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九章 始皇地宮
不這怎麼說,這打神鞭,以及封神榜,在傳說中,可全都是出自他們崑崙一脈的重寶,這封神榜秦觀在秦觀天那一世的時候,雖然也沒有親眼見過實物,可是,這打神鞭,卻是實打實的在他的手中。要不是前些日子發生了一樁連他也沒有弄明白的變故,恐怕這打神鞭,現在還在他的手裡呢。
至於這封神榜,秦觀雖然沒什麼印象,可是,這兩者畢竟是同宗同源的東西,就算是氣息方面,略微有些不同,但是,在被秦觀給感應到了之後,他多少還是可以分辨得出來這大至是個什麼東西的。
在秦觀看來,這件在秘境中散發著無窮威壓的寶貝,既然不是他曾經擁有的那把打神鞭,那麼,毫無異問,這件東西,應該就是傳說中可以冊封神道果位代天地封神的神道聖器封神榜了。只是,那怕這秦觀現如今對這封神榜是垂涎三尺,恨不得衝出去將其搶到手中,但是,他心中的那一絲冷靜,卻還是告訴自已,以他現在的修為和實力,衝出去不但搶不到寶貝,恐怕一旦遇到了對他心懷不軌的傢伙,說不定還會有生命危險。
更重要的,是秦觀在秘境的守護陣法被破的時候,也同時感應到了孫不醒那強大無比的實力,他雖然不知道孫不醒是誰,但是,對於這個以暴力破除掉他這個崑崙秘境的強者,現如今的他,可是拿人家半點法子都沒有。所以,牢牢的藏起來,對人家退避三舍,也就成了他如今最好的應對方式了。
這封神榜是好東西不假,可這好東西,你也得有命拿不是。這要是為了區區一件死物,把自已性命都捨棄掉了,那他可就真成傻子了。
秦觀這邊按兵不動誓且不說,單說孫不醒這邊,等他趕到了通往天界的傳送陣之前的時候,空中的那一幕場景,卻是直接就將他給看得愣在了那裡。
原來,在這座傳說陣的上方,兩塊大小差不多的破布,如今正在那裡幻化作兩團耀眼的金光,金光與金光之間,不住的互相擠壓著,不斷的彼此融合著,同時,這兩塊破布之中,同時投射出來兩個淡淡的人影,這兩個人影,也在空中四手相抵,神光交融的慢慢的融合到了一起。
這道人影,孫不醒雖然只看到過一次,可是,他卻是一眼就認了出來,這兩道一模一樣的人影,不是別人,正是這封神榜的器靈,也就是傳說中的那位被引入到封神榜之中后,就已變成了了和封神榜共生共存的器靈一般的存在,他的職責就是主管接引魂魄進入到封神榜之中,在封神演義的中,他更是被姜子牙封為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清福正神。
這位柏鑒,也算是一位上古人族之中的猛將了,他原本是人族之中,當時的人皇軒轅黃帝手下的一位總兵官。只因為在軒轅黃帝和蚩尤大戰的時候,他不幸被對方的一件法寶給打碎了自已的肉身,剩下的殘魂神念,便逃入到了北海之中,在那裡的一處海眼中被困了上千年都沒能出劫。
後來,還是遇到了姜子牙剛出崑崙從北海路過,這才冒出頭來,被姜子牙給收進了封社榜內,化作了這封神榜中唯一的一位器靈。至於這接引清靜神光,則就是他化作器靈之後,封神榜所賜於他的這一門神通了。
這位封神榜的器靈,清福正神柏鑒,根據孫不醒的推測,人家原本應該是宛如實體一樣的存在,現在之所以是個虛影,那應該就是這卷封神榜不全的原因。如今一看如然如此,這不,這兩個人影在一起沒用多久,就已經融合到了一塊,變成了一個略顯厚實的人影,看起來,如果可以找齊所有的封神榜碎片的話,到時候拼湊到一起,恐怕,這個封神榜中的器靈,也會重新再復甦過來。變成一位真正的擁有強大實力的清福正神。
雖然說,就目前孫不醒所知道的,這位清福正神的技能,也就是一道清凈接引神光,不過,他所揮出來的這些接引神光可不得了,根據孫不醒從這面封神榜中得來的一些訊息,這些接引神光,是專門用來強行牽引那些符合被冊封為天地神靈的一些強大的魂魄靈體等等的,不管你願不願意,只要被神光掃到,就只有乖乖的被神光接引到封神榜前的這一個後果。
當然了,這些神光可沒有什麼神智,他們有時候接引過來的那些陰神魂念什麼的,並不一定就是姜子牙想要冊封的天庭正神中的人員,那到時候,這些不在冊的魂靈,可就要由這位清福正神出手給驅趕走了。
這一次的接引神光,可不象上次一樣,只維持了十幾二十秒的時間,就及時的被孫不醒給終結掉了,現如今這次遍布全球的接引神光的這一舉動,可是一直堅持了半個小時左右,一直到孫不醒趕到這裡后又束手無策的等了七八分鐘,這才在兩塊封神榜殘片融合到一塊后,方始斷掉了這一直向外發散的那些接引神光。
上一次孫不醒用這封神榜時的無意間的這一個舉動,只是將這封神榜中的清凈接引神光給放出去和秒左右,但卻是直接在整顆星球上攪動風雲,驚動了無數個強者大能不說,更是一下子將原本平靜無比的國際暗世界局勢給弄得緊張無比。不管是那一個暗世界的勢力吧,對於這突然出來的這麼一幕,全都露出了一副警惕無比的狀態。
如今這封神榜再度整出的這麼一出,雖然孫不醒現在並不知道一共造成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但是,孫不醒卻是知道,這一次所造成的後果,卻絕對要比上一次要嚴重的多了。
別的地方就不說了,就在孫不醒以自已的飛遁神通天鵬縱橫在空中向著崑崙派所在的方向急速趕至的同時,在這漫天金光閃動的長安一帶,位於長安郊區的始皇帝的陵墓處,卻是憑空向外界冒出了數道看上去更加耀眼,論氣勢也更加雄厚的燦爛金光。
同一時間,在長安附近三四百公里方圓的人們,全都感受到了腳下的大地,在那裡發出了強烈的顫抖與晃動,在一些鄉鎮村莊中,有一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更是直接在這次的地震中,倒塌了下來。幸好這次的地震雖然看上去氣勢不小,但是所造成的危害倒也不倒,最少,在這次的地震之中,卻是並沒有人發生了生命危險。
長安,古稱鎬京,是西秦之地的省會,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更曾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華夏文明和漢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在過往的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舊時大秦的都城咸陽,以及阿房宮等大部分的建築就在今長安市境內,秦朝至今所流傳下來的最為有名的兵馬俑和秦陵在今長安市境內(位於長安市臨潼區)。
而秦朝最為出名的一個皇帝,始皇帝贏政,他的秦始皇陵,由就位於秦西高官安市臨潼區城東五千多米處的驪山北麓處。
據專家研究發現,這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這座帝陵,據說共分為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斗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數千年前大漢國人民的財力和才能,
驪山這裡的始皇陵,在數十年之前,就已經被檢測確認為是始皇帝的陵墓所在了,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吧,一直到現在,這座被無數人猜測萬千的帝陵,也沒有其重見天日的一天。
如今,在人們所看不到的始皇陵墓的地下地宮之內,數千年來,一直都沉寂無比的這座地宮,卻是在那裡憑空掀起了滔天的風暴。
崑崙道派秘境之中所散發出來的那些清凈接引神光,自然也穿透了上方厚實的泥土,直接到達到整座地宮之內,受此神光的影響,一直以來,在地宮中平靜無比從無活動跡像的那幾排高大威武的石俑,竟然在神光所照射到的第一時間,就直接白光大盛的活了過來,一具具石像,就好象一個個擁有鮮活生命的戰士似的,在那裡刷的一下,就撥出了各自腰間所掛的青銅長刀,這些石俑剛剛擁有了活動的能力,隨著手中的長刀揮動,它們這些新復甦過來的石俑,就馬上在那裡瘋狂的攻擊著周邊的一切事物。不管是身周的建築設施,還是旁邊的同類,一時間,凡是它們觸目所及的東西,全都成了它們攻擊的對像。
數百上千個石俑一塊復活過來一般的瘋狂攻擊,這是個什麼場景,宏大壯觀的秦皇地宮之內,各種精妙的布置,各種價值連城的物件,在這些石俑的長刀砍劈下,全都變成了一塊塊碎片塊。
在整個地宮正中最深處的一座由大量黃金所鑄成的宮殿內,此時,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這些洶湧而入的石俑的影響,不過,整個大殿的大門處,就好象有一道無形的屏障似的,任這些石俑再怎麼猛衝,也絲毫不能進入大殿一步。
這座黃金大殿,除了正中高高在上的一把椅子外,就只有兩側各六尊高達七八米高下的金人空蕩蕩的擺在那裡了,除了這一把椅子和十二尊高大的金人之外,在這把椅子的前方,卻還有一個半跪著在地上,被凍結在冰塊之中的男子。
這個男子在冰塊中雙眼緊閉,雙手緊緊的握著一把紫黑色的厚重長刀,那怕在冰塊之中,這個男子也沒有失去其的生命特徵。如果你透過外面的冰塊仔細看的話就可以發現,在冰塊之中的這個男子,他的胸前心臟位置,依然在堅定沉穩的起伏著。一開始,這個冰塊中的男子還沒有什麼變化,不過,當外面那些石俑在那裡拚命的撞擊著黃金大殿的大門,沒一會就將門口那無形的屏障給撞得破碎開來之後,這些亂轟轟衝進來的石俑,也終於進入到了這座黃金大殿之中大肆破壞。
可惜的是,兩旁的那些金人並沒有什麼動靜,但是,在這些石俑衝進來之後,在大殿正中高高擺著的那把大紅色的椅子,卻是在第一時間就發出了無數道白森森的寒光。
如果你仔細看的話,就會發現,原來,這些白光,卻並不是這把椅子上面所發出來的,而是從這個椅子上面所鋪的一張白色的老虎皮上所散發出來的。白光四下亂轟,就好象長了眼睛似的,每一道白光,都準確無比的擊中了一具石俑,這些石俑,只要被白光擊中,馬上就在那裡變成了一具具冒著寒氣的冰冷石雕。然後,隨後後方那些沒有被白光射中的石俑的隨意撞擊,這些個石雕,卻全都在第一時間就變成了一堆冰屑,就這麼散落一地。
當然,這些冰雕之中,倒也不是沒有其它的例子,正在那團冰封了一個神秘男子的冰雕,在被兩三具石俑所執刀攻擊了之後,這冰雕之中的那個神秘的男子,他不但沒有隨著身邊的冰塊碎作冰屑散開,反而刷的一下,整個人站將起來將身影立得筆直,同時雙眼在那裡猛的一睜,就這麼直愣愣的活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