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前言
[[[CP|W:210|H:140|A:C|U:http://file1./chapters/20106/18/1616133634125020771438340895914.jpg]]]以前讀《三國演義》至三國末世,對曹魏陣營中的一個人物頗感興趣,他就是大司農桓范。桓范這個人很有些智慧,常為曹爽謀划,號稱「智囊」。司馬氏渭橋兵變的時候,洛陽城內一片慌亂無措,而只有桓范清醒決斷,他用智搶到了大司馬印,並且賺開了洛陽城門成功逃走。司馬懿聽到他逃走的消息,立刻跺著腳嘆息道:「糟糕了,要壞事,智囊走脫了!」
歷史上號稱「智囊」的人不多,除桓范外,只一兩個:《史記》里說樗裡子「滑稽多智」,所以秦人稱其為「智囊」;《漢書》里稱晁錯也為「智囊」,除了因其「一身所有皆是智算」,彷彿一個盛裝智慧的大袋子外,還因其頸下生有一個肉瘤——據說漢景帝是因為看到這個肉瘤才稱讚晁錯為「智囊」的,真不知道這皇帝老兒是夸人還是損人。
一直很佩服「智囊」這個辭彙,好像連智慧也可以像購物一樣用環保袋批量盛裝。但其實,從古到近,有關智慧的本源理解,一直還是相當朦朧且曖昧的:「從感覺到記憶到思維這一過程,稱為智慧」——我對這句解釋相當不滿意,在這樣簡略的描述下,那麼計算機也可以算是「智慧」的,手機也可以算是「智慧」的,就連打字的輸入法,也可以算是「智慧」的——有時它的聯想辭彙速度,甚至比人腦還快。
目前能肯定的,僅僅只是智慧存在於人的大腦組織中——這才是真正的「智囊」。人類大腦之複雜,難以想象,人類對自己頭上這顆「智囊」的認識(腦的功能原理),真正是少得可憐,至於人類對這顆「智囊」的開發,那更不只是少得可憐,而是少得可悲——我們永遠無法理解的事情太多,物質的本質、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質這些都是,但其中最為諷刺的,竟然就是無法理解這顆專門用於理解的「智囊」。
人類很有意思,將一種利用電子學原理根據系列指令來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機器,也稱為「電腦」,並且強調它是「智能」(Intelligence)的:它不僅能進行一般信息處理,而且能面向知識處理,具有形式化推理、聯想、學習和解釋的能力,就「好像」人腦一樣——說是好像,其實也只是螢火之比於日月光輝,和人腦的複雜相比,電腦簡單的就好像是個玩具——但就是這個人腦的粗陋模擬產品,它的運算能力早已經超越了人腦目前所能運用的程度,並且,它也在進化,從體積上和速度上,都在迅速的進化。
當世界上第一台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埃尼阿克」在1946年宣告研製成功時,共使用了18000個電子管,另加1500個繼電器以及其它器件,其總體積約90立方米,重達30噸,佔地170平方米,需要用一間30多米長的大房間才能存放,是個地地道道的龐然大物。而64年之後的今天,使用一個簡單輕便筆記本電腦,那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在64年之前,不,就算是在20年前,10年前,我們如果看到那薄薄的MacBookAir,肯定覺得那是只存在於科幻之中,而今天它真的出現了——雙屏筆記本,多點觸控,還有手勢識別,還有更薄的OLED技術等等,這些都是電腦的進化。
那麼有沒有可能,電腦通過進化,擁有了自己的智慧和意識?這種事情會發生么?如果發生了,未來會怎樣?
我不知道。但我期待。
我要記述的故事,和電腦有關,也和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人有關。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