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四章:拆分,重組

第七零四章:拆分,重組

融合!融合!

什麼是融合?

徹底打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不僅僅只是人群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文化的融合。

南北方同屬華夏,不扯的這麼遠,就是兩個不同的州縣,在形態意識上也會有一些差別的,正所謂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差不多就是這麼個意思。

想要玩美的將兩個地區的文化捏合到一起,這個並不容易。

但是治理國家也沒必要事事做到玩美,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就算是統一模板,統一培養出來的人,思想也會不一樣。

如何打消地域方面的歧視?

很簡單,了解,對一個地方有足夠的了解,只要功夫到位,即便是剛開始抱著敵視態度去的,也會慢慢的被融化掉。

濟州,朝鮮那種異族李元吉都有信心將其吞噬進來,難不成還會被自己內部的問題給難倒?

開玩笑!

不存在……

廣州書院可以推遲建設,但那樣一來實際上所取得的效果並不理想,換句話說,這次的事情,讓李元吉想到了在教育制度方面的改革。

就目前情況而言,四大書院幾乎已經到了頂端,在往上走,就要看科學院那邊能不能拿出更高級一點的東西了。

所以說,四大書院自身是沒有什麼創造能力的,他們只能根據現有的條件去培養人才,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培養方面的,而忽略了創造。

不說這麼多大道理,也不說將來。

廣州書院不設立,等於是太子的臉被打了。

李承光在安南做了些什麼事情,李元吉是一清二楚的,對於太子的決定,李元吉還是表示很欣賞的,雖然稍顯稚嫩,但在危機處理方面,心態還是比較堅決的,且能夠找到重點。

對於安南官場案件的公布,看似是在打朝廷的臉,可換個角度想一想,朝廷連這種醜聞都敢公布,難道不是證明了朝廷想要建設好這裡嗎?

只有遮遮掩掩的案件,才會讓百姓倍感恐慌,反而這種坦坦蕩蕩的處置方式,隱隱中讓百姓有些安定。

所以,不管怎麼樣,不管朝中大臣反對的意見有多熱烈,李元吉最終都會通過李承光的建議,這不僅僅只是溺愛,首先這是個正確的建議,其次這能夠幫助李承光在南方地區建立巨大的威望。

一旦廣州書院通過審核,正式開建,那麼還用多說嗎?

教育一向落後的南方,自然要對李承光百倍感激,就像後世的某地,朝廷敢說要在那裡新建設一座985或者211,看看感激的人有多少吧。

同樣的道理。

但是大臣們說的看法也並非沒有道理,反而很有道理。

那麼如何解決呢?

後世給自己提供了一個玩美的模板。

「朕決定將四大書院進行拆分重組!」李元吉說出了自己的辦法。

「拆分重組?」大臣們愣了下,有些摸不著頭腦。

合著大家乾巴巴的在這裡站了一個多時辰,就等來這麼個讓人迷茫不已的答覆?

「四大書院目前開設有哪些科目?」李元吉沒管大臣們的反應,看向禮部尚書唐儉。

「回陛下,目前開設科目一共十類一百五十五科……」唐儉暗暗苦惱著嘆了口氣,臉上表情很是委屈,一百五十五科啊,老夫哪能記住每一個科目?再說,書院只是歸禮部管轄,但禮部要管的事情多了去了,自己是尚書,哪能記得這麼清楚?把分管的侍郎叫來,他也未必能全部記下來,因為侍郎管的也只比唐儉少一半而已。

「說大類!」李元吉愣了下,意識到唐儉會錯意了,不過也暗暗的有些感慨,想不到已經有這麼多科目了。

唐儉猛的鬆了口氣,大類好,大類自己能記住,連忙開口道:「一共有十類,分別為農業,工業,經濟,政治,醫科,理科,化學,法學,教育,地理。」

這十類裡面包含了所有相關的科目,若是放在後世,這十個類別,足以建設二十至三十座重點類大學。

顧名思義,農業類就是包含了所有的農業科目,跟農業有關的全部都有研究,包括什麼時候種植,如何合理的種植可以提高產量,研究不同狀態植物的原因等等。

工業的類別就比較多了,重工業,輕工業,船舶工業,機械工業等等。

經濟則分為民事,官方兩個類別,課程不一樣,畢業學生的對口單位也不一樣,民事的主要就是學如何做生意,包括詳細的調查什麼的,官方要包含整個朝廷的經濟統計,稅收等等,這些在民營企業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後面的基本都是這樣的類別,而在此之前,這十類學科,在四大書院內是共存的,這雖然看似是資源的均勻分配,但實際上還是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浪費。

雖然某個書院在某個區域內會稍微強一些,但是強的也是有限的,有時候也會因為經費的問題去紅脖子。

這麼高科技的東西,李元吉並不准備讓大臣們參與進來,因為有些道理,他們現在是不明白的。

專業的劃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並不是說大家抽籤子,抽到哪個就要哪個,這不現實。

李元吉拿來了紙和筆,默默的將這十個科目記了下來,然後又取出一張新的紙,上面分別寫上了五個地區的名字。

長安,洛州,鎮北,揚州,廣州。

有些專業是可以重複的,比如說醫科,但重複也是有限度的,也是根據情況的,而在李元吉的規劃中,除了洛州以外,其他四個地區都有醫科。

比如說教育,五個地方都有。

「長安書院以後只有經濟,政治,理科,醫科,法學,教育這六類。」

「洛州書院只有農業種植類,工業,化學,教育,地理這五類。」

「鎮北書院只有農業種植牧業類,教育,經濟,地理,醫科這五類。」

「揚州書院只有理科,教育,經濟,醫科,農業漁業類這五類。」

「廣州書院只有工業船舶類,經濟,農業,醫科,教育,地理這六類。」

李元吉將最新的分配說了出來,將原本四個書院四十個總類,縮減成了五個書院二十七個總類。

直接縮減了將近一半,均攤一下的話,就是直接砍掉了一半。

說砍掉可能有些不太合適,而是應該被稱之為資源的整合。

「這……」大臣們紛紛懵逼了,聽不懂啊,搞不懂啊。

陛下這是想幹啥啊?不是說好的拆分重組了嗎?就這麼個拆分法?

「陛下可是想讓意在就讀這些專業的學生,到專業所在的學院就讀,這個方法倒是可行。」房玄齡暗暗的點著頭,大聲的說著。

他馬馬虎虎的算是懂了李元吉的意思。

學政治,這個基本上都是要進入官場的,不然學政治幹啥?以前這些學生可以在四大書院學習,但是以後,抱歉,只能來長安書院學習。

而所有政治類的教員,也都會集中在長安,從另一個層面來說,這是有好處的,大家都是精銳,聚在一起多進行一些學術方面的探討,還是很有幫助的。

教育類培養出來的基本就是各級教員,也有直接進入官府分管教育部門的,這個每個書院都設立一個也沒什麼問題。

醫科為毛單獨落下了洛州?是因為長安與洛州距離太近了嗎?但是再近那也是近千里的距離啊。

其他的,房玄齡也徹底搞不懂了。

但是他明白這些大道理,一是如此一來,資源便進行了整合,即便分散了一些,但整體而言,還是加強了每一個類別的綜合實力,第二個則是讓學生更亂了,跑的更遠了,學生籍貫更複雜了。

有好有壞,倒是挺符合李元吉的思路的。

而如此一來,一個問題出現了。

他們之前所給出的理由,現在都不能成為借口了,因為人是固定的,你只能去那裡。

工業類的除了船舶類全部集中到洛州,船舶類則是全部集中到廣州。

理科一分為二,一部在長安,一部在揚州,化學則全部聚集在洛州。

如此一來,五大書院的特色也就很明顯了。

長安書院的特色為經濟,政治,法學這三類,理科稍次,另外兩個是陪讀的。

洛州書院的特色為農業種植,工業,化學這三類,其他兩個陪讀的。

鎮北書院則是農業種植牧業,經濟這兩類,其他三個陪讀。

揚州書院則是理科,農業漁業,經濟這三類。

廣州書院則是工業船舶類,農業,經濟這三類。

刨除掉共同科目,總結一下就是長安書院是經濟政治類,洛州書院是農工化類,鎮北書院是農經類,揚州則是理農經類,廣州書院則是船舶農經類。

這些共同科目也不是腦子一熱就設立的,三個同樣擁有農業類科目的學院,其實所研究的內容是不一樣的,土質,氣候,這些都是原因。

在總結一下就是一句話,四個字,因地制宜!

將原本沒什麼特色的四大書院,改製成五個具備各自特色的書院,讓他們在各自的行業內可以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五大書院想互不干涉,集中所有的力量,在各自的行業內做出最大的貢獻。

簡單點說,這跟軍校沒什麼區別,就是把全軍最優秀的人集中在這裡進行培訓,然後放出去建功立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最佳閑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唐朝最佳閑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零四章:拆分,重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