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章

完結章

第403章

秦鳳儀直接把江南藩王、大員們坑了個人仰馬翻,大家之所以會默默的咽下這口老血,還真不是說這些藩王大員們就好欺負了。讓大家啞忍的原因有二,一則秦鳳儀的確實力出眾,二則便是這些年,秦鳳儀把南夷經營的風生水起,兩湖的糧食,江浙的絲綢、茶葉,蜀中綉品,還有自南夷經雲南、蜀地,直至北疆的馬匹生意,秦鳳儀都能在京城弄幾個秘密據點,他與江南這些地方往來,更不在話下。

怎麼說呢,通俗的講,長江以南這些藩王大員們,哪個是沒從南夷海貿上得過好處的呢?而且,秦鳳儀用人,並不是直接說去賄賂這些藩王、大員們,那樣就太低級了。只要海貿生意里給他們加兩條船,除去南夷抽成,也夠他們賺的人仰馬翻。長久的利益往來,比任何交情都可靠,而且,現下各家都有船在外,還沒回來呢。秦鳳儀一旦倒灶,這其中,當然不乏有人得大利的,但,更多的是這些先時便與秦鳳儀交好的諸人,誰不戰戰兢兢的以防大皇子清算呢?

當然,你們也可以背叛秦鳳儀投了大皇子。

可關鍵是,大皇子怎麼看,勝算也沒有比鎮南王大多少啊。鎮南王剛得的十萬裝備精良的禁衛軍,而且,咱們這會兒去朝廷喊冤,說那什麼《誅殺父逆子書》上的簽名印鑒手印都是假的,朝廷信不信咱們的清白暫且兩說,就是鎮南王這裡,怕得先打殺過來了。

大家之所以默默的咽下這口老血,還有一個緣故,就是,大皇子直接將鄭盧二人攆出朝堂,越過章、程、耿、駱四人,提攜汪尚書,委實犯了官場大忌!鄭老尚書盧尚書都是積年老臣哪,整個朝廷官場,有多少官員是他們的門生故吏、親朋故舊,咱們先時為什麼支持大皇子啊,內閣先前為什麼站在大皇子這一邊啊,是因為,按朝廷規矩法度,藩王無承襲帝位的資格,秦鳳儀便是元嫡皇子,他既為藩王,也被排除在皇位之外了!所以,咱們才看好你大皇子,你雖是繼室之子,但除了鎮南王,你也是嫡子,還佔了長子之位,所以,咱們才支持你。

支持你,就是支持規矩法度。

原本,大皇子哪怕什麼都不做,只要聽內閣這些老狐狸的主意,完全就是將內閣推到了鎮南王的對立面,還怕內閣不盡心么。

他倒好,內閣守著規矩法度的擁護於他,他把內閣的規矩法度置之不理,直接提攜了汪尚書為內閣首輔。

於是,大皇子成了最不守規矩法度之人。

其實,鎮南王寫那封信,上面的事,大家並沒有真的就信了。就是提及鄭盧二位閣相,大家也多是認為,鎮南王行的是離間之計。

結果,大皇子就中計了。

鄭盧兩個與鎮南王聯繫不深的尚且被罷官閑置,何況他們,如今又有印鑒又有簽名又有血手印的,更是一百張嘴也說不清了啊!

江南官場,本就與鎮南王聯繫緊密。

何況,如今這亂糟糟的世道,真是寧可殺錯,不可放過。

鑒於大皇子的心眼與心胸,大家就默許了鎮南王造的那些個印鑒簽名血手印了!反正,如果哪天鎮南王倒灶,咱們再去喊冤也不遲。

都到這個地步了,誰還要臉哪!

但,更令這些藩王大員們心驚膽戰的事發生了,他們剛剛得知,北蠻以北疆軍劫掠北蠻邊境為由,大舉犯邊,顯然想從這亂局中分一杯羹的。

秦鳳儀這邊沒有半點磨唧,他也不是大皇子那種,認為打仗就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的事。一面給大行皇帝出殯發喪,秦鳳儀一面開始調集糧草,他多年征戰,此次仍是他親自帶兵,將鳳凰城交給趙長史章尚書方悅留守,他兒子大陽鎮守鳳凰城,另外,秦鳳儀沒令嚴大將軍出征,秦鳳儀握著嚴大將軍的手道,「我知大將軍為難,但,大皇子謀害大行皇帝,辱我生母名節,我為父為母,必有一戰!今,我將鳳凰城上下,我的妻兒老小,均託付給大將軍了。」讓嚴大將軍守城,而且,守城兵馬就是小嚴將軍麾下的三千人。另則大軍,除各地守城之軍,均隨秦鳳儀出征。

秦鳳儀十日之內便率大軍過了長江,據守關要之隘。

這是秦鳳儀的精明之處,長江為天險,倘不先拿下江南一應要員,光長江就夠他打的了。秦鳳儀過了長江,卻忽然沒有動靜了。

倒不是秦鳳儀怕了,他知道,現下朝廷定在心急火燎的應對北疆戰事。秦鳳儀還對天下大員發去了一封明文,上面寫明白了:你們不要怕,今有外敵相犯,本王斷不會在此時發兵京城,北蠻是我們大景朝的仇人,朝廷只管應付北蠻便是,本王不會做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反正,那明文上寫的要多高風亮節有多高風亮節,其實,翻譯過來就是:你們先打,打完本王撿個漏。

當然,你們也可以不打,反正北蠻過了北疆關直接就是京城了,這與本王也沒什麼關係。

秦鳳儀這無恥的東西,大皇子氣個半死,一面與秦鳳儀罵戰,說北蠻兵就是秦鳳儀勾結而來的,一面還是得調集兵械糧草支援北疆戰事。

秦鳳儀沒這麼忙,秦鳳儀也很關心北疆戰事,與傅長史道,「這委實是巧了些,讓他們查一查,北疆必是有事,不然,待咱們與大皇子拼個兩敗俱傷,他們再行犯邊,豈不更是大撿便宜。」

傅長史應了聲是,又道,「這是天意囑意殿下,不然,倘北疆兵馬調回京城,再北上可就難了。」

阿花族長始終認為,「殿下此時提兵北上,亦是好時機。」

秦鳳儀嘆道,「不行啊,我與大皇子之爭,說來只是朝廷內部之事。可北蠻,乃是邦國之仇。當年,先帝就隕身北蠻之手,倘在北蠻兵犯北疆時提兵北上,便會有人疑心,我與北蠻勾結,共謀京城。寧可失此戰機,也不可失去京城人心。何況,此一戰,京城再想調北疆兵回朝,難矣。」

秦鳳儀與阿花族長道,「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就是這個道理了。」

阿花族長這些年也受了不少漢文化薰陶,想一想,也有些明白親王殿下的意思了。這就好比一家人,兄弟正在打架,倘有別家人打進來,兄弟還是先要聯手打那外家人的。秦鳳儀雖未與大皇子聯手以抗北蠻,卻也不好此時對京城雪上添霜。

哪怕大皇子還在與秦鳳儀口水戰不止,但,秦鳳儀止兵江淮,仍是令京城人稍稍放下心來。但,京城的局勢仍極是緊張,工部現成的兵械自然可以先供北疆,只是,糧草是大事。說來,景安帝死的真不是時候,正逢七月,八月便是秋收,可景安帝突然出事,朝廷上下都在忙著景安帝身後之事,其間更有大皇子與鎮南王二龍相爭,以至如今秦鳳儀提兵北上,內閣換相,哪裡還顧得上收秋糧。所以,正趕上收糧稅的時候,朝廷的糧稅還沒收上來呢。何況,糧稅一向南方也是大頭,兩湖豐腴,天下皆知。如今,江南半壁叛變,糧食都供了秦鳳儀,京城糧草緊張。

更讓大皇子驚懼的是,北疆傳來戰報,平郡王世子戰死!北疆兵馬退守玉門關!

大皇子六神無主!

新任的汪首輔也慌了神,還是平郡王道,「請殿下允老臣出征!」

這個時候,也唯有讓平郡王出征了,只是,大皇子私下問外公,「西南逆匪,當如何?」

平郡王道,「直隸有兵十萬,京城尚有精兵十萬。西南兵馬,哪怕收嚴大將軍麾下十萬禁衛軍,能隨鎮南王出征的,不會超過十五萬。殿下可在泉城與西南一決生死。」

「一決生死?」

「對。」平郡王征戰多年,哪怕如今七十好幾,仍不乏一流的戰略眼光,「鎮南王停兵淮北,其兵勢已不比先時。兵勢之事,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只要阻西南兵於泉城,西南氣侯溫暖,今已八月,西南兵不耐嚴寒,待到冬日,必然退去。此一退,待朝廷緩過這口氣,殿下便可徐徐圖之了。」

平郡王又道,「姓汪的,小人矣。殿下若聽老臣之言,當請回鄭相,請鄭相主持京城事務!」

大皇子難免為汪尚書辯解一句,平郡王心下一嘆,未再多言,恭身退下。

只是,平郡王未料到,他這話卻是傳入汪尚書之耳,頗為汪尚書忌恨,而後,在北疆糧草供應上,汪尚書多有拖延,秦鳳儀知曉此事,還是晉商銀號帶來的消息,因為北疆軍想通過晉商銀號買些糧草。晉商銀號不敢做這個主,跑來問秦鳳儀,秦鳳儀皺眉,「朝廷何至於到此地步?」此方知曉汪尚書做的好事。

便是秦鳳儀一向不喜平家,聞此事都不禁道,「真小人也!」

既然平家要買糧草,秦鳳儀隱約也明白平家的意思,平家又不是不曉得他與晉商銀號關係密切。於是,秦鳳儀也不準備再在淮北等下去了。秦鳳儀還是讓晉商銀號去給北疆籌措糧草了,傅長史欲言又止,秦鳳儀嘆道,「不惜平家,也惜北疆軍。」立刻命軍隊揮師泉城。

大皇子也做了萬全的準備,令十五萬大軍據守泉城,顯然要與秦鳳儀一決勝負的。

這一戰,雖則朝廷兵馬據守城之利,但,又不是除了泉城就去不了京城了,秦鳳儀根本沒打算硬抗哪城,他的目標一直是京城,秦鳳儀直接留下八萬人圍了泉城,然後,率餘下七萬兵馬繞過泉城,直取直隸,至於直隸,做總督的是前江浙吳總督,因在江浙乾的不錯,轉為直隸總督。吳總督的孫子就在秦鳳儀手下,秦鳳儀想叫開直隸府的大門再容易不過。秦鳳儀攜此聲勢,直接殺入京城!

要說京城還有守軍五萬,只要認真守城,秦鳳儀想攻下京城,斷非難事,奈何京中四皇子五皇子正義凜然的就為他們的皇兄鎮南王殿下打開了京城的大門。在京宗室官員更是紛紛出城迎接鎮南王殿下,秦鳳儀在入城前不禁感慨一句,「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古人誠不欺我。」

景安三十三年,時鎮南王景鳳儀以「誅逆」之名率大軍直取京城,史稱西南之變。

景安三十四年,鎮南王景鳳儀以「誅逆」之功,以安文皇帝元嫡皇子承繼帝位,史稱鳳元之治。

一個新的年代,來臨了。

——全文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龍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龍闕
上一章下一章

完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