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與「熱」的平衡

「冷」與「熱」的平衡

然而青年人的熱情又實在是太熱烈太洋溢,並從而變得太可憐了。青年時期的熱情就像大火,像漲潮,像霹靂,像一種病。這種病像是瘧疾,使你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一會兒覺得自己即將成功,身材也突然猛長,一會兒覺得自己純粹白費力氣,灰溜溜地抬不起頭來。因為與熱情同在的是極端幼稚的急於求成,那樣的熱情,那樣的燃燒是難於持久的。你總是希望第二天最多是下一個星期就見成效,就見成功,就一鳴驚人,就呼風喚雨起來。急於求成的另一面必定是灰心喪氣,一次急於求成不成,兩次急於求成不成,三次四次五次……十次八次不成,你能不灰心喪氣嗎?任何事情,急於求成都是幼稚的幻想,急於求成的結果一定是不成,對此不應該有任何懷疑。而灰心喪氣同樣也是幼稚的表現,是不堪一擊脆弱單薄的表現。**在總結中國革命的道路時說:「鬥爭,失敗,再鬥爭,再失敗,直至勝利,這就是革命人民的邏輯。」我從第一次接觸這個命題的時候就疑惑、就琢磨:為什麼**不說是鬥爭,勝利,再鬥爭,再勝利……呢?我們更愛說的套話不是什麼「從勝利走向勝利」嗎?一直失敗,最後能勝利嗎?然而,**的總結是深刻的與實在的,在最後勝利到來之前,與其說是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不如說勝利就是來自一系列失敗更實際也更有教益。科學實驗也是如此,在最後的勝利到來之前,也許是幾十次幾百次的實驗的失敗。急於求成,僥倖取勝的企圖,只能造成灰心喪氣,小戰即潰的結局。

與投入的決心,與重大的試驗,與奮力的一擊共生的是無法撲滅的熱情,這樣的熱情應該說是利害參半。沒有足夠的熱情也許難以作出重大的決定,該出手的時候出不了手,而過度的熱情卻只能幫倒忙。待到你開始了重大的但畢竟還是極為初步的行動、試驗、搏擊以後,熱情的過度已經是害多益少的了,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冷下來,是多想一想事情的不利的方面,知道自己離成功離頂點還有十萬八千里,遠遠沒有到激動的時刻。而且,想一想吧,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即使你開始做了一點事,離真正的成就還遠著哩。

冷與熱,這也需要一種平衡。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不如意事常**,這是因為人的心氣總是高於實際,越是年輕的時候越是高漲。眼高心高志高情熱,投入到一個事業里就是難解難分如醉如痴。我年輕時寫完一篇東西,幾個月過去了,全文還能背誦下來。現在呢,看到舊作,有時候甚至於自己懷疑:「這是我寫的嗎?」

投入的熱烈程度與獲得的果實恰恰不一定成正比。你瘋著哭著鬧著夜以繼日加班加點不吃不喝搞出來的東西,寫出來的文字,作出的決策,提出的方案就一定好嗎?恰恰相反,多半還是心平氣和地、冷靜地、審慎地與按部就班地工作,成果更靠得住些。契訶夫有一句名言,叫做:「熱得發冷了再動筆寫。」這話真好,不僅文學創作如此,世間許多事都是要熱得發冷了再做才能做好。

一個人的志向、熱情、期待、經驗、能力、信心、意志、精神的承受力有時是不均衡的。年輕的時候,熱情高,志向大,期待殷切,然而經驗不足,本事不足,信心不足,相對有些脆弱,就是說精神的承受力也不足。一年一年過去了,對自己已經干出點門道的事情比較胸有成竹了,有點把握了,也不怕某些挫折了,然而也就司空見慣了,沒有多少激動,甚至也沒有太多的新鮮感了,再讓自己燃燒起來又談何容易?

總的來說,年輕人苦一些,因為客觀條件年輕人也不如上了點年紀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在某個領域裡總會得到更多的承認,更多的信賴,更多的方便。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有敬老傳統的國家,老了好辦事一點。這樣年輕人更容易憤憤不平,罵罵咧咧,口出狂言而實際又做不出什麼太大的花樣。如果我向年輕人進言,就勸他們更老到一點,更耐心一點,他們能不能接受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
上一章下一章

「冷」與「熱」的平衡

%