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嚴的宮禁
清代紫禁城不僅警衛陣容龐大,宮禁制度也非常之多,要求也非常嚴格,這些制度無疑對加強宮庭禁衛和皇帝的人身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紫禁城的警衛值班制度當時叫「宿衛制度」,是禁城一項重要的安全措施。它規定宮廷內外該值班的地方應由哪些人值班,各多少人,如何分值,由誰負責等等。乾清門是前殿後宮的分界點,與皇帝臨朝的乾清宮和起居的養心殿近在咫尺,在其左邊的景運門,設有專司警衛任務的值班大臣、司鑰長、主事、護軍校等值班人員共四十人;與景運門遙相呼應、緊靠軍機處(中央最高權力機關)的隆宗門,有護軍官兵三十四人在此值守。此外,在禁城內各宮、各門、各庫、各隅都安排有數量不等的護軍官兵值守。城門內的蹬道、城門口的柵欄等處也有護軍把守,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都是重點值守的地方。禁城內上三旗侍衛被分為六班,每班又分兩翼,日夜輪守;紫禁城外圍由下五旗護軍負責,每旗兩天,日夜守護。所有這些禁衛人員均由景運門值班統領負責管理和稽查。相對於城牆及宮內的守衛而言,城門的守衛是一個薄弱環節,因為宮內衣食日用、常朝事務、引見進貢、工程修繕等等都得通過門口這一關,這時門禁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般王公大臣等在朝當班的官員按品級出入規定的宮門,並按其等第嚴格限制入宮時隨從僕役的人數,應走到宮裡的什麼地方停止。午門右掖門只有王公才能通行,午門左掖門准許在朝各衙門官吏通行。但不論是官員還是辦事人員凡從禁門通行者,均將本人姓名及所屬旗分、佐領及內管領的名字等造冊登記,送到景運門備案,還要在經由之門存放名冊備份,待有關人員通行時質查。宮內太監及工匠、雜役等憑腰牌出入。如有企圖混入以及私自領入者要交刑部議處,凡是名冊上沒有姓名或不帶腰牌者不準放行。在禁城四門設有紅杖兩棒,由護軍兩人手持紅杖坐於城門之下,親王以下官員從此經過均不用起立。若不報姓名擅自闖入,無論官民用棒撻之,再交刑部議處。禁城之門白日查驗就非常嚴格,晚上更是仔細。宮門每天晚上都必須按時關門上鎖,宮中設有值宿的司鑰長,應鎖的宮門到時由該門的護軍參領負責上鎖,然後派護軍校將鑰匙統一交到景運門司鑰長那兒,再由司鑰長率領護軍依次驗看扃鐍(音jiōngjué,門上的鎖具),然後司鑰長還要將鑰匙複查一番,檢查完后統一裝進匣子里再加鎖藏好,第二天天亮的時候由各門護軍校來司鑰長那兒領取鑰匙開啟大門。城垣的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神武門的扃鐍分別由隆宗門、蒼震門、啟祥門、吉祥門的護軍參領驗查,查驗完畢后同樣委派護軍校將門鑰送到司鑰長那兒收存,這就是禁城的門鑰制度。如果在夜間城門關閉後有急要事務需要出宮門怎麼辦呢?合符制度有明確規定:必須持有合符方可開門放行。合符,清書中載為銅質(現存實物也見有木質的),外塗金色,分陰陽兩扇,里側分別鑄有嚴絲合縫的陰陽文「聖旨」兩字,平時陽文一扇藏於大內並要裝匣上鎖,陰文一扇存放在景運、隆宗、東華、西華、神武門等處。如果夜間奉旨差遣或遇有緊急軍務急需出門者,必須從大內取出陽文一半到經由之門,由該門護軍統領、參領取出陰文一半兩者合對,驗證無誤才可以放行並須在次日奏報皇帝。欲了解宮廷禁衛,傳籌制度不可不知。「傳籌」就是夜間值班護軍之間相互傳遞籌棒,以督察各汛(哨卡)值班情況,又相互傳遞平安信息的一種禁衛措施,形式類似於今日競技體育中的接力賽。紫禁城傳籌有內、外之分。紫禁城內,五籌遞傳,每天晚上自景運門發籌,西行過乾清門,出隆宗門,往北過啟祥門,往西過凝華門,再往北過中正殿後門,又往北至西北隅,往東過順貞門、吉祥門至東北隅,往南過蒼震門至東南隅,往西仍至景運門,傳籌一周總共經由十二汛。紫禁城外圍每夜傳遞八籌,自闕左門起繞城一周再回闕左門止。有關宮禁的制度還有許多,在皇帝言出法隨的封建社會,任何一個驚動皇帝的案例的處理結果,任何一種讓皇帝有感觸且開口評述的現象,或者是對王宮大臣奏報的批示等等,都將成為新的法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