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五)鍾靈山的傳說
衛胤宸心裡清楚,衛胤熙的目的就是想讓這件事鬧得越大越好,但他並不是想真正要了夏卿雲的性命。但如果鈴蘭認為,他這是在與她談條件,那就只當是罷。
衛胤宸不禁一嘆,「蘭兒,我答應你,我一定會尋回靖承君。但這件事,除了你我,絕對不可以再讓第三人知曉。
而且,救出靖承君之後,我希望靖承君也能夠答應和解此事。」
鈴蘭微微蹙了蹙眉,「如果你保證能幫我救出君上,那我可以向你保證。但若是到時君上不肯答應和解,王爺又會如何?」
衛胤宸聞言,眸間神色略有些渙散,當中透著不盡的落寞。
「若靖承君是一位明君,為了家國百姓,他是會同意和解的。我也沒有別的意思,只是想要與他確認一下,以保萬全。」
鈴蘭聽衛胤宸所言,心覺方才自己是不是太過多心了。方才瞬間,她心中的確是有個念頭一閃而過。不過,她隨後便覺得實在不該如此直面質疑他的。
但衛胤宸確實太過一味偏護衛胤熙。若非如此,衛胤熙也不會養成如今這般無法無天的脾氣。
而在夏卿雲與衛胤熙之間,在夏國與衛國之間,衛胤宸的立場從來都是如此明確。這也是令鈴蘭不得不擔心的一點。
鈴蘭只輕輕點了點頭,「好,我可以向王爺保證,君上那邊我來勸說。不過,我倒認為,至於雙方能不能順利和解,王爺更該擔心的,是衛胤熙那一邊。」
衛胤宸望著鈴蘭,無言半晌,心中一時百味。
當然,她還是她,只是身份不同,立場不同了。
她現在萬事皆以夏卿云為重,處處都以夏卿云為先。
對此,他確實吃味。
任心中這般萬緒糾纏,苦澀難當。他只捫心自問,自己憑什麼。
衛胤宸緩緩移開了視線,他不想讓鈴蘭洞悉他此時心境。只因當初是他親手將她一步一步推向夏卿雲,如今他又何故做出這般姿態來給她看呢。
「很好,如此我便可毫無後顧之憂的據實相告了。」
說著,衛胤宸從袖筒中取出一片寶藍色衣料的殘角。
那寶藍色的夏錦上用青色的絲線綉著祥雲紋樣,鈴蘭只一眼便認了出來。
「這是!」
「這是我在山上找到的。若我記得不錯,這與夏卿雲失蹤那日所穿著的衣袍,從衣料、紋樣上,都是吻合的。」
鈴蘭接過了那片衣料的殘角,又仔細辨了辨。這料子細細摸上去,確是夏國宮廷特有的天蠶錦,且上面繡的雲紋式樣,也正是夏國宮中獨有的。
雖天蠶錦為夏國獨有,可雲紋樣式極為普遍。鈴蘭之所以能一眼認出這衣料殘角是為夏卿雲所有,是因為『青雲』與『卿雲』同音,在夏國,除了夏卿雲本人以外,是絕對不會有其他人膽敢選用青的絲線綉上雲紋的。
「這該就是他身上的衣料沒錯了……」說著,眉頭緊蹙,「難不成……君上他?」
衛胤宸見狀,忙解釋道:「不,靖承君還是安全的。」
「可是這……」
「正因是因為這些衣袍的殘料,我才斷定靖承君安然無恙的。」
「這些?難道還有其他的?」
「沒錯。其實,在靖承君失蹤的第二日,我便拾到過這樣的碎衣料。
當時,我有些在意那封勒索信上提及的交贖地點。」
「交贖地點……你是說半山腰?」
「是。所以我便直接先去到半山腰處搜尋。在鍾靈山的半山腰處,有一汪月牙形狀的潭水,而此物,便是我在那潭邊拾到的。
開始我以為,這是無意間掉落在潭邊的。於是在當日搜尋無果后,次日再上山時,我發現潭邊又出現了一片衣袍的殘片。這便令我感到有些匪夷所思了。結果接下來的幾日,我每日都會在那潭邊拾到這樣一小片衣料,就好像,這衣料是順著水飄來的一樣。」
「順著水……飄來的?你不是說,那是一汪潭水嗎?」
「是潭水沒錯。但潭水也並非就是死水,只是水道不在明處罷了。」
「可是……怎麼能知道這潭水通向哪裡呢?」
「據我所知,有一條水路是通向山裡的。」
「山裡?」鈴蘭聽至此處,反倒糊塗了。
「是,就是山裡。不過,我所說的山裡,不是深山之中,而山岩之內。」
「什麼?山岩之內?這怎麼可能?」
「你先別急,聽我給解釋給你聽。
這一汪月牙形的潭水是倚山岩而形成,水域面並不大,就表面而觀,也不可見其與何處相通連。幾日下來,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而就在今日,我帶兵在山中搜尋之時,偶遇一上山砍柴的樵夫。詢問之下才知曉,那半山腰上的潭水因為形似月牙,而被山下村民稱為月牙潭。但是因為在當地老一輩的村民間流傳著一個傳說。所以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們,更習慣稱它為鏡月潭。」
「鏡月潭……傳說?」
「嗯,正是一個傳說。不過,拋開那些過於異幻的故事不講,我認為,就有關於那潭水的部分,或許還是有跡可循的。
據那傳說中所描述的,那潭水構造的確頗為奇特,竟是一潭暴露在外,而另一潭卻深藏與山岩之內。
也就是說,那月牙形的潭水倚靠著的那面山岩之內,還有另一汪與之鏡像的潭水,這大約也就是『鏡月』二字的由來了。
而更奇在,這鏡像的雙潭,構造簡直鬼斧神工。表面只可見一潭,山內又含一潭,以山岩相隔,卻又相互通聯。且不知源頭又是哪處,這汪潭水竟還有潮汐之分。白晝潭水漲滿,夜間則會落。在子夜汐落水位最低之時,月牙潭中倚岩壁一側便會顯露出一處岩洞入口,浮水入內,便可直通山體之內,直通鏡月潭的山內一潭。
只不過,這一切都是來源於傳說中的描述,相傳這鐘靈山是靈妖的住所,山下村民世世代代都只在山腳下棲居,除了樵夫不得不上山砍柴謀生,餘下村民顯有人敢上到山上來。更不要說趁子夜之時,上山來驗證傳說中的潭水是不是真的會漲潮落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