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皇之晨(1)
14日一整日的槍炮聲已經令京城人心驚膽戰。家家緊閉門戶,店鋪更是上了門閂,街上除了慌張奔跑的官軍、飛奔傳送戰報的馬匹之外,不見一個百姓,整個城市如同一座空城。這一天,罕見義和團參戰的記載,史料中零散有記,但大都說話含糊,僅僅是參戰者"又有拳民五萬",但這五萬義和團如何參戰、在那個方向參戰,未見具體記錄。也沒有帝國百姓奔赴前沿和援助帝**隊的記載。史料中僅這樣一則:某巨室二女演紅燈照,與拳匪相表裡,自謂遇敵以扇煽之,立化為塵,迨與俄人戰,二女登城,聞槍炮聲懼甚,幾墜城下,法術未及施,竟狂奔返家。《海城縣誌》,載《義和團史料》。下午的時候,有傳聞說,洋兵已經進城了。街上突然混亂了起來,男人們驚慌地奔走,企圖打聽出實際情況,並且從中得出自己的判斷;但是實際情況始終沒有打聽出來,到是看見多處房屋在燃燒,大量的傷兵被抬了下來,沒受傷的官兵開始挨家挨戶地搶劫,到處響起砸門聲、哭喊聲,這些聲音和槍炮聲混合在一起,帝國臣民的精神開始崩潰了。被一夜的槍炮聲弄得幾乎沒有合眼的慈禧太后再次召集了御前會議。慈禧開口便問:"洋兵是否抵京?尚距離多遠?"還是沒人吭聲。慈禧聲音顫抖:"你們,啞巴啦?!"載瀾哆哆嗦嗦地說:"老佛爺!洋鬼子來了!"剛毅說:"一隊兵進了天壇了!"慈禧恍惚地問:"恐是回勇,從甘肅來?"中午剛過,街上流傳出一條"好消息",說回兵從西北開到了京城,來保衛皇上來了。不少人"證實"了這條消息的真實性,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他們看見了回兵進了天壇--而那正是英軍佔領天壇的情形。英軍中有不少印度雇傭兵,這些印度兵頭上和中國的回兵一樣,纏著一塊白布--慈禧的幻覺和街上百姓的小道傳聞驚人地相似。剛毅說:"不是勤王的回兵,是鬼子!"載漪主張按照咸豐年間的做法,讓太后帶著皇上和皇儲躲到熱河去。慈禧沒有表態,只是命令載漪、榮祿和慶親王等大臣都到前線上去。慈禧的意思是,別以為有了守城大臣,你們就可以不管了!散朝的時候,大臣們聽見了慈禧的一聲嘆息。三個帝國的重臣都沒有按照慈禧的旨意上前線,但是這個時候跑回家恐怕也不合適,於是一起來到煤渣衚衕的神機營指揮部。此時正是朝陽門陷落在即,從南面進來的英軍和美軍已經到達使館。東面的槍炮聲緊一陣慢一陣。三個人干坐著沒什麼可說的話,更沒有可乾的事。慶親王焦急地來回踱步,載漪臉色由於恐懼而蒼白,榮祿卻吩咐下人上街去買西瓜。西瓜真的買回來了,切開來黑籽紅瓤,榮祿一個人大吃特吃。就這樣沉默了近兩個小時,慶親王終於開了口,試探著說,要不先掛白旗,停住了炮再說。載漪和榮祿還是沒吭聲。沒吭聲就是同意了。慶親王的命令傳了出去。帝國都城的所有城牆上都出現了表示投降的白旗。但是,該日本人倒霉。東直門上的守軍在掛出白旗后突然後悔了,扯下白旗繼續開槍開炮,讓準備接受投降的日軍死傷不少。但此為最後一戰。三個重臣一直坐到天黑的時候,傳來的報告是:京城所有的城門全部失守。三個人立即站起來,出了門。慶親王和載漪往西跑,榮祿往北跑。大清帝國政府的指揮部就這樣散夥了。在聯軍已經進城,帝國防守城牆的部隊基本上放棄了抵抗,董福祥帶領殘部已經逃出彰義門往西而去。這時候,皇宮裡的慈禧正在做著一件千古流傳的事情:把光緒皇帝心愛的一個女人珍妃弄死了。關於這件事情的大多數記載和描述都為:15日早晨,慈禧匆忙逃亡的前一刻,彷彿是突然想起來了,皇宮裡還存在著這麼一個被她關押的人。但是,根據當時跟隨慈禧逃亡的一個貼身宮女的回憶,這個故事發生在14日下午,也就是說,慈禧並不是在匆忙中順便做了這件事的,而是把它當做如同催促軍機大臣上前線一樣重要的事情來處理的:我記得,頭一天,那是七月二十日(西曆8月14日)下午,睡醒午覺的時候--我相信記得很清楚,老太后在屋子裡睡午覺,宮裡靜悄悄的,像往常一樣,沒有任何出逃的跡象。這天正巧是我當差。突然老太后坐了起來,撩開帳子。平常撩帳子的事是侍女乾的,今天很意外,嚇了我一跳。我趕緊拍暗號,招呼其他的人。老太后匆匆洗完臉,煙也沒吸,一杯奉上的水鎮菠蘿也沒吃,一聲沒吩咐,徑自走出了樂壽堂(是宮裡的樂壽堂,在外東路,是老太后當時居住的地方,不是頤和園的樂壽堂),就往北走。我匆忙跟著,心裡有點發毛,急忙暗地裡通知小娟子。小娟子也跑來了,我們跟隨太後走到西廊子中間,老太后說:"你們不用侍候。"這是老太后午睡醒來的第一句話。我們眼看著老太后自己往北走,快下台階的時候,見又一個太監請跪安,和老太后說話。這個太監也沒陪著老太後走,他背向著我們,瞧老太后單身進了頤和軒。農曆七月的天氣,午後悶熱悶熱的。大約有半個多時辰,老太後由頤和軒出來了,鐵青著臉皮,一句話也不說。我們是在廊子上迎老太后回來的。其實,就在這一天,這個時候,這個地點,老太后賜死了珍妃,她讓人把珍妃推到頤和軒後邊的井裡去了。我們當時並不知道,晚上便有人偷偷地傳說。後來雖然知道了,我們更不敢多說一句話。金易、沈義羚:《宮女談往錄》,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第199~200頁。即使慈禧確實是個性格堅定無比的女人,也無法相信14日中午她還有心思睡午覺,並且還能睡得著。她召見完軍機大臣們之後,確實躺在了帳子里,並且把帳簾拉上了,但是她肯定沒有睡覺。她迅速果斷地盤算著她下一步應該做什麼和怎樣做,考慮的內容肯定包括是否逃亡、何時逃亡、逃亡方向等等重大問題,包括如何處置珍妃。她突然自己"撩開帳子"坐起來,是她已經決定了這件事現在就要做。珍妃,滿族鑲紅旗人,他他拉氏,戶部右侍郎長敘之女。1876年出生,12歲時被選入宮,得到光緒皇帝的寵愛,升為珍妃。這是個性格開朗的貴族世家女孩兒,她毫無拘束的性格的形成,可能和她從小沒有跟隨父母而是跟隨伯父生活有關,同時也跟她入宮之前一直生活在民俗風氣比較開放的廣州,並且得到帝國的大文豪文廷式的親自教誨有關。她有一個哥哥,與她同在廣州生活,後來在甲午戰爭中積極主戰,又與維新派關係密切。珍妃一入宮,就顯示出令人驚訝的聰明可愛,一度成為慈禧太后最寵愛的女孩兒,以至在慈禧辦公的時候,她竟能夠隨便在旁邊觀看。她只往那些奏摺上掃一眼,便能記住內容,然後背給慈禧聽,並且說出慈禧將要下什麼樣的旨意,往往猜得**不離十,弄得慈禧吃驚不小。她的字寫得極好,能夠"雙手寫字",以至後來"慈禧賜群臣福、壽、龍、虎等字,均妃代筆"。但是,隨著女孩兒的長大,問題出現了。同樣年輕的光緒皇帝喜歡這樣的女孩子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得到皇帝的寵愛並不是錯誤,因為她的一切,包括**,就是為皇帝準備的。問題是光緒皇帝由此冷落了慈禧處於政治考慮為他親自挑選的那個正式的皇后。由於在生活上的"出格",珍妃逐漸受到慈禧的冷眼。而問題更加嚴重的是,她喜歡在宮裡到處嘻嘻哈哈地,並且"艷裝露容",讓太監們給她照相。她喜歡穿男人的服飾,"故扮男裝,滿頭烏髮,后垂長辮,頭插三眼花翎,長袍馬褂,腰系絲帶,足蹬朝靴,儼然一個差官"。《京西名墓》,張寶章、嚴寬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6月版,59頁。慈禧曾經以"其習奢華"為由處分過她,一度把她從"珍妃"降為"貴人"。但是,這一切似乎不足以成為她的死罪,這樣一個滿族貴族之女,如果沒有政治上的原因,絕不會引發慈禧的如此強烈的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