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戰爭與和平(大結局)
法國人原本只是向嚇唬嚇唬德國人。但是沒想到德國人竟如此的激烈,這倒讓福爾為難了,福爾立即召見新國公使,向新國公使道:「如果法國捲入新一場戰爭,新國是否願意與法國締結盟約。」
新國公使的回答是:「新國暫時不可能再發動戰爭,至少五年之內不允許。」
福爾道:「請說出你們的理由。」
新國公使道:「新國的鐵路網正在籌建,就算髮動戰爭,也必須將鐵路網鋪在印度、俄羅斯、中亞、東歐的國境上才能大量的調動軍隊,我們需要消化的時間。所以,現在維護和平更為重要。」
福爾點了點頭,亦覺得法國也需要重建的時間,隨後道:「那麼就沒有其他的辦法嗎?」
新國公使道:「我們在國聯擁有兩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在國聯有著很大的影響力,現在英國人並不敢宣布法國貿易禁運,法國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可以進行一段時間的海貿,鐵路的事只能再緩緩了,兩國可以加深友誼,新國打算組織一個區別於白色聯盟的軍事同盟組織,如果法國願意,新國皇帝陛下非常希望邀請法國加入,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在經濟、政治、軍事上進行更深入的合作,您看怎麼樣?」
福爾點了點頭。
新國公使繼續道:「我國的大馬士革省面臨地中海,可以隨時通過地中海與貴國進行貿易,所以,總統先生,請放心吧,只要我們願意攜手,法國和新國將成為整塊大陸最為繁榮的兩極。」
談話結束之後,福爾終於還是撤回了前方德國邊境的法軍,隨後向全國宣布了和平的宗旨,但是他態度強硬的不願意再與英德等國進行對話,之後,他派出了特使,前往新國簽署一項新的盟約。
法國退出了白色聯盟,加入了新國主導的北京聯盟,這個組織的參與國有日本、上圻、下圻、沙特、阿富汗等國,法國的加入,無疑增加了這個聯盟的影響力。
鐵幕逐漸的拉開,隨著貿易摩擦以及軍事方面的衝突,上百萬新軍出現在東歐、土耳其邊境,新國皇帝吳辰在新年的講話中提到:某些國家對新國懷有戒心,並且破壞了自由貿易的原則,在這種前提之下,無疑是對新國的挑釁,為此,新國宣布與某些國家斷絕一切經濟、政治、軍事上的交往。
德國、奧斯曼、奧地利三國同時撤出了新國的公使,吳辰的打算十分明顯。這幾個國家已經沒有貿易的必要,為了防止他們復甦,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軍事壓力,讓他們在艱難的工業重建之中,不得不提高軍費的份額,以摧毀他們的經濟。
不過對於英國,吳辰就沒有這麼入骨了,雖然在國聯兩國的紛爭不斷,相互叱責,但是還沒有達到相互翻臉的條件,吳辰在一年之後又訪問了法國,隨後兩國簽署了全面通商開放條約。
法國只花了一年時間,在新國大量資金的投入下工業迅速的復甦,鋼產量已經達到了六百萬噸,比英國高出一倍,是德國的三倍,而新國的鋼產量竟突破了恐怖的四千萬噸。國內的經濟不斷的刺激著鋼產量的增加,由於每年制定的計劃之中需要修建極多的鐵路線,鋼鐵的需求量極大,因此,鋼鐵量在一年內就增長了百分之五十。
吳辰意識到。一旦新國的鐵路網鋪建完畢,龐大的鋼鐵產量一旦回落,極有可能美國曾經經歷的危機。
世界上第一次經濟危機在資本歷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點的普遍生產過剩危機。這次危機也是第一次在美國、而不是在英國開始的危機。由於英國對美國鐵路建設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故美國鐵路投機的破產對英國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動。1847年經濟危機結束后,從1850年開始的周期性高漲的最重要的特點是世界貿易急劇的擴大,19世紀50年代世界貿易的年平均增長額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機器工業的發展,運輸業的革命,新興國家和新興部門捲入國際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金礦的發現都促進了世界市場的迅速擴大。
1848年至1858年,美國建成的鐵路約達33,000公里,超過了其他國家所建鐵路的總和。而英國在40年代的建設熱潮中,所鋪設的鐵路卻只有8,000公里。美國鐵路事業的蓬勃發展,按道理應會帶動其冶金業的大發展,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而且,這一時期,美國生鐵產量長期停滯不前,棉紡織業的增長速度也不快。與此同時,鐵軌、生鐵、機車、棉布和其他英國製成品的進口卻增長得十分迅速,英國產品充斥美國市場阻礙了美國冶金業和棉紡織業等當時的重要工業部門發展。
隨著危機的爆發,美國的銀行、金融公司和工業企業大量倒閉。僅1857年一年,就有近5000家企業破產。糧食生產過剩,糧價和糧食出口下降,加上英國工業品的劇烈競爭,促使了美國經濟危機的加深。反過來,英國的經濟發展也受到美國危機的打擊。由英國向之提供資金的美國銀行、鐵路、商業公司紛紛破產,也使英國的投資者持有的有價證券急劇貶值。
1857年秋季。美國還爆發了貨幣危機,整個銀行系統癱瘓了,美國的貨幣危機在10月中旬達到了頂點,當時紐約63家銀行中有62家停止了支付,貼現率竟然超過了60,股票市場行市則下跌了20-50,許多鐵路公司的股票跌幅達到80以上。美國的經濟危機迅速蔓延到英國和歐洲大陸,引發了一陣又一陣的破產浪潮。
在此之後,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整個美國遭受了嚴重的破壞,許多城市夷為平地,工廠倒閉,鐵路被大量的破壞,基礎設施毀於一旦。
當南北戰爭結束,這個國家又開始興起了一場工業大潮,大量的歐洲資金湧入,19世紀最後三十年,美國資本自由競爭由鼎盛開始向它的相反方向轉化。壟斷的產生和發展,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已達到了僅僅憑藉其自身機制所不能解拖的地步,於是不得不乞靈於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以保護和發展自由競爭。
美國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后,隨著國家對經濟干預的加強,經濟立法也逐漸增多。作為美國「經濟法」核心的反托拉斯已經形成,經濟法律機構也陸續成立,經濟法制初具規模。但是,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這時期美國在經濟政策方面,自由放任仍佔有統治地位,商業界對政府干預經濟仍持反對態度,雖然國家對經濟干預有所增加,但這種干預還只限於局部範圍,並帶有被動性。因此,作為反映這種經濟干預的經濟立法也僅限於在幾個領域中產生,具有分散性與不系統性。不可能在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獲得全面發展,它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也很有限,因而這時期的經濟立法還相當薄弱。
當時美國政府的政策對這個時期內的經濟增長起著很大的作用,首先,美國政府比較重視社會基礎設施。它具有不同於其他投資的一些特點,例如建設周期長,投資量多而且有不可分性,受益者比較分散,等等。私人資本不太願意在這方面投資,但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卻十分重要。美國政府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早在19世紀初,紐約州議會立案決定開拓當時最重要的交通線路伊利運河。據估計,1860年以前,美國運河投資總額的3/4來自各級政府。
隨後,又開始了一場新的鐵路建設狂潮,在鐵路建設方面,雖然資金主要來自私營鐵路公司,各級政府仍給予了支持。例如,政府出面購買或擔保鐵路公司發行的債券,對鐵路公司豁免賦稅,提供中轉設施,等等。
美國聯邦政府特別以贈送土地的辦法來支持或刺激鐵路公司的築路計劃,為此總共補貼出13100萬英畝土地贈予了私人的鐵路公司。內戰前鐵路資金約1/4,內戰後約1/10來自州和地方政府。
當然,美國政府對鐵路建設的慷慨贊助及其實施辦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鐵路公司的舞弊行為。許多鐵路公司為多得到政府贈與土地,謊報項目,把線路作不必要的彎曲,並進行土地投機買賣。總的說來,由於得到了政府的贊助和擔保,這一時期中鐵路資金的籌措未遇到嚴重障礙。在政府的資助下,美國鐵路建設有利可圖,私人資本爭相建立鐵路公司,同時也吸引了外國資本。
據統計,19世紀末,歐洲在美國鐵路的投資達到30億美元,約佔美國全部鐵路投資的21—22%。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可以說,另一平行世界的美國資本發展是一個異類,它的崛起既得天獨厚,又有著明顯的特徵。在後世零星的成功國家當中,大多數基礎設施以及各種工業的扶植大多都來自於權威時代,也即是利用權威的手段,藉助於強大的政府來保護工業以及大量的修建基礎設施。從而實現工業化甚至進入后工業化時代。
在許多落後民主政治的政府之中,基礎設施一直都是難題,就如鐵路,鐵路的修建周期十分長,而且資金收回也十分的困難,要收回成本,可能需要二十、三十甚至是一個世紀的時間,私人資本是不願意進入這個領域的,他們寧願去投資房產,投資股市所賺的錢都比修建鐵路要多的多。
資本是逐利的,當基礎設施的利潤不豐厚或者周期太長時,他們不可能參與其中,而小政府的國家裡,國家是沒有多少資金的,因而不可能將僅有的資金鐵路到鐵路、公路方面,而且,這一項的投入周期過長,對於民主政黨們來說,往往在這一任修建鐵路,說不定最後摘取果實的是下一任的反對黨,這種虧本的事恐怕誰也不願意做,與其如此,不如向民眾發一些小恩小惠更能籠絡人心。
但是美國無疑是衝破了這個枷鎖,美國利用當時地多人稀的特點,立下法規,修建鐵路的公司可以得到鐵路兩側數百米以內的土地。也就是說,你的鐵路延伸到了哪裡,那麼鐵軌兩側的土地就歸你所有。
這極大的鼓動了私人資本的熱情,他們在鐵路上賺不到錢,卻可以得到土地作為補償,這絕對是極好的買賣,因此,在美國發展的黃金時代,整整迎來了兩次的鐵路修建狂潮。
新國與美國的國情不同,新國的國土面積雖廣,但是漢人人口已經接近了五億,在這種情況之下,吳辰不可能引入所謂的私人資本,給他們下達贈送土地的法令,土地的資源本就緊張,怎麼可能平白送人,不過新國的政體與美國恰恰相反,正好可以藉助國庫的資金進行大規模的投資。
可是不管是國家投資抑或是私人投資,當新國的鐵路線全部修建完畢之後,必然會導致鐵路危機。
關於這一點,吳辰未雨綢繆,經過規劃以及計劃,新國需要修建的鐵路差不多為十萬公里,這個數字幾乎比整個世界的里程還要多一倍,一旦鐵路修建的狂潮過去,吳辰當然明顯這其中的危險。
因此,他已經開始制定出了戰爭計劃,也即是在五至十年之內鐵路修建完畢之後爆發一場轉嫁經濟危機的戰爭,以實現整個新國的軟著陸。
吳辰自然不是戰爭狂人,但是他也明白,在他的背後,有一種冥冥的力量正推動他點起火藥桶,所謂帝國主義的危機恐怕便是如此,當需要修建鐵路時,將會有無數的鋼鐵廠、無數的枕木長,無數的機車廠瘋狂的擴張,並且開始形成規模,達到某種壟斷,而一旦沒有鐵路可修,那麼這些工廠便面臨著倒閉,機車廠的倒閉將帶動模具工廠、橡皮工廠、鋼鐵廠的連鎖反應,而以上工廠也會帶動鐵礦、伐木業的倒閉,當鐵路不再需要機車和鐵軌,那麼機車和鐵軌就不再需要鋼鐵和枕木,當鋼鐵和枕木不再生產,那麼鐵礦石和木材勢必要大規模的減產。
這個產業鏈的工人超過千萬,一旦這千萬人失去了工作,就意味著一千萬個家庭沒有了固定的薪水,他們沒有了薪水,就必須節衣縮食,而最後,服裝、餐飲、汽車、建築等各種行業也開始進入緊縮,因為購買者已經下降了,沒有了薪水,四千萬家庭不得不減少這些商品的購買力。
那麼以上的消費行業也會隨之緊縮,比如汽車,在四千萬家庭有固定的薪金的時候,或許每年他們可以每年賣出五百萬輛,可是當這些人購買力下降時,那麼可能一年出售的汽車只有四百萬輛,這就意味著將近有五分之一的汽車工人將會被裁員,市場上又多了幾十上百萬失業者,如此循環下去,結果造成的危機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吳辰別無選擇,要嘛新國毀滅,或者遭受重創,要嘛將危機轉嫁到歐洲,用侵略和武力的手段來開拓市場,掠奪財富,這是他無奈的選擇,因為當他走上這一條路,就必須面對這個結果。
因此,雖然新國奉行的是和平政策,但是擴軍仍然沒有停止,吳辰的打算是,在五年之內,裝備一支超過七百萬人數的正規陸軍,並且大力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以備戰爭需要。
他坐在宮殿里,仍舊是百無聊賴,卻在為將來做著打算,就在第三年的冬天,就在這個帝國日益蓬勃的時候,李鴻章的噩耗傳來,吳辰親自到了李府,眼中一片茫然,在李鴻章彌留之際,在坐在李鴻章的身側,看著這個即將駕鶴西去的老臣,二人相視無言。
接替李鴻章的是張謇,吳辰在召見張謇的第一句話就是:「按著原路走吧,一切都已經謀劃在定,張先生,今年的軍費要加一加了。」
張謇點了點頭:「臣明白。」
…………………………………………………………………………………………………………………………………………………………………………………………………………………………
本書完,這本書寫得並不順利,或者說寫得非常沒有意思,可能與訂閱有關係,還有就是因為女兒剛剛出生,所以比較忙,大家見諒,最後大結局時留了一些懸念,不過也可以說是沒有懸念,因為之後幾乎是沒有懸念的戰爭,近代之後的戰爭比拼的往往是國力,鋼鐵量,歐洲基本上已經不是對手了。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