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瓜分中國的開始"…

"這是瓜分中國的開始"…

這一天,帝國政府經過反覆斟酌后,再次起草了嚴厲鎮壓義和團的《公告》,《公告》的草稿被交到了外國公使們面前。負責接待帝國官員的法國公使畢盛把這份草稿扔在一邊看也不看。當天晚上,帝國政府又收到了一份照會--其實這是一份"命令",內容是:奧、英、法、德、意、日、俄、美等國使節,已決定調集特遣部隊立即前來北京,並要求大清朝廷提供運輸便利。中華帝國政府立即表示,不同意各國向北京派遣軍隊。無論帝國政府怎樣聲明、警告、懇求,各國公使們一概不予理睬了。30日,天津大沽口海面上,洋人的12艘軍艦冒著滾滾濃煙勢不可擋地開始向天津港開進。它們是:日本軍艦"愛宕"號,英**艦"阿爾及靈"號、"奧蘭度"號,俄**艦"朝鮮人"號、"德米特里·頓斯柯依"號、"大西索"號、"納瓦林"號、魚雷艇兩艘,美國軍艦"紐瓦克"號,法**艦"笛卡兒"號,義大利軍艦"愛巴爾"號。外**艦沒有受到帝國方面的任何抵抗,帝國甚至連抵抗的姿態都沒有,儘管中國的海岸布滿了堅固的炮台、從外國進口的質量優良的大炮、充足的彈藥和大量的守軍。當晚,各**艦上的海軍陸戰隊官兵在天津登上了中華帝國的國土。外**隊已經在天津登陸,各國公使才向帝國政府宣布:無論帝國政府准許不准許,各**隊在中國登陸並且要進入北京的現實已經不可更改。帝國政府如能"善意地答應",那麼,外軍只駐留到"不再有危險的時候為止";而如果帝國政府反對,後果就"很難預料"了。最後,各國公使勒令帝國政府:必須當晚把外**隊將要進入北京的決定通知直隸總督裕祿--外**隊有選擇前進方式的權利,向直隸總督通報是以免發生"不愉快"的事件--因為洋人們已經知道,雖然直隸總督裕祿沒有給他的官兵下達阻擊外**隊的命令,但是這個負責都城地區安全的最高軍政長官卻下達了一個類似小孩子玩遊戲般的、頗有些幽默感的命令:禁止外**隊乘坐火車。第二天,5月31日,一個初夏以來十分悶熱的早晨,帝國的總理衙門答覆各國公使:把原來反對外國派遣軍隊進入北京的決定改為"同意"。但是,各國來京保護使館的兵力每個國家不得超過30名。同一天,直隸總督裕祿接到帝國總理衙門的指令:允許外**隊乘坐火車。把阻止外**隊進入北京的義和團和同情義和團的帝國正規軍從鐵路線兩側調離,"以防衝突"。然而,即便是帝國政府如此艱難屈辱的答覆也已經形同一張廢紙。外國公使們自己給自己定了一個"限額":每個國家第一批進入北京的兵力以75人為限。5月31日下午19時,夕陽已墜,天色未暗,漫天殘霞。外國的軍隊自天津登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在這個世界上,自從各國互相派駐使館之日起,就有一條各國都要遵循的嚴格規定:使館的保衛由所駐國負責,進駐國不得以確保使館安全的名義或者其他任何借口,向所駐國派遣一兵一卒。向一個國家派遣武裝力量--除非受到邀請--任何這樣的舉動,哪怕是一個暗示,都是對這個國家最嚴重的挑釁和侵略。這是涉及主權尊嚴和國家安全的問題。這是國際關係中常識性的國際法準則。堂而皇之的國際法,在中華帝國的國土上卻成了例外,彷彿中華帝國根本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誰都可以來"維持秩序"的公共場所。悠久的文明,厚重的歷史,眾多的人口,偌大的國土,然而中華帝國既沒有尊嚴可言,更談不上國家安全。更奇特的是,帝國政府對此不但沒有拒絕和抵抗的權利,而且還要在"運輸上和安全上給予充分的保障"。各國公使開給帝國政府的聯軍人員名單和武器清單是:英**官3名,士兵72名;美**官7名,士兵56名;日本軍官2名,士兵24名;法**官3名,士兵72名;俄**官4名,士兵71名;各國官兵攜帶常規武器和彈藥。另:英軍攜帶"努登費爾"機槍一挺,美軍攜帶"柯爾特"機槍一挺,義大利軍攜帶一磅炮一門。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這個在中國近代史上被中國人牢牢記住的人--一座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巨大漢白玉牌坊至今立在**廣場旁邊的一個公園裡--他此時還不知道他已經距離自己的死期不足一個月了。在得知各**隊已經向北京進發的時候,克林德顯得格外興奮。他說:"先生們,這是瓜分中國的開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連載完)
上一章下一章

"這是瓜分中國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