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無謀與「小花活」
我還喜歡說大智無謀。計謀云云,都是小智小聰明小花活。計謀的精到給人一種眼珠亂轉、隨機應變、小里小氣的感覺。一個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一點是自己的信用,計謀多的人可以輕易地讓旁人上當,可以為自己擺脫困境,可以為自己找到永遠適用的說詞,可以到處占點便宜,然而致命的麻煩是計謀太多的人沒有人相信,計謀家是靠不住的。再有就是,臨時的挖空心思搜索枯腸營造出來的計謀,與千變萬化的生活、千奇百怪的難題、千姿百態的世界與千頭萬緒的麻煩相比較,永遠是捉襟見肘、顧此失彼、失之粗略、失之滯后的。計謀不但常常是不夠用的而且常常是可疑的。比如有些人特別注意說話時投其所好,不斷地奉承人,然而被奉承者也不一定是傻子,他難道聽不出你的戴高帽子灌米湯嗎?世上有那麼多關於說奉承話的笑話,不正是說明了人們的長進嗎?
人們有時會誤以為技巧決定一切。比如我們有時候議論某某口才特別好之類的。是的,口才也有高下之別,口齒有清楚與不清楚之別,用詞有恰當與不恰當之別,聲帶振動與顱腔胸腔腹腔共鳴也有悅耳與刺耳之別。但同時,同樣口才好的人有人給旁人的印象是油腔滑調,有人給旁人的印象是花言巧語,有人給旁人的印象是言過其實終無大用(這是《三國演義》里劉備對馬謖的評價),有人給旁人的印象是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有人給旁人的印象卻是「言談微中,可以解紛」;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是微言大義,要言不煩;是入情入理,顛撲不破;是令人醍醐灌頂,豁然貫通;是妙語聯珠,美不勝收。這就是說,僅僅有口才有技巧是不夠的,更要有一種品質,進入一種化境,化成一種本能一種心境一種風範。談話則誠而不偽,分析問題則切中要害,做事則恰到好處,遇險則沉穩應付,對雞毛蒜皮不聞不問,對惡意中傷則有理有節,待人則寬厚克己,對己則時有反省,生活則趣味盎然,交友則切磋琢磨,持家則溫馨和睦……自行其道,自得其樂,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舒捲自如,用藏隨意,不驕不躁,不黏不滯,富而有德,貧而樂道,這些當然與計謀無關,乃大智無謀也。
大智與否的區別還在於大智是遠見的,比如下棋,大智看到的是整盤棋甚至是下完棋之後,是大的取捨,大的選擇,大的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小謀看到的是下一步,一子,一位置,一攻防。大智為什麼還若愚呢?無謀,能不愚嗎?
一百條蹩腳的計謀,不如一條真誠。一百條計謀的花哨,不如一樣自身的本色。一百條計謀的大觀,不如一副高屋建瓴的境界與博大寬廣的胸襟,特別是不如一條大智的遠見與深思。這不僅是理念,而且是經驗了。有些專業知識分子擔任了一點工作以後,就再也搞不成自己的專業了,無它,從此他或她陷於無窮無盡而又是無效無益的計謀盤算演練之中,計謀異化了人,計謀使人變成了計謀的奴隸,變成了電腦遊戲盤上的一個因子,使人喪失了善良、快樂、仁慈、靈氣、誠懇與最最起碼的趣味,最後直到造成死機,造成光碟和整台電腦的報廢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