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湯池

金城湯池

要說紫禁城「金城湯池」未免是文人用語、言過其實,然而終清一代紫禁城雖屢有破禁之事發生,但城池確實沒有被攻破過,更沒有被攻陷過,這與城池在建築防衛設計上頗具匠心不無關係。眾所周知,紫禁城跟古代其他帝王宮殿一樣四周被城牆圍護著,高大敦厚的城牆既是皇帝權威的體現又是城池的主要防線,為了保證在這裡生活、辦公的皇帝「絕對」安全,紫禁城城牆比皇城的還要高大寬厚。城牆是用山東臨清產的專用城磚砌成,斷面呈梯形,高十米,牆腳厚度八點三三米,南北長約一千零九米,東西寬約七百八十七米。城牆頂部外側有高一點五二米的品字形雉堞(垛口),城牆上還備放著各種兵器,這種堞牆除了建築上的美觀之外,還具有易守難攻的防禦功能;另外,數千米長的城牆,僅有四門(即南面的午門、北面的神武門、東面的東華門和西面的西華門)可與外界相通,且四門均以方形巨石做門框,安朱漆金釘鋪首的石塌大門兩扇。四門除陳放著囊箭、弓矢、長槍和梅針箭等常規兵器外,還設有「火器」,把守非常嚴密。在紫禁城外圍設有值房(明代稱紅鋪),有護軍日夜巡邏警戒。在值房外側與城牆相隔十六米的是環繞禁城四周,深四點一米、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這條流動的護城河不僅給冷峻的宮廷平添了柔美,還把「閑雜人等」拒之牆外,又與皇城涇渭分明……禁城之外築起了第一道禁衛「鴻溝」。禁城之外第二道屏障是皇城,皇城跟禁城一樣被城牆圍護著,也只有四門可供出入,南面是**,北面是地安門,東面是東安門,西面是西安門。在皇城之內設有汛(哨卡),各旗按自己所轄區域白天防守稽查,夜裡擊更傳籌。滿八旗駐防的皇城是紫禁城外第二道禁衛「天塹」。皇城之外還有內城(又叫京城、都城),也如皇城一樣被城牆圈護著,但內城的城牆比起禁城和皇城的要高大、寬厚得多。內城共設九門(即南面的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北面的安定門、德勝門;東面的朝陽門、東直門;西面的阜成門、西直門)。內城牆上除有門樓、角樓、城垛外,還有旗炮房、炮窗、雉堞等。禁城之外又多了一道禁衛「盾牌」。實際上,紫禁城在建築設計上的防衛還不止這些,比如在禁城之內還有牆垣既把前殿後宮隔開,又將宮、殿各自圍防,使各宮自成體系,形成相對獨立的防衛單元。另外,連接宮院之間的通道都設有值班哨卡,宮門處還有專人把守,稽查來往行人。皇城圍護著禁城,內城圈護著皇城,外城又擋護著內城,層層環護,水水相隔,步步設防。城上有騎兵巡邏,城下有衛兵守護,城外有濠河環衛,城內有八旗駐防;還有主管京城治安的步軍營來回逡巡,不大不小的紫禁城就這樣一層層地被圍裹著、一道道地被圈護著成為城中之城。而「整個北京城似乎變成了一個以紫禁城為中心,設施完備、防禦嚴密的巨型工事」,難怪乎當時文人史家把紫禁城說成「金城湯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告訴你真實的歷史:清宮檔案揭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告訴你真實的歷史:清宮檔案揭秘
上一章下一章

金城湯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