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內患

第二百八十一章 內患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打仗這回事必須要謹慎,必須要考慮全面,在尋找對手破綻的同時也要謹防自身不露出破綻讓對手有機可乘。

漢軍自海上而來這種可能並不是杞人憂天,想那蓬萊水軍先前既然能夠橫渡渤海直擊樂浪、帶方,那就完全有可能自海上南下,攻擊江東沿海任一城市。一旦讓漢軍登陸殺入江東腹地,那江東在赤壁所做的努力幾乎就等同於白費,後方不穩,前線如何堅持。

越想越覺得不能等閑視之的呂蒙辭別了諸葛亮,星夜兼程趕往柴桑,他要當面勸說孫權調出一支精銳留守吳郡,即便不能擊退來襲的漢軍,也要為大軍回援爭取到時間。而這種將精銳留在後方看戲的建議,除了呂蒙親自勸說,旁人勸孫權根本就聽不進去。

呂蒙離開了大營,諸葛亮也隨即離開了大營。呂蒙是去勸孫權,而諸葛亮則是去面見劉備。既然漢軍有可能自海上殺入江東腹地,那同樣也有可能自南蠻之地殺入荊南,截斷劉備的歸途。如今的劉備雖已將交州作為建設的重點,但荊南的重要性依舊未減。擁有荊南,就意味著還有重回中原的希望,但失去了荊南,那就真的只能偏安一隅,而且以當今聖上的性格,他是不可能放任劉備躲在交州做個草頭天子的,收復了荊南以後,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交州,而到那時,劉備除了繼續往南跑還能怎麼辦?

諸葛亮可不想做個異鄉客,最後客死異鄉。此次與江東聯合,諸葛亮出力頗大,為的就是不想丟掉荊南。通過與呂蒙的交談,二人得出了漢軍有可能會在戰時派兵自海上登陸江東的可能,但這種可能同樣也適用於荊南。

自奪取益州失敗,原先那些投靠劉備的益州人或是南蠻人如今或死或降,眼下的益州就是鐵板一塊,若是朝廷真有意派兵自南蠻進入荊南,那一路上不僅不會遭到麻煩,反倒會得到大部分南蠻人的幫助。

……

得知諸葛亮求見,劉備很是意外。作為此次孫劉聯盟的劉方代表,此時的諸葛亮應該在赤壁與呂蒙商議軍情,這時候跑來求見,莫非是赤壁那裡出了什麼狀況?

不知諸葛亮為何此時趕來的劉備當即命人讓諸葛亮進帳,打算聽聽諸葛亮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壞消息。等聽完諸葛亮的講述,劉備心裡暗鬆口氣,他還以為是赤壁那塊出了問題,沒想到只是擔心朝廷會派兵自南蠻之地殺入荊南。

「軍師覺得當派何人留守零陵?」劉備問諸葛亮道。

「這個,當選一主公信任且有能力應付突髮狀況之人。」諸葛亮聞言一愣,出言答道。

「軍師,我是在問你何人可擔當此任。」劉備提醒諸葛亮道。

「是,這個,主公覺得霍峻如何?」

「霍仲邈……」劉備聽后不由陷入沉思。霍峻、傅彤、向寵,這三人皆是劉備投奔荊州以後才收得的將才,追隨劉備日久,也逐漸得到劉備的重用,如今已經是劉備軍的中堅力量,地位僅次於張飛、李嚴二人。

霍峻擅守,倒的確是個留守零陵防備朝廷人馬來襲的合適人選。可劉備卻有些捨不得,他本還想將霍峻安排在長沙,防止朝廷水軍如上次一樣發動突襲,可諸葛亮卻在這時向自己推薦了霍峻。

「軍師,若是讓霍峻去守零陵,那長沙要交給任何來守?」劉備出言問道。按照劉備的想法,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在朝廷大軍與孫劉聯軍激戰於赤壁的時候,他這裡也不會閑著,也要發動對朝廷的攻擊,身邊多留一個可用之人,到時也不至於出現無人可用的尷尬情況。

「這個,可命向寵留守長沙,此外武陵可交給李嚴……」

「軍師,此事容我考慮考慮。」劉備打斷諸葛亮的話道。

諸葛亮如今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不可與演義中那種言聽計從可比。奪取巴蜀失敗,三分天下的計劃就此夭折,諸葛亮神人的形象也就在劉備的心中破滅。想他劉備自黃巾之亂時便投身行伍,幾經沉浮,那心志早已磨練得如鐵似鋼,早先敬重諸葛亮,那是因為諸葛亮為他所描述的三分天下的美好前景令他傾倒,可等計劃失敗,諸葛亮也就被踢下了神壇,劉備對諸葛亮所獻的計策自然不會盲目聽信。

諸葛亮也明顯感覺到劉備對他的態度變化,但對此諸葛亮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奪取巴蜀的計劃確實失敗了,三分天下的構想也就沒了實現的可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受人懷疑也是在所難免。而且諸葛亮此時也無處可去,除了劉備這裡,無論是朝廷還是孫權那裡,諸葛亮都不願意去。孫權跟劉備是半斤八兩,去哪裡都一樣。而朝廷那邊,諸葛亮的「仇人」可不少,諸葛亮可沒有受虐的愛好,自也是不願去的。

讓諸葛亮回歸山林做個隱士諸葛亮又心有不甘,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平生所學還未得到充分的施展,怎麼會甘心做個不問世事的隱士,又不是七老八十,已經時日無多了。

見劉備拖延時間,諸葛亮也就閉嘴沒有再勸。他知道,劉備不是一個幾句話就能勸的回心轉意的主,唯一的辦法就只有等,等他自己想通了,那一切才能水到渠成。現在說什麼都是浪費自己的口水。

諸葛亮本想就此告辭返回赤壁,卻不想又被劉備叫住了。

「主公還有何吩咐?」諸葛亮納悶的看著欲言又止的劉備問道。

「……孔明,你說若是朝廷那邊有人主動來聯絡我們,說是願意助我們一臂之力打敗朝廷,這話可信嗎?」劉備想了想,問諸葛亮道。

諸葛亮聞言很是詫異,當今天下大勢已經明了,隨著朝廷收復了河北,假以時日平定南方也是指日可待。這時候朝廷里有人要聯繫劉備裡應外合算計當今天子,這聽起來的確有點叫人不敢相信。

「主公,是何人要與主公聯手?」諸葛亮問道。

「來人自稱來自徐州。」

「徐州……莫非是陳家?」諸葛亮想了想后問道。

「嗯,來人的確說是來自陳家。」

「陳家……自陳登死後,徐州陳家後繼無人,即便他們有心助主公一臂之力,可他們又有何能力?」

「不是的軍師,不是陳登的陳家,而是陳群的陳家。」

徐州世家有兩戶姓陳,陳登那一支隨著陳登亡故而衰落,但陳群那一支卻依舊強勢。陳群是徐州名士,擅長內政,據說已經被朝廷任命為河北南皮郡郡守,按照時間推算此時已經走馬上任。可問題是他陳家在朝中正混得風生水起,有什麼理由要暗中幫助與朝廷為敵的劉備。

劉備當初奪取徐州的時候,陳群可並不看好劉備,對於劉備的招攬也是敷衍了事。怎麼會選擇在這時候派人聯絡劉備,共謀大事。

「主公,小心有詐。」諸葛亮輕聲提醒劉備道。

「嗯,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劉備點頭認同道。

若是陳群此時與劉備面對面,對於劉備跟諸葛亮的疑惑還能解釋,但現在陳群不在,那劉備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斷。在劉備看來,陳群所代表的陳家如今在朝中混得不錯,雖比不上荀家或是鍾家那樣受到朝廷重視,但說出去同樣也是響噹噹的名頭。要是陳登那一支派人來聯絡劉備,那劉備估計會更相信一點,可陳家……劉備實在想不出陳群有算計當今天子的正當理由。

為了讓諸葛亮多給自己參謀參謀此事,劉備特意留諸葛亮在軍中住了一晚,次日天亮以後,劉備便將自稱是陳群派來的使者叫到了帳中,諸葛亮則藏身在屏風之後,觀察使者的言行舉止。

這種背主不義的勾當,自然要用自己身邊親近可信之人,以免走漏了消息,給自己乃至整個家族帶來殺身之禍。陳群的使者名叫陳通,是陳群身邊的書童,與陳群一起長大,名為主僕,實如兄弟一般。

經過一番攀談,陳通也聽出了劉備心中的顧慮,當即微微一笑,從衣袖中取出了一封陳群所書的親筆信,雙手遞給了劉備,「劉使君,你之所慮,答案盡在此封書信當中。」

劉備疑惑的接過書信,打開掃了幾眼,對陳群的態度依舊有些將信將疑,便將陳通打發下去,又叫出躲在屏風后的諸葛亮一同參詳。

陳群的這封書信,很詳細的解釋了自己為何要算計當今天子的原因。諸葛亮看后對陳群的意圖也相信了幾分。

人分三六九等,並不是所有人都如劉協那樣曾經生活在宣揚人人平等的時代。東漢末年,門閥制度達到鼎盛,門戶之見深入人心。一個好的出身,對一個人的幫助可以說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陳群過去向劉協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鞏固門閥制度。只是很可惜,劉協不是曹丕,不需要為了討好士族而接受這種弊大於利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與科舉制的作用恰恰相反。科舉制選才不問出身,只論其才,而九品中正制卻是不論其才,只論出身。

科舉制的好處,但凡身負才學之人,無論出身士族還是寒門,只要高榜得中,那就有機會改變自身的命運,從而達到光耀門楣,榮華富貴的目的。可九品中正制不一樣,就算你天縱奇才,可要是出身不好,那對不起,你也就是一輩子為人效勞的奴才命。可若是你出身士族,那就恰恰相反,就算你是個目不識丁的草包,那也會有一份富貴在等著你。

曹丕接受九品中正制的目的是希望藉此得到士族的支持,維護其統治。可劉協不需要啊,他的麾下就有出身士族的荀彧、鍾繇,也有出身寒門的賈詡、郭嘉。說句實際點的,就算此時荀彧、鍾繇這些出身士族的官員集體罷工,劉協也有可替代的人選來填補荀彧、鍾繇等人離開所留下的空缺。

陳群希望利用九品中正制將朝廷任命官員的權利掌握在士族的手中,從而達到控制朝堂的目的。可偏偏劉協不上當,堅持科舉制,不讓士族一家獨大。這樣一來,劉協自然而然的變成了陳群等人眼中對士族不太友好的人。

對於這種人,士族往往都是希望可以除之而後快的。可問題是劉協的身份不一般,而且更要命的是,朝廷的軍方站在劉協這邊,即便真的讓陳群這些人得手了,那隨後而來的報復對陳群等人來說也是滅頂之災。

士族一向習慣先家后國,而這個家是指自己家,不是指別人家。所以捨己為人這種高尚的事情不用指望陳群這幫自私自利的人會幹得出來。

同歸於盡那是不可能的,畢竟劉協也沒有完全將士族的出路給堵死,科舉適用任何人,無論是士族還是寒門,只要你有本事通過朝廷的考試,那就有資格做官為政一方,至於日後的成就,那就完全要看你自己的本事。

既然不能直接動手對付劉協,那陳群自然就將主意打到了孫權、劉備這兩個至今還在與朝廷對抗的反賊身上。本來陳群的目標是袁熙,只是沒想到袁熙如此的不爭氣,空有河北那塊寶地卻不能物盡其用。眼下袁熙已經身死,河北重歸朝廷治下,陳群只能退而求其次,將合作對象換成了劉備跟孫權。

劉備與諸葛亮雖然分析出了陳群要算計當今天子的初衷,但依舊想不出陳群能用什麼辦法幫助到自己。當今天子劉協在軍中的威望無人能及,而在朝中更有荀彧、鍾繇、法衍、杜畿等等忠心不二的賢臣輔佐,僅憑陳群或是幾個士家出身的官員,實難對當今天子構成什麼威脅。

「主公,何必為此煩惱?不管陳群打算用什麼法子,會有麻煩的都是朝廷那邊,而我們只需坐山觀虎鬥便是。」諸葛亮像是忽然想通了似的,笑著對劉備說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不是漢獻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不是漢獻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一章 內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