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多年後
這幾年,發生了好多的事情,比如說小來貴成親了,繼承了他爹的慾望,成了魚兒遠洋商船上的一個船老大。而周氏等人都老了,想反駁也不行,家裡,早已經不是她做主了。
而凝固在一起的陳家,也在兩年前分家了。因為家裡的孩子越來越多,真的不適合大家擠在一起了。但是,分家之後,各家的感情更好了。因為分家之後,有的為了孩子,搬到了鎮上,有的重新蓋了屋子,所以經常不走動的他們更珍惜親情。
雙胞胎中的陳濤,被白悠岳帶走,留在京城,成為了新一屆的新科狀元。而白悠岳,在再一次進京的時候,已經不再藏拙了。京城,因為他的到來,再一次的掀起了一股風浪,卻不是因為驚喜,而是驚嚇。
徹查京城中的貪污舞弊,所有人都被白悠岳雷厲風行的手段嚇到了,連白家也是。白家大夫人祈求的望著眼前狠辣的人,希望他能放過白家的人。而白悠岳的回答是:「當初,我娘子差點因為難產而一屍兩命,這都拜大夫人所賜!你若是忘了,我可不敢忘,日日在提醒自己,總有一天,我要為自己的娘子跟兒子報仇,終於讓我等到這一刻了!」
大夫人一聽,知道百年白家,完了,毀在自己的手裡。若是沒有自己的多事,或許,白家不會走的慘烈。
陳魚是之後知道的,只是吐吐舌頭沖著朱青說道:「以後,若誰都不要惹白悠岳,他就是個扮豬吃老虎的人!」她是真的沒有想到,白悠岳會把姐姐的仇記得那麼深,滴水不漏,她想,姐姐,應該不知道姐夫這樣的想法,所以姐夫是個很可怕的人。
「你跟他又沒什麼衝突,幹嘛要惹他?」看著魚兒害怕的樣子,朱青哭笑不得。
而陳波,卻留在了南漁村,不管白悠岳等人怎麼勸,他都不願意離開,最後,成了魚兒的得力助手,因為朱家的事業,越來越大,遠不是她跟朱青能忙的過來的。
陳海,一個溫厚到差點被人設計的忠厚人,因為之前有海盜殺無辜的百姓,成了海上戰隊,凝聚了眾人的心,成一個文官,轉戰成了武官,是最具傳奇的,讓陳魚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而陳海的回答卻是:這些,都是魚兒教會的。有了眾志成城,才能打敗海盜,否則,以他的本事,只有被人殺的。
至於林氏跟陳冬生,就真的退休在家休息了,因為誰都不願意他們年過半百之後還辛苦的忙碌著……。
南漁村,早在之前就有了變化,可是經過五六年的改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眾人始料未及的。朱青等人讓南漁村發展的很好,可是畢竟是一個村,吃不下那麼多的繁榮,所以也分了一些去北漁鎮,但讓南漁村成為最有名的靠海碼頭。這中間,朱家的商船成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之前,南漁村通往北漁鎮那條蕭條的路,因為南漁村的繁榮加上地上,就陸續被人買下,建起了各種各樣的酒樓,客棧,做小買賣的,大買賣的,應有盡有,都快成了另一個縮小版的小鎮。因為買地的人太多了,弄的官府都關了門,打出了不賣的口號,弄的哪些之前下手蓋的屋子跟著不要錢似的,價格「蓬蓬」的往上漲,弄得陳掌柜感嘆不已,直誇魚兒好本事,好眼光。
這幾年,得月樓的銀子賺了不少,如今人家眼紅的很,就算有銀子,在這附近都買不到地,這能不讓陳掌柜感嘆嗎?
而朱家,因為商船往來已經觸及到別的國家,四家合作的關係越里越緊密,誰都沒有一句怨言。有銀子拿,誰能多半句話呢?
之前要趕走龐雲天的龐家人,見到龐雲天買下了更大的宅院,把自己最親的人親人接了出來,別的人,根本不管不問。他是不想,可人家卻不這樣想,所以繼續糾纏著……龐雲天娶妻生子了,但他繼續每年都航海遠洋,並不願意就此放棄了。他的媳婦好像習慣了,照顧孩子,偶爾來魚兒這裡聊聊,日子過的也很平靜。
魚兒的夢想,走過了十年,終於,擁有了屬於他們的商船隊,觸及了幾個國家,生意做的是蒸蒸日子,讓人看了,只有羨慕的份。
樓鳳鳴跟著龐雲天出去了幾趟,但是依舊喜歡走內海,覺得在外面,真的吃不慣,所以就灰溜溜的回來了。
陳魚答應他的,並沒有食言。她真的還給他一個更輝煌的樓家,不比京城的差。如今的樓家,在北漁鎮,算是大戶人家,沒有人能超越的。就因為這樣,驚動了京城裡的樓家,那已經是個風雨飄搖,只是空有殼子的地方。他們派了人來,要樓鳳鳴回京,可是樓鳳鳴根本不甩人家,對他來說,北漁鎮才是他的家,這裡有他親自參與的事業,有自己的家人,朋友,所以絕對不會回京的。
今年,魚兒已經三十了,就快要實行她最大的夢想了。這一次,朱家要做的是第十條遠航的大商船,也是魚兒最大的期待。她要坐著這一條商船,遠洋去找娜莎,實行自己的目的,也讓自己到處看看,不拘於南漁村一個地方。
她的心,其實很大,大到很多人都不敢想象。她不要做個溫厚的婦人,隨著男人的腳步走,而是想要坐著商船,去不同的國家,感受不同的風情。上一世,她就有這樣的夢想,可惜,太忙,環遊世界太貴,所以一直實現不了。如今,有了這樣的條件,她怎麼肯放過呢。
終於,在嘮叨了那麼多年後,朱青終於答應了。他不答應不行啊,自己的耳朵保不住,天天被嘮叨著,誰受的了呢。
船廠里,朱青等人都看著新做的商船,商議著什麼時候能下海試航,而陳魚微笑的仰頭看著眼前的大傢伙,想著自己終於可以站在商船的船頭,跟傳統挑戰,不怕流言蜚語了。
這些年,她做的,已經夠多了,所以不怕再多加上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