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國(2)
"洋人"這個中文辭彙的字面含義是:從海洋上漂流而來的人。這本是一個典型的中性辭彙。洋人以為用白紙黑字形成雙方簽訂的外交文件就可以得到尊嚴了,他們根本不了解中國人的民族性情。因為洋人們越對這個字眼敏感而計較,反而越能讓中國人感覺良好。於是,在大臣們給朝廷的奏摺中,在帝國臣民百姓的言語中,不但原來稱呼洋人為"夷"的中國人依舊用"夷"字,原來對洋人不使用"夷"字的中國人也改稱"夷"了,而且無論含義還是口氣里,一律添加了一層深深的鄙視和惡狠狠。當然,還有一點兒我說了你也聽不見的狡獪的樂趣。中國人終於見識了洋人。自1840年虎門水域外的幾艘英國艦船向中國開了炮,這個古老帝國的國門從此被打開了。都說西方勢力企圖佔領中華帝國的市場,破壞了這個帝國古老的手工業,其實並沒能完全破壞。馬克思把棉紗的輸入當做帝國主義資本侵略的發端,但是在中國這個具有幾千年歷史的帝國里,洋人輸入的棉紗根本沒有市場,因為,絕大部分的中國人穿不起細洋布。在光線昏暗的房舍里,在陽光燦爛的場院上,中國百姓自己造的木製紡車直到百年後的今天依舊在吱呀吱呀地旋轉不停。隨著炮艦來到中國的英國商人興奮地給國內的供貨商寫信,說只要每一個中國人擁有一套睡袍,每一戶中國家庭擁有一套用餐的刀叉和一架鋼琴,這個市場就足以讓所有的英國人過上女皇般的生活。但是,古老的中國文明很快就給了英國商人以絕望的打擊,原因很簡單:絕大部分中國人睡覺時不穿什麼衣服,吃飯時也不講究使用什麼餐具把食物送到嘴裡。至於鋼琴,即便中國有人有幸看見過這個洋東西,也不過認為與普通桌子的功能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中國不是一個可以被什麼風暴輕易顛覆的國家,中國人不是一個容易被其他文化影響的種族。19世紀,英國商人在中華帝國中最成功的商業操作只有一項,那就是鴉片的輸入。這個帝國的人民接受鴉片的速度甚至出乎了英國商人的預料。開始還是在艦隊掩護下進行的提心弔膽的走私活動,可是沒過多久,守海防的關天培大人自殺了,抓走私的林則徐大人發配了。於是,只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在這個帝國從南到北的土地上,幾乎找不到沒有鴉片存在的城鎮和鄉村了。從吸食發展到種植,在帝國政府無法真正實施威嚴的西南邊陲的碧綠山野中,鮮艷燦爛的罌粟花在向陽的陡坡上開始滿山遍野地怒放,在東方的藍天白雲之下呈現出一種令人迷惑的美艷。除此之外,對洋人對這個帝國所做的一切,包括1899年12月里這個陰暗的早晨所發生的怪事,中國人似乎並沒有特別地在意。混雜在四萬萬中國人中的幾個洋人實在是太稀少了,提到他們,大部分中國人都會表現出一種鄙視的神情:洋人?您說的是鬼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