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光明拖拉機廠
光明廠是模仿蘇聯工廠建設的大廠,整體布局條條塊塊非常規整,廠房高大威猛,辦公建築和生產建築顏色分明一紅一灰。這個年代的人們,站在那裡仰視這些高大的建築,通常會在想——這是怎麼建造出來的?
主體建築是五座高大的車間,一字排開,其他附屬建築圍繞它們而建,彼此之間的距離在整體上都是最短的,提高生產運轉效率。
廠外是多年不變的鄉村,隨著季節輪換而變化的莊稼,裊裊的炊煙,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生澀難懂的方言。而一牆之隔的廠內,卻儼然是城市景象,自成體系的小世界,整齊的廠房和生活區整齊的樓房,醫院和商店,甚至有自己圖書館和電影院。穿著整潔緊跟時尚的工人,撲面而來的各種口音的普通話。
恍若兩個世界。
斑駁牆面上「高高興興上班來,平平安安回家去」的標語下,沙沙地廣播播放著《咱們工人有力量》。
「咱們工人有力量,嘿,咱們工人有力量!每天每日工作忙,嘿,每天每日工作忙……」
新任保衛科副科長走馬上任半個多月了。
光明拖拉機廠是個大廠,職工六千多人,加上家屬和不在編的合同工有近萬人,光是在市區里的家屬大院就有兩處。工廠佔地面積近五千多畝,一旦移交地方,就是個名副其實的超級國營工廠,自成體系簡直就是一個小型的綜合了生產研發居住生活的社區。
以李路的身份,入職光明廠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想一來就當官,那是不大可能的。儘管梁紅兵沒有找過李路,但李路知道,毫無疑問是梁紅兵使了力氣。這讓李路很有些驚訝,梁紅兵只是一個分局刑警隊長,按理說來,是沒這麼大能量的。
不管如何,李路記下了這個人情,心裡也打定主意好好的結交梁紅兵此人。
李路的入職沒有引來什麼波瀾,想想,那麼大一個廠子,可以說每天都有人入職離職。就像一顆小水滴滴入了大水塘里,也就引起了保衛科的一些動靜,但沒幾天就恢復如常。
光明廠的保衛科正式職工有八十多人,有幾乎一對一的合同工,小二百號人馬,能用的人手比市公安局的都要多!
更讓李路乍舌的是,光明廠的保衛科科長以及教導員是貨真價實的現役軍官!他們還兼著光明廠預備役營的營長和教導員,五位副科長當中,有三位是現役軍官,另外一位是廠辦副主任兼任,只有李路一人是職工。
李路看過光明廠民兵營的動員編製表,一旦按照編製表動員起來,光明廠民兵營哪裡是什麼民兵營啊,簡直就是他娘的火力比現役部隊都要強悍的機步團!
光明廠是正兒八經的軍工廠,就算到了現在,也還沒有完全的與地方交接完,從保衛科的幹部配置就能看出端倪。
光明廠是生產什麼的,生產坦克裝甲車的!轉型生產拖拉機還不到三年時間。
光明拖拉機廠保衛科副科長絕對的牛逼。
光是李路直接管轄的三隊,手底下三十多號人槍,裝備的是56式衝鋒槍,59式坦克三台,63式裝甲車五台,212吉普車兩台,解放卡車兩台……
別懷疑,這就是光明廠保衛科的裝備。
現役陸軍步兵連隊裝備了什麼玩意兒他們就裝備什麼玩意兒。
這還不算什麼,光明廠有預備役營,民兵營,機步營!不是什麼步兵營!正兒八經的裝備坦克裝甲車大口徑火炮的機械化合成步兵營!李路還兼著民兵營副營長的職務!
當然,預備役營實際上和民兵營是一個架構兩塊牌子。李路了解到,幾年前,光明廠的預備役營的前身是預備役團,是他-娘-的團級部隊,預備役,不是什麼民兵!
絕對的嚇人。
戰備庫房裡存放著更多地59式坦克、63式裝甲車以及59式57毫米口徑高射炮以及59式100毫米口徑高射炮……
通常以民兵營的名義來管理訓練,預備役部隊畢竟性質上有些敏感。
民兵營下轄三個裝備裝甲運兵車的步兵連與兩個坦克連,還有一個高炮連,一個地炮連(對地打擊的火炮)。這哪是什麼民兵部隊,而且從編製的裝備和人數來看,哪裡是什麼營,都他娘的趕上步兵團了。
而且,所有的裝備都是光明廠自己能夠生產的,連著名的蘇式D30火炮都能生產!
絕對令人哭笑不得。
沒想到華夏帝國事實上的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居然隱藏在光明廠里。
至於操作這些武器裝備的人員,那簡直不要太簡單——全都是自己生產出來的,包括實驗什麼的都是自己做的,能玩不轉嗎?至於彈藥什麼的,那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了。
國企大廠最終死在高大全上,但誰也不能否認高大全的國企大廠在特殊環境中的強大的生命力。
李路直接就能肯定,就算陸港地區沒有駐軍,若是有敵軍登陸上來,光是光明廠這個過分超編的民兵營就能把敵人打得哭爹喊娘的。
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來保衛科的權力很大,因為保衛科的另一塊牌子就是光明廠民兵營!
李路就兼著民兵營副營長這個職務。
頭銜很多,但人還是那些人,除非爆發戰爭。
光明廠的一車間還在生產坦克,安南戰事之後,損失了很多裝備,62式輕型坦克損失慘重,於是光明廠最重要的一車間還沒來得及轉產拖拉機,就接到了恢復生產59式坦克的指令。
62式坦克在戰爭中暴露出了一個很致命的問題——裝甲太過薄弱。因此部隊需要大量補充59用來替代原先裝備62式輕坦的部隊。而59式坦克因為是中型坦克,裝甲防護力更好,在戰爭中如魚得水,但是,59式太重,動力弱,無法很好的適應南方叢林環境。
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
要增強裝甲能力就要增加重量,重量增加了,動力問題更突出,就沒辦法符合部隊對機動性的要求。
李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為光明廠頂多還有一年,就會完全停止生產坦克,然後徹底地移交給地方,留給他的時間是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