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麻煩的朝議
貞觀十六年正月十六,無雪,陰,天冷得緊,風不小,颳得皇宮城牆上的各色旌旗咧咧作響,又到了個早朝的日子,朝臣們天不亮就全都趕到了朝房,不過重臣們卻並沒像往日一般聚成一團團的小圈子聊大天,無他,大傢伙都消息靈通著呢,早就知道今兒個的朝議怕是會有場激烈的交鋒,不過嘛,大傢伙全都是看熱鬧的心態,都等著太子一系的官吏們與吳王一系的人馬如何鬧騰了,至於那些個中層的官吏們雖無所覺,可見重臣們都默不作聲,多少聞出些不對勁的味兒來了,也都沒敢吭大氣兒,只是各自小心揣摩著可能要生的事情,滿朝房裡一派詭異的寂靜。
別人怎麼想的李貞懶得多理會,他一來是平日里就甚少跟那些個朝臣們拉拉扯扯,二來昨夜先是惡戰了一回,後頭又是老三來訪,接著又跟兩大謀士議事兒,整整一夜都沒合眼,雖說身子骨強健,可到了這會兒也早就累得不行了,哪有功夫卻管別人在想些啥子,自顧自地躲在角落裡閉目養著神,倒也樂得清閑,只可惜才剛歇了沒多久,就聽內侍監高堯那尖細的嗓音響了起來:「聖上有旨,今日免朝,正三品以上朝臣並所有在京親王一體到甘露殿議事,欽此!」
嗯哼,老爺子這是打算家醜不外揚了,呵呵,有意思!李貞心中一動,剛想著睜開眼,起身去甘露殿,卻見吳王走到了他的身前,也沒說話,只是使勁地眨了下眼,便即轉身離去,看得李貞心中暗自好笑不已,不過也懶得理會那麼許多,淡然一笑,起了身,跟在一起子重臣身後也往甘露殿而去。
甘露殿內,李世民高坐在大位上,面色鐵青,眼圈黑,顯然是一夜未眠的樣子,見到眾臣們進了殿,也絲毫未有任何的反應,即便是重臣們三呼萬歲之聲嘹亮,也不見李世民有何表情,就這麼讓重臣們始終跪著,倒是早已坐在了位置上的太子李承乾雖也面色肅穆,可眼裡頭卻有著得意的光芒在閃動。良久之後,不知在想些什麼的李世民突然像是醒過了神來一般,跟趕蒼蠅似地揮了手,心神不定地道:「免了,免了。」
「臣等謝主隆恩。」跪了許久的重臣們緊趕著謝了恩,不過聲音里透著疲憊不說,也遠不及頭前高呼萬歲時那般響亮了,倒跟耗子叫有些子相類似,不過李老爺子顯然沒心情去計較這點小事,掃了眼重臣們,一擺手道:「高堯,宣!」
早已等候在側的高堯忙從李世民的身後轉了出來,一躬身子道:「是,陛下。」接著從大袖子中取出一份摺子,高聲宣道:「茲經有司所查,現有情況如下:碾庄一案……」
高堯所宣讀的這份摺子里所說的事兒,在場的重臣們早就從不同渠道都聽說了,雖說並不清楚其中的奧妙,可隱隱約約都能猜出個大概來,只是大傢伙都心照不宣罷了,待得高堯宣完了摺子,大傢伙全都默不作聲,誰都不肯出來說話,無他,這等謀逆大案,又是牽涉到天家子弟的案子,在不知道老爺子的意思之前,哪有人敢出頭說話,那不是找抽才怪了,能混到如今這個官位的,那個不是精得出奇的人物,又怎會犯那等低級錯誤,大殿里靜得連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得清。
「都說說看,這裡頭有何問題?嗯?」眼瞅著大傢伙都不吭氣,李世民冷著臉說了一句,只可惜等了好一陣子,還是沒人敢出來說叨這件事,好一片冷場,很顯然,大傢伙的心思自是瞞不過老爺子的,若是平日里的話,大傢伙不想說,老爺子大體上也就作罷了,可現如今這事情老爺子是實在有些子拿不定主意該怎麼辦,哪可能讓群臣們就這麼靜了下去,黑著臉,點起了名來:「喬松(房玄齡的字),爾身為宰相,那就先說說好了。」
房玄齡早就意料到李世民會一個叫到自己,心中已然有了定計,不慌不忙地站了出來道:「啟奏陛下,老臣以為此事頗多疑點,蜀王身在岐州(今陝西附近)雖離此地不遠,然實無必要冒如此大的風險從武庫取出如許多的兵器,殊不知此事瞞得了一時,瞞不過一世,每逢年底盤總之日,總會有露餡的一天,此其一也;其二,老臣觀那些書信大體上都是些日常家務事,與武庫一事似無關聯,且落款日期皆舊,恐不足以為信罷;其三,蜀王好遊獵,損毀他人青禾或許有之,然卻不足以言稱蜀王聚眾圖謀不軌,此老臣之愚見也,望陛下三思。」
「哦?這麼說,喬松以為李愔是被冤枉的了?」李世民嘴角露出了一絲獰笑,不咸不淡地問了一句。
房玄齡如何不知這幫皇子們鬧得實在不成樣子,頭前說出的那番話,本是揣測著老爺子會骨肉情深,對此事不加深究,當然,房玄齡之所以會這麼想說穿了也很簡單——李世民往日里都是很寬宏的一個人,甚少對那些個兒子們下狠手,便是太子那般憊怠的德性也沒見李世民作過,可此時見李世民神情不對,哪還敢再堅持己見,忙躬身答道:「陛下,老臣不敢說蜀王定是被冤枉的,只是其中或許還有別情罷,還請陛下聖躬獨裁,老臣皆無異議。」房玄齡話音越說越小,到了末了乾脆來個讓老爺子自己去裁決了事。
眼瞅著房玄齡都碰了一鼻子的灰,大傢伙更是不敢開口了,不過老爺子卻沒客氣,掃視了一下重臣們,再次點名道:「無忌,你的意思如何?」
長孫無忌昨日剛被李貞整治了一把,到如今還在生著悶氣呢,再說了,他本就甚少在朝議上開口言事,更不會去忤逆李世民的意思,此時見問道自家頭上,忙出列道:「陛下,老臣以為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還是再查查為好,望陛下明鑒。」
長孫無忌這話一出口,就算是為群臣們都定了個調子,那就是您老爺子想查就去查,不想查那也由你,反正是天家的事,天家自己去作主好了,得,這回好了,也用不著老爺子再一個個地去點名了,二十餘名三品以上的官員排著順溜兒出了列,說的話幾乎就是長孫無忌那番話的翻版,最多是語句略有不同罷了,聽得老爺子直皺眉頭。
眼瞅著形勢極端不利起來,吳王李恪心急如焚,可又著實沒膽子出言打斷重臣們的話頭,此時見老爺子眉頭緊鎖,更是有些子站不住了,說實話,他當然知道這所謂的武庫案子根本就是太子折騰出來的狗屁玩意兒,可惜李恪偏偏拿不出相關的證據來,而能拿出證據的李貞卻又在那兒裝聾作啞,李恪使了數次眼神全都被李貞給無視了,沒奈何,李恪只好等到一起子朝臣們都說得差不多了,這才站了出來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諸位大人之言都有理,不過兒臣以為此事疑點還是有不少,並不能證明六弟已涉入其中,畢竟關鍵要犯武庫主事王繼並未曾落網,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假設罷了,並無確證,還望父皇明查。」
李恪話音剛落,立馬就有支持者站了出來,但見白蒼蒼的魏徵駝著背,一巍一顫地出列道:「陛下,老臣以為吳王殿下所言有理,此事尚得詳查為妥,不可以一面之詞入人以罪,望陛下三思!」
魏徵素來就是個耿直的性子,從來也學不會看眼色行事,只要他認為是對的,他就敢開口進言,原本病了多日的他,對於武庫一案實是有心無力,根本顧及不到,可這多半會聽了諸位朝臣的話,魏徵多少看出了些門道,認定此事必有蹊蹺,故此,毫不猶疑地站出來聲援吳王,當然,滿朝上下也就只有魏徵有這種膽略罷了,其他人可都在揣著明白裝糊塗呢。
魏徵的話顯然還是有些子分量的,老爺子雖是一臉子的不以為然,不過卻並沒有訓斥魏徵,可也沒去理會魏徵的進言,一雙眼寒光閃爍地盯著吳王李恪道:「爾不是要證據嗎?朕可以給你,嘿,睜開你的眼,好生看看。」老爺子手一抬,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摺子,扔到了吳王李恪的身上。
摺子算不得厚,左右不過是二十來頁罷了,內容也算不得豐富,大體上不過是些計事的流水帳罷了,寫的都是蜀王李愔的一些不軌之事,甚或連李愔某日說了啥子反語都一一列了出來,其中最要命的一條就是蜀王李愔借著田獵的由頭私下練兵,私兵人數達到了五千餘眾,整整過了定例的四倍還多,所使用的兵器大多全是朝廷的制式兵刃。
李恪飛快地將摺子過了一番,臉色「刷」地便白了,無他,那些個制式兵器是如何而來的李恪心中有數——制式兵器倒確實是朝廷專用的,不過卻不是從武庫那頭搞出來的,而是他們兄弟三人私下從各兵器作坊里黑出來的,可問題是這話如何能說得出口,一見形勢已經徹底敗壞,李恪也不敢再硬撐下去,忙跪下磕了個頭道:「兒臣愚昧,望父皇恕罪。」
吳王服軟了,可魏徵老爺子卻還是不依,拿過了摺子,細細地看了一番,搖著頭道:「陛下,這裡頭還是有蹊蹺,姑且不論蜀王的兵器是從何而來的,武庫每年盤點下來,攏共也就少了此次的量,現如今不是說已經找到了嗎?若如是,蜀王的兵器就未必是從武庫而來的,以武庫一案入蜀王之罪,殊為不妥,再者那些繳獲的書信也不見得就一定是蜀王的手筆,就算是蜀王的手筆也不見得說的就是武庫之事,老臣以為還是得慎重為好,不若宣蜀王入朝,當面辨明是非方好。」
魏徵老爺子說得在理,一起子重臣們雖都沒敢出言附和,可臉上大多露出了是那麼回事的樣子,便是連老爺子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的疑慮,可就在此時,侯君集卻站了出來道:「陛下,老臣以為魏大人所言雖是有理,不過依老臣看來,武庫盤點歸盤點,可帳目卻能作假,這一條想必越王殿下最清楚,陛下何不問問越王殿下。」
我靠你個死老猴子,老子沒揭破你小子的背後勾當,你倒給老子下起了眼藥,媽的,惹翻了老子,拼著兩敗俱傷,老子也把你跟老大全都拱了出來,媽的,真是個混球!李貞原本正瞧熱鬧瞧得高興,卻沒想到被侯君集給將了一軍,頓時歪膩透了,說實話,李貞並不是心慈手軟,不敢跟太子與侯君集作對,而是時機不成熟,無他,李貞如今剛入朝為官,朝中壓根兒就枚甚勢力可言,羽翼未豐,此時若是太子倒了台,只能是白白便宜了魏王李泰罷了,以李泰如今的勢力,他若是入了東宮,再想趕他下來,那可就難了,倒不如先讓李承乾那等蠢貨占著,只要手中握有把柄,將來趕他下台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兒。此時見侯君集攀咬到了自己的頭上,李貞心中雖火大,可好在城府深,也沒就此作,裝成沒聽見,就站在一旁,不吭氣兒,只可惜老爺子並沒打算放過他,但聽老爺子一聲清咳,看著李貞道:「貞兒,爾有何話說?」
說?說個屁!李貞是實在不想趟這趟渾水的,可老爺子已經開了口,不回話是不成的了,無奈之下,只好站了出來道:「啟稟父皇,侯公所言賬目造假固然是可行,不過卻不可能有太多的花頭,一年下來,數目雖不小,卻也到不了百八十件的,除非主事之人不變,若是換了人,只需細細查帳,總能現其中的蹊蹺。」
李貞完全就事論事,只說賬目,不涉及武庫遺失案,也不說老六究竟涉不涉案,話雖說了一簍筐,其實全都是廢話,當然也全都是實話,老爺子不滿意是自然的事情,可李貞就有那等說廢話的本事,令老爺子也拿他無可奈何,慍怒地看了李貞一眼,正要繼續追問之際,卻見魏王李泰站了出來道:「父皇,兒臣以為八弟斯言大善,若不是八弟心細,此武庫大案也揭不出來,兒臣以為歷年下來,武庫遺失的兵器只怕不少,管武庫之人難辭其咎,理當深究下去才是。」
李泰這話雖說得含糊,可大傢伙都是明眼人,一聽就知道李泰話里的矛頭可是沖著太子去的,無他,前後幾任武庫人選一多半是太子薦的,還有些是侯君集的老部下,當然,明白歸明白,大傢伙也沒傻到去點破的地步,全都閉了口,滿大殿里立時又多出了數排「泥菩薩」。
日他娘的老四,還真是會見縫插針,媽的,這會兒成了老子跟他聯手打擊老大了,他娘的鬱悶!李貞無端端地被李泰利用了一把,著實有些子不開心,可也明白此時不是開口的時節,要不就是越說越亂,到了頭來,一準是沒好果子吃,乾脆也就跟著玩起了「木偶戲」。
李貞不開口,可一旁看到了一絲將水攪渾之機會的李恪卻不甘示弱地站出來道:「父皇,兒臣以為四弟、八弟的話都說得有理,此事既是要查,那就該徹底清查下去,不可令奸佞小人得意妄為。」
眼瞅著老三一夥子人就要倒大霉了,太子李承乾原本心情愉悅得很,可沒想到半路殺出了個程咬金,竟然有將他一塊兒拖下水的架勢,頓時氣得鼻子都歪了,起了身,對著李世民躬了下身子道:「父皇,兒臣以為今日所議的是六弟的案子,其餘諸事可日後再行計議,以免有主次不分之虞,望父皇明斷。」
太子所言其實倒是在理,不過嘛,老四想著摟草打兔子,幹掉老三之外再拖太子下水,自然是不肯就此罷休的,毫不客氣地介面道:「父皇,兒臣以為兩案本就是一案,自當併案而論,豈可硬分甚主次,此兒臣之淺見耳,望父皇公斷。」
老三眼瞅著有個機會能拉住太子,就跟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緊接著李泰的話道:「父皇,四弟所言甚是,往父皇明察。」
太子見自己孤身受攻,如何肯依,手指著兩位兄弟道:「放肆,爾等實乃胡攪蠻纏!」
老三、老四哪肯吃太子那一套,一個冷笑,一個熱諷,滿大殿頓時熱鬧了起來。
得,老爺子不舉行朝議,就是擔心這幫子皇子個個羽翼眾多,一旦爭起來,那可就沒個完了,只不過卻沒想到這會兒還是鬧上了,頓時來了氣,冷冷地看著那三個互不相讓的兒子們,臉色黑得像鍋底一般,揮了下手道:「都給朕閉嘴!」
老爺子這一火,大傢伙全都老實了下來,只不過又全都成了不言不動的「泥菩薩」了,眼瞅著這麼僵持下去也不是個路,老爺子沉思了好一陣子,突地說道:「傳旨,宣蜀王李愔入朝覲見,由越王李貞為宣召使,」話音一落,大袖子一甩,也不理會重臣們的反應,自顧自地轉回了後殿。
啥?媽的,怎地又繞到老子頭上了,老爺子,你太過分了!李貞沒想到這件破差使會落到自個兒的頭上,一聽之下,頓時傻了眼,連氣都喘不過來了……<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