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高中
冷駿飛打算考的武狀元,簡單來說就是武科舉會、殿試選拔出來的全國一名,同人們常說的文試狀元名次並列。
科舉制度不僅僅中國歷代存有,連岳書瑤穿越到這個不知名的朝代,也十分推崇以科舉考試來選拔人才。所謂科舉制,是選拔官吏的制度中頗具影響和一種,而「武科舉」則是科舉制中冠以「武」事的一個特殊的門類,武科與文科一樣三年開考一次,分為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四級。
汪將軍之所以建議冷駿飛上京考武狀元,也不是一時興起給的建議,而是因為冷駿飛本身就具有這樣的一身本事。原來冷駿飛早在十四歲那一年,就已參加過一次武科舉,並憑著一身武藝一路考到了殿度,但最終卻因不願出任而故意在大殿上掩去自己的才華,將原本可以輕易收入囊中的桂冠拱手讓人。
這武科舉其實和文科舉一樣分為四級:一級為童試,在縣、府進行,考中者為武秀才;二級為鄉試,在省都城進行,考中者為武舉人;三級為會試,在京城進行,考中者為武進士。
四級也就是終極考試——殿試,需會底色后取得了武進士資格的人,才有機會參加殿試,通過殿試(也稱廷試)分出等次,殿試共分三等亦稱為「三甲」。
一甲是前三名,頭名是武狀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前三名世人稱為「鼎甲,」獲「賜武堤及」資格。
二甲十多名,獲「賜武進士出身」資格。
二甲以下的都屬三甲,獲「賜同武進士出身」資格。
而冷駿飛因之前已一路通過童試、鄉試和會試,並獲得了參加殿試的資格,即便當時沒有通過殿試,此次再去參考也可以直接參加殿試、無需再從頭考起。
所以冷駿飛到了京城后直接住到了汪將軍的府上,邊同他過招邊等待殿試的日子到了,冷駿飛在汪將軍家裡小住了幾日後,皇城裡便傳出殿試開考的時間,再過幾日冷駿飛便動身進宮參加殿試。
這個朝代殿試的規格很高,一般是由皇帝親自主考,也就是說這可能是那些學子和武師一次真正面對皇帝的機會,很多學子和武師其甚至只一睹帝王風采便已腦袋一片空白,更別提在皇帝的威嚴下從容應考了。
所以這殿試其實有一方面也是想考驗學子和武師的膽識,看他們有沒有膽量在天子面前坦然自若的充分展現才華,而皇帝也會當場觀察、考校眾學子和武師,甚至可能會臨時興起出些新題目來考校他們,所以殿試的人必須做好隨機應變的準備。
考試全程分為一、二、三場來進行,一、二場考弓馬技勇,稱為「外場」;三場考策論武經,稱為「內場」。
具體細分則是一場試馬上箭法,馳馬三趟、發箭九枝,三箭中靶為合格,達不到三箭者不準參加二場。
二場考步射和技勇,步射九發,三中為合格。
而所謂「技勇」,實際上主要測臂力,一共分為三項:頭項拉硬弓,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號,另備有十二力以上的出號弓,應試者弓號自選,限拉三次,每次以拉滿為準。
二項舞大刀,刀分一百二十斤、一百斤、八十斤三號,試刀者應先做左右闖刀過頂、前後胸舞花等動作,刀號自選,一次完成為準。
三項是拿石蒂子,即專為考試而備的石塊,石塊呈長方型,兩邊各有可以用手指摳住的地方,但並不深。石蒂也分為三號,頭號三百斤、二號二百五十斤、三號二百斤。
考場還備有三百斤以上的出號石蒂,應試者石號自選,要求將石蒂提至胸腹之間,再藉助腹力將石蒂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此舉叫做「獻印」,一次完成為合格。
凡參加應試者,弓、刀、石三項必須要有兩項為「頭號」和「二號」成績,「三號」成績超過兩項者判為不合格,取消三場考試資格。
三場則是考文、也稱為「內場」,相當於現代考完專業課後考文化課,但要求相對會比專業課低些……畢竟朝廷的武狀元雖然重在武藝,但卻也絕不允許武狀元目不識丁。
最後考「內場」時,其實除了考文外,還會被要求當場耍一套拳法或刀法等,算是當著天子和文武百官的面獻藝、意在考應試者的膽色,也算是以武藝來向大家證明、前面那兩場技藝考試自己沒有渾水摸魚,證明自己是有真材實料才能殺入內場考三場,更甚至有時候皇上看中某一位應試者,會讓一同觀看的武將軍出手同他們切磋一番。
冷駿飛因之前已考過一次,所以這次殿試整個過程一點都沒有感到慌張,弓、刀、石三項都輕輕鬆鬆的取得了頭號成績,順順利利的進入內場。
冷駿飛雖自幼習武,但該讀的書卻也是一點都沒落下,所以內場考文一點都沒把他給難倒,考完文他還大大方方的在皇上以及諸位大臣面前,耍了一套詠春拳。
在冷駿飛展現武藝時,那瀟洒的英姿讓大殿上的所有人下意識都屏住了呼吸,被他耍的那套拳深深的吸引住了,直到冷駿飛耍完彎腰拜謝,眾人才從精彩的表演中回過神來,並送給冷駿飛最猛烈的掌聲。
殿試的考試成績很快就揭曉了,成績揭曉后太監會在太各殿唱名、主考官會在西長安門外掛榜,冷駿飛沒有任何懸念的摘取了武狀元的桂冠,當場接下皇上賜給武狀元的一副盔甲,然後由巡捕營護送他歸,炫耀恩榮。
二天則在兵部舉行了盛大的「會試宴」,皇上兩次賞給冷駿飛這個武狀元盔甲、腰刀等,賞給眾武士則是銀兩等。這個朝代的科甲等級差別甚大,同樣是武進士,一、二、三甲的等級和榮譽卻大不相同。
不過無論等級和榮譽多麼不同,最終還是武狀元出盡了風頭的,冷駿飛被告知登后的三天內,他可以披紅挂彩、上街誇官、向老百姓炫耀恩榮,不過冷駿飛不是個喜歡炫的人,且覺得披紅挂彩的街上四處遊行炫耀有些傻,於是登后的三天他都躲在了汪將軍的府中。
冷駿飛笑著說道:「能討個清閑的官職我便知足了,你知道我來考武狀元並不是為了做官,只是想考個官職護我家人周全、讓我家人能不受人欺凌罷了。」
「清閑的官職?這恐怕有些不易,」汪將軍摸著下巴沉思了一會兒,才慢慢說道:「我朝律法規定——凡取得狀元者,馬上由平頭百姓『釋褐」,成為正三品將領,一般不是授予參將、就是成為紫禁城中的頭等侍衛,成為高級武官為皇上效力。」
這些冷駿飛自然早就打聽到了,但他卻一點都不慌張,只看著汪將軍笑而不語,汪將軍被他看的渾身發毛、也很快就領會了冷駿飛意思,頓時愁眉苦臉的問道:「冷老弟,你該不是想讓我替你向皇上開這個口吧?」
關於官職這一點,冷駿飛早在參加武科舉時就想好了,只見他不急不緩的說道:「正是此意,不過小弟定不會讓汪兄難做,汪兄只需同皇上說你這個大將軍麾下緊缺人手,盡汪兄的口才把我這個武狀元要了去,然後汪兄再想個法子替小弟安排個清閑的差事……」
「這樣一來,我跟著汪兄也不必擔心不被上級重用,又能稱心如意的謀個清閑的官職,這不就兩全其美了?」
汪將軍聞言重重的捶了冷駿飛一拳,假意怒罵道:「好啊!你這小子打從決定考武狀元開始,就把我給算計進去了,真該好好的揍你一頓!」
就在兩人相互調侃間,有下人前來稟告,說是有武舉人幾名前來汪府拜別冷狀元,冷駿飛聞言不解的同汪將軍對視了一眼,滿是不解的說道:「我相識的朋友當中,無人考上武舉人啊?怎會有人尋到這兒來拜訪我?」
「你不認得人家,人家說不定認得你,說白了他們就是想同你這個武狀元套近乎、拉關係罷了,你見與不見都無妨。」
冷駿飛兩次不解的問道:「落的武舉人,不是可以到兵部報道當差,或是到家鄉所在這地的軍營里效力嗎?他們同定會留在京城裡當差的我結交有何用?」
冷駿飛知道但凡落的武舉人,朝廷律法明言規定按路程遠近發給他們回鄉的路費,多則十兩,少則四、五兩。而大部分武舉人也可以選擇不歸鄉到兵部註冊,由兵部依據個人成績分三等授予武職,也可以到本省軍營中效力。
總之,只要有一個武舉人的資格,就算是有了進身之機,同樣也有逐步升遷的機會,指不定時來運轉、最後混得比同年的武狀元還要好,最後官職高過武狀元的武舉人歷代朝野中也都有不少。
冷駿飛初次踏入仕途,所以對官場的這些法規則一點都不懂,還是汪將軍出言提點了他:「這些武舉人大概是想借著和你一起參加殿試這個由頭,尋個機會巴結你,畢竟誰都知道武狀元一定會留在京城當差,出人頭地的機會也比他們多了許多……」
「他們是想趁著你還未高升到他們攀不上的職位時,先同你套個近乎,日後若是想調回京城當差也能多個門路兒,這在官場也是常見的事兒,興許你同他們見著面了,他們還可能會硬掰出祖上同你們冷家沾親帶故呢!」
冷駿飛最煩這些攀親結故的事兒,所以當下就揮了揮手、對前來稟告的下人說話:「替我把那些武舉人給打發了,就說我同汪將軍一起出門了,什麼時候回來你們也不知道。」
那下人才離去沒多久,不一會兒就又匆匆忙忙的趕了回來,那下人還沒開口冷駿飛就率先問道:「不會又來了一些武舉人吧?你就按先前我教你的話,把他們統統都給打發了,不必再上這兒稟告了。「
那下人卻沒有馬上離去,而是恭恭敬敬地稟告道:「這一次要見狀元郎的是榮郡王,榮郡王還請將軍也一同前去相見,榮王爺身份尊貴小人不敢隨意將他打發去。
四卷全朝快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