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仁心(1)

第七章 仁心(1)

中醫,世界最古老的醫術之一。以華夏五千年的瑰麗文明史(注1)為滋養,孕育了中醫的深厚底蘊。中醫在華夏古老大地上,源遠流長生生不息。至於其他地方的古老醫術,嗯,建議作為歷史冷知識了解就好。不服?找一個擁有幾千年歷史,並傳承有序的出來…

當前社會,很多人對中醫進行沒有道理的攻擊,說西醫如何如何。當然必須要承認,在現代社會中,西醫在規模治療上,確實比中醫好。但在點對點治療上,個人持保留意見。既然說到了中醫,那就多嘮叨兩句。反正不靠流量賺錢,就當和書友的一個交流。

很多人說,西醫治療重大疾病的手段世界第一。可有幾個人知道,中醫也有重典治重病的法子。中醫分八大流派,治療手段各有千秋。而在藥劑使用手段上又分兩派,『經方派』和『時方派』。二者雖同出一脈,但理論基礎不一樣。

『時方派』用藥溫和較為安全,是目前主流的中醫治療手段,一般人也因此對中醫有『好的慢』的刻板印象,所以喜歡『來得快』的西醫。反正對一般疾病來說,對不對症沒關係,葯的劑量夠了也能治好病。這和大水漫溉是一個道理。

『經方派』的藥力既快又猛,對急症的效果更是顯著,但是使用經方的中醫必須具備相當的功力,才能完整發揮經方的效力,否則會帶給患者極大傷害。而且經方派使用的某些治療手段和藥物,被不少當代人質疑為「不科學」,因此經方派並不被現代社會所推崇。

(經方派的神奇,筆者是有親身經歷的。但因為是在大機緣下的一次偶遇,所以我不會描述其中的治療過程和使用藥物。因為各種客觀原因,中醫治療重大疾病的方法,並不被認同,再等等吧。古老中醫的魅力,正在準備重新煥發。)

……………………………………………………………………………………………

『時方派』與『經方派』兩者中的頂尖治療方法,其治療效果堪稱神奇。但現在中醫的整體醫術水平,下降的太厲害。加上庸醫橫行及許多人不負責任的胡亂吹捧,導致中醫被逢中必反者,一捏一個準一踩一個坑。只要中醫出事之時,就是某些小丑跳梁之際。

說到這兒,想起一個沉重的問題。現代西醫的致死率,有那個國家公布過?在下孤陋寡聞,沒聽說過…很多人嘴裡叫囂著,中醫應該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但他們很聰明地迴避了中醫致死率這個重要話題。因為他們編不出來,只好用各種春秋手法和邏輯顛倒來混淆。

我國平均每年有40萬人死於現代醫學治療,美國就醫死亡率高達25萬人——別忘了,我國的人口可是接近14億,美國人口僅有3億多!這就是現代中國大眾醫學的牛叉之處,也是中國醫生的驕傲。當然在重症治療上,也應該承認並正視與先進國家的差距。

某些噴子張口閉口我國醫學整體落後,對很多事實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他們對於中醫在現代中國大眾醫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是選擇性無視。自卑可憐無恥到極點!!!

被很多人認為不科學的中醫,在致死致殘方面到底是怎樣的呢?這一點,空說無憑。大家周圍都有因為西醫治療事故傷殘致死的案例,中醫有嗎?是指那種吃了葯就直接殘廢,或者直接死亡的病例。中醫有句話,黃連活人無功,人蔘殺人無罪,就是這種現狀的真實寫照…

這裡說句笑話,如果按照西醫的標準,這世界上就沒有一個健康的人。但中醫卻不同,中醫認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其運行周天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因此不能簡單套用某個標準來單獨衡量。很多人不理解,也沒心思去了解內情。反正言論自由,先罵了再說…

………………………………………………………………………………………………..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曾指出,全球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是死於不合理用藥,而不是疾病本身。還有三分之一死於醫源性事故。也就是說三分之一的病人是被葯死的,三分之一的病人則是被治死的!這是治人還是害人?這到底是『科學』,還是被灌輸的又一種『拜皿煮教』?

傳統中醫如果是這種治療效果,早就被歷史淘汰了。正是因為中醫堅持的對症抓方看人下藥,才大幅度降低了過度用藥和治療的風險,這種治療理念領先歐美幾千年,就算與現代西醫相比,也絲毫不落下風。這是華夏民族精神財富中,最寶貴的『仁心』思想。

當然很多人說。中醫那麼牛,為何華夏歷史上發生重大瘟疫,依舊死人無數百里空舍,皚皚白骨怨鬼咻咻。這確實是事實,也沒啥好反駁的。比起西方動不動就死亡四分之一人口的那種小病,中醫的確做得不夠好。也就是配合當時政府,將瘟疫限制和消除而已。

有人說打針吃藥本來就有風險,所以西醫死人不叫死人,那叫自己倒霉碰上了。但為何這些人就對中醫口誅筆伐,恨不能除之而後快?這一點很讓人不解。

現代中醫療效的下降,還有兩個關鍵因素,中藥藥材的質量下降及中藥度量衡的改變。中藥藥材質量下降,屬於階段性不可逆的事情。恢復藥材生長的土壤,及中藥品種的重新選材及培育,加之以前欠下的舊賬太多,還需要時間去修補這一切。

而中藥度量衡,向來就是中醫的重中之重。一克的差別,就足以帶來治療效果的截然不同。但因為歷史原因,明清之後,中醫度量衡陷入了缺失和迷茫。一直到現在,國家和諸多有識之士都還在儘力恢復之中,可謂憾事一件。

…………………………………………………………………………………………………

中醫的神奇,在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那麼,中醫是否如某些神吹口中那樣的無所不能呢?顯然不是,如果真是這樣,中醫就成第二個西大乘教了。而且中醫是個系統性及經驗性學科,這對於學醫者本人來說,有極高的要求。

西醫,人人都能學得,中醫,絕不可以!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清朝著名醫學家徐靈胎就說過:「孰知醫之為道,乃古聖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奪造化之權,以救人生死。」倘若沒有大根器,是無法承載醫道的,勉強也無益。

這是中醫的驕傲,也是中醫的命門。如此,中醫里的佼佼者,能夠承前啟後,成為一代大家。可對百姓來說,卻並非好事。佼佼者鳳毛麟角,更多的還是學藝不精及自學成才者…這並非貶低自學成才者,而是因為他們中很多人,根本就沒有理解到『醫』字的意義。

另外,中醫傳承相對封閉,相互交流有限。不少醫生秉承『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理念,喜歡留一手。結果導致很多精妙醫術,就在消失這『留一手』中。而且中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建立起系統性的學習機制,多以『父傳子子傳孫』的傳幫帶形式流傳。

一直到了明朝,中醫才開始有真正意義上的系統性總結及教授。也是那時開始,中醫開始有了質的進步。對於許多重大疾病的研究和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也使得中醫在治療方法和手段上,更加靈活多樣。(順帶說一句,武術(注2)也是在明末清初時開始系統形成,不是武俠小說里的『自古以來』。)

不過,明朝醫學的系統性總結及教學,如果以現代眼光來看,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它流傳的範圍很窄,依然沒有擺脫以往的束縛。當然,比起彼時歐洲的理髮師當醫生來說,明朝的醫學,算是當時的天頂星科技了。畢竟,中醫不會用放血來治療百病…

…………………………………………………………………………………………………

招待名醫的宴會,在太和殿內舉行。朱由校在駱思恭的陪同下,在宮道上緩緩而行。兩人說著一些不咸不淡的話,經過一處荷花池時。朱由校看著慢池翠綠,若有所思地問:「駱指揮使,朕聽聞錦衣衛從民間良家子弟中挑選,那你們如何甄別其為良家子弟?」

這種職責內的事,駱思恭自然曉得。他略略一想便說:「皇上,所謂民間良家子弟,即無前科無案底身世清白之人。早年的錦衣衛,多從開國勛貴的子侄中選擇。後來才逐步擴大到民間良家子弟。」

朱由校停在廊橋邊,駐足欣賞眼前之景。十幾條錦鯉在池邊游來竄去,眼巴巴地望著跟前那個身穿金黃衣服的傢伙。柳條被春風裁剪的粗細均勻,如婀娜少女正在翩翩起舞。一隻蹲在荷葉上打盹的青蛙,似乎受到了驚嚇,一抬腿便跳入翠綠中消失不見。

「本為良家子弟,結果入了錦衣衛就成了人見人惡。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錦衣衛是專門把好人染得五顏六色。」朱由校似笑非笑地說。

雖然這是事實,但被皇上當面說出來,駱思恭也不免老臉微紅,他訕訕道:「皇上,錦衣衛為皇家辦事,免不了被人非議。但錦衣衛絕無一人有怨言,為皇上效命乃錦衣衛的職責。」

朱由校往水裡吐了口唾沫,錦鯉便蜂擁而至,一番哄搶之後又各自散去。朱由校嗤笑道:「是啊,錦衣衛便如同這池中錦鯉。不分黑白,只問忠心。既然錦衣衛可以跳出早年選人的規矩,自然也可以在以後更有一番作為。

駱思恭,朕記得前年曾經讓你上了一個奏本,要你細說錦衣衛改革之策。當初你的奏本之中,可是頗多敷衍之詞。朕知道,你們當初都把朕當成黃口小兒,許多人想盡辦法要控制朕的一言一行。這種事,朕以後不希望再發生。君臣合力,方能國泰民安。」

見當初的心中想法被皇上說了出來,駱思恭倒也算條漢子,很乾脆地說:「皇上,當初老臣認為皇上不過是喜歡胡鬧,因而起了欺君之思,望皇上贖罪。今後老臣當竭盡所能。」

…………………………………………………………………………………………….

朱由校不以為然地笑說:「別說你不理解,當初很多大臣都不理解。他們認為朕改革軍器局,不過是瞎胡鬧而已。可如今呢?軍器局每年所需費用下降了三成,製造兵器的質量達到優良,單品製造時間縮短了四成。這是為什麼?這就是有了規矩。

駱思恭,朕希望軍器局的改變,對你有所啟發。錦衣衛以後也必須有新的規矩,既要保證錦衣衛的忠誠,又要讓錦衣衛以後不再如此招搖,引人注目。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更新保密守則和程序,這個你可以去科學院找徐光啟徐院長,他會儘力幫助你。」

駱思恭拱手肅然道:「是,皇上,老臣謹記於心。但老臣仍有一事不明,不知當說不當說。」

「說吧。你想知道什麼?」

「皇上,錦衣衛的改革,老臣認為可行。但醫院的改革如何進行?老臣當初把您,想要改變醫生培養方式的想法,說給那些名醫聽,結果被啐了一臉口水。老臣後來實在逼不得已,才將那些名醫暗中綁來了京城,結果被那些老傢伙走一路罵一路。」

「當初是朕思慮不周,倒是讓駱指揮使受了責罵。無妨,待會兒朕自會解釋。天下既然需要訂立新規,醫生自然也不例外。」

「可老臣還是不明白,為何一定要給醫生訂立新規,現在這樣不挺好嗎?」

朱由校笑道:「這個啊,你以後就知道了。走吧,莫讓老先生們久等。」

……………………………………………………………………………………….

雖然臉上笑得雲淡風輕,但朱由校心裡卻是七上八下:人口遷移的政策即將實施,隨之而來的就是疫病防治等棘手問題。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

中國古代瘟疫的威力,堪比後世的原子彈,一炸一個準。因為當時中國政府控制人口遷徙的力度極嚴,所以但凡有瘟疫,其影響和波及範圍,都能控制在較小的範圍內。可一到了王朝末期,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大幅衰弱,往往就是疫情大爆發之時。

現代人因為交流頻繁,對於一些疾病早已有了抗體。而中國古代卻不行,一個族群的遷移,就代表著病原體和宿主的轉移。但有差池,就是巨大人禍。到時候,自己的改革一定會遭到巨大挫折。這個代價,誰也無法承受。

醫生培養制度的變革,除了防止疫病的需要,更要為以後的東西大交流做好準備。彼時西洋人認為,不洗澡才是防止瘟疫的手段,身上的污垢夠厚魔鬼才不會侵入體內。要是這些傢伙來到了明朝,順便還帶來一些莫名其妙的疾病,到時候哭都來不及。

在人口遷移較少的明朝,中醫自然是當時最先進的治療手段。可以後規模化集團化的生產與商業活動,一旦走上正軌,就會帶來太多不可預知的因素,不做好準備可不行。既然沒有辦法生產抗生素,那就把醫生培養的正規化和規模化先進行起來,有總比沒有強。

可那些食古不化的名醫,又該怎麼對付呢?這些人可是真正的寶貝疙瘩,打不得說不得,含在嘴裡怕化了,放在手裡怕飛了。哎,只希望這些老炮兒,別一點就炸…

……………………………………………………………………………………………….

注1:中國五千年歷史,至今被人質疑,就算挖出來數萬人口聚集的城市,也依然只能叫文化,不能叫文明。感謝考古學者的辛苦努力,讓良渚文明重現人間。

某些國家,一個村落大小的遺址,就敢叫囂是文明。只想說一句,沒有歷史底蘊,就別把步子邁得太大,當心扯著蛋。

注2:武術,最近被很多人痛罵。我覺得也該罵,尤其那些打著武術旗號招搖賺騙的人,就應該把臉皮給撕了。至於是否有真武術,我不做評論,就說一件往事。

父親是六九年的兵,當時有個從內蒙招的兵,看起老老實巴交的漢人。兩隻手缽盂大小,手指關節粗大,兩手黑黢黢的,就像沒洗乾淨。父親後來知道,這傢伙是練鐵砂掌的。

這人平日里憨厚的很,屬於賣傻力氣的那種,但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於他交手。因為這傢伙的拳頭落在身上,就像一塊磚頭砸身上一樣,誰撞他身上和撞牆上沒有區別。就這兒,那傢伙還說,只用了兩成力。

我不知道最近那個很火的格鬥教練,是否有膽量與這樣的人交手,然後再說武術全是騙人的話。什麼是中國的武,止戈為武消停戰事也。這與西方喜歡硬上蠻幹是兩回事。人家憑啥要幫助你成名?真當練武的是250?連這點修養都沒有,何以為武。

武,在中國迄今可考的歷史,長達4200年。原本就是直接格鬥殺戮的技術。與周邊「友好」交往幾千年的華夏族,會不懂這種技術?在血與火中爭鬥了幾千年的華夏族,可不是古埃及或古印度那種弱雞。

而現在說的武術,起源於元朝的戲曲表演,本就是一種花架子和套路,是用來取悅觀眾的。術,本身就有套路的意思。當武與術結合時,便深受百姓喜愛。明清之際的許多小說,多受其影響,把武術表演當做一種寫作手法。描寫的花里胡哨,百姓就愛看這個。

功夫,又脫胎於武術,是真真正正的完全套路表演。拜金大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所賜。功夫成了一種信仰。

進入火器時代后,武,存在的基礎就已經消亡。因為殺人的成本太高了,划不來。至於吹得神乎其神的泰拳一類,俺就一句話,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跳的再高一磚撂倒,就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少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少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仁心(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