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襪子們"的結局(4)

"襪子們"的結局(4)

在被"懲辦"的帝國官員名單中,以董福祥最為奇特。他是在北京攻打使館時人人皆知的指揮者,按照各國提出的"懲辦"條件,第一個應該處死的便是他,絕無逃脫的可能。但是,聯軍攻入京城之後,他帶領甘軍"大掠西歸",回到了西北自己的地盤上。這一下就如同龍歸大海虎入深山,不要說朝廷,就是洋人也不敢向他下手--"慮激回變,不敢戮之"。董福祥在甘肅給榮祿寫過一封信,除陳述自己的報效朝廷之心外,著重說明他的一切行為全部是在榮祿的指揮下做的--"以公驅策,敢不承命。"意思是說他和榮祿的命運應該捆在一起--"戮力攘夷,禍福同之。"最後,他威脅說:祥一武夫,本無知識,恃公在上,故效犬馬之奔走耳。今公巍然執政,而祥被罪,竊大惑焉。夫祥之於公,力不可謂不盡矣。公行非常之事,祥犯義以從之。公撫拳民,祥因而用之。公欲攻使館,祥彌月血戰,今獨歸罪於祥。麾下士卒解散,咸不甘心,多有議公反覆者。祥惟知報國,已拼一死,而將士憤怨,恐不足以鎮之,不敢不告。羅■■《拳變余聞》,載《清代野史》卷一,巴蜀書社1998年9月版,第214頁。可以想見榮祿讀了這封信之後驚慌失措的神情。董福祥不但把自己的所有行為全部歸結於榮祿的授意和指揮,而且還揚言說如果要治他的罪的話,他肯定"揭發"他並且起來造反。榮祿害怕的是兩個局面:一、如果這封信落到洋人手裡,自己不知是否還會如此逍遙;二、如果西部的回族大規模造反,東是洋人占京城,西是回族要滅清,自己必定死無葬身之地了。"榮祿急忙送給董福祥五十五萬兩銀子,董福祥就不再言語了。"柴萼:《梵天廬叢錄》。--沒有更多的證據表明榮祿曾經用銀子封住董福祥的嘴,在野史資料中僅此一句。但是,從洋人們那裡傳來的《景善日記》卻是白紙黑字。作為京城皇家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榮祿竟然沒有進入各國的"懲辦"名單,除了懷疑那個充滿了為榮祿解脫責任評功擺好內容的《景善日記》的真實性之外,至今還是一個謎團--被稱為帝國官場上"最狡詐"的榮祿和這個帝國光怪陸離的政治內幕一樣深不可測。董福祥一直安然無恙,最後老死在西部家鄉。被判流放的輔國公載瀾到了新疆,依舊過的是王公的日子。而端郡王載漪在慈禧的暗中庇護下,連新疆都沒去,僅僅走到內蒙古他丈人家就不走了。他住在內蒙古王公的大莊園中,舒適程度和在自己的家裡一樣。他還在西北地區到處遊玩,所到之處,各地官員無不極力奉承,送上大量的銀子。他的良好感覺來自他的一個頑固的夢想:他的兒子還是皇儲,並且洋人並沒有給他兒子定什麼罪,等兒子當上皇帝之後,他就可以回京城裡的紫禁城享受太上皇的日子了。載漪一直活過了大清帝國滅亡,民國的時候他又受到西北軍閥的格外照顧,每月奉送大洋數千。他曾經回過京城一次,名義是治病。當他掛著皇家旗幟的車隊浩浩蕩蕩地走過數千里路程進入京城之後,滿城歡呼"殺洋人的王爺回來了",想一睹他風采的百姓塞了個滿街滿巷,連洋人們也跟著跑出來看熱鬧。至於給袁昶等人平反,朝廷的諭旨措辭艱難:本年五月間拳匪倡亂,勢日鴟張。朝廷以剿撫兩難,迭次召見臣工,以斯折衷一是。乃兵部尚書徐用儀,戶部尚書立山,吏部左侍郎許景澄,內閣學士聯元,太常寺卿袁昶,經朕一再垂詢,詞意俱兩可。而首禍諸臣遂乘機誣陷,文章參劾,以致身罹重辟。惟念徐用儀等宣力有年,平日辦理交涉事件,亦能和衷,尚著勞績,應即加徐用儀、立山、許景澄、聯元、袁昶均著開復原官。榮祿致許應■書:《庚子拳變始末記》,載《清代野史》卷一,巴蜀書社1998年9月第一版,第184頁。如果把袁昶等人計算在內,自1900年的酷夏到1901年的隆冬,半年時間裡,大清帝國把自己的大半數政府官員都殺死了。那些死了的帝國官員們的陰魂永久不散。他們中沒有一個人在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清楚自己為什麼而死。帝國的官員自從做官的那一天起,就有突然死亡的思想準備,因為他們所面對的畢竟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但是這一次不同。如果是洋人讓他們死,他們還可以以"為國殉節"自居,但是朝廷頒布的聖旨稱他們是"釀成奇禍"的"禍首",這使對朝廷盡忠效力的他們死不瞑目。有人把大清帝國這種自己"懲辦"自己的行為稱之為"臭襪子政治"--襪子一旦脫下來就得扔得遠遠的,免得臭氣熏著自己或臟物沾在自己身上--這個比喻倒也形象。但是,人們總是忘記這樣一個道理:襪子有什麼過錯?臭的不是腳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
上一章下一章

"襪子們"的結局(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