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2.第1150章 慶曆承平已廟堂(續)
第1150章慶曆承平已廟堂(續)
隨著作為遼東重鎮和樞紐的安市城陷沒,敢於負隅頑抗或又是心存僥倖的硬骨頭都被殺戮一空,或是俘虜押解往外海之後;剩下來自然就只有首鼠兩端的牆頭草,或又是隨波逐流的軟骨頭了。
因此,在特別編成的遼東派遣軍佔據安市城的第三天,就已然有周邊鄉鎮、邑落的頭人和宗長,紛紛牽牛挽馬帶著土產禮物前來問候和覲見;同時也是變相探詢一二,可是大唐的統治在時隔多年之後,又要重新回到這片土地上來了。
甚至還有來自遠地的小酋長和頭人頗為露骨的表示,願意出人出力和貢獻牲口,為許久不見來自中土的王師引路前驅或是充為勞役;就好像是派遣軍打下來了這座依山而立的雄險之要后,也讓周邊的土族勢力都變成了某種意義上的良民和順臣了。
當然了,這也並不是偶然和怎麼意外的事情。
在遼水以東的分支流域,渤海國的南海府和鴨淥府西南,與新羅國隔著浿水(大同江)的西北向,一直延伸到遼水出海口的沖積平原、沙洲和蘆葦鹽沼上,形成了一個不規整行裝的三不管地帶,就是如今各族混雜無主的遼東之地所在了。
這些本地出身的土族種類繁多,其中以又以靺鞨、高句麗遺族居多。這些靺鞨受到渤海的主體統治民族栗末靺鞨的壓迫,而逃亡而來的黑水靺鞨;而這些高句麗遺民,則是當年高句麗滅亡之後,不願意受新羅統治的遺種。
自從高宗總章元年滅亡高句麗之後,大唐就將高句麗王族、貴姓和世族在內十數萬內遷於江淮之地,另一方面在高句麗設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個縣,設置安東都護府,統治高句麗各地。
選拔酋帥有功的人為都督、刺史、縣令,與唐人官員一起管理當地。任命屢次平定高句麗遺民叛亂的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人以鎮撫之,自此為大唐六大都護府之一的安東都護府的發端。
因此,真正的高句麗正統淵源,其實就是在淮南道到江東沿海一帶,基本被徹底同化成了唐人。而其中混得最好的例子,就是奴婢之身隨軍出道,最後卻做到了安西節度使,而在西域打出一片威名赫赫的一代名將高仙芝。
至於在原本高句麗故地所能夠剩下來的這些,反而都是諸如靺鞨之類下層的附族頭人、部民和奴婢之屬。其中作為高句麗附庸的栗末靺鞨,就此崛起之後在高句麗故地北部,以龍泉府(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境內)為中心建立了渤海國。
而位於南部朝鮮半島上的部分遺民,則是被拱卒式的乘機向北蠶食的新羅所兼并,而成為九幢十停王軍中的高句麗部;但是還是有部分不齒為昔日高句麗手下敗將的新羅統治,就紛紛流亡和聚集到了尚屬唐地的遼東境內,以羈縻屬身份安居下來。
因此,自從安東都護府解體之後。這些以城池、山城、邑落為單位各據一方,而形同一盤散沙的土族部民,根本無法抵抗來自周邊勢力的威脅和壓迫。因此,他們在時斷時續的對新羅、渤海稱臣納貢,也對遼河以西營州、平州境內的盧龍軍表示恭順;
然後在遼河水位較低的秋冬之交枯水期,又會時不時遭到來自上游松漠都督府境內的契丹部入侵和抄掠;然後,在下雪之前帶著虜獲的人口、牛馬和戰利品,返回(科爾沁)草原去過冬。
而昔日的平盧鎮自從正源以後自遼東遷移到了青淄之後,也依舊在對海的半島保持了都里鎮、青泥浦在內的少數沿海港口和據點,作為通過遼東之地與新羅、渤海、乃至更北面的契丹等勢力,進行馬匹、皮毛、藥材、沙金和生銅等跨海貿易。
現在這種長久以來的資源和影響力,也隨著王敬武身死後的平盧軍全境易手,自然而然轉移到了太平軍政權及其所派出的遼東派遣軍手中。
但不管怎麼說,作為遼東之地的土族勢力,在常年這種多方博弈和侵凌、盤剝和收割之下,無法獨善其身也沒法形成一致對外抵抗的合力,堪稱是苦不堪言而朝不保夕。甚至連想要徹底投靠任何一方都做不到。
因此,昔日大唐安東都護府所建立起來的統治秩序,反而成為了他們夢想當中最為美好的時代了。至少在大唐的威名赫赫庇護之下,他們只要向都護府繳納貢賦,就可以不用在意契丹人也好、新羅國也好,周邊其他勢力的臉色和心情。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土族勢力也形成了相應的獨特生存哲學。既然遇到無法對抗和取勝的強敵,那毫不猶豫的加入對方,而從附從攻掠其他勢力的過程當中,獲得補償和繼續存續下去的資格,也就成為了稀疏平常的事情了。
而安市城本身亦是具有相當特殊的意義。因為當年唐太宗東征高句麗時,在安市城外擊敗來援的高句麗主帥高延壽、高惠真的大勝,不僅擊破了15萬高句麗軍,還繳獲馬5萬匹,牛5萬頭,鐵甲萬領,以及其他大量輜重。
高句麗也因此元氣大傷,再加上連年內線作戰的田地荒蕪和勞力不足;而陷入到了內亂不止的動蕩當中。然後在二十年後,再度由營州都督李勣等人一鼓作氣攻陷安市城,就此毫無阻礙的長驅直入扶余城(今朝鮮平壤附近),攻滅高句麗。
另一方面,安市城早在戰國時期屬燕國遼東郡,兩漢時屬於樂浪四郡之一的安市縣,後來南北朝才被高句麗所據;因為其地勢險要而經歷代增築,屬扼守難攻背山面河雄勝之地的半山城;是以長期佔據當地的也是土族勢力中數一數二的豪雄。
因此,作為當地土族勢力風向標的安市城,都沒有能夠擋得住外來軍隊的侵攻之勢;僅僅是在堅守數日之後就被攻陷告破的結果,也大大震懾和影響了周邊的大小勢力;而生怕就此成為下一個被殺雞儆猴的目標所在。
因此,這種輕易倒戈來降的局面,反而大大出乎了這支萬餘人的遼東派遣軍,所配屬的參軍組的預計;本來按照他們的估算在遼東遍地前朝流下來的山城、戍壘的情況下,還要實打實的再攻下幾個打下幾個較大大城邑,才會達成這種震懾性的效果。
但不管怎麼說,有人願意充當炮灰和苦力,總道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情;而派遣軍索要付出的只是一些按日配給,最低維持限度的糧食,以及打掃戰場和分潤戰利品(派遣軍看不上的破爛)的許可而已。
因此,眼見得長驅直入的派遣軍再度出兵了安市城以北,沿著千山山脈東麓丘陵和平原地帶,一鼓作氣連下玄菟、橫山、蓋牟、磨米、白岩、卑沙、麥谷、銀山、后黃等城之後,兵力不足和補給線和補給線拉得過長的問題也再度擺到了面前。
或者說,他們發現自己已經有些玩脫了。原本計劃是穿過千山山脈打通前往新羅之地的沿海據點,位於鴨祿水出海口——泊汋口泊汋城的目標尚沒有實現;卻是在北線高歌猛進當中,先把昔日安東都護府腹地的遼東所在,給打下來大半數來了。
然而眼見的遼東半島局面還沒有梳理清楚,約束部伍的信使才被派出去;又再度迎來了告捷兼追加後援的消息。卻是長驅直入的派遣軍先頭一營,已經逼近了昔日安東都護府的治所,襄平守捉所在的遼東城(今遼寧遼陽市老城)附近。
然後在這裡,再度與當地聚集起來的近萬各部聯軍大戰於梁水河口;最終以三團改造兵正面矩陣而戰,居后督陣的一團半數火器化的太平駐隊兵,出其不意的繞后殺出轟擊敵陣,三戰三敗之,殘餘盡數逃入遼東城據守。
但是相應的火器子葯也消耗大半而亟待補充。因此,只能當場帶著戰利品和俘虜,退到了附近的馬鞍山以為對峙待援。這時候,就連從淮南剛剛調過來坐鎮膠東和主持局面的第十二軍右郎將霍存,也實在是有些坐蠟了。
而一邊下令就地組織人手和跨海輸送物料,就近在安市州境內遼水出海口,一處已經勘測過水文和潮汐的小漁村,擴建出數條相應可供數百料海船靠泊的棧橋和簡易;一邊對著周邊駐軍連忙發出了協力的通告,加緊抽調人手渡海增援遼東境內。
一時間,原本在開春后已經戰火初平,而開始進行大規模春耕和墾荒當中的河南道境內,再度見到了「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的綿延兵戈往來景象。
只是這一次被調遣的除了作為試點的泰寧軍舊部外,又多出來了一部分來自平盧軍和武寧軍甄選而出的降卒;此外,還有一些自告奮勇或是應募而來的中原子弟和遊俠少年,帶著家門提供的老舊弓馬加入到這場被宣傳為光復故土的跨海之徵當中。
當然了,能夠吸引這些不安於鄉野田稼之間的年輕人理由,除了建功復土的名聲之外,還有能夠依照功勞和撫恤政策,在戰後光復的遼地上分到田地的誘惑所在。
嗯,提前說一聲,春節不定期更新中。
因為今年疫情持續,連往常初一到初三的變相休假都沒有了,從除夕開始就連夜值班了,然後雖然不能訪親走友了,期間還要帶孩子出去活動一二,所以不可避免影響更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