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今夕是何年?

第二章今夕是何年?

其實這個時候孟覺曉一點有沒有作為一名穿越客的覺悟,並沒有在勾勒即將開始的新人生的相關宏圖。相反的是孟覺曉現在很迷茫!根據夢中記憶的名字去追溯,後唐八十年是個什麼朝代孟覺曉根本無從得知。歷史上的後唐,似乎就是南唐吧,問題是南唐延續了八十年么?好像沒那麼長吧?所以問題出現了,這他娘的到底是個什麼時代?

絞盡腦汁孟覺曉也沒有想明白,最後只能放棄利用穿越者掌握的歷史知識這個金手指。多少點不甘心,孟覺曉像個怨婦似的嘆息了一聲。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孟覺曉的意識一點問題都沒有,身體還是很虛弱。據庄小六說,孟覺曉在床上躺了整整半個月呢,本來就不怎麼好的身子骨,被這場病折磨下來可謂形銷骨立,小命都沒了。要不是有個外來的穿越客,孟尤氏還真得白髮人送黑髮人。

在院子里溜達了一圈孟覺曉便有點喘不上氣來,眼前這身子實在是不爭氣。不過本著哥是主角的精神,孟覺曉堅信自己會好起來。

孟家不大,一個院子三間瓦房,大門朝南,中間是主家,兩側廂房,院子里還有廚房和雜物間。庄大栓一家三口住東廂房,西廂房住的是孟尤氏。

村子叫孟家莊,顧名思義這個莊子里大部門住的都是姓孟的。

西廂房裡傳來卡卡卡的聲音,孟覺曉扶著窗子往裡看,之間孟尤氏正在專註的織布。這個畫面算是提醒了孟覺曉,這年代他娘的早不了。唐之後應該是五代十國,然後是宋,哪裡來的什麼後唐?

孟覺曉突然意識到,歷史肯定不在原來的軌道上了。「這不是在玩我么?死又不讓死,活有不讓活的明白!賊老天!」輕聲嘀咕著,最後三個字孟覺曉的聲音大了點。

天邊猛的響起一個炸雷!雷聲猶如在耳邊似的,「轟隆」一聲。孟覺曉給嚇了一跳,這大冬天的,怎麼會打雷?抬頭看看天,孟覺曉雖然是唯物主義者,但是這時候心裡有點沒底了,哼哼兩聲還真沒敢再說啥對老天爺不敬的話。

不管如今是什麼年代,活人總是要吃飯睡覺,區別或者就是吃住的好與壞。思緒回到現實,孟覺曉放眼看看這座屋子,院牆有點破敗的意思,很明顯有點年月了,家裡的擺設也沒看出和有錢人沾邊。

「少爺,外面風大,您還是回房間休息吧。」長的憨頭憨腦的庄小六說話瓮聲瓮氣的,人看著個子不高,但是夠敦實。

孟覺曉還是推開西廂門,打斷了正在織布的孟尤氏。

「曉兒怎麼上這來了?」孟尤氏放下手裡的活計站了起來,滿臉的笑容上前,伸手摸了摸孟覺曉的頭后笑著說:「看著精神些了,道長說的沒錯,狐狸精斬殺了這病根也就去了。」

這個說法讓孟覺曉很無語,不過也沒有去較真。孟尤氏臉上欣喜和目光中的關愛是發自肺腑的,蹭在臉上的手能感受到老繭的存在。

「娘,我沒事了,您也別累著!」孟覺曉內心感受到的濃濃的舔犢之情,蒼白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輕聲關心了一句。

就這麼一句話,孟尤氏臉上的笑容更濃了,歡喜的說:「曉兒大了,知道心疼娘了。」說話間孟尤氏的臉上留下了開心的熱淚,連忙扭頭擦拭。

孟覺曉有點不好意思,連忙走到織布機前,伸手摸摸上面正在織的布,眼角瞄見邊上一台手工紡紗機時,神經被觸動了。很明顯這是一個小農經濟的時代,孟尤氏一個月辛苦下來,估計也織不出多少布。要想提高產量就只能是在機器上做文章,孟覺曉想起的是珍妮機紡紗機。這種手工操作的機械,孟覺曉見過圖片知道原理是不是能搞一搞。

孟尤氏見兒子站在紡機前發獃,心道兒子是想到自己勞作的辛苦心中不忍,便上前勸道:「曉兒,回去休息吧,別累著了。」

孟覺曉回過神來,哦了一聲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說:「娘也別太辛苦了。」

目送兒子回房,孟尤氏滿臉欣慰的又回到織布機前忙碌。回到房間時,看著愣頭愣腦的庄小六突然對孟覺曉說道:「少爺,我娘說夫人每天晚上都織布到深夜。」

「家裡很缺錢么?」孟覺曉本能的追問,庄小六看看孟覺曉又低下頭,低聲道:「少爺在縣城的花銷和看病的錢,加起來不少呢,家裡養的三口豬還賣了兩口才湊齊的。」

庄小六說罷有點不安的看看孟覺曉的反應,發現少爺好像沒有往心裡去,連忙道:「我去劈柴,豬也該餵了。」說完庄小六就逃了,剛躺下的孟覺曉回過味道來了,心道這小子是個悶騷啊!看著敦厚,那都是表象來的,還知道拐彎抹角的勸說。

孟覺曉再笨也明白了,之前在縣城裡讀書時肯定沒少糟蹋錢,青樓楚館有多少錢都不夠填。前任一介書生,沒有多少社會經驗又迷上了女人,那還不是讓人捏在手裡擺弄?

想到這裡孟覺曉倒也沒有瞧不起前任的意思,16歲的孩子又是個書生,再說他也為自己的行為用生命負責了。

「安心走吧,剩下的交給我!」自言自語的低聲笑了笑,孟覺曉拿起床頭的一本書看了看名字居然是《論語》。

這個娛樂休閑手段貧乏的世界,獨自躺在床上實在是無聊透頂,看書成為孟覺曉唯一打發時間的手段。從床上下來翻了翻藏書,不出意外儒家經典為主,還有一些詩詞歌賦,意外的是在書架上,居然看見了一套《齊民要術》。

怎麼還看這個書?印象中古代的讀書人,不都是抱著經史子集心無旁騖的么?孟覺曉有點奇怪,仔細搜羅了一下前任的記憶殘片,卻沒有相關的任何發現。

抽出一本孟覺曉仔細看了起來,意外的發現這書上做了很多的注,可見前任看書的仔細。孟覺曉前世祖輩都是農民,對於種田一點都不陌生,小時候也是沒有少下田幹活的。現在看齊民要術,很自然的與自己的經驗作對比。當看見「一年之計莫如種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這句話時,孟覺曉發現書上有個注寫到「此前番之農桑之考題也」。

這一下算是把孟覺曉給嚇了一跳,頓時反應過來這裡的科舉居然是要考農桑的,這個實在有點顛覆了。有了這個認識,孟覺曉連忙去翻找書稿,結果很快出來了。書稿只有三類,一是對經史理解的文章,二是對農桑時策闡述文章,三是作的詩詞。

難道說這年代的科舉,考的就是這三個方面?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制定這個科舉制度的皇帝絕對不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有記載的皇帝。從重視農桑並且列入科舉的內容來看,制定規則的皇帝可是實幹家的,他想通過考試得到的是能幹事的人才,而不是死讀書的書獃子。

在書稿中沒有看見一篇所謂的八股文,這讓孟覺曉心中大定!單單是對經學的理解,孟覺曉自然不怕,只要多讀多背,想搞懂不難,再說好可以去找老師問。考詩詞的話就更別說了,從小讀書成績就不錯的孟覺曉,詩詞可是背了一肚子的,到時候抄襲就是。至於農桑方面,就只能找相關的書來讀了。不過看這個意思,《齊民要術》好像是教科書來的。趁這段時間先看熟就是,實在不行就來笨的,背下來好了,以前背書孟覺曉可是把好手。

關心科舉的內容倒不是孟覺曉有多大的理想,無非是任何年代做官都是一個不錯的營生,本著改善生活條件的初衷,科舉無疑是一條改變生活現狀和社會地位的捷徑。謀求科舉出身,穿越客孟覺曉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了第一個人生目標。孟覺曉是個喜歡給人生的某個階段制定目標的人,眼下這個目標明顯有點無奈,就好像擺在面前的一道單項選擇題,提供的答案只有一個。做出這個選擇,孟覺曉是為了母親的期盼吧!

手捧《齊民要術》,孟覺曉認真的看了起來,科舉取士居然農桑的內容佔了很大的比重,這在歷史上也絕無僅有。想到這裡孟覺曉不由的有點佩服制定這個科舉規則的皇帝,可以想見當初在制定這個內容的時候,在滿朝百官那裡會承受多少壓力。雖然說「無農不穩」,歷朝歷代也很重視農業發展,但是又有幾個做官的人會把農民當回事?

一邊看著書,孟覺曉一邊對這個朝代的興趣更加濃厚了。這究竟是個什麼時代?歷史究竟在哪裡出了岔子?這些問題都需要他慢慢的去探尋。

「夫治生之道,不仕則農。若昧于田疇,則多匱乏,…………。」書房裡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廂房裡正在織布的孟尤氏露出一絲擔憂,心裡掛記兒子的身體想去勸一下,站起又默默的坐了回去,臉上帶著微笑越發投入的繼續織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宦海風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宦海風月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今夕是何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