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弒君
連片的稻田漸漸的已經變黃,稻穗金黃沉旬旬的,再過幾天就將夏收。
田地里到處都是喜悅的百姓,他們拿著鋤頭正在忙著給稻田出溝放水,趁著最近的好天氣,把田裡的水放干好曬下田。田晒乾了才好下田收割。
在那一片片金黃的稻田間,還有不少青紗帳,這是玉米地。
春播時,李逍也拿出了不少玉米種子來,還有那些長安來圈地的貴族們,也弄到了不少玉米種子,今年這邊的玉米播種量不少。
「大帥,軍報!」
一名騎士快馬飛奔而至,將一封信送到田埂上的李逍手裡。
李逍接過信打開,邊看邊皺眉。
「金春秋死了!」
「終於死了。」一旁的劉仁軌道。
早在春天的時候,就有消息就新羅王金春秋要死了,可一直拖著就是不咽氣。他能撐到現在,說實話都已經是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了。
甚至新羅的三位王子都等的有些著急了。
「金春秋不是正常死亡。」李逍對劉仁軌道。
長史劉仁軌大為驚訝,「怎麼回事?」
「我們在新羅王城的密探發回來的消息,據說金春秋受不住朝中壓力,有要把王位傳給金仁問之意,結果世子金法敏得知后便先下了手。」
金法敏不甘心自己的王位被兄弟搶走,於是來了一出宮變。他先帶支持他的大臣入宮,幽禁了金春秋,然後以他的名義接管了王宮,再下矯詔讓兩位兄弟進宮。
金仁泰先入宮,結果被金法敏直接砍了腦袋。倒是金仁問謹慎一些,拖延了一下,倒是保了一命。
金法敏殺了金仁泰,不見仁問入宮,便派兵去捉,金仁泰連忙便裝逃出王城。
「現在是個什麼情況?」
「金法敏宣稱金仁泰宮變,弒殺了大王金春秋,還說金仁問也參與其中。現在他繼承王位,宣布金仁問為逆臣。」李逍也不得感嘆,雖然新羅只是個小國,可王權鬥爭一樣激烈血腥。
毫無疑問,金春秋很可能就是被金法敏殺掉了,或者說他本來就要死了,受了這次宮變刺激直接死了也可能。
但不管怎麼說,新羅劇變。
「我們怎麼辦?」劉仁軌問。
不管怎麼說,新羅對於安東的唐軍來說,是一支盟軍。有他們在,才能形成現在與高句麗休兵罷戰的平衡局面。一旦新羅內亂,就將自顧不暇,到時百濟的唐軍就成孤軍。
朝廷與西突厥的戰爭還在進行之中,目前雖然連打了幾次勝仗,但要得勝班師還早。
新羅本就被倭人打的連連失利,這要是再一內亂,只怕新羅就徹底被困在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了。
「金仁問已經逃進了我們安東道,現在正往泗沘城而來,他希望大唐能夠出兵助他討平叛逆金法敏!」
『時機不對啊。』李逍感嘆著道,若是大唐滅掉了高句麗之後,新羅內亂,這倒是件好事,可現在北有高句麗虎視眈眈,南有倭人還在進攻新羅,這個時候若是新羅倒下了,對大唐來說可不是好事。
「金法敏此人不可信任。」劉仁軌提醒李逍。在新羅朝中,世子金法敏代表的是對大唐並不算太友好的一派,他們始終認為與唐聯盟那是與虎謀皮。他們堅信,若聯手大唐滅了百濟和高句麗,大唐下一個目標必然是新羅。
所以絕不能跟唐聯手,跟唐聯手就算滅掉百濟和高句麗這兩個世仇,那也不過是為大唐做嫁衣裳而已。
特別是在大唐滅掉百濟之後,並沒有分給新羅人半座城池,於是他們更加對大唐不滿。
金春秋在的時候,還能壓的住這批人,他與唐聯盟,也是無奈之舉。這些年,新羅國力不斷下降,不說打不過高句麗,就連百濟都打不過。之前百濟連破新羅三十餘城,若不是求助於唐,等高句麗若也南下,那新羅就亡國了。
雖然也知道請唐軍前來,那是請狼入室,但起碼也還能解一時之急。
金春秋一死,現在就再無人壓的住這群人了。
最好的局面,可能是以後新羅人不再理會唐軍,而壞的可能,就是當唐軍與高句麗人開戰之後,新羅人不但不會給予支持,還可能會背後捅刀子。
歷史上的新羅確實就是這樣的,金法敏繼位之後,唐軍在滅百濟之後繼續進攻高句麗,拿下高句麗后因西北戰事,抽走了主力。結果新羅人就先暗中支持高句麗人和百濟人搞復國運動,最後又直接出兵奪了唐朝的百濟之地。
唐與新羅持續多年戰爭,最終的結果就是唐不但把百濟輸給了新羅人,甚至還把平壤浿江口以南的地方全都給了新羅人。新羅人利用唐與吐蕃的戰爭,成功的趁火打劫,搶走了大唐在半島上的勝利果實。
李逍知道這些歷史,如果不出意外,那麼結果可能還會是如此。
「先把金仁問接來泗沘城,等夏收和播種過後,徵召府兵和鄉勇。」
劉仁軌問,「大帥是要開打?跟誰打?」
「當然是跟弒君的金法敏打,金春秋是我大唐冊封之藩王,金法敏居然敢弒君弒父,這等無君無父之逆賊,我大唐豈能坐視縱容?必須將其擒拿押送長安聽候陛下發落!」
「此事重大,還得先向長安請旨吧?」
「這是當然,但是準備工作我們得先做好!」
一片忙碌的夏收之中,一條船自白江港返回登州赤山。船上帶著個神秘的客人,卻是新羅王次子金仁問,還有李逍給朝廷的奏章。
長安。
李逍的奏章在路上花費了半個月時間才送到,同時送到的還有金仁問。
「簡直就是膽大包天,李逍這是胡鬧!」
「這是不顧大局,如今西面戰事未停,李逍這又要跟新羅人開戰,豈不是胡鬧?」
政事堂里,幾個宰相都在斥責李逍的出兵計劃。
不管金春秋是怎麼死的,總之現在新羅是大唐忠實的藩屬,若這個時候出兵新羅,那豈不是讓高句麗和倭人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