部隊迅速轉入防禦態勢,並成功殲滅印度陸軍第61騎兵團的前鋒,但是隨著而來便遭遇到印度陸軍1個師級規模的混成攻擊集群的衝擊。猛烈的炮火來自於印度陸軍近期大量趕製的一種名為「炮象」型自行火炮,這種以老式的「勝利者」或T-54/55型坦克底盤加上130毫米加農炮或俄羅斯2A45M型125毫米反坦克炮嫁接而成,這種戰場發明來自於印度陸軍在馬六甲和印度洋地區戰場之上的經驗。印度陸軍的裝甲部隊所大量列裝的主戰坦克,雖然價格昂貴卻往往無法在坦克戰中發揮出其應有的性能。特別是在與中國陸軍的裝甲鐵拳的較量之中,更往往被對手輕易的壓制。而無論是來自俄羅斯的「章魚-SD」型125毫米自行反坦克火炮還是印度陸軍自身研製的「石弩」130毫米自行火炮相反卻能取得不多的戰績。

因此印度陸軍的高層不得不得出一個無奈的結論,印度陸軍的裝甲兵由於自身素質和訓練的不足,在直接對抗中將難以戰勝來自中國或巴基斯坦的同行,印度陸軍應該改變過去以坦克為主的地面戰模式,引出一種相對廉價且易於操控的地面戰利器。借鑒前蘇聯和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東線中的經驗,印度陸軍不難發現自行反坦克炮(或者可以稱為坦克驅逐戰車)的優勢。

自行反坦克炮,簡單的說,就是能夠自行機動的坦克炮,一般來說,只要擁有一個中等性能的底盤、輕型裝甲防禦和一門大威力的坦克炮,便可以在常規距離內摧毀敵方的坦克。雖然對付敵方坦克最好的手段就是擁有製造更多更好的己方坦克,但坦克的成本是要成倍的高出自行反坦克炮的,一輛坦克的成本相當於兩至三門火力相當的自行反坦克炮。在軍費有限的情況下,將坦克用於進攻,而將自行反坦克炮用於防守,是一種效率較高的作戰方式。世界上第一種自行反坦克出現在德國人手中。1939年,為了彌補坦克數量的不足,德國人將從捷克得到的性能優良的47毫米反坦克炮,裝在已經處於淘汰期的1號坦克車體上,製成了世界第一種自行反坦克炮。

但是真正將自行反坦克炮發揚廣大的還是蘇聯人,雖然德國陸軍在東線戰場上陸續投入了「費迪南」、「追獵者」、「獵豹」、「獵虎」等多種火力強大的反坦克自行火炮,但是這些武器卻幾乎延續了德國工業一貫的精密和複雜,並不易已大量生產和列裝,但蘇聯紅軍所研製的SU—76型、SU-85型、SU-10型、SU-122型和SU-152型反坦克自行火炮卻在戰爭如罐頭一般的生產了出來,特別是後來被稱為「老虎殺手」的SU-152型反坦克自行火炮才完成開發到定型生產僅用了1個月的時間,僅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就生產了704輛,在東線各個主要戰場之上都對德國陸軍的重裝部隊幾乎都能領教到這種重炮的威力。

作為逐漸喪失戰場主動權的一方。自行反坦克炮具備造價低廉,操作簡便,往往是防禦戰中可以發揮出超乎尋常的殺傷力。通常情況下,自行反坦克炮是在預設陣地上,在工事掩護下進行反坦克作戰,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在戰鬥中,自行反坦克炮只要充分利用本方的優勢,可以使自己處於以靜打動、以隱蔽打暴露的態勢。並且自行反坦克炮還能夠得到前方觀察哨提供的情況,能夠做到先敵預警,先敵備戰,優勢列加明顯。

當然,自行反坦克炮最大的弱點在於自己薄弱的裝甲,通常只能防禦輕武器和彈片的打擊。但是面對中**隊已經佔據絕對優勢的遠程火炮、機載反裝甲武器的威脅,即便是擁有強大的裝甲防護能力的主戰坦克也是無法生存。因此在中國陸軍在安達曼群島成功展開兩棲登陸戰之後,印度陸軍的重裝軍工企業便開足馬力開始生產這種名為「炮象」的反坦克自行火炮。在針對兩翼巴基斯坦陸軍所展開全線反攻之中,正是這些反坦克自行火炮在戰爭中抵禦住了巴基斯坦裝甲鐵騎一波又一波的反衝擊。

「……從東陲到西極向你龕前敬禮,來編成一串愛的花環。你把一切人的心融合成一個和諧的生命。你印度命運的付予者,勝利,勝利,勝利是屬於你的。永在的馭者,你驅駕著人們的歷史在崎嶇的邦國興亡的路上行走。在苦難與恐怖中間,你的號筒吹起,來激發那些低頭絕望的人們,在探險與朝貢的路上引導他們。你印度命運的付予者,勝利,勝利,勝利是屬於你的。當凄寂的長夜積壓著幽暗土地昏迷地僵卧著,你的母愛的手臂圍抱著她,你的清醒的眼眼俯在她臉上,直到她從壓在她心神上的沉黑的噩夢中被救起,你印度命運的付予者,勝利,勝利,勝利是屬於你的。夜漸明了,太陽從東方升起,群鳥歌唱,晨風帶來了新生的興奮。」伴隨著熟悉的歌聲,駕御著自己從錫爾薩的煉獄之中開來的「阿瓊-TX」型主戰坦克,已經升任上尉的卡蘭大聲的歌唱著自己的祖國,當一切都陷入絕望的邊緣之際,信心和勇氣顯得悠為重要。

在卡蘭上尉的坦克後面是一隊隊還未成年的孩子,不要意味著只是作秀,實際上這些昨天還是學生的孩子最終在這場慘烈的會戰之中拯救了印度。印度國防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建立龐大的國民學兵團組織,加強對青少年的國防教育。這種由青少年組成的准軍事組成建立於1943年,它是一個以青少年為重點對象的、進行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的組織。

國民學兵團活動由國防部國民學兵團總監處負責。全國分為16個國民學兵團區隊,每個區下設大隊若干個,全國共有大隊91個,每個大隊下轄分隊6至7個,其中每個大隊至少要負責1所大學,每個分隊要負責若干所中學。國民學兵團根據年齡和性別分為3個組,即高年級組(26歲以下的大學生)、低年級組(13至18歲的中學生)和女子組。女子組又分為高級班和低級班,各組又分為陸軍、海軍、空軍3個隊。時至今日,國民學兵團已遍及全國1萬多所大中院校,擁有隊員達112萬之眾。

國民學兵團的宗旨是:培養青年的領導能力、良好品德、同志友誼、體育技能和為社會服務的思想;建立一支有組織、有紀律,能在國家危急時為國效力的生力軍;對學員進行訓練,為擔負以後的工作打好基礎,並使他們能得到武裝部隊的委任。但是在新德里保衛戰中他們卻被作為一支最為重要的預備隊投入了戰鬥,卡蘭上尉永遠不會忘記,在錫爾薩解圍最為關鍵的時候,夜幕之下當一聲清脆的哨響之後,數以萬計的少年無畏的沖向巴基斯坦陸軍密集火力網的景象。

印度這個傳承了千年的文明,這個獨立60年的國家。在他最後的日子裡所煥發出來的榮光,最終在為世界最側目。但是便如同中國的一句古詩所說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龍的力量―南海揚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龍的力量―南海揚帆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人間會獵(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