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摺與陷阱(3)
袁世凱受到召見的時候,那個名叫畢永年的刺客正和他的好友譚嗣同聊天。譚嗣同說:我以為圍頤和園之事不能做,但是康先生執意要做,而且給皇上寫了奏摺,我也沒辦法,只有拼一死了,有你在我身邊太好了,但不知道康先生怎麼使用你?到了晚上,當康有為得知皇上任命了袁世凱為二品候補侍郎時,他正和梁啟超一起吃晚飯,康有為站起來拍案叫絕:"天子真聖明!較我等所獻之計尤覺隆重,袁必更喜而圖報也!"康有為回去就對畢永年說:我想讓你到袁世凱那裡當個參謀,監督袁世凱的行動。畢永年認為他一個人監督不了袁世凱。康有為說:要不,在袁世凱圍頤和園時,你率領百人,奉詔把慈禧太后殺了。袁世凱官升二品,按規矩必須到慈禧處謝恩。袁世凱和所有的官員一樣在慈禧面前渾身發抖。慈禧這樣對他說:"好好練兵是對的。皇上最近做的事,好像太急了點,我覺得有別的意思。下去吧,以後皇上再召見你,你到我這裡知會一聲。"緊接著,袁世凱到皇帝處謝恩。光緒皇帝的話令連升兩級"慚愧萬分"的他頭皮一炸。皇帝說:"你練兵、辦學堂都甚好。以後可以和榮祿各辦各的事。"袁世凱有點慌了,他現在才覺得自己的處境似乎很危險。他想把皇帝的任命辭了,但是又不敢。想了很久,他給遠在南方的張之洞發了一封電報,意思是,他要向皇上保舉張之洞,讓張之洞來北京"主持新政"。袁世凱本是想通過這封電報試探一下老練的張之洞的反應;同時,如果張之洞真的來京,一旦有什麼變故,也可有一個依靠。誰知道,張之洞的回電立刻到了,而且就短短几行字:"我才具不勝,性情不宜,精神不支,萬萬不可……千萬!千萬!"張之洞的回電清楚地表明袁世凱已經掉進一個萬分危險的政治陷阱里了。1898年9月18日,是帝國歷史上的一個月黑風高的日子。18日上午,光緒皇帝接到候選郎中陳時政的奏摺,建議皇帝接見伊藤博文:"頃聞伊藤罷相來游中土,已至京師,將蒙召見。如果才堪任使,即可留之京師,著其參與新政,自於時局更多裨益。"陳時政:《條陳時務便宜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光緒立即批複同意召見,時間定在20日。當天,軍機處就把光緒的批複連同陳時政的原奏摺一齊遞給了慈禧。與此同時,慶親王奕、端親王載漪也到達了頤和園,他們告訴慈禧,現在時局千鈞一髮,如果等到皇上召見了這個日本人,"中國的事機一泄,恐不復為太後有矣"。這一天傍晚的時候,光緒任命的四個年輕宰相中的楊銳和林旭兩人找到了康有為,出示了光緒皇帝托他們分別帶出的"密詔"。楊銳手中的密詔是皇上賜給四位宰相的:朕惟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足以救中國,非去守舊衰謬之大臣,而用通達英勇之士,不能變法。而皇太后不以為然,朕屢次幾諫,太后更怒,今朕位幾不保,汝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等,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企望之至。《上諭》,《戊戌變法》(二),第92頁。而林旭帶出的密詔則是光緒皇帝特別賜給康有為的:朕今命汝督辦官報,實有不得已之苦衷,非楮墨所能罄也。汝可迅速外出,不可遲延。汝一片忠愛熱腸,朕所深悉。其愛惜身體,善自調攝,將來更效馳驅,共建大業,朕有厚望焉。《上諭》,《戊戌變法》(二),第97頁。光緒為了緩和緊張局勢,曾令康有為到上海去督辦《時務報》,康有為沒有去。現在,康有為、譚嗣同等人讀到密詔跪在地上"痛哭不成聲"。哭完了,譚嗣同受命出發去法華寺,找袁世凱,準備實施圍頤和園刺殺慈禧和榮祿的計劃。那是一個黑漆漆的夜晚,是一個令袁世凱魂飛魄散的夜晚。滿臉肅殺的湖南人譚嗣同萬分緊急地闖進了他的住所,關上門,開始了談話。梁啟超撰寫的《譚嗣同傳》中對談話的記載譯成白話如下:譚嗣同:"你對皇上如何評價?"袁世凱:"曠代之聖主也。"袁世凱:"聽到一些傳聞。"袁世凱:"聽到一些傳聞。"今日可以救我聖主的人,只有你了!你如果想救就來救;如果不想救,請現在就把我綁到頤和園去殺了,那樣你可以獲得榮華富貴。"袁世凱:"你把我袁某當成什麼人了?我們都是共同為皇帝效勞的人,我和你一樣,都受到皇帝特殊的寵愛,救護皇帝是我們大家的責任!你說怎麼辦吧?"譚嗣同:"榮祿密謀在天津閱兵的時候殺害皇帝,你如果能夠一軍頂二軍,保護皇帝,恢復皇帝的皇權,清除皇帝身邊居心叵測的大臣,肅清宮廷里的反對勢力,你就完成了一件驚世之舉!"袁世凱:"如果在閱兵的時候有人膽敢謀害皇帝,我一定命令我的官兵殺奸賊,我也會拼一死營救皇帝。"譚嗣同:"那個榮祿平時待你不錯,你把他怎麼處置?"袁世凱:"如果他敢謀害皇帝,我殺榮祿如同殺一條狗!"袁世凱的《戊戌日記》對此事也記載詳細。根據袁世凱的記述,當時譚嗣同向他出示了一個"武裝暴動"的草稿,那是一張名片大小的紙片,上面的內容是:榮祿密謀殺害皇帝,大逆不道,如果不除掉這個人,皇帝的皇位不能保,性命也不能保。袁世凱20日面見皇帝的時候,請皇帝下一道手諭,命令袁世凱帶兵去天津,見到榮祿,將皇帝的手諭宣讀,然後把榮祿就地正法。袁世凱代替榮祿為直隸總督,再以總督的名義把榮祿的罪行公佈於眾。接著,查封郵電局和鐵路局,迅速帶兵進入北京,以一半兵力圍頤和園,另一半兵力守衛皇宮,這樣大事就算成功了。袁世凱問譚嗣同:"圍頤和園幹什麼?"譚嗣同回答:"不除那個老朽,國家不能保!這件事我來負責,你就只管把頤和園圍住就行,其他的不必問了。"袁世凱後來回憶道,他當時的感覺是"魂飛天外"。袁世凱想拖延時間,讓腦子冷靜下來,然後決定自己把賭注到底押在哪一邊。他說:"我的軍隊的槍彈火藥,全部由榮祿掌握,而各營的官兵也多屬榮祿的人,等我回天津后選一些可靠的將官,再準備點彈藥。"就在譚嗣同策動袁世凱圍迫頤和園的時候,康有為在他的房間里一夜忐忑不安。凌晨,內城城門一開,康有為就趕快進城探聽虛實,他聽到的是"袁不能舉兵"的消息。康有為看見在內城街道上行進的部隊官兵的裝束很特別,頭纏著白布或者頭戴白帽--應榮祿的命令,董福祥部的甘軍晝夜兼程現在已經到達北京。絕望的康有為知道現在惟一能夠挽救時局的就剩洋人了。他立即去找那個英國人李提摩太,當李提摩太陪他到達英國公使館的時候,才知道英國公使竇納樂到北戴河避暑去了。他又去找美國公使,而美國公使正在西山休養。在這個萬分緊急的早晨,滿臉恐懼的康有為找到的洋人只有伊藤博文。他請求伊藤博文向慈禧太后說情,希望太后能夠回心轉意。但是伊藤博文告訴他希望渺茫。幾近絕望的康有為回到住所,總理衙門章京李岳瑞來了,告訴康有為一個消息:英**艦正在天津大沽口海面上游弋。英**艦開到天津海面的理由是"保護中國"--誰都知道,英國人從來沒有"保護"過中國,他們要保護的是自己的在華利益。已經神智混亂的康有為立即向皇帝遞上一個奏摺,內容是"聯絡與國,實行合邦"--建議把中、日、英、美"合成一個聯邦國家"--這是康有為給光緒皇帝提出的最後一個建議,也是最荒唐的一個建議:"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和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別練兵若干營,以資禦侮。凡有外事,四國共之,則俄人不敢出,則德、法無所附,勢必解散。"宋伯魯:《事變日亟請速簡重臣結連與國以安社稷而救危亡折》,《戊戌變法檔案史料》,第1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