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隨著人頭落地(3)
19歲時娶元配夫人張雲珠,生四男一女。40歲時納18歲"不但貌美且能舞文弄墨"的廣東姑娘梁隨覺,生兩兒兩女。50歲時,流亡美國,納"不但通曉幾國文字且對中國詩文有深厚基礎"的17歲的華僑姑娘何旃理,生一子一女。56歲時,回到國內,納18歲"善解人意"的日本姑娘鶴子--鶴子原來是康有為在日本居住時家裡的女傭。兩年以後,58歲時,納第五夫人廖定征。62歲時,花甲已過的康有為再顯風流,游西湖時對一個"天生麗質"的大名叫張光芳、小名叫阿翠的20歲船女緊追不捨,最後終於納入房中,為"六夫人"。康有為追求的不僅僅是女人,還有"我的皇上"。皇帝沒有了,但是受到民國優待的下台皇上溥儀還在,這在他眼裡就是"當朝皇帝"。1927年3月8日,康有為70歲生日,因為天下還有這麼一個"忠臣",溥儀便派人送來賀禮,其中有溥儀親書的"岳峙淵清"匾額一幅和玉如意一柄。康有為再次感受"龍恩","欣喜若狂",立即穿上他當"工部主事"時的前清六品官服,"擺設香案,遙拜天恩",除了頭上沒有一根辮子之外,他的打扮令人恍如隔世,因為帝國的皇權已經消失16年了。叩首完畢,康有為寫了一份"謝恩折",表示要把皇上的賀禮"付子孫後世,永戴高天厚地之恩,以心肝奉至尊,願效墜露輕塵之報"。他把這份奏摺讓書局印1000份分發。這是康有為一這輩子以帝國賢臣的名義給"皇上"寫的最後一份"奏摺"。中國的知識分子一向以"先天下之憂而憂"自居。問題是,"天下"是誰的天下?中國早有經典的回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當康有為給"皇上"寫最後一份奏摺的時候,他聽見了大街上北伐軍的炮聲和"打倒列強"的歌聲。革命對他來說是恐怖的,他跑到青島去避難,23天之後死於青島別墅,享年70歲。有人提議把康有為葬於清西陵光緒皇帝陵墓一側,以了卻他"陪伴君側"的終生願望,但是據說是因為"經費問題"沒有"了卻"。最後,由青島市長主持,康有為被葬於青島李村棗兒山。相信康有為死不瞑目。當年和康有為一起"變法"的"同志"還在他逃亡日本的時候就未經任何審判程序被立即押往菜市口刑場行刑。史稱"戊戌六君子"黃■《花隨人聖盫摭憶》中寫道:有老獄卒劉一鳴者,戊戌政變時,曾看守譚嗣同等六人。其言曰:譚在獄中,意氣自若,終日繞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牆做書。問何為,笑曰,作詩耳。可惜劉不文,不然可為之筆錄,必不止望門投趾思張儉一絕而已矣。林旭美如處子,在獄中時作微笑。康廣仁,則以頭撞壁,痛哭失聲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來承當。林聞哭,尤笑不可抑。既而傳呼提犯人出監,康知受刑,哭更甚。劉光第曾在刑部,習故事,慰之曰,此乃提審,非就刑,毋哭。既而牽自西角門出,劉知故事,縛赴市曹處斬者,始出西角門,乃大愕。既而罵曰:未提審,未定罪,即殺頭耶?何昏聵乃耳。同死者尚有楊深秀,楊銳,無所聞。惟此四人,一歌,一笑,一哭,一詈,殊相映成趣。黃■《花隨人聖盫摭憶》,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第141頁。黃■,清末七品堂官,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1933年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文才頗受蔣介石賞識。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后,成為頭號大漢奸案的主角,並且"以通敵罪伏法",上述"相映成趣"的情節是大漢奸案的另一個主角汪精衛親口對他描述的:"精衛先生居北京獄中可兩年,時時就獄卒,得聞數十年來佚事,曾雜見於南社詩話。比語予,所聞字字實錄,出自獄卒之口,質俚無粉飾,較之文人作史尤為可信。"黃■《花隨人聖盫摭憶》,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第141頁。行將就戮的人彼此"相映成趣"就已經是奇聞了,而帝國政府的刑場還設在京城內最繁華的鬧市,於是可以想像,當六個表情不一的"政治犯"被押往刑場的時候,人山人海地觀看的各色中國人中,即使有黯然者而必然也有談笑風生地看熱鬧的人,國人愚憨麻木的神情和菜市口街道兩側誇張地表現中國文化內涵的商鋪招牌一起,想必在那一刻更加"相映成趣"。所謂"望門投止思張儉",是指後人傳播甚廣的譚嗣同"獄中題壁詩",即:望門投宿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梁啟超《戊戌政變記》卷六,《譚嗣同傳》。據說此詩被梁啟超"篡改"過,原詩為:"望門投趾憐張儉,直諫陳書愧杜根。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張儉"一典出自《後漢書·張儉傳》:張儉獲罪,亡命而逃,於是他的親友們受到了株連,有十幾個人被殺。譚嗣同此意是:譚嗣同不願像張儉那樣只顧逃命而連累別人。譚嗣同在受刑的那一瞬間大叫:"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只一刀,一顆頭顱便在熱血噴射中滾落在帝國的國土上了。和這顆腦袋一同滾落的,還有帝國文人曾經神韻飛揚五彩斑斕的幻想。思想是危險的,尤其是思想者沒有獨立人格的時候。後人評述說,譚嗣同,千百年來中國第一真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