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道起舞與張之洞勸學(2)
普天之下,皇土之上,帝國的官員曾幾何時敢說朝廷的詔書不合法?而現在,帝國南方的封疆大臣要聯手保護帝國東南的安全和利益,為此他們不惜抗旨!大理寺卿、時任帝國電報局督辦的盛宣懷由於職務關係,最先看到了朝廷指示南方各省大員"召集義民"的命令。盛宣懷竟然把朝廷的電報扣押下來,然後立即給李鴻章發了電報。這是一封極其重要的電報,它不但準確地預測了帝國政局發展的未來,而且首次提出了"聯絡一氣,以保疆土"的建議:千萬秘密。廿三署文,勒限各使出京,至今無信,各國咸來問訊。以一敵眾,理屈勢窮。俄已據榆關,日本萬餘人已出廣島,英法德亦必發兵。瓦解即在目前,已無挽救之法。初十以後,朝政皆為拳匪把持,文告恐有非兩宮所出者,將來必如咸豐十一年故事,乃能了事。今為疆臣計,各省集義團禦侮,必同歸於盡。欲全東南以保宗社,諸大帥須以權宜應之,以定各國之心,仍不背廿四旨,各督撫聯絡一氣,以保疆土。乞裁示,速定辦法。《李鴻章全集·電稿》,卷二十二。李鴻章立即把這封電報轉給了劉坤一、張之洞。6月21日,令南方官員和洋人們都感到驚慌的消息傳來:帝國政府宣布自即日起與各國正式進入戰爭狀態。帝國的南方官員立即用電報緊急磋商,最後達成這樣的看法:朝廷的決定是在"暴民脅迫了政府"和"朝廷里出了拳黨"的情況下做出的,《宣戰詔書》的頒布"絕不是皇上的本意"。張之洞立即給朝廷打電報,要求朝廷"命令董福祥軍不得亂動","嚴密保護使館和使館人員以及外僑的生命財產安全"。張之洞提醒朝廷,在此千鈞一髮之際,"只有保住使館才有挽回局勢的可能"。然而,就在帝國南方的大員們猜測朝廷的《宣戰詔書》是否有效和自己應該採取的應對措施的時候,朝廷要求各省立即派遣兵力"北上勤王"的聖旨到了。面對上面蓋有皇帝玉璽的聖旨,官員們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對《宣戰詔書》的表態只是態度,現在朝廷要讓他們行動了。帝國官場的常識是,官員可以貪污、受賄、腐化、墮落,甚至可以消極怠工,可以以私誤國,帝國的官場從沒把這些這些"小節"放進官場道德的範疇中去;但是,自古以來,帝國的官場決不允許抗旨--"旨"這個漢字在中國有一種威嚴的氛圍,它的含義已經超出了"皇家文書"的字面解釋,而成為"不得更改"的代名詞。在帝國,是否"遵旨"是衡量一個官員是否"道德圓滿"的最基本的也是惟一的標準。一個帝國的官員如果公開宣布他要"抗旨",不要說他的腦袋用不了多久就要搬家,就是周圍的人以及身後的歷史對他吐出的譴責的唾沫也會把他淹死。帝國南方的官員們正為難的時候,李鴻章獨自一人給朝廷發去了一封電報--帝國兩廣總督李鴻章對朝廷要求各省派遣兵力"北上勤王"的聖旨態度是:"此亂命也,粵不奉詔"。羅■■《庚子國變記》,載《清代野史》卷一,巴蜀書社1998年9月第一版,第130頁。這也許是上個世紀之交中華帝國政壇上最著名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歷史意義不僅是有效防止了這個帝國內部動亂的蔓延和對外矛盾的升級;更重要的是,它標誌著帝國具有近代政治意識的新型官員第一次在國家政治中顯示出鮮明的獨立性和抗爭性。"亂命"一詞是李鴻章精心選擇的政治術語,意思是所抗之"旨"是一個不真實的"偽詔",因此不存在對帝國政府的反叛意圖--帝國南方的官員還沒有大膽到可以不加掩飾地與朝廷分庭抗禮的地步。儘管如此,這個表態已經是開天闢地了。帝國南方的官員們獲悉李鴻章的電文後信心大增,決心將帝國南方各省聯合在一起,抗旨到底。至少在一百年前,在中華帝國的土地上,一個有趣的格局形成了,那就是:北官南商。當乾燥荒蕪的北方黃土地上突兀地聳立起帝國的各種衙門的時候,當紅牆綠瓦下的皇家大道上驕奢地橫行著帝國官員的八抬大轎的時候,當帶菜色的農民們拋田棄捨地聚集在京城的府邸中高喊"扶清滅洋"的口號的時候,當象徵著帝國威儀的皇家高大城牆在洋人的炮火中烈焰騰空的時候,當能夠細數宮中秘史的京城百姓在烈日下眯著眼靜聽有關朝廷的最新傳聞的時候,帝國的南方卻正細雨綿綿。連綿的細雨使帝國南方紅色沃土上的綠色植物一派生機盎然。在木棉和棕櫚掩映下的城市裡,最高大的建築物是金融和現貨的交易場所,中外商人們的汽車和馬車競賽似的風馳電掣,即使是最下層的農民也在道聽途說地打聽著目前大米的市場行情和絲綢的出口報價,因為他們需要及時調整自家的插秧和養蠶的比例。中國廣東自秦始皇時始設郡,是帝國對外開放、貿易通商最早的地區。南朝時廣州已經是中國南部沿海的一座重要的商業城市,到了隋唐,這裡又成為整個帝國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唐代著名的"通海夷道"便是從廣東始發,經過越南,過新加坡海峽到蘇門答臘、斯里蘭卡,再沿著印度半島的西海岸直達幼發拉底河河口--這就是延續了上千年的"海上絲綢之路"。大清帝國中期實施的閉關鎖國幾乎使帝國所有的沿海貿易口岸全部關閉,而廣州作為惟一的一個例外被准許依舊通商,照樣買賣。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帝國每年通過廣州口岸進口的商品總值達到8000萬兩白銀,即使在《南京條約》簽訂之後,帝國陸續對外開放了上海等口岸,可廣州的貿易額仍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佔據著全國的首位。商品貿易導致的必然結果是近代工業的崛起。1845年廣東出現了一批以造船業為龍頭的近代"外資企業":英商的"柯拜"、"諾維"、"高阿"、"福格森",美商的"和旗"等等。而民族資本的隨即投入標誌著中華帝國近代工業歷程的開始。1872年,在廣東,僅民族資本的絲廠便有二百家以上,同時還有印刷廠、電燈廠和造紙廠等,城市工人總數達六萬人以上。更重要的是,帝國的官方衙門開始插手工廠企業的建立和經營了--廣東近代洋務派官員開辦的廣州機器局、黃埔船塢、輪船招商廣州分局等著名企業開了這個千百年來鄙視經商的巨大帝國的"官商"之先河。上海,世界著名的東方大港。它扼守江海咽喉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必將是世界貿易往來中的一個重要連接點,商品貿易的巨大內在推動力強迫它必須成為一個向全球開放的大市場。175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就提請英國政府給予這個東方港口以充分的重視,因為"這個港口將成為和中國通商的樞紐"。鴉片戰爭給中華帝國造成的最大後果之一是:帝國東南海邊一個小小的縣城幾乎在一瞬間便變成了一座豪華的"十里洋場"。一百多年前,洋人們在這片迅速成為近代都市的土地上修建那座鑲嵌有歐洲古典雕塑的樓房--上海帝國海關大樓--今天依舊無可替代地是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標誌之一。上海誕生了中華帝國第一批貿易機構和企業集團:洋行、銀行等金融機構,印刷、製藥等輕工業,煤氣、電燈、電報、自來水等公用事業。當那座集中國古典建築之豪華奢侈的圓明園被燒毀后,洋人在帝國內迅速投資建起了四十多家企業,僅上海就佔了25家。上海開埠不到十年光景,其景象就讓再次來華的洋人們懷疑到了倫敦。帝國的地方官員興辦的"實業"以上海為軸心,迅速擴大到溯長江而上的各大城市。朝廷任命的南方各省督撫,甚至包括在南方任職的少數滿族官員,都不可避免地加入到經商的行列中去了。他們紛紛在商品經濟中得到了最現實的利益,同時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影響,於是,帝國南方官員們的思想和行為都是當時帝國北方的官員們不可想像的。慈禧"萬壽盛典"之時,帝國北方的官員忙著在街頭搭彩棚,籌措珍奇禮物,然後身穿長袍馬褂上朝行君臣大禮。而帝國在上海的最高官員上海道蔡鈞,此時正忙著給社會各界發出請柬:為慶祝太后萬壽,上海"官方"決定舉辦"大型交際舞會"--請特別注意這件事發生的時間:1897年11月4日。聯想近百年之後中國人重新開始詭秘而羞澀地開始跳舞的情形,令人恍如隔世--當時,上海傾城為之歡愉。而帝國南方的報紙對此舉的評論是:"以中國人員而設舞會娛賓,此為嚆矢。"--"嚆矢",一種帶響的箭,射時箭未到而聲先響,比喻事情的開端和預兆。上海道蔡鈞為了帝國太后的壽辰而舉辦的舞會是中華帝國歷史上官方舉辦的第一次大型舞會。料想深宮內的慈禧至死也不想看到本應"授受不親"的男女以為她祝壽為名而相擁相抱著瘋狂起舞。這無疑是一個開端,可這到底預兆著什麼,當時的人們並沒有仔細思索。僅三年後,參加過這場舞會的所有帝國的官員幾乎個個都成了抗旨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